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客驛做為江南四省客棧業的龍頭老大,除了提供宿處之外自然還配備有食肆,不過店家也深悉貴族富賈的習性,縱然出門在外也大有攜帶私家皰廚同行的情形,所以單獨賃出的小院皆備有廚房炊具,方便那些口味挑剔的客人自己開夥,周王是眼看阿丹渾身上下不帶半點油煙,所以猜測今晚的晚餐是好知己蘭庭夫婦二人包辦——趙逕勿那傢夥,一路上但凡不是被他拉著商議公務,便絕對不會允許他那小嬌妻隻身去廚房忙碌的。
夫綱不振得讓人義憤填膺。
阿丹就不急著去整理被周王搞得亂糟糟的被褥了,正色應道:「趙副使乃朝廷命官、殿下謀臣,並非皰廚。」
這意思就是人家根本沒有責任包辦殿下您的一日三餐。
周王這下被噎得完全清醒了:「所以呢?你乃貼身婢女亦非皰廚,那麽今晚難道要本王自己出外覓食?」
「趙副使及顧宜人已往秦淮河畔逛玩,婢子以為殿下亦會趕去。」阿丹仍是一臉正氣。
沒道理潔身自好的趙副使都有雅興攜同妻子遊覽秦淮風光,身在京城時就愛留連青樓妓館的周王殿下而今擺脫管束,竟然會乖乖留在九州客驛?阿丹瞄了一眼西窗……南京的太陽也是從西邊落下的嘛。
周王很想一臉正氣的申明「本王為何要去滋擾他們夫妻二人吃喝玩樂」,話到嘴邊偏成了一句:「那你怎麽不早些喚醒本王?!」
這時眼看就有閉坊宵禁了!!!
「婢子實在無能將殿下從酣夢一場喚醒。」阿丹理直氣壯的辯解。
周王:……
這婢女真是被皇祖母慣得沒邊兒了!!!
「宵鼓此時才響,坊門未及關閉,殿下此時出坊還來得及。」阿丹好心提醒。
周王悻悻瞪著自家婢女,腳步卻急匆匆往前邁踏,剛到扶梯口便見今日奉令前往盯蹤儒生的親衛正好趕回,他也沒有因此停止前進,隻豎著手臂一揮:「邊走邊說。」,一邊兒地還為自己心急火燎趕去充當「燭燈」的行為找藉口:不是我不識趣,是阿丹失職,竟然不為本王準備晚膳,本王隻好去秦淮河覓食。
至於覓食為何要捨近求遠……周王表示這個細枝末節完全可以忽略。
當然,他在聽聞親衛報回的消息後,越發覺得自己趕往秦淮河的行為有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卻說南京城中的秦淮河,那是自從千年之前便富有「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的盛名。淮水之畔,綺窗絲幛十裏珠簾,
畫船宵鼓晝夜不絕,真真是一幅「漿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戲濁波」的繁華艷景,而如今雖然烏衣巷中無王謝,六朝風流盡久湮,不過隨著本朝將夫子廟定為南京國子監的科舉考場,因著考生雲集,這十裏秦淮又再重新繁榮,舊昔的金粉樓台尚且鱗次櫛比,今朝的酒館青樓相繼應運而生。
