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獲死一事他原本沒打算當麵刺激老太太,不過老太太既然用此逼迫的方式要脅他應允歸寧,心裏也豈有半點悔過之意,在老太太看來祖孫之情竟然如此淺薄難比江家人毫髮之重,那他不妨滿足老太太的意願。
您就親眼看著江琛如何自尋死路,看著貪得無厭的江家怎麽一步步走向衰亡吧,軒翥堂與太師府絕對不會為江家陪葬,您著實是身後有餘,奈何卻偏偏要與江家共走一條眼前無路的絕壁,是您捨棄了趙門給您的安寧幸好,選擇了悲悽孤苦的晚年,我不想視您為敵仇,但我更不願為了您與江家和解。
我有軟肋,老太太您就沒有嗎?
蘭庭的心情仿佛並沒有受到這場滋鬧的影響。
小酌也沒有被影響。
倒是春歸問了一句:「老太太怎麽單擇了今日逼鬧著要回江家?」
「我還沒進院門,就聽湯回稟報今日蘇嬤嬤截住了簡娘子,把簡娘子請去躊躇園說了好一歇話。」
春歸:……
「不用擔心,江氏已獲賜死,江琛奪爵後雖未被誅連,不過皇上必然不會再允江家人日後與十皇子再有聯絡來往,可以說江家已然註定勢敗,但他們未被斬盡殺絕,老太太就還會心存顧忌,江家人反而成為老太太的軟肋,論是多少陰謀詭計都不頂用。江氏奸計已經曝露,日後也再無必要阻攔老太太與本家來往,且老太太這脾性……」蘭庭放下酒杯,輕挑眉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江琛日後的詭計,躊躇園裏就能泄露了。」
「老太太這趟歸寧,應當會掀生流言蜚語。」春歸笑道。
一點也不擔心被輿論譴責的模樣。
蘭庭也笑了:「鬧劇罷了,江琛這人,著實心胸狹隘且貪得無厭,這也大大局限了他的見識,且看這些年來他楚心積慮一場,到底還是把嫡親的女兒送上了死路,他根本不配被我當作對手。」
但蘭庭與春歸料中了結果沒有料中過程,夫妻倆怎麽也沒想到的是江琛被奪爵後,眼看著已經勢頹自危,卻還有人趁此時機「雪中送炭」,且不是別個,正是蘭庭的外家!
閑言碎語甚至都傳到了易夫人的耳裏。
「傳話人」是易夫人的長媳:「媳婦的弟婦與朱家大太太素有來往,起因是本家的父兄互為友朋,所以弟婦就聽聞了朱家大太太的感慨,說趙家大郎聽聞江家失
了爵位,且江廢妃獲死,與春妹妹都不曾相陪趙家老太太回門安慰,雖則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可趙家大郎如此涼薄未免太過……有損軒翥堂的氣節。」
「有損氣節怕還隻是委婉的話了,說得更露骨些,就是斥責蘭庭六親不認,或許春兒還擔著更多不是,她是不孝不賢,蘭庭是色令智昏吧。」易夫人冷笑道。
長媳嘆著氣頷首:「朱公近些年來是越更貪求名利了,但再則如何,趙家大郎也是他的嫡親外孫,沒得四處敗壞自己晚輩名聲的道理。媳婦還聽說朱公似乎還聯絡了個禦史,就怕趙家大郎受到彈劾。」
「太師府裏發生的事,皇上能一無所聞?究竟是為尊長的不慈還是為晚輩的不孝,別說天家,明眼人心裏都有定見,這些跳樑小醜般的手段頂什麽用?」易夫人全然不以為意。
而弘復帝也果然收到了那個楞頭青禦史的彈劾,且還聽聞了背後是受到何人的攛掇,大覺荒唐:「朱濯泉安的是什麽心?當年要非他把朱氏拒之門外,朱氏何至於走投無路自絕於朱家大門前?這事雖然皇後是元兇之一,朕也擔著過責,朱濯泉竟然還能和害死嫡女的幫凶聯上手了?他這是害死了嫡女,連外孫也不放過?!他為江琛打抱不平!!!他的女兒才是死不瞑目呢!!!」
