坐沒多久,就下起小雨來,李賢弟縱然沒有多少興頭,也隻好陪著小人品茶等雨歇止,誰想小人忽然就覺腹中絞痛,緊跟著便沒了知覺,後頭發生的事,還是今日聽喬郎君隱約提到一些,但小人,著實是不知……好端端的怎會有人意圖毒殺小人?」
蘭庭嘆息一聲:「先生身邊婢女嬌杏,屍身今日在瓊林苑的齋舍裏被發現了,是被匕首所傷,血盡而亡,案發時應當正是先生再次前往安樂院的時候。」
「這……」華霄霽連呼吸都急促起來:「這究竟是怎麽回事,為何連嬌杏也遇害了?」
仿佛終於是冷靜了,這下子連目光都沒躲閃一下,華霄霽表現出的儼然就是震驚、惶惑。
「是我的疏忽。」蘭庭苦笑:「婢女嬌杏應當早為敵黨唆買,投毒加害先生後又被吳王宮的耳目滅口,但因為瓊林苑地處僻靜,昨日下晝又下了一場小雨,無人目睹嬌杏是與何人在瓊林苑碰頭,嬌杏雖然已經罪得其咎,但幫凶尚未找到,先生雖因診救及時已經脫險,不過對身體仍有損礙,庭,向先生道罪了。」
「快休如此。」華霄霽忙道:「陰謀詭譎原本防不勝防,趙副使何錯之有?隻小人不解的是,小人這等無能之輩,哪裏值得敵黨冒險加害?」
「昨日,庭在先生住處,發現一封認罪書,這封書信表麵看去乃先生遺筆,承認泄露了內子之外家親長前往汾陽是因何事的要秘,因為自責懊悔,導致酒後失言,被嬌杏聽聞,以此把柄勒索先生予其錢財,先生設計將嬌杏引至瓊林苑,將其匕殺,不過嬌杏斃命之後,先生更加懊悔,冷靜下來後又擔心嬌杏已經將先生所作所為曝露,先生害怕仍是罪責難逃,故服毒自盡。」
「什麽?」華霄霽又是大吃一驚。
「不過經庭驗看,確定此封書信乃他人效仿先生筆跡,為偽造。不瞞先生,內子外家親長遇害一事,日前已顯露蛛絲馬跡,疑為庭之族叔泄密,或許,敵黨是欲栽贓先生,以洗清趙時周的嫌疑,但嬌杏投毒之後,自己也無法脫罪,她不可能不顧自己的性命,所以,應當是吳王宮的耳目誆騙嬌杏,稱有門路助她逃出吳王
宮,但吳王宮已然加強戒備,那兇徒根本無法助嬌杏逃脫,逼於無奈之下,隻好連嬌杏也一齊滅口。
雖然說兇徒編造先生服毒自盡的說法頗為荒唐,不過嬌杏乃內子的婢女,又是內子親自囑咐嬌杏服侍先生,而先生中毒,嬌杏勢必脫不了幹係,若深究,說不定連內子都無法洗清嫌疑,但兇徒確信庭不會錯怪內子,因為泄密之人,傷害的正是內子的親長。
在兇徒看來,既然庭確信嬌杏不可能主動加害先生,那麽隻能相信先生雖行為了惡罪,卻因良知未泯最終服毒自盡的表象,而嬌杏,則是因一時的利慾薰心,自尋死路。不過兇徒萬萬沒想到的是,先生今日會去安樂院,且是先後兩回,之後一回甚至因為下雨的緣故被困在安樂院,導致竟然是在安樂院毒發,及時得救,瓊林苑案發之時,先生根本不在現場,且先生要是決心服毒自盡,怎會再去安樂院?
