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這話,方才警醒,也知道我不是庭哥媳婦的正經尊長,我隻是嬸娘論來不該越俎代庖,但誰讓大夫人如今遠在汾陽,很不便提醒你這些事體,少不得由我操心了,今日我急著來尋你,叨擾阮中士授課,就是想問你一聲兒,打算什麽時候正式給和柔名份,是不是擔心著隻給庭哥兒納個婢妾不夠添喜?要庭哥媳婦是打算著先放和柔良籍,這才方便宴請親朋,你知會一聲兒我也好幫著你操持,這件事的確不適宜再拖延。」
說完就一臉慈母笑直盯春歸:就不信這樣還不能激怒你!
春歸的確被激得鬱火萬丈。
她當然不願為蘭庭納妾,至少不願主動提出納妾,也從來對通過主動納妾成就賢名的作法嗤之以鼻,就算心中明白世故通俗如此,也並不認為主動納妾就是個十全十美的良策,更何況她原本就不喜和柔,更何況經過渠出的窺探,明白和柔一旦成為蘭庭妾室大有可能橫死暴斃的結果,她可不想隨時提防著太師府裏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對和柔的陰謀詭計,生活已經夠煩瑣,她憑什麽要為和柔保駕護航?
最省事的辦法,便是和柔另嫁他人,讓她快些離開太師府這方險惡地兒,但趙大爺顯然沒有這樣的主張,那麽至少讓和柔留在外院書房,那處是自己鞭長莫及的地方,不用擔心旁人暗害和柔後嫁禍於她。
所以春歸這時根本不用權衡利害,直接回應道:「嬸娘這可誤解了,那時曹媽媽一口咬定婆母遺願是讓和柔為大爺侍妾時,我就向大爺求證過,大爺說這都是曹媽媽的杜撰,婆母過世時大爺年歲還小,且照太師府家訓,嚴禁子弟違背律法,婆母哪裏就會考慮讓大爺納妾的事?大爺親口告訴侄媳,和柔隻是婆母替她挑選的婢女,非但婆母無意,就連大爺也從沒想過納和柔為妾,大爺既然這樣說了,我又哪敢自作主張?」
彭夫人也旋即收起了慈母笑:「庭哥媳婦,這話可不能胡說,就連老太太都默許了遲早會給和柔姨娘的名份,又說庭哥兒,真要沒這想法,又怎會耽延和柔的姻緣,再怎麽說,和柔可是庭哥乳母的義女,看著這層情份,庭哥兒也不能對和柔的終生大事不聞不問。又再說了……朱家舅太太上回也提議,要若庭哥兒真看不上和柔,不如放和柔去朱家,曹媽媽會替和柔另尋歸宿,結果庭哥兒不也沒有理會舅太太的建議?
庭哥媳婦你現在還年輕,怕還因為本家父親不曾納妾的緣故,所以還存著所謂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執念,可你畢竟嫁進了太師府,庭哥兒眼下又並非白身,無論國法還是禮教,庭哥兒納妾都是合情合理的事兒,你可不能任性胡為,否則……就不說礙著聖德太後與皇後娘娘的聲名,就連阮中士,也要被你牽累了。」
彭夫人轉臉,又沖阮中士笑道:「誰不知阮中士的品行,舒娘子好意才請阮中士教導指點你的德行規矩,你要是傳出妒悍的名聲,世人豈不認為阮中士有失於督教的責任?」
------------
第280章 叔侄相爭
春歸實在對二嬸娘小題大作以及牽三扯四的功力嘆為觀止,她由衷地表達出來:「人言的確可畏,但相信世人並不敢如此膽大妄為,在不知別家內闈實情的情形下,就敢謗議太後娘娘及皇後娘娘包庇妒婦不顧禮法,又侄媳尋常便受費嬤嬤教導,謹記內訓條則,事事順從夫君不敢違戾,所以這多時日了,仍然未曾自作主張替大爺操辦納妾添喜之事,然則闔府的下人也不曾質疑費嬤嬤有違老太太的囑令,疏怠了對侄媳的勸誡。」