就連高得宜也覺得這些誹議可笑:「廢庶江氏兩回欲害顧宜人性命,若非聖德太後與皇上庇全顧宜人還哪有命在?趙太師的遺孀聽信江琛父女教唆,又再苛難顧宜人,偏偏陰謀敗露為趙逕勿斷個明明白白,厭絕江家是軒翥堂這麽多族老的定議,沒想到還有人想把悖逆不孝的罪名往趙逕勿頭上扣。」
「這些人是看著朕仍然還想力保太孫儲位,然蘭庭領銜的軒翥堂這回卻力諫廢儲,他們以為朕為趙門政見相左所觸怒,藉機斥罪蘭庭。」弘復帝苦笑:「朕這麽些年來誌懷中興盛世,可在朱濯泉一流臣公看來卻仍是昏庸無道。」
「皇上……」
「罷了,宜公也不需多勸,對於太孫一事,朕也確然是優柔寡斷以私己為重了,蘭庭這回利用何孝君一案逼朕在禮法與私情上決斷,朕雖也有怨氣,不過亦能體諒他軒翥堂一係確然從未改移輔興盛世的初衷,是非好歹朕又怎能昏聵不分?事涉國祚社稷,朕是再也不能隻顧私情了。」
皇上這是終於下了決定了!
高得宜也是如釋重負,說起來他著實不贊同皇上那套監軍輔政的主張,但則否定就有逼迫廢儲之嫌,他隻是一介內臣,本職便是侍奉好君主,江山社稷的大局不在他操心的範圍他也根本沒那自信指手劃腳,他隻知道袁箕之流乃居心不軌,內閣輔政還沒得諫準呢,就在圖謀染指軍權了,太孫哪是這幫人的對手?皇上若然固執己見,無異於把江山社稷拱手交給亂臣賊子。
廢儲擇良而立就好,國有長君,根基不會動/亂,至於社稷民生,今後就看趙蘭庭這幫後起之秀的能耐了。
您就親眼看著江琛如何自尋死路,看著貪得無厭的江家怎麽一步步走向衰亡吧,軒翥堂與太師府絕對不會為江家陪葬,您著實是身後有餘,奈何卻偏偏要與江家共走一條眼前無路的絕壁,是您捨棄了趙門給您的安寧幸好,選擇了悲悽孤苦的晚年,我不想視您為敵仇,但我更不願為了您與江家和解。
我有軟肋,老太太您就沒有嗎?
蘭庭的心情仿佛並沒有受到這場滋鬧的影響。
小酌也沒有被影響。
倒是春歸問了一句:「老太太怎麽單擇了今日逼鬧著要回江家?」
「我還沒進院門,就聽湯回稟報今日蘇嬤嬤截住了簡娘子,把簡娘子請去躊躇園說了好一歇話。」
春歸:……
「不用擔心,江氏已獲賜死,江琛奪爵後雖未被誅連,不過皇上必然不會再允江家人日後與十皇子再有聯絡來往,可以說江家已然註定勢敗,但他們未被斬盡殺絕,老太太就還會心存顧忌,江家人反而成為老太太的軟肋,論是多少陰謀詭計都不頂用。江氏奸計已經曝露,日後也再無必要阻攔老太太與本家來往,且老太太這脾性……」蘭庭放下酒杯,輕挑眉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江琛日後的詭計,躊躇園裏就能泄露了。」
「老太太這趟歸寧,應當會掀生流言蜚語。」春歸笑道。
一點也不擔心被輿論譴責的模樣。
蘭庭也笑了:「鬧劇罷了,江琛這人,著實心胸狹隘且貪得無厭,這也大大局限了他的見識,且看這些年來他楚心積慮一場,到底還是把嫡親的女兒送上了死路,他根本不配被我當作對手。」
但蘭庭與春歸料中了結果沒有料中過程,夫妻倆怎麽也沒想到的是江琛被奪爵後,眼看著已經勢頹自危,卻還有人趁此時機「雪中送炭」,且不是別個,正是蘭庭的外家!
