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應當認回生母,彌補這麽多年因為自己的愚蠢,給生母造成的傷害,姑母應當不會再帶他去太師府了。
康哥兒跟著父親,愣愣的等著母親醒來。
二太太自來就不抗拒他和父親親近,甚至還讓他聽從父親的教誨,二太太說父親是不得已才將他過繼,不過仍然是把他當作親子寄予重望,那時他多麽感激二太太的賢良,教他明辨是非,結果呢……原來二太太如此「寬容」竟然是因為懷著那樣齷齪的心思。
康哥兒腦子裏轉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恩怨情仇,一忽難堪一忽悲憤,極其坐立難安。
好在生母醒來之後,並沒有急著母子相認,甚至還親口說出讓他同姑母先回太師府的話,隻是叮囑他雖說不忘上進,卻也不能太過勞累,仿佛沒人計較他的侷促,更沒人批評他過去的愚蠢,所有的親長都能理解他眼下需要迴避的心情,寬容的給予他時間平復。
但康哥兒坐上姑母的馬車時,仍然是侷促的。
三夫人也極心疼侄兒,她明白侄兒雖不至於親眼目睹親耳聽聞後,還不能明辨是非黑白,但對大嫂多年的疏遠,是不可能因為一夕判定對錯就立即改轉,母子之間飛速就能親密無間了。
這孩子拜辭時,那聲僵硬的「母親」,以及始終避開嫂嫂的淚眼,不是因為執拗,是因為一時之間的茫然。
三夫人寬慰道:「嫂嫂無辜,康哥兒也並沒有過錯,所以不用為了何氏的行為自責,至於其餘的事……都不急於在這一時,康哥兒不用給自己負擔。」
待回了太師府,三夫人便問蘭舫的去向,有婆子稟道:「早前五爺替大奶奶寫了幅字兒,說是要送去給大奶奶舊鄰柴嬸家裏用的,大奶奶贊五爺的字兒寫得好,便做了幾道茶果小菜,說是要在怫園裏的不足舫擺上一桌兒,大奶奶的做的東,卻是讓五爺招待二爺、三爺等幾個哥兒聚上一聚,五爺還特地交待了,若是舅家四爺趕回來,也讓去不足舫呢。」
三夫人哪能不知春歸也想到了康哥兒今日會不自在,特意尋了個由頭,好讓幾個小郎君玩樂,連帶著開釋康哥兒的心結,她心裏很領春歸的情,自然便讓婆子帶著康哥兒去不足舫,又斷定春歸這當嫂嫂的不會出麵跟著小叔子們飲談,於是自己便去了一趟斥鷃園。
春歸此時已經準備好了飲食,正等著三夫人來呢。
可巧菊羞又挎著
籃雞蛋回來,笑著道:「四夫人聽說大奶奶今日親自下廚要和三夫人聚餐,隻恨仍在坐月子沒法兒隨興了,又看了大奶奶親自下廚讓奴婢送去的幾道清淡的小菜,四夫人便給了奴婢這一提籃的雞蛋,說是四夫人本家洗三禮時送來的,乃莊子裏山地上放養的土雞產的雞蛋,比市坊裏那些食用糧穀的禽雞所產更營養,無論煎炒還是隔水蒸出的蛋羹也更鮮美。」
三夫人也笑道:「在吃食這件事上,弟婦和春兒還真是什麽時候都不忘彼此。」
春歸便給三夫人布菜:「叔母也嚐嚐我的手藝。」
「今日我就是打著來叨擾的算盤,不用這些客套,隻是春兒為何隻備了菜餚,我可想著今日還要開懷暢飲的。」三夫人竟然直接討起了酒喝。
今日娘家的事無論如何都算有了個水落石出,三夫人心裏沒法說暢快,但總算是不再憂心忡忡,或許又因春歸張羅這一桌子菜餚看上去也著實鮮美可口,讓她不覺間就胃口大開,但是開懷暢飲卻是不能夠的,隻是飲幾口清淡的菊花酒,稍卸了往常的謹慎細緻,有助於和侄媳婦親近情誼罷了。