她也沖彭夫人笑靨如花:「故而侄媳竟絲毫未曾意識到會連累他人,也全然不知嬸娘竟會這樣思慮長遠,替侄媳操心憂愁,不過嬸娘確然是多慮了,大爺有沒有納妾添喜的意願,侄媳一人說了可不算,不管何人質疑,均可向大爺求證,總不至於求證之後,仍然指責侄媳妒悍不肯容人。」
彭夫人的臉往這邊一轉,笑容再次立即收斂:「庭哥媳婦這樣說,是把責任盡都推在庭哥兒身上了?非你妒娨,你是想說是庭哥兒不遵禮法不孝逆親?!」
「侄媳何曾這樣說過?」春歸瞪大了眼:「嬸娘這回誤解可大了。」
「阮中士如何認為?也覺我是有意謗毀庭大奶奶的品行麽?」彭夫人這迴轉臉時笑容沒跟上,把對阮中士的威逼坦露無疑。
阮中士十分嚴肅道:「老身雖奉貴府邀請暫居於此,仍為客,不宜妄議主家家務,夫人大可安心,老身雖不才,卻還懂得幾分德禮廉恥,今日之事,必不能泄露張揚。」
並沒正麵回應彭夫人,不過這一「擔保」已經顯明了她的認為——您這位當嬸娘的,確然對侄媳婦不懷好意,一開口就扣上頂妒悍的罪名,足夠七出之條了。
彭夫人當然也預料到舒娘子薦舉的人不可能說春歸的不是,沒再爭辯隻連連冷笑:「阮中士既不肯行訓誡之責,以客居作為推拒,我也隻能請太夫人理斷是非了。」
拂袖而去。
春歸長嘆一聲,向阮中士致歉道:「因為我的緣故,煩擾中士的清靜了。」
阮中士倒渾不介意:「聖人言禮之用和為貴,俗語也道家和萬事興,奈何世間無處不存名利場,論是書香世家、禮儀名門,也終難免一二齟齬爭執,娘子大可不必因此慚恧。」想想又是一笑:「這些時日老身並不曾對娘子教授過內訓女則,隻是相處下來,確然感知娘子不耐拘泥於陳規陋習,今日聽娘子回應令叔母,倒當真不需老身多舌了,因娘子顯然已經懂得如何利用教條自保。」
說完就一臉慈母笑直盯春歸:就不信這樣還不能激怒你!
春歸的確被激得鬱火萬丈。
她當然不願為蘭庭納妾,至少不願主動提出納妾,也從來對通過主動納妾成就賢名的作法嗤之以鼻,就算心中明白世故通俗如此,也並不認為主動納妾就是個十全十美的良策,更何況她原本就不喜和柔,更何況經過渠出的窺探,明白和柔一旦成為蘭庭妾室大有可能橫死暴斃的結果,她可不想隨時提防著太師府裏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對和柔的陰謀詭計,生活已經夠煩瑣,她憑什麽要為和柔保駕護航?
最省事的辦法,便是和柔另嫁他人,讓她快些離開太師府這方險惡地兒,但趙大爺顯然沒有這樣的主張,那麽至少讓和柔留在外院書房,那處是自己鞭長莫及的地方,不用擔心旁人暗害和柔後嫁禍於她。
所以春歸這時根本不用權衡利害,直接回應道:「嬸娘這可誤解了,那時曹媽媽一口咬定婆母遺願是讓和柔為大爺侍妾時,我就向大爺求證過,大爺說這都是曹媽媽的杜撰,婆母過世時大爺年歲還小,且照太師府家訓,嚴禁子弟違背律法,婆母哪裏就會考慮讓大爺納妾的事?大爺親口告訴侄媳,和柔隻是婆母替她挑選的婢女,非但婆母無意,就連大爺也從沒想過納和柔為妾,大爺既然這樣說了,我又哪敢自作主張?」
彭夫人也旋即收起了慈母笑:「庭哥媳婦,這話可不能胡說,就連老太太都默許了遲早會給和柔姨娘的名份,又說庭哥兒,真要沒這想法,又怎會耽延和柔的姻緣,再怎麽說,和柔可是庭哥乳母的義女,看著這層情份,庭哥兒也不能對和柔的終生大事不聞不問。又再說了……朱家舅太太上回也提議,要若庭哥兒真看不上和柔,不如放和柔去朱家,曹媽媽會替和柔另尋歸宿,結果庭哥兒不也沒有理會舅太太的建議?