本朝太祖建國時,尚儉樸禁鋪張,推行宵禁令,那時十裏秦淮亦在禁令之內,不過後來成祖遷都北京,又隨著相繼的幾任國君逐漸耽於享樂,連京城的不少市坊都不乏徹夜喧歌,宵禁之令逐漸鬆懈,遠在江南的金陵城就更加放鬆了軍備警戒,而今雖則宵鼓響絕,各坊都會鎖閉障門,但十裏秦淮夫子廟一帶卻是不再被禁止逛遊玩樂了,每到夜暮四合,不僅水畔河房燈火輝煌,清波之上更不乏燈船畫舫穿梭行駛,車水馬龍更比白晝時更加喧鬧幾分。
蘭庭與春歸抵達時,還不是十裏秦淮最最熱鬧的時候。
兩人有如閑庭信步,專揀那些曲折的巷子遊逛,沿著高聳的白牆樸舊的青石路兜兜轉轉,有時會在一戶人家的門前駐足,也必定是被懸掛的楹聯吸引,而如他們一樣不訪名勝專覽市情的遊客竟也不少,有時在巷道裏相遇,同在一戶人家前駐足,雖然陌生倒也不妨言談交流,而巷子裏的人家對於門前的遊客也像是司空見慣了,非但不覺驚奇戒備,多有好客者會邀請去院子裏品茗,一般無人相問名姓來處,很隨意的閑聊。
於是乎就連晚飯,蘭庭與春歸竟然都是蹭了一餐家常飯菜,趁著夕光未有完全褪盡時,才慕名往賞了一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而兩人雖然無意,卻是在無意之中路經了剛剛在秦淮河畔開設不久的東風館。
白牆之外種了一排瘦竹,朱門之前擠滿華衣錦服。
都是遞帖子請見木末姑娘的,不過幸運兒顯然不多,被拒之門外的客人有哀聲嘆氣的,卻也有些口吐怨謗的。
春歸便聽見了個瘦高個兒高聲喧譁:「木末姑娘拒見我等,總得有個說辭,就好比醉生館,楚楚姑娘擇客也會先出考目,不至於讓咱們雲裏霧裏就被退了名帖。」
這話還引起了不少人附和。
但「把門」的女婢態度十分驕蠻,兩眼往上翻用鼻孔看人:「也不打聽打聽我家姑娘背後站著誰,能和那些庸脂俗粉一樣?」
瘦高個兒越發不滿了:「十裏秦淮的姑娘評的是才貌,沒聽說仗著什麽人撐腰就能揚名的,我看你家姑娘就是名不符實。」
人群中又有一個朱衣郎君把手一揮:「東風館的女婢都是如此粗俗,木末看來也確非雅主,咱們還是去醉生館吧,今日楚楚姑娘出的考目乃估謎,說不定咱們還有運取中,便是未中魁首難上楚楚姑娘的畫舫,隻要入選前十,還能贏獲楚楚姑娘親手釀的桃花酒,怎麽也比在東風館外受這等閑氣強。」
夫綱不振得讓人義憤填膺。
阿丹就不急著去整理被周王搞得亂糟糟的被褥了,正色應道:「趙副使乃朝廷命官、殿下謀臣,並非皰廚。」
這意思就是人家根本沒有責任包辦殿下您的一日三餐。
周王這下被噎得完全清醒了:「所以呢?你乃貼身婢女亦非皰廚,那麽今晚難道要本王自己出外覓食?」
「趙副使及顧宜人已往秦淮河畔逛玩,婢子以為殿下亦會趕去。」阿丹仍是一臉正氣。
沒道理潔身自好的趙副使都有雅興攜同妻子遊覽秦淮風光,身在京城時就愛留連青樓妓館的周王殿下而今擺脫管束,竟然會乖乖留在九州客驛?阿丹瞄了一眼西窗……南京的太陽也是從西邊落下的嘛。
周王很想一臉正氣的申明「本王為何要去滋擾他們夫妻二人吃喝玩樂」,話到嘴邊偏成了一句:「那你怎麽不早些喚醒本王?!」
這時眼看就有閉坊宵禁了!!!
「婢子實在無能將殿下從酣夢一場喚醒。」阿丹理直氣壯的辯解。
周王:……
這婢女真是被皇祖母慣得沒邊兒了!!!