正因為諸多疑點,庭才留意先生這封所謂遺筆,經過和先生的筆跡細心對比,確定這封書信並非出自先生之手。」
所以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華霄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看來所有的事都如那位所料,趙逕勿果然會作出這樣的推論,不管嬌杏是不是聽趙逕勿夫婦二人指使開始盯梢他的行蹤,也不管嬌杏之前有無發現他和那人碰麵,早已經把這消息上報……隻要他服毒,經歷此九死一生,趙逕勿多半便會相信他是清白無辜。
這下子百口莫辯的人,應當就會變為或許根本還不知道李公遇害一事的趙時周了。
看來那人推斷嬌杏並非顧宜人的心腹,也是實情。
所以嬌杏根本就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指令,無非因為李公遇害,趙逕勿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看誰都可能泄密,又因自己後來擅闖議商的行為的確過於顯眼,趙逕勿才召了嬌杏問話,嬌杏卻急於立功,自作主張盯蹤他,就算嬌杏發覺了他和那人已經在瓊林苑碰過麵,但拿不準是否和泄密之事有關,所以沒有急著請功。
這一次,總之是涉險過關。
但華霄霽雖然是如釋重負,心裏卻並沒有絲毫雀躍之情,似乎更加的不是滋味了。
他的確……當李公父子三人遇害之事傳至南京,他心裏大是震驚,他泄密時根本就沒想到李公父子會慘遭死禍,他堅定的信心開始搖擺不定,他發覺自己仿佛是受了欺瞞,難道說在京城找上他的那人,根本不像自稱的一樣剛正不阿,難道說李公提供的線索真與那人……是那人效忠的皇子在私造武器準備謀逆?
周王的品性根本就不像那人所稱的惡劣,趙逕勿也並不是表裏不一?
如果真是這樣,連嬌杏都不該死了,而自己才是……
罪行累累助紂為虐的人?
可萬一是自己誤解呢,萬一李公遇害還有別的隱情呢?畢竟那人明明可以把他滅口,卻根本沒有這樣的打算,竭盡所能的仍在庇護他繼續潛藏,對自己儼然是十足信任啊。
一定是自己多疑了。
華霄霽暗暗說服自己,他並沒有意識到他這時,有如呂氏春秋裏那個掩耳盜鈴的愚民。
而這一日,春歸主動約見周王。
蘭庭嘆息一聲:「先生身邊婢女嬌杏,屍身今日在瓊林苑的齋舍裏被發現了,是被匕首所傷,血盡而亡,案發時應當正是先生再次前往安樂院的時候。」
「這……」華霄霽連呼吸都急促起來:「這究竟是怎麽回事,為何連嬌杏也遇害了?」
仿佛終於是冷靜了,這下子連目光都沒躲閃一下,華霄霽表現出的儼然就是震驚、惶惑。
「是我的疏忽。」蘭庭苦笑:「婢女嬌杏應當早為敵黨唆買,投毒加害先生後又被吳王宮的耳目滅口,但因為瓊林苑地處僻靜,昨日下晝又下了一場小雨,無人目睹嬌杏是與何人在瓊林苑碰頭,嬌杏雖然已經罪得其咎,但幫凶尚未找到,先生雖因診救及時已經脫險,不過對身體仍有損礙,庭,向先生道罪了。」
「快休如此。」華霄霽忙道:「陰謀詭譎原本防不勝防,趙副使何錯之有?隻小人不解的是,小人這等無能之輩,哪裏值得敵黨冒險加害?」
「昨日,庭在先生住處,發現一封認罪書,這封書信表麵看去乃先生遺筆,承認泄露了內子之外家親長前往汾陽是因何事的要秘,因為自責懊悔,導致酒後失言,被嬌杏聽聞,以此把柄勒索先生予其錢財,先生設計將嬌杏引至瓊林苑,將其匕殺,不過嬌杏斃命之後,先生更加懊悔,冷靜下來後又擔心嬌杏已經將先生所作所為曝露,先生害怕仍是罪責難逃,故服毒自盡。」
「什麽?」華霄霽又是大吃一驚。