關於娘家的那一樁醜事,三夫人自是不會對春歸絲毫隱瞞的,這回倘若沒有春歸在後出謀劃策,設計誘使何氏露出馬腳,連如何逼問都設計妥當,三夫人自問一聲,以為自己很可能隻是停留於揣測懷疑的階段,一直瞻前顧後,至多便是在康哥兒身上下功夫,糾正他對嫂嫂的厭恨而已了。
到這時她仍嘆息:「雖說我隱隱有些懷疑,說實在卻並不能篤斷何氏當真會如此歹毒,親耳聽她交待了那樁樁惡行,我當時竟都覺得不敢置信全身發寒,她的父親何公及其何家兩個郎君,雖說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因科舉仕途得誌,但救危扶困正直仁義的品行卻是有口皆碑的,聽何氏的怨辭,何公也的確對她管教嚴格,誰能想到教養出來的女兒卻如此陰險?就因為嫉恨,竟做出這樣的彌天大罪。」
春歸早前其實已經聽先一步回來的渠出稟報了尚書府今日這場審問,但還是細問道:「何氏有沒說她究竟從哪裏習得害人於無形的手段?」
「她本不願說,可父兄再度以送官相逼,她也隻能交待了,說是那會兒子她還在祖籍安仁,住處隔壁有間被燒毀的道觀,荒廢多年,四鄰都道那處宅基不祥,誰也不願涉足,隻何氏年小,還不怕那些神神鬼鬼的說法,常愛摸去道觀裏玩耍,一回竟見個老者藏在道觀裏,也不知是病了還是傷了,總之是不良於行。老者讓何氏不許泄露他在廢觀的事兒,且還央求何氏替他置辦飲食,告訴何氏他是個落難的神仙,如果何氏答應救助他,他必定會報答何氏。恰巧當時何氏的弟弟因著肺咳難治,眼看有夭折之險,何氏沒說,那老者竟能知道,主動提出何氏若聽他的話,他會治好何小郎。
何氏於是就聽從了,那老者身上竟然還有錢財,讓何氏日日去一趟道觀,用他給的錢到鄉集上買上幾個饅頭以果腹,但老者飲水必飲山泉,不能飲普通的井水,雖說道觀裏原本有口泉眼,不過後來因著道觀荒廢,泉眼就被另一家人擴占了去,何氏那段時間都是通過個狗洞鑽進鑽出,為老者取用山泉。
康哥兒跟著父親,愣愣的等著母親醒來。
二太太自來就不抗拒他和父親親近,甚至還讓他聽從父親的教誨,二太太說父親是不得已才將他過繼,不過仍然是把他當作親子寄予重望,那時他多麽感激二太太的賢良,教他明辨是非,結果呢……原來二太太如此「寬容」竟然是因為懷著那樣齷齪的心思。
康哥兒腦子裏轉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恩怨情仇,一忽難堪一忽悲憤,極其坐立難安。
好在生母醒來之後,並沒有急著母子相認,甚至還親口說出讓他同姑母先回太師府的話,隻是叮囑他雖說不忘上進,卻也不能太過勞累,仿佛沒人計較他的侷促,更沒人批評他過去的愚蠢,所有的親長都能理解他眼下需要迴避的心情,寬容的給予他時間平復。
但康哥兒坐上姑母的馬車時,仍然是侷促的。
三夫人也極心疼侄兒,她明白侄兒雖不至於親眼目睹親耳聽聞後,還不能明辨是非黑白,但對大嫂多年的疏遠,是不可能因為一夕判定對錯就立即改轉,母子之間飛速就能親密無間了。
這孩子拜辭時,那聲僵硬的「母親」,以及始終避開嫂嫂的淚眼,不是因為執拗,是因為一時之間的茫然。
三夫人寬慰道:「嫂嫂無辜,康哥兒也並沒有過錯,所以不用為了何氏的行為自責,至於其餘的事……都不急於在這一時,康哥兒不用給自己負擔。」
待回了太師府,三夫人便問蘭舫的去向,有婆子稟道:「早前五爺替大奶奶寫了幅字兒,說是要送去給大奶奶舊鄰柴嬸家裏用的,大奶奶贊五爺的字兒寫得好,便做了幾道茶果小菜,說是要在怫園裏的不足舫擺上一桌兒,大奶奶的做的東,卻是讓五爺招待二爺、三爺等幾個哥兒聚上一聚,五爺還特地交待了,若是舅家四爺趕回來,也讓去不足舫呢。」
