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縱然器重太孫,可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又怎能容忍太孫害殺親長及命官的罪行?!娘娘,莫說周王貴為皇子宗親,便是外子及臣婦,倘若於慈慶宮受害殞命,太孫殿下也必會遭受無視國法禮律的彈劾!今上勵精圖治,察處貪賄肅清官場,為的就是還江山社稷清明,中興盛世,儲君若被坐實目無法紀,皇上的政令還如何能夠推行天下?太孫雖為儲君,卻也萬萬沒有私/處王叔及命官的權限。」
「我自然不會讓殿下承擔誹議。」高氏照舊冷笑,環顧呆若木雞的眾人:「還不把這狂妄惡毒的賤婦押下!」
宮人們便又有了一邊瑟瑟發抖著一邊圍困上前的跡象。
那閃了腰的健婦也緩過一口氣來,正欲上前。
「誰也不許動。」春歸一把抓緊了高氏的手腕,把她擋在身前,卻沒說任何威脅的話。
她長嘆一聲:「娘娘,你應當想好了證實周王周王妃,乃至於外子及臣婦的罪行吧?這樣一來,太孫殿下即便是逼殺我等,娘娘方有藉口回應質疑。臣婦猜測,娘娘或許是已經殺害了令侄女,並妄圖栽陷給臣婦,待周王妃、周王殿下相繼前來慈慶宮,娘娘好說二位是欲包庇臣婦,且意欲加害娘娘,才被太孫殿下令殺當場?!」
春歸明顯感覺到了太子妃的手腕狠狠顫動了一下。
「隔扇之內,高姑娘應當已經香消玉殞,慈慶宮的宮人,均獲娘娘授意,娘娘自信罪證確鑿足夠回應百官質疑,且皇上一定會順水推舟。可是娘娘,皇上乃聖明之君,若知太孫殿下當真聽從娘娘指令謀害無辜,甚至不顧人倫親情謀害叔父叔母,必定不會如娘娘所
願息事寧人。」春歸一邊說著,一邊挨近太子妃的髮鬢:「且臣婦與高姑娘無怨無仇,今日還斷非主動前來慈慶宮,怎會在內廷刺殺高姑娘?娘娘意欲冤害,但此罪名實在荒唐。」
「你知道皎兒已經殞命?!」高氏論是已懷焚舟破釜之意,此時因為奸計被春歸輕描淡寫一般拆穿,也是難掩心頭的駭然。
春歸本沒料到高氏會如此喪心病狂,但她剛才進入慈慶宮時已經目睹那個倉惶的魂影浮空飛掠而出,看她年齡與小姑子蘭心仿佛,且衣著裝扮也不同於宮人,慈慶宮裏唯有隨奉高氏養病的高皎方才符合那魂影的身份,又高氏今日是為高家人報仇血恨,按理會讓自家侄女也親眼目睹敵仇命喪當場,可春歸自從進入這處偏殿,並沒有見到高皎現身,所以她才能夠料中高氏的全盤計劃,從來傲慢自矝的太子妃無法容忍她的本家滿門獲罪,父兄亡於鍘刀,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周王夫婦及蘭庭、春歸的罪責,她不能等到太孫位及九五之後才報此血仇,因為她不能肯定弘復帝會不會幹脆讓她「暴病」於慈慶宮,太孫登基之前。
如果連她也被斬草除根,怎能擔保太孫還會記得高家之仇?太孫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對她言聽計從的稚子了,否則太孫怎會容忍他的外王父及舅父,這麽多的血緣至親被問罪處決?!如果她現在不動手,待太孫名正言順繼承帝位,說不定會因權衡利害捨棄已經衰敗的外家,高氏不能冒此風險。
如果不手刃血仇,她死難瞑目!
