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能稱作是不打不相識了,四管事自然挑不出費聰活計的毛病,心悅誠服的告了錯,費聰也還了禮,稱四管事性情直爽行事也大氣,是個值得敬佩的長者。四管事也歡喜費聰這等不卑不亢的脾氣,又隨著接觸越來越多,兩人越來越覺性情相投,便成了忘年之交。那四管事還說,她甚至動了心思將獨女許配給費聰,可惜費聰早已定了親事。」
春歸恍悟:「難怪你們兩聽聞費聰和劉家姑娘早有婚約竟一點不意外了。」
「我順著四管事的話詢問,費聰也不扭捏,說了生母過世之前與劉家姨娘的約定,自那時始他便把表妹看作了未來媳婦,且兩人也算是青梅竹馬一塊長大了,也端的是兩情相悅,連四管事都把劉家姑娘誇讚一番,說那姑娘甚是勤儉,日後是把持家的好手,一點也不介懷費聰拒絕了當她的女婿。」
「聽二哥這番話,我對費聰的感觀是越發好了,劉家家境困窘,自然不如婁家四管事寬裕,但費聰卻寧肯固守約定,全然不為財帛利益所動……」話說到這裏,春歸忽然又想起費聰為了費惠已經下定決心和彭氏母女兩個同歸於盡,且聽劉家姑娘的意思,她顯然知道費聰的計劃不說,且也被費聰拉下這趟渾水,這就等同費聰寧肯拉著未婚妻一同走向滅亡,這固然也是劉家姑娘心甘情願,可講句公道話,費聰的心目中,妹妹費惠和未婚妻的分量從來就不相同,這對於劉家姑娘似乎也頗不公道。
周王卻沒有發覺春歸這一停頓背後的遲疑,重重哼出一聲:「原本事情進展順利,哪知道逕勿偏要節外生枝,他怕是也認同費聰的品性,覺得咱們有事相瞞有失厚道,在酒桌上,就承認了咱們是從彭氏口中打聽得費聰與四管事相交匪淺,根本就不是通過葛公引薦,那費聰立時就翻臉不認人,卻不衝著逕勿,一肚子火氣全都發泄在我的頭上來,把我好一番痛斥,端的是蠻不講理!我又沒有和彭氏串通謀害他家妹子,再者武家小娘子更加和費惠的死一點關係沒有,隻不過是咱們先是從彭氏口中打聽得這條門路,費聰就衝動得把咱們連著武家小娘子一同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答應好的事也不願再踐諾了,豈不可笑?」
春歸:……
著實忍不住提醒道:「二哥想要援手武家,哪裏就隻有促成武姑娘受婁氏僱傭一條路?二哥非但忘了這僅僅隻是咱們商量出來試探彭氏的說法,更忘了接觸費聰的真正目的,多得逕勿一直清醒理智,才當時機合適時對費聰坦誠,二哥反倒埋怨上了。」
周王無比哀怨:「可為何我就偏該唱這黑臉?我怎麽不能擔當為費聰仗義的品性所打動,主動坦誠相交的角色?」
「因為劉家姑娘對二弟先有了不良感觀,所以二弟不再適合繼續與劉家姑娘接觸。」蘭庭理直氣壯回應。
周王:我竟無言以對!!!
