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太子妃隻能安排太孫親自前來截道,才可以保證將她順利截往慈慶宮。
她家的趙大爺仍然維持著料事如神的水準!
宮中的女轎夫多為在宛平縣一帶挑選的健壯婦人,能幹此類體力活的,也多數出身貧寒之家,絕無可能是富貴門第,選為女轎夫雖說有一定好處,比如家裏可以免除賦稅,家中男丁也可免除官府役差,又還能賺上一筆月俸幫補生計,然則這些女轎夫仍然是處於宮廷僕役的底層,她們沒有底氣拒絕宮中任何一個貴主的指令,更何況是一國儲君親自施令。
換而言之就算是太子妃來截道,女轎夫也隻能聽從,不過太子妃眼下尚在慈慶宮「養病」,這也是委婉的禁令,隻不過禁足的地方從南台換成東宮而已,春歸入內廷走的是皇城北門,不需要經過慈慶宮,這樣一來太子妃就無法親自出麵截道了,指使一個宮人內臣的就眼前情勢雖說足以震懾女轎夫,但春歸作為宜人完全可找藉口推脫,不能擔保能夠截道成功,畢竟若是為此爭執起來,極大可能驚動沿途的宮衛,他們可不是宮人內臣足夠懾服的,所以隻能是太孫出馬,才能馬到成功。
春歸併沒有立時質疑。
她沉默不語,任由軟轎改道,直到聽動靜已經抵達慈慶宮的側門,方才一掀轎簾直接腳踏實地。
春歸也總算見到了太孫。
少年不過是和趙小五蘭舫一般高矮,瘦削的麵頰,眼瞼上壓著兩道頗顯濃長的烏眉,似乎完全沒有預料春歸竟然能夠十分順暢的一步搶出,且站得穩穩噹噹,驚奇的略把眼睛瞪大,待視線往下,「檢閱」得顧宜人竟然是一雙「天足」,眉梢一連幾晃。
春歸也飛快的「檢閱」得太孫臉上果然不見秦姓皇族徽標一般的硃砂痣。
難怪那將樊大滅口的死士要杜撰太孫乃是太子妃與桑株洲亂/倫所生並非天家血脈了,大抵也是因為太孫那顆「徽標」沒有長在顯眼之處,認為這謠言一旦散布,那些不知就裏的市井閑漢便會信以為真,這當然不足夠坐實太子妃與異母兄長的姦情,不過卻大大有損太孫繼位的正統——要說來其實過世的孝德太子臉上也不見徽標,而是長在左耳垂之背麵,不過市井閑漢有幾個知道此一隱情?他們沒見過太孫更沒見過先太子,不知父子之間一模一樣的胎記,他們隻會聽信謠言——太孫麵上無痣,大有可能奸生。
一國儲君的血統受疑,雖然是無稽之談,但也可能授予心懷不軌者犯上作亂的旗號,足夠讓弘復帝傷腦筋。
不過因為蘭庭和陶嘯深處治得當,未使呂鑒的證供泄露,挫毀了背
後指使的此一陰謀。
太子妃雖然惡戾,但並未犯下與異母兄長亂/倫混濁天家血統的罪行,蘭庭不屑將計就計,靠著謗毀女子清譽達成易儲目的,他現今如果願意採取此流伎倆,當初便不會拒絕生母以死相逼,而會受脅於生母謗害沈夫人了。
此時此境,春歸也自然不可能盯著太孫一直打量。
腳踏實地後立即行禮,有意提高聲嗓:「臣婦奉惠妃娘娘召見,未知殿下何故中途阻攔?」
這裏是慈慶宮,俱東宮之實,門前尚有太孫屬官進進出出,更不乏廠衛安插的眼線,而高瓊父子已被處決,朝中對太孫誹議不斷,東宮屬臣哪怕高氏殘黨,也不盡然都是任往復此類居心不軌之徒,多數人還是死心踏地追隨太孫,雖然是將軒翥堂當作敵仇,不過抱持的都是「隻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心態,堅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絕對不會贊成太子妃在此節骨眼上授人以柄。