「宵鼓此時才響,坊門未及關閉,殿下此時出坊還來得及。」阿丹好心提醒。
周王悻悻瞪著自家婢女,腳步卻急匆匆往前邁踏,剛到扶梯口便見今日奉令前往盯蹤儒生的親衛正好趕回,他也沒有因此停止前進,隻豎著手臂一揮:「邊走邊說。」,一邊兒地還為自己心急火燎趕去充當「燭燈」的行為找藉口:不是我不識趣,是阿丹失職,竟然不為本王準備晚膳,本王隻好去秦淮河覓食。
至於覓食為何要捨近求遠……周王表示這個細枝末節完全可以忽略。
當然,他在聽聞親衛報回的消息後,越發覺得自己趕往秦淮河的行為有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卻說南京城中的秦淮河,那是自從千年之前便富有「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的盛名。淮水之畔,綺窗絲幛十裏珠簾,
畫船宵鼓晝夜不絕,真真是一幅「漿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戲濁波」的繁華艷景,而如今雖然烏衣巷中無王謝,六朝風流盡久湮,不過隨著本朝將夫子廟定為南京國子監的科舉考場,因著考生雲集,這十裏秦淮又再重新繁榮,舊昔的金粉樓台尚且鱗次櫛比,今朝的酒館青樓相繼應運而生。
本朝太祖建國時,尚儉樸禁鋪張,推行宵禁令,那時十裏秦淮亦在禁令之內,不過後來成祖遷都北京,又隨著相繼的幾任國君逐漸耽於享樂,連京城的不少市坊都不乏徹夜喧歌,宵禁之令逐漸鬆懈,遠在江南的金陵城就更加放鬆了軍備警戒,而今雖則宵鼓響絕,各坊都會鎖閉障門,但十裏秦淮夫子廟一帶卻是不再被禁止逛遊玩樂了,每到夜暮四合,不僅水畔河房燈火輝煌,清波之上更不乏燈船畫舫穿梭行駛,車水馬龍更比白晝時更加喧鬧幾分。
蘭庭與春歸抵達時,還不是十裏秦淮最最熱鬧的時候。
兩人有如閑庭信步,專揀那些曲折的巷子遊逛,沿著高聳的白牆樸舊的青石路兜兜轉轉,有時會在一戶人家的門前駐足,也必定是被懸掛的楹聯吸引,而如他們一樣不訪名勝專覽市情的遊客竟也不少,有時在巷道裏相遇,同在一戶人家前駐足,雖然陌生倒也不妨言談交流,而巷子裏的人家對於門前的遊客也像是司空見慣了,非但不覺驚奇戒備,多有好客者會邀請去院子裏品茗,一般無人相問名姓來處,很隨意的閑聊。
於是乎就連晚飯,蘭庭與春歸竟然都是蹭了一餐家常飯菜,趁著夕光未有完全褪盡時,才慕名往賞了一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而兩人雖然無意,卻是在無意之中路經了剛剛在秦淮河畔開設不久的東風館。
白牆之外種了一排瘦竹,朱門之前擠滿華衣錦服。
都是遞帖子請見木末姑娘的,不過幸運兒顯然不多,被拒之門外的客人有哀聲嘆氣的,卻也有些口吐怨謗的。
春歸便聽見了個瘦高個兒高聲喧譁:「木末姑娘拒見我等,總得有個說辭,就好比醉生館,楚楚姑娘擇客也會先出考目,不至於讓咱們雲裏霧裏就被退了名帖。」
這話還引起了不少人附和。
但「把門」的女婢態度十分驕蠻,兩眼往上翻用鼻孔看人:「也不打聽打聽我家姑娘背後站著誰,能和那些庸脂俗粉一樣?」
瘦高個兒越發不滿了:「十裏秦淮的姑娘評的是才貌,沒聽說仗著什麽人撐腰就能揚名的,我看你家姑娘就是名不符實。」
人群中又有一個朱衣郎君把手一揮:「東風館的女婢都是如此粗俗,木末看來也確非雅主,咱們還是去醉生館吧,今日楚楚姑娘出的考目乃估謎,說不定咱們還有運取中,便是未中魁首難上楚楚姑娘的畫舫,隻要入選前十,還能贏獲楚楚姑娘親手釀的桃花酒,怎麽也比在東風館外受這等閑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