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長長的嘆出一口氣:「今日這起變故,太孫殿下必會受責,娘娘怪罪妾身自作主張妾身不敢喊冤,但……早前那樣的情勢,易夫人必定不肯忍辱妥協,娘娘卻被宋國公府的的陰謀蒙蔽,妾身擔心,事情鬧僵更不利於太孫殿下,娘娘試想,就連妾身都能看出破綻,若皇上下令東廠嚴究此案,那兩個宮人能否經得住盤問?」
見沈皇後依然怒火難消,春歸補充一句:「畢竟,有五、六兩位殿下見證,一樁關係德品禮規的事故,已經演變成為是否陷害中傷儲君的大案,妾身一聽太後娘娘的話,情知難免驚動聖聽。」
沈皇後這才前行幾步,看上去至少沒有興師問罪的態勢了。
------------
第271章 遮掩彌補
陶芳林是先一步隨著張太後回到廣寒殿,一行人離席多時,這般蹊蹺的情形當然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張太後剛一落座,萬選侍就摁捺不住率先湊上前來打聽,陶芳林眼看著張太後就要泄露早前那樁事故,卻突然聽聞有人插嘴。
插嘴的是蕭宮令,她比張太後還要先一步回到廣寒殿。
「是太後娘娘前些日子因花神託夢,告知將於今日赴宴賀壽,太後娘娘本是當作趣話說與了舒、顧二位娘子聽,哪知兩位娘子真起了興致,要去島上尋覓花神的壽禮。又正好遇見了易夫人和董姑娘從采霞樓那處過來,易夫人問起兩位娘子將往何處,舒娘子便如實相告,沒想董姑娘卻道早前在采霞樓上賞景,見東北向的一處殿苑似有祥雲仙霧,轉眼又散,幾位都覺訥罕,舒娘子問清了董姑娘所指,似乎是在紆佩園一帶,幹脆邀了易夫人及董姑娘一同往那裏尋找。
沒想到在芙蓉榭中,果然便見一枝瓊華,雖已折枝,然尚帶清露仿佛仍然植於土壤一樣的鮮活,眾所周知的是瓊花離了江南極難成活,瓊華島上從前雖有移植,但皆是逾年而枯,更讓易夫人幾位訥罕的是,芙蓉榭中那枝瓊華還與圖譜上的瓊花不盡相同,花瓣剔透真如美玉雕成,抱珠卻如鏤金絲蕊燦爛奪目。
易夫人猜疑此確為花神專程為太後賀壽之禮,不敢擅動,唯恐遺落仙葩之上的仙露,忙遣宮人前來廣寒殿稟報,所以太後娘娘才攜同皇後娘娘一齊觀賞,本是想等眼見為實之後,才好邀約聖慈太後娘娘共賞,怎知張娘娘也相隨著去了,更加訥罕的是,兩位太後娘娘到芙蓉榭中觀賞仙葩,轉眼的時間,那花枝竟然萎謝,足證當真是花神的賀禮,到底不能長存於凡世。」
陶芳林垂眸:這說法,既是替幾位娘娘的離席掩飾,還幹脆讓什麽仙葩瞬間萎謝,省得在座的人都要去看這「奇觀」。
不過區區宮人的話,張太後真能保持緘默?