因為那樣一來,不管她的兒子日後多麽的至尊無上,世人仍然會鄙夷高家鄙夷她,她的父兄連她自己永遠將被踐踏於他人腳下。
仇恨和憤怒蒙蔽了高氏的雙眼,她終於把一直疼愛的侄女也當作了棋子,當作她復仇的工具。
春歸可以推斷高氏的心態,但她無法理解。
她不是無法理解高氏對她的仇恨,雖說在她看來高瓊父子是罪有應得自遺其咎,但她不能強求太子妃作為高瓊的女兒,能夠明辨是非而認同此一結論,放棄復仇化幹戈為玉帛。春歸不能理解的是高氏如果當真看重血緣親情,便理當更為高皎著想,可事實是高氏偏把自身的尊榮兀傲看得重於世間一切,為了維護她那可笑的「尊嚴」,竟然會親手斷送嫡親侄女的性命。
說到底高氏的心裏其實並沒有多麽深厚的血緣親情,高家人是她的親人,但高氏看重的並非是親人的生死,她執著的無非是她的本家不能這樣一敗塗地,不能就此衰亡,因為她忍受不了世人的嘲笑和奚落——看,太子妃雖為儲君生母,終究惡貫滿盈身敗名裂,高家人斷頭的斷頭流放的流放,太子妃必定也落不到好下場。
高氏已經作好準備要為此九州八極最尊貴的女人,但高家的殞滅勢必挫毀她的願想,這才是她不能容忍的,這才造成她必須孤注一擲的決心。
她受不了的是,已然窮途末路。
------------
第422章 必死無疑
春歸其實可以不用回應太子妃,但她需要回應此時這間偏殿裏,可能存在的沈皇後,甚至弘復帝的耳目。
「娘娘既對臣婦憤恨至深,相信高姑娘必與娘娘同仇敵愾,今日娘娘計劃著讓臣婦命喪慈慶宮,高姑娘又怎能甘心不在此處親眼目睹?且娘娘欲陷外子、臣婦及周王、王妃死罪,除非謀刺儲君生母的罪名,否則怎能如願?但娘娘愛惜自身性命,苦肉計隻好施於高姑娘身上了,早前臣婦與娘娘心腹宮人糾纏時,無意間瞧見那宮人……」
春歸伸手一指不遠處站著那意欲用強,但因太子妃受控於人又難免投鼠忌器的健仆:「她袖口上還沾著血跡,聯想到今日一直未見高姑娘,且除她以外的宮人麵色惶惶,極似受迫於娘娘下令行為了極惡之罪的光景,便不難推斷出娘娘的計劃了。」
「我自然不會讓殿下承擔誹議。」高氏照舊冷笑,環顧呆若木雞的眾人:「還不把這狂妄惡毒的賤婦押下!」
宮人們便又有了一邊瑟瑟發抖著一邊圍困上前的跡象。
那閃了腰的健婦也緩過一口氣來,正欲上前。
「誰也不許動。」春歸一把抓緊了高氏的手腕,把她擋在身前,卻沒說任何威脅的話。
她長嘆一聲:「娘娘,你應當想好了證實周王周王妃,乃至於外子及臣婦的罪行吧?這樣一來,太孫殿下即便是逼殺我等,娘娘方有藉口回應質疑。臣婦猜測,娘娘或許是已經殺害了令侄女,並妄圖栽陷給臣婦,待周王妃、周王殿下相繼前來慈慶宮,娘娘好說二位是欲包庇臣婦,且意欲加害娘娘,才被太孫殿下令殺當場?!」
春歸明顯感覺到了太子妃的手腕狠狠顫動了一下。
「隔扇之內,高姑娘應當已經香消玉殞,慈慶宮的宮人,均獲娘娘授意,娘娘自信罪證確鑿足夠回應百官質疑,且皇上一定會順水推舟。可是娘娘,皇上乃聖明之君,若知太孫殿下當真聽從娘娘指令謀害無辜,甚至不顧人倫親情謀害叔父叔母,必定不會如娘娘所
願息事寧人。」春歸一邊說著,一邊挨近太子妃的髮鬢:「且臣婦與高姑娘無怨無仇,今日還斷非主動前來慈慶宮,怎會在內廷刺殺高姑娘?娘娘意欲冤害,但此罪名實在荒唐。」
「你知道皎兒已經殞命?!」高氏論是已懷焚舟破釜之意,此時因為奸計被春歸輕描淡寫一般拆穿,也是難掩心頭的駭然。