「不過經庭驗看,確定此封書信乃他人效仿先生筆跡,為偽造。不瞞先生,內子外家親長遇害一事,日前已顯露蛛絲馬跡,疑為庭之族叔泄密,或許,敵黨是欲栽贓先生,以洗清趙時周的嫌疑,但嬌杏投毒之後,自己也無法脫罪,她不可能不顧自己的性命,所以,應當是吳王宮的耳目誆騙嬌杏,稱有門路助她逃出吳王
宮,但吳王宮已然加強戒備,那兇徒根本無法助嬌杏逃脫,逼於無奈之下,隻好連嬌杏也一齊滅口。
雖然說兇徒編造先生服毒自盡的說法頗為荒唐,不過嬌杏乃內子的婢女,又是內子親自囑咐嬌杏服侍先生,而先生中毒,嬌杏勢必脫不了幹係,若深究,說不定連內子都無法洗清嫌疑,但兇徒確信庭不會錯怪內子,因為泄密之人,傷害的正是內子的親長。
在兇徒看來,既然庭確信嬌杏不可能主動加害先生,那麽隻能相信先生雖行為了惡罪,卻因良知未泯最終服毒自盡的表象,而嬌杏,則是因一時的利慾薰心,自尋死路。不過兇徒萬萬沒想到的是,先生今日會去安樂院,且是先後兩回,之後一回甚至因為下雨的緣故被困在安樂院,導致竟然是在安樂院毒發,及時得救,瓊林苑案發之時,先生根本不在現場,且先生要是決心服毒自盡,怎會再去安樂院?
正因為諸多疑點,庭才留意先生這封所謂遺筆,經過和先生的筆跡細心對比,確定這封書信並非出自先生之手。」
所以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華霄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看來所有的事都如那位所料,趙逕勿果然會作出這樣的推論,不管嬌杏是不是聽趙逕勿夫婦二人指使開始盯梢他的行蹤,也不管嬌杏之前有無發現他和那人碰麵,早已經把這消息上報……隻要他服毒,經歷此九死一生,趙逕勿多半便會相信他是清白無辜。
這下子百口莫辯的人,應當就會變為或許根本還不知道李公遇害一事的趙時周了。
看來那人推斷嬌杏並非顧宜人的心腹,也是實情。
所以嬌杏根本就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指令,無非因為李公遇害,趙逕勿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看誰都可能泄密,又因自己後來擅闖議商的行為的確過於顯眼,趙逕勿才召了嬌杏問話,嬌杏卻急於立功,自作主張盯蹤他,就算嬌杏發覺了他和那人已經在瓊林苑碰過麵,但拿不準是否和泄密之事有關,所以沒有急著請功。
這一次,總之是涉險過關。
但華霄霽雖然是如釋重負,心裏卻並沒有絲毫雀躍之情,似乎更加的不是滋味了。
他的確……當李公父子三人遇害之事傳至南京,他心裏大是震驚,他泄密時根本就沒想到李公父子會慘遭死禍,他堅定的信心開始搖擺不定,他發覺自己仿佛是受了欺瞞,難道說在京城找上他的那人,根本不像自稱的一樣剛正不阿,難道說李公提供的線索真與那人……是那人效忠的皇子在私造武器準備謀逆?
周王的品性根本就不像那人所稱的惡劣,趙逕勿也並不是表裏不一?
如果真是這樣,連嬌杏都不該死了,而自己才是……
罪行累累助紂為虐的人?
可萬一是自己誤解呢,萬一李公遇害還有別的隱情呢?畢竟那人明明可以把他滅口,卻根本沒有這樣的打算,竭盡所能的仍在庇護他繼續潛藏,對自己儼然是十足信任啊。
一定是自己多疑了。
華霄霽暗暗說服自己,他並沒有意識到他這時,有如呂氏春秋裏那個掩耳盜鈴的愚民。
而這一日,春歸主動約見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