三夫人哪能不知春歸也想到了康哥兒今日會不自在,特意尋了個由頭,好讓幾個小郎君玩樂,連帶著開釋康哥兒的心結,她心裏很領春歸的情,自然便讓婆子帶著康哥兒去不足舫,又斷定春歸這當嫂嫂的不會出麵跟著小叔子們飲談,於是自己便去了一趟斥鷃園。
春歸此時已經準備好了飲食,正等著三夫人來呢。
可巧菊羞又挎著
籃雞蛋回來,笑著道:「四夫人聽說大奶奶今日親自下廚要和三夫人聚餐,隻恨仍在坐月子沒法兒隨興了,又看了大奶奶親自下廚讓奴婢送去的幾道清淡的小菜,四夫人便給了奴婢這一提籃的雞蛋,說是四夫人本家洗三禮時送來的,乃莊子裏山地上放養的土雞產的雞蛋,比市坊裏那些食用糧穀的禽雞所產更營養,無論煎炒還是隔水蒸出的蛋羹也更鮮美。」
三夫人也笑道:「在吃食這件事上,弟婦和春兒還真是什麽時候都不忘彼此。」
春歸便給三夫人布菜:「叔母也嚐嚐我的手藝。」
「今日我就是打著來叨擾的算盤,不用這些客套,隻是春兒為何隻備了菜餚,我可想著今日還要開懷暢飲的。」三夫人竟然直接討起了酒喝。
今日娘家的事無論如何都算有了個水落石出,三夫人心裏沒法說暢快,但總算是不再憂心忡忡,或許又因春歸張羅這一桌子菜餚看上去也著實鮮美可口,讓她不覺間就胃口大開,但是開懷暢飲卻是不能夠的,隻是飲幾口清淡的菊花酒,稍卸了往常的謹慎細緻,有助於和侄媳婦親近情誼罷了。
關於娘家的那一樁醜事,三夫人自是不會對春歸絲毫隱瞞的,這回倘若沒有春歸在後出謀劃策,設計誘使何氏露出馬腳,連如何逼問都設計妥當,三夫人自問一聲,以為自己很可能隻是停留於揣測懷疑的階段,一直瞻前顧後,至多便是在康哥兒身上下功夫,糾正他對嫂嫂的厭恨而已了。
到這時她仍嘆息:「雖說我隱隱有些懷疑,說實在卻並不能篤斷何氏當真會如此歹毒,親耳聽她交待了那樁樁惡行,我當時竟都覺得不敢置信全身發寒,她的父親何公及其何家兩個郎君,雖說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因科舉仕途得誌,但救危扶困正直仁義的品行卻是有口皆碑的,聽何氏的怨辭,何公也的確對她管教嚴格,誰能想到教養出來的女兒卻如此陰險?就因為嫉恨,竟做出這樣的彌天大罪。」
春歸早前其實已經聽先一步回來的渠出稟報了尚書府今日這場審問,但還是細問道:「何氏有沒說她究竟從哪裏習得害人於無形的手段?」
「她本不願說,可父兄再度以送官相逼,她也隻能交待了,說是那會兒子她還在祖籍安仁,住處隔壁有間被燒毀的道觀,荒廢多年,四鄰都道那處宅基不祥,誰也不願涉足,隻何氏年小,還不怕那些神神鬼鬼的說法,常愛摸去道觀裏玩耍,一回竟見個老者藏在道觀裏,也不知是病了還是傷了,總之是不良於行。老者讓何氏不許泄露他在廢觀的事兒,且還央求何氏替他置辦飲食,告訴何氏他是個落難的神仙,如果何氏答應救助他,他必定會報答何氏。恰巧當時何氏的弟弟因著肺咳難治,眼看有夭折之險,何氏沒說,那老者竟能知道,主動提出何氏若聽他的話,他會治好何小郎。
何氏於是就聽從了,那老者身上竟然還有錢財,讓何氏日日去一趟道觀,用他給的錢到鄉集上買上幾個饅頭以果腹,但老者飲水必飲山泉,不能飲普通的井水,雖說道觀裏原本有口泉眼,不過後來因著道觀荒廢,泉眼就被另一家人擴占了去,何氏那段時間都是通過個狗洞鑽進鑽出,為老者取用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