庭哥媳婦你現在還年輕,怕還因為本家父親不曾納妾的緣故,所以還存著所謂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執念,可你畢竟嫁進了太師府,庭哥兒眼下又並非白身,無論國法還是禮教,庭哥兒納妾都是合情合理的事兒,你可不能任性胡為,否則……就不說礙著聖德太後與皇後娘娘的聲名,就連阮中士,也要被你牽累了。」
彭夫人轉臉,又沖阮中士笑道:「誰不知阮中士的品行,舒娘子好意才請阮中士教導指點你的德行規矩,你要是傳出妒悍的名聲,世人豈不認為阮中士有失於督教的責任?」
------------
第280章 叔侄相爭
春歸實在對二嬸娘小題大作以及牽三扯四的功力嘆為觀止,她由衷地表達出來:「人言的確可畏,但相信世人並不敢如此膽大妄為,在不知別家內闈實情的情形下,就敢謗議太後娘娘及皇後娘娘包庇妒婦不顧禮法,又侄媳尋常便受費嬤嬤教導,謹記內訓條則,事事順從夫君不敢違戾,所以這多時日了,仍然未曾自作主張替大爺操辦納妾添喜之事,然則闔府的下人也不曾質疑費嬤嬤有違老太太的囑令,疏怠了對侄媳的勸誡。」
她也沖彭夫人笑靨如花:「故而侄媳竟絲毫未曾意識到會連累他人,也全然不知嬸娘竟會這樣思慮長遠,替侄媳操心憂愁,不過嬸娘確然是多慮了,大爺有沒有納妾添喜的意願,侄媳一人說了可不算,不管何人質疑,均可向大爺求證,總不至於求證之後,仍然指責侄媳妒悍不肯容人。」
彭夫人的臉往這邊一轉,笑容再次立即收斂:「庭哥媳婦這樣說,是把責任盡都推在庭哥兒身上了?非你妒娨,你是想說是庭哥兒不遵禮法不孝逆親?!」
「侄媳何曾這樣說過?」春歸瞪大了眼:「嬸娘這回誤解可大了。」
「阮中士如何認為?也覺我是有意謗毀庭大奶奶的品行麽?」彭夫人這迴轉臉時笑容沒跟上,把對阮中士的威逼坦露無疑。
阮中士十分嚴肅道:「老身雖奉貴府邀請暫居於此,仍為客,不宜妄議主家家務,夫人大可安心,老身雖不才,卻還懂得幾分德禮廉恥,今日之事,必不能泄露張揚。」
並沒正麵回應彭夫人,不過這一「擔保」已經顯明了她的認為——您這位當嬸娘的,確然對侄媳婦不懷好意,一開口就扣上頂妒悍的罪名,足夠七出之條了。
彭夫人當然也預料到舒娘子薦舉的人不可能說春歸的不是,沒再爭辯隻連連冷笑:「阮中士既不肯行訓誡之責,以客居作為推拒,我也隻能請太夫人理斷是非了。」
拂袖而去。
春歸長嘆一聲,向阮中士致歉道:「因為我的緣故,煩擾中士的清靜了。」
阮中士倒渾不介意:「聖人言禮之用和為貴,俗語也道家和萬事興,奈何世間無處不存名利場,論是書香世家、禮儀名門,也終難免一二齟齬爭執,娘子大可不必因此慚恧。」想想又是一笑:「這些時日老身並不曾對娘子教授過內訓女則,隻是相處下來,確然感知娘子不耐拘泥於陳規陋習,今日聽娘子回應令叔母,倒當真不需老身多舌了,因娘子顯然已經懂得如何利用教條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