------------
第549章 兩夥嫌疑
因為周王的大有怨言,搞得針對莫問小道的「三堂會審」經過老大一番過場後才繼續進行,而當蘭庭詢問莫問與費惠亡魂「溝通」的結果時,周王一直在旁目光閃爍儼然大存疑問,莫問也隻好硬著頭皮照講春歸授意的說辭。
「費惠死的那日,原本是因為劉家突然走水的意外才回家吃午飯,沒想到午飯吃完不久,立時就腹中絞痛,後來靈魂出竅,她才發覺自己全身紺紫七竅流血而亡,正是因為這一死狀,她才篤定自己是中毒而死,那天她除了在劉家先飲一碗雞湯,就隻吃過彭氏準備的吃食,聯想到彭氏那日難得的殷勤,所以費惠篤定真兇就是彭氏,但她心裏雖存怨憤,更重要的還是牽掛兄長,她不願費聰為這件事故連累和彭氏母女兩敗俱傷,一縷遊魂這才不肯歸去幽冥,不過又沒有辦法阻止費聰的行為,所以想著趁費聰動手之前,先索彭氏母女性命,怎知道她因不是惡靈,連這本事都沒有,這段時日也是格外焦灼絕望。」
在大多數世人的信仰中,其實並不存在溟滄之畔的極樂之土,隻以為幽冥黃泉、閻王無常確然存在,而冤魂索命的說法莫問在樊大命案時就使用過,所以春歸這回也授意莫問繼續採用這套說辭。
周王雖然心存懷疑,倒也沒有武斷認定莫問乃是胡言亂語,此時也依著莫問的說法分析案情:「劉家人不可能加害費惠,這樣說來彭氏必然就是真兇了,不過費聰兩敗俱傷的行為仍然不可取,這件案子眼看便要連累數條無辜性命,咱們務必要想法子立時阻止費聰才好。」
「彭氏之女不日便將至臨安縣城入婁氏綢莊學習織綢技巧,費聰隨時都有時機動手,咱們一方麵必須取得費聰的信任,另一方麵,或者可以從劉家入手。」蘭庭顯然已經有了想法:「接下來還得煩請小道長,使費姑娘的亡魂盯看費聰,最好能夠洞悉費聰全盤計劃,而咱們立時先去桃源村,據小道長之言,劉姑娘雖然決心相助費聰,但其母儼然並不贊同,我相信在費聰的計劃中,劉姑娘必定擔當重要任務,否則他怕也不會連累表妹,隻要劉家姨娘能夠出麵阻止,至少能暫時拖延。」
「逕勿是否覺得劉家姨娘並非完全沒有嫌疑?」春歸問。
她之所以有此一問,倒
不是她也有這樣的想法,隻不過出於對蘭庭的理解而已。
周王卻大為詫異:「這怎麽可能?據小道長之言,連費姑娘的亡魂不是也說劉家姨娘絕無可能害她性命?且費姑娘可是劉姨娘的親甥女,劉姑娘已經定了要嫁給費聰,劉姨娘根本就不打算讓女兒去為婁氏綢莊的僱工,要知道婁氏綢莊雖然對待僱工甚為優厚,但對於織綢工的擇選也並非沒有限製,樂意做此不求利益的濫好人。農家女大多並不識諳織綢技巧,受僱後還得經受至少兩年訓教,所以最合適的就是豆蔻之齡的女孩兒,劉姑娘已經及笄,受訓兩年,就夠婚齡,嫁了人後不大可能再為僱工,對於婁氏綢莊而言可沒有絲毫利益,費聰和婁家四管事交熟,當然知道這一限製,劉姨娘心裏想必也清楚女兒不可能把費姑娘取而代之,再退一步,就算劉姨娘有這樣的想法,可費聰仍有能力讓妹妹和未婚妻同時被婁家僱傭,劉姨娘根本不存殺人動機。」
春歸恍悟:「難怪你們兩聽聞費聰和劉家姑娘早有婚約竟一點不意外了。」
「我順著四管事的話詢問,費聰也不扭捏,說了生母過世之前與劉家姨娘的約定,自那時始他便把表妹看作了未來媳婦,且兩人也算是青梅竹馬一塊長大了,也端的是兩情相悅,連四管事都把劉家姑娘誇讚一番,說那姑娘甚是勤儉,日後是把持家的好手,一點也不介懷費聰拒絕了當她的女婿。」
「聽二哥這番話,我對費聰的感觀是越發好了,劉家家境困窘,自然不如婁家四管事寬裕,但費聰卻寧肯固守約定,全然不為財帛利益所動……」話說到這裏,春歸忽然又想起費聰為了費惠已經下定決心和彭氏母女兩個同歸於盡,且聽劉家姑娘的意思,她顯然知道費聰的計劃不說,且也被費聰拉下這趟渾水,這就等同費聰寧肯拉著未婚妻一同走向滅亡,這固然也是劉家姑娘心甘情願,可講句公道話,費聰的心目中,妹妹費惠和未婚妻的分量從來就不相同,這對於劉家姑娘似乎也頗不公道。
周王卻沒有發覺春歸這一停頓背後的遲疑,重重哼出一聲:「原本事情進展順利,哪知道逕勿偏要節外生枝,他怕是也認同費聰的品性,覺得咱們有事相瞞有失厚道,在酒桌上,就承認了咱們是從彭氏口中打聽得費聰與四管事相交匪淺,根本就不是通過葛公引薦,那費聰立時就翻臉不認人,卻不衝著逕勿,一肚子火氣全都發泄在我的頭上來,把我好一番痛斥,端的是蠻不講理!我又沒有和彭氏串通謀害他家妹子,再者武家小娘子更加和費惠的死一點關係沒有,隻不過是咱們先是從彭氏口中打聽得這條門路,費聰就衝動得把咱們連著武家小娘子一同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答應好的事也不願再踐諾了,豈不可笑?」
春歸:……
著實忍不住提醒道:「二哥想要援手武家,哪裏就隻有促成武姑娘受婁氏僱傭一條路?二哥非但忘了這僅僅隻是咱們商量出來試探彭氏的說法,更忘了接觸費聰的真正目的,多得逕勿一直清醒理智,才當時機合適時對費聰坦誠,二哥反倒埋怨上了。」
周王無比哀怨:「可為何我就偏該唱這黑臉?我怎麽不能擔當為費聰仗義的品性所打動,主動坦誠相交的角色?」
「因為劉家姑娘對二弟先有了不良感觀,所以二弟不再適合繼續與劉家姑娘接觸。」蘭庭理直氣壯回應。
周王:我竟無言以對!!!