春歸本沒料到高氏會如此喪心病狂,但她剛才進入慈慶宮時已經目睹那個倉惶的魂影浮空飛掠而出,看她年齡與小姑子蘭心仿佛,且衣著裝扮也不同於宮人,慈慶宮裏唯有隨奉高氏養病的高皎方才符合那魂影的身份,又高氏今日是為高家人報仇血恨,按理會讓自家侄女也親眼目睹敵仇命喪當場,可春歸自從進入這處偏殿,並沒有見到高皎現身,所以她才能夠料中高氏的全盤計劃,從來傲慢自矝的太子妃無法容忍她的本家滿門獲罪,父兄亡於鍘刀,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周王夫婦及蘭庭、春歸的罪責,她不能等到太孫位及九五之後才報此血仇,因為她不能肯定弘復帝會不會幹脆讓她「暴病」於慈慶宮,太孫登基之前。
如果連她也被斬草除根,怎能擔保太孫還會記得高家之仇?太孫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對她言聽計從的稚子了,否則太孫怎會容忍他的外王父及舅父,這麽多的血緣至親被問罪處決?!如果她現在不動手,待太孫名正言順繼承帝位,說不定會因權衡利害捨棄已經衰敗的外家,高氏不能冒此風險。
如果不手刃血仇,她死難瞑目!
因為那樣一來,不管她的兒子日後多麽的至尊無上,世人仍然會鄙夷高家鄙夷她,她的父兄連她自己永遠將被踐踏於他人腳下。
仇恨和憤怒蒙蔽了高氏的雙眼,她終於把一直疼愛的侄女也當作了棋子,當作她復仇的工具。
春歸可以推斷高氏的心態,但她無法理解。
她不是無法理解高氏對她的仇恨,雖說在她看來高瓊父子是罪有應得自遺其咎,但她不能強求太子妃作為高瓊的女兒,能夠明辨是非而認同此一結論,放棄復仇化幹戈為玉帛。春歸不能理解的是高氏如果當真看重血緣親情,便理當更為高皎著想,可事實是高氏偏把自身的尊榮兀傲看得重於世間一切,為了維護她那可笑的「尊嚴」,竟然會親手斷送嫡親侄女的性命。
說到底高氏的心裏其實並沒有多麽深厚的血緣親情,高家人是她的親人,但高氏看重的並非是親人的生死,她執著的無非是她的本家不能這樣一敗塗地,不能就此衰亡,因為她忍受不了世人的嘲笑和奚落——看,太子妃雖為儲君生母,終究惡貫滿盈身敗名裂,高家人斷頭的斷頭流放的流放,太子妃必定也落不到好下場。
高氏已經作好準備要為此九州八極最尊貴的女人,但高家的殞滅勢必挫毀她的願想,這才是她不能容忍的,這才造成她必須孤注一擲的決心。
她受不了的是,已然窮途末路。
------------
第422章 必死無疑
春歸其實可以不用回應太子妃,但她需要回應此時這間偏殿裏,可能存在的沈皇後,甚至弘復帝的耳目。
「娘娘既對臣婦憤恨至深,相信高姑娘必與娘娘同仇敵愾,今日娘娘計劃著讓臣婦命喪慈慶宮,高姑娘又怎能甘心不在此處親眼目睹?且娘娘欲陷外子、臣婦及周王、王妃死罪,除非謀刺儲君生母的罪名,否則怎能如願?但娘娘愛惜自身性命,苦肉計隻好施於高姑娘身上了,早前臣婦與娘娘心腹宮人糾纏時,無意間瞧見那宮人……」
春歸伸手一指不遠處站著那意欲用強,但因太子妃受控於人又難免投鼠忌器的健仆:「她袖口上還沾著血跡,聯想到今日一直未見高姑娘,且除她以外的宮人麵色惶惶,極似受迫於娘娘下令行為了極惡之罪的光景,便不難推斷出娘娘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