「這一件訥罕事,太後娘娘已經遣人即報皇上,要知花神雖是為了娘娘壽誕獻禮,倘若不是皇上自來奉太後以恭孝,又怎能感動天上的神仙下降祥瑞。」蕭宮令又補了一句。
張太後也隻能緘口不言了。
她雖不憤自己生的兒子成為天下至尊,卻被王太後占據了慈寧宮,但也明白皇帝自來恭敬嫡母,紆佩園的事故既然已經稟報天聽,那就不能在大庭廣眾下聲張,再說張太後也確然沒有自信能夠坐實易氏母女的罪名,讓在場眾人都相信太孫殿下是被誣篾陷害,她也擔心口無遮攔會讓事態更加惡化。
還是先忍一時,待日後再想法子替太孫找補回來,一雪今日恥辱吧。
萬選侍卻十分的不甘,把蕭宮令橫了一眼,但也隻能橫這一眼。
她可清楚得很,相比愚蠢無知的張太後,慈寧宮那位娘娘可厲害百倍,別看這些年仿佛不問世事隻顧著吃齋念佛,真要發起威來,這東西六宮可無人膽敢頂撞。就是不知太孫有沒得逞,總不至於晉國公府當真樂意吃這啞巴虧罷?不過就算有王太後替太孫遮掩,這事
可沒這麽容易一筆帶過,看張太後這神情,可是巴不得董氏女身敗名裂,隻需暗下略微煽風點火,這事就絕無可能悄無聲息的過去。
逼死了董明珠,晉國公還不把太孫恨之入骨?
萬選侍盤算著盤算著,一邊兒拍了下手掌:「娘娘壽誕上能有這般祥瑞,真是可喜可賀,遺憾的是我們這些人沒有福澤,無緣親睹花神的賀禮,況怕是隻能等到聖慈娘娘壽誕時,或許才有這樣的幸運了。」
這話說得,明顯暗示皇帝對待生母不及嫡母恭孝。
陶芳林覺得萬選侍實在有點畫蛇添足,看張太後一貫的行事,顯然對王太後的嫉恨已然有如冰凍三尺,絕不可能消釋融解,根本就犯不著再挑撥,萬選侍當著眾人麵前誹議皇上對生母反而有失恭孝,要是這話傳到皇上耳中……
豈不是成了搬起石頭砸腳?
不過這樣才好,這樣才能拖齊王的後腿,齊王是殿下的死敵,這一世她定要想辦法把齊王的臂膀東江侯府盡快剷除,也許能從萬選侍身上找到契機,就像宋國公府和高家一損俱損,東江侯府乃萬選侍的本家,他們同樣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陶芳林一聲不吭卻滿腦子的計較盤算,直到王太後、沈皇後一行人重新回到廣寒殿她才全神貫注,留心見董明珠身上已然換了身嶄新的禮服,帶的是雙鳳如意花冠,身披正紅大袖錦衣,還佩著條金線繡織的霞帔,晃眼看去與親王妃的禮服幾乎沒有差別,隻是霞帔的墜扣乃公主規製的鏤金明珠鈕。
見沈皇後依然怒火難消,春歸補充一句:「畢竟,有五、六兩位殿下見證,一樁關係德品禮規的事故,已經演變成為是否陷害中傷儲君的大案,妾身一聽太後娘娘的話,情知難免驚動聖聽。」
沈皇後這才前行幾步,看上去至少沒有興師問罪的態勢了。
------------
第271章 遮掩彌補
陶芳林是先一步隨著張太後回到廣寒殿,一行人離席多時,這般蹊蹺的情形當然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張太後剛一落座,萬選侍就摁捺不住率先湊上前來打聽,陶芳林眼看著張太後就要泄露早前那樁事故,卻突然聽聞有人插嘴。
插嘴的是蕭宮令,她比張太後還要先一步回到廣寒殿。
「是太後娘娘前些日子因花神託夢,告知將於今日赴宴賀壽,太後娘娘本是當作趣話說與了舒、顧二位娘子聽,哪知兩位娘子真起了興致,要去島上尋覓花神的壽禮。又正好遇見了易夫人和董姑娘從采霞樓那處過來,易夫人問起兩位娘子將往何處,舒娘子便如實相告,沒想董姑娘卻道早前在采霞樓上賞景,見東北向的一處殿苑似有祥雲仙霧,轉眼又散,幾位都覺訥罕,舒娘子問清了董姑娘所指,似乎是在紆佩園一帶,幹脆邀了易夫人及董姑娘一同往那裏尋找。
沒想到在芙蓉榭中,果然便見一枝瓊華,雖已折枝,然尚帶清露仿佛仍然植於土壤一樣的鮮活,眾所周知的是瓊花離了江南極難成活,瓊華島上從前雖有移植,但皆是逾年而枯,更讓易夫人幾位訥罕的是,芙蓉榭中那枝瓊華還與圖譜上的瓊花不盡相同,花瓣剔透真如美玉雕成,抱珠卻如鏤金絲蕊燦爛奪目。
易夫人猜疑此確為花神專程為太後賀壽之禮,不敢擅動,唯恐遺落仙葩之上的仙露,忙遣宮人前來廣寒殿稟報,所以太後娘娘才攜同皇後娘娘一齊觀賞,本是想等眼見為實之後,才好邀約聖慈太後娘娘共賞,怎知張娘娘也相隨著去了,更加訥罕的是,兩位太後娘娘到芙蓉榭中觀賞仙葩,轉眼的時間,那花枝竟然萎謝,足證當真是花神的賀禮,到底不能長存於凡世。」
陶芳林垂眸:這說法,既是替幾位娘娘的離席掩飾,還幹脆讓什麽仙葩瞬間萎謝,省得在座的人都要去看這「奇觀」。
不過區區宮人的話,張太後真能保持緘默?