就更不說奉弘復帝之令督促太孫知錯悔改的廠衛暗探了,他們若敢放縱,那就是失職。
且憑著陶嘯深和蘭庭的私交,也絕對不會眼看著春歸遇害。
自從春歸獲令入宮小住,蘭庭便諄諄叮囑了多種應對方式,總之春歸絕對不會悄無聲息就被抬入慈慶宮。
春歸行禮後便一直低垂眼瞼,但縱然如此也感受到了太孫冷冷的注視。
但太孫的口吻卻十分平和,一點不帶火藥味:「孤並非阻攔叔母,不過是母妃聽聞叔母入宮,因著高瓊父子等人種種惡行,心中實覺愧疚難安,是以召請叔母先於慈慶宮一見,便於母妃當麵賠罪,還望叔母體諒。」
竟然是當眾用了私謂,自認晚輩。
說起來沈夫人是太孫的姨祖母,春歸作為沈夫人的兒媳,也確然是太孫殿下的長輩,然則因君臣尊卑有別,且太孫又明說了是太子妃召見,那麽便不容春歸拒絕了。
太孫今日還想得十分周全:「惠妃娘娘那處,叔母也無需憂愁,孤自會親往道明情由,相信惠妃娘娘明白緣故後,也不會怪罪叔母有意耽延。」
春歸隻能先見太子妃。
她屈膝稱喏,重新因太孫「恭請」上轎,當轎簾垂落的一刻……
春歸眼見著慈慶宮上空,一個魂影驚惶浮升,飛掠經過。
她心中一沉。
皇宮之內,魂靈逗留片刻難免魄散煙散之厄,那麽既有魂靈「飛躥」的話……
慈慶宮裏,有新喪之人。
太子妃真是一把鋼刃啊,春歸深覺自己此回才是真正的身赴戰場,但她奇異的並不覺得緊張和惶恐,甚至還帶著幾分亢奮。
大抵是堅定信任著身後豎有蘭庭一方厚盾吧,所以她才能夠如此沉穩的應戰——不是不能找到藉口推拒這回險難,但太子妃儼然不肯放過她這麽個不共戴天的仇敵,且江琛和惠妃父女也必定不會輕饒她這麽個威脅,躲得了一時暗箭,躲不過隨後的陷井,相較而言應戰才是上策,因為她也同樣不會放過那些非生即死的敵仇。
她家的趙大爺仍然維持著料事如神的水準!
宮中的女轎夫多為在宛平縣一帶挑選的健壯婦人,能幹此類體力活的,也多數出身貧寒之家,絕無可能是富貴門第,選為女轎夫雖說有一定好處,比如家裏可以免除賦稅,家中男丁也可免除官府役差,又還能賺上一筆月俸幫補生計,然則這些女轎夫仍然是處於宮廷僕役的底層,她們沒有底氣拒絕宮中任何一個貴主的指令,更何況是一國儲君親自施令。
換而言之就算是太子妃來截道,女轎夫也隻能聽從,不過太子妃眼下尚在慈慶宮「養病」,這也是委婉的禁令,隻不過禁足的地方從南台換成東宮而已,春歸入內廷走的是皇城北門,不需要經過慈慶宮,這樣一來太子妃就無法親自出麵截道了,指使一個宮人內臣的就眼前情勢雖說足以震懾女轎夫,但春歸作為宜人完全可找藉口推脫,不能擔保能夠截道成功,畢竟若是為此爭執起來,極大可能驚動沿途的宮衛,他們可不是宮人內臣足夠懾服的,所以隻能是太孫出馬,才能馬到成功。
春歸併沒有立時質疑。
她沉默不語,任由軟轎改道,直到聽動靜已經抵達慈慶宮的側門,方才一掀轎簾直接腳踏實地。
春歸也總算見到了太孫。
少年不過是和趙小五蘭舫一般高矮,瘦削的麵頰,眼瞼上壓著兩道頗顯濃長的烏眉,似乎完全沒有預料春歸竟然能夠十分順暢的一步搶出,且站得穩穩噹噹,驚奇的略把眼睛瞪大,待視線往下,「檢閱」得顧宜人竟然是一雙「天足」,眉梢一連幾晃。
春歸也飛快的「檢閱」得太孫臉上果然不見秦姓皇族徽標一般的硃砂痣。