------------
第549章 兩夥嫌疑
因為周王的大有怨言,搞得針對莫問小道的「三堂會審」經過老大一番過場後才繼續進行,而當蘭庭詢問莫問與費惠亡魂「溝通」的結果時,周王一直在旁目光閃爍儼然大存疑問,莫問也隻好硬著頭皮照講春歸授意的說辭。
「費惠死的那日,原本是因為劉家突然走水的意外才回家吃午飯,沒想到午飯吃完不久,立時就腹中絞痛,後來靈魂出竅,她才發覺自己全身紺紫七竅流血而亡,正是因為這一死狀,她才篤定自己是中毒而死,那天她除了在劉家先飲一碗雞湯,就隻吃過彭氏準備的吃食,聯想到彭氏那日難得的殷勤,所以費惠篤定真兇就是彭氏,但她心裏雖存怨憤,更重要的還是牽掛兄長,她不願費聰為這件事故連累和彭氏母女兩敗俱傷,一縷遊魂這才不肯歸去幽冥,不過又沒有辦法阻止費聰的行為,所以想著趁費聰動手之前,先索彭氏母女性命,怎知道她因不是惡靈,連這本事都沒有,這段時日也是格外焦灼絕望。」
在大多數世人的信仰中,其實並不存在溟滄之畔的極樂之土,隻以為幽冥黃泉、閻王無常確然存在,而冤魂索命的說法莫問在樊大命案時就使用過,所以春歸這回也授意莫問繼續採用這套說辭。
周王雖然心存懷疑,倒也沒有武斷認定莫問乃是胡言亂語,此時也依著莫問的說法分析案情:「劉家人不可能加害費惠,這樣說來彭氏必然就是真兇了,不過費聰兩敗俱傷的行為仍然不可取,這件案子眼看便要連累數條無辜性命,咱們務必要想法子立時阻止費聰才好。」
「彭氏之女不日便將至臨安縣城入婁氏綢莊學習織綢技巧,費聰隨時都有時機動手,咱們一方麵必須取得費聰的信任,另一方麵,或者可以從劉家入手。」蘭庭顯然已經有了想法:「接下來還得煩請小道長,使費姑娘的亡魂盯看費聰,最好能夠洞悉費聰全盤計劃,而咱們立時先去桃源村,據小道長之言,劉姑娘雖然決心相助費聰,但其母儼然並不贊同,我相信在費聰的計劃中,劉姑娘必定擔當重要任務,否則他怕也不會連累表妹,隻要劉家姨娘能夠出麵阻止,至少能暫時拖延。」
「逕勿是否覺得劉家姨娘並非完全沒有嫌疑?」春歸問。
她之所以有此一問,倒
不是她也有這樣的想法,隻不過出於對蘭庭的理解而已。
周王卻大為詫異:「這怎麽可能?據小道長之言,連費姑娘的亡魂不是也說劉家姨娘絕無可能害她性命?且費姑娘可是劉姨娘的親甥女,劉姑娘已經定了要嫁給費聰,劉姨娘根本就不打算讓女兒去為婁氏綢莊的僱工,要知道婁氏綢莊雖然對待僱工甚為優厚,但對於織綢工的擇選也並非沒有限製,樂意做此不求利益的濫好人。農家女大多並不識諳織綢技巧,受僱後還得經受至少兩年訓教,所以最合適的就是豆蔻之齡的女孩兒,劉姑娘已經及笄,受訓兩年,就夠婚齡,嫁了人後不大可能再為僱工,對於婁氏綢莊而言可沒有絲毫利益,費聰和婁家四管事交熟,當然知道這一限製,劉姨娘心裏想必也清楚女兒不可能把費姑娘取而代之,再退一步,就算劉姨娘有這樣的想法,可費聰仍有能力讓妹妹和未婚妻同時被婁家僱傭,劉姨娘根本不存殺人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