閑言碎語甚至都傳到了易夫人的耳裏。
「傳話人」是易夫人的長媳:「媳婦的弟婦與朱家大太太素有來往,起因是本家的父兄互為友朋,所以弟婦就聽聞了朱家大太太的感慨,說趙家大郎聽聞江家失
了爵位,且江廢妃獲死,與春妹妹都不曾相陪趙家老太太回門安慰,雖則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可趙家大郎如此涼薄未免太過……有損軒翥堂的氣節。」
「有損氣節怕還隻是委婉的話了,說得更露骨些,就是斥責蘭庭六親不認,或許春兒還擔著更多不是,她是不孝不賢,蘭庭是色令智昏吧。」易夫人冷笑道。
長媳嘆著氣頷首:「朱公近些年來是越更貪求名利了,但再則如何,趙家大郎也是他的嫡親外孫,沒得四處敗壞自己晚輩名聲的道理。媳婦還聽說朱公似乎還聯絡了個禦史,就怕趙家大郎受到彈劾。」
「太師府裏發生的事,皇上能一無所聞?究竟是為尊長的不慈還是為晚輩的不孝,別說天家,明眼人心裏都有定見,這些跳樑小醜般的手段頂什麽用?」易夫人全然不以為意。
而弘復帝也果然收到了那個楞頭青禦史的彈劾,且還聽聞了背後是受到何人的攛掇,大覺荒唐:「朱濯泉安的是什麽心?當年要非他把朱氏拒之門外,朱氏何至於走投無路自絕於朱家大門前?這事雖然皇後是元兇之一,朕也擔著過責,朱濯泉竟然還能和害死嫡女的幫凶聯上手了?他這是害死了嫡女,連外孫也不放過?!他為江琛打抱不平!!!他的女兒才是死不瞑目呢!!!」
就連高得宜也覺得這些誹議可笑:「廢庶江氏兩回欲害顧宜人性命,若非聖德太後與皇上庇全顧宜人還哪有命在?趙太師的遺孀聽信江琛父女教唆,又再苛難顧宜人,偏偏陰謀敗露為趙逕勿斷個明明白白,厭絕江家是軒翥堂這麽多族老的定議,沒想到還有人想把悖逆不孝的罪名往趙逕勿頭上扣。」
「這些人是看著朕仍然還想力保太孫儲位,然蘭庭領銜的軒翥堂這回卻力諫廢儲,他們以為朕為趙門政見相左所觸怒,藉機斥罪蘭庭。」弘復帝苦笑:「朕這麽些年來誌懷中興盛世,可在朱濯泉一流臣公看來卻仍是昏庸無道。」
「皇上……」
「罷了,宜公也不需多勸,對於太孫一事,朕也確然是優柔寡斷以私己為重了,蘭庭這回利用何孝君一案逼朕在禮法與私情上決斷,朕雖也有怨氣,不過亦能體諒他軒翥堂一係確然從未改移輔興盛世的初衷,是非好歹朕又怎能昏聵不分?事涉國祚社稷,朕是再也不能隻顧私情了。」
皇上這是終於下了決定了!
高得宜也是如釋重負,說起來他著實不贊同皇上那套監軍輔政的主張,但則否定就有逼迫廢儲之嫌,他隻是一介內臣,本職便是侍奉好君主,江山社稷的大局不在他操心的範圍他也根本沒那自信指手劃腳,他隻知道袁箕之流乃居心不軌,內閣輔政還沒得諫準呢,就在圖謀染指軍權了,太孫哪是這幫人的對手?皇上若然固執己見,無異於把江山社稷拱手交給亂臣賊子。
廢儲擇良而立就好,國有長君,根基不會動/亂,至於社稷民生,今後就看趙蘭庭這幫後起之秀的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