難怪那將樊大滅口的死士要杜撰太孫乃是太子妃與桑株洲亂/倫所生並非天家血脈了,大抵也是因為太孫那顆「徽標」沒有長在顯眼之處,認為這謠言一旦散布,那些不知就裏的市井閑漢便會信以為真,這當然不足夠坐實太子妃與異母兄長的姦情,不過卻大大有損太孫繼位的正統——要說來其實過世的孝德太子臉上也不見徽標,而是長在左耳垂之背麵,不過市井閑漢有幾個知道此一隱情?他們沒見過太孫更沒見過先太子,不知父子之間一模一樣的胎記,他們隻會聽信謠言——太孫麵上無痣,大有可能奸生。
一國儲君的血統受疑,雖然是無稽之談,但也可能授予心懷不軌者犯上作亂的旗號,足夠讓弘復帝傷腦筋。
不過因為蘭庭和陶嘯深處治得當,未使呂鑒的證供泄露,挫毀了背
後指使的此一陰謀。
太子妃雖然惡戾,但並未犯下與異母兄長亂/倫混濁天家血統的罪行,蘭庭不屑將計就計,靠著謗毀女子清譽達成易儲目的,他現今如果願意採取此流伎倆,當初便不會拒絕生母以死相逼,而會受脅於生母謗害沈夫人了。
此時此境,春歸也自然不可能盯著太孫一直打量。
腳踏實地後立即行禮,有意提高聲嗓:「臣婦奉惠妃娘娘召見,未知殿下何故中途阻攔?」
這裏是慈慶宮,俱東宮之實,門前尚有太孫屬官進進出出,更不乏廠衛安插的眼線,而高瓊父子已被處決,朝中對太孫誹議不斷,東宮屬臣哪怕高氏殘黨,也不盡然都是任往復此類居心不軌之徒,多數人還是死心踏地追隨太孫,雖然是將軒翥堂當作敵仇,不過抱持的都是「隻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心態,堅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絕對不會贊成太子妃在此節骨眼上授人以柄。
就更不說奉弘復帝之令督促太孫知錯悔改的廠衛暗探了,他們若敢放縱,那就是失職。
且憑著陶嘯深和蘭庭的私交,也絕對不會眼看著春歸遇害。
自從春歸獲令入宮小住,蘭庭便諄諄叮囑了多種應對方式,總之春歸絕對不會悄無聲息就被抬入慈慶宮。
春歸行禮後便一直低垂眼瞼,但縱然如此也感受到了太孫冷冷的注視。
但太孫的口吻卻十分平和,一點不帶火藥味:「孤並非阻攔叔母,不過是母妃聽聞叔母入宮,因著高瓊父子等人種種惡行,心中實覺愧疚難安,是以召請叔母先於慈慶宮一見,便於母妃當麵賠罪,還望叔母體諒。」
竟然是當眾用了私謂,自認晚輩。
說起來沈夫人是太孫的姨祖母,春歸作為沈夫人的兒媳,也確然是太孫殿下的長輩,然則因君臣尊卑有別,且太孫又明說了是太子妃召見,那麽便不容春歸拒絕了。
太孫今日還想得十分周全:「惠妃娘娘那處,叔母也無需憂愁,孤自會親往道明情由,相信惠妃娘娘明白緣故後,也不會怪罪叔母有意耽延。」
春歸隻能先見太子妃。
她屈膝稱喏,重新因太孫「恭請」上轎,當轎簾垂落的一刻……
春歸眼見著慈慶宮上空,一個魂影驚惶浮升,飛掠經過。
她心中一沉。
皇宮之內,魂靈逗留片刻難免魄散煙散之厄,那麽既有魂靈「飛躥」的話……
慈慶宮裏,有新喪之人。
太子妃真是一把鋼刃啊,春歸深覺自己此回才是真正的身赴戰場,但她奇異的並不覺得緊張和惶恐,甚至還帶著幾分亢奮。
大抵是堅定信任著身後豎有蘭庭一方厚盾吧,所以她才能夠如此沉穩的應戰——不是不能找到藉口推拒這回險難,但太子妃儼然不肯放過她這麽個不共戴天的仇敵,且江琛和惠妃父女也必定不會輕饒她這麽個威脅,躲得了一時暗箭,躲不過隨後的陷井,相較而言應戰才是上策,因為她也同樣不會放過那些非生即死的敵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