「這一件訥罕事,太後娘娘已經遣人即報皇上,要知花神雖是為了娘娘壽誕獻禮,倘若不是皇上自來奉太後以恭孝,又怎能感動天上的神仙下降祥瑞。」蕭宮令又補了一句。
張太後也隻能緘口不言了。
她雖不憤自己生的兒子成為天下至尊,卻被王太後占據了慈寧宮,但也明白皇帝自來恭敬嫡母,紆佩園的事故既然已經稟報天聽,那就不能在大庭廣眾下聲張,再說張太後也確然沒有自信能夠坐實易氏母女的罪名,讓在場眾人都相信太孫殿下是被誣篾陷害,她也擔心口無遮攔會讓事態更加惡化。
還是先忍一時,待日後再想法子替太孫找補回來,一雪今日恥辱吧。
萬選侍卻十分的不甘,把蕭宮令橫了一眼,但也隻能橫這一眼。
她可清楚得很,相比愚蠢無知的張太後,慈寧宮那位娘娘可厲害百倍,別看這些年仿佛不問世事隻顧著吃齋念佛,真要發起威來,這東西六宮可無人膽敢頂撞。就是不知太孫有沒得逞,總不至於晉國公府當真樂意吃這啞巴虧罷?不過就算有王太後替太孫遮掩,這事
可沒這麽容易一筆帶過,看張太後這神情,可是巴不得董氏女身敗名裂,隻需暗下略微煽風點火,這事就絕無可能悄無聲息的過去。
逼死了董明珠,晉國公還不把太孫恨之入骨?
萬選侍盤算著盤算著,一邊兒拍了下手掌:「娘娘壽誕上能有這般祥瑞,真是可喜可賀,遺憾的是我們這些人沒有福澤,無緣親睹花神的賀禮,況怕是隻能等到聖慈娘娘壽誕時,或許才有這樣的幸運了。」
這話說得,明顯暗示皇帝對待生母不及嫡母恭孝。
陶芳林覺得萬選侍實在有點畫蛇添足,看張太後一貫的行事,顯然對王太後的嫉恨已然有如冰凍三尺,絕不可能消釋融解,根本就犯不著再挑撥,萬選侍當著眾人麵前誹議皇上對生母反而有失恭孝,要是這話傳到皇上耳中……
豈不是成了搬起石頭砸腳?
不過這樣才好,這樣才能拖齊王的後腿,齊王是殿下的死敵,這一世她定要想辦法把齊王的臂膀東江侯府盡快剷除,也許能從萬選侍身上找到契機,就像宋國公府和高家一損俱損,東江侯府乃萬選侍的本家,他們同樣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陶芳林一聲不吭卻滿腦子的計較盤算,直到王太後、沈皇後一行人重新回到廣寒殿她才全神貫注,留心見董明珠身上已然換了身嶄新的禮服,帶的是雙鳳如意花冠,身披正紅大袖錦衣,還佩著條金線繡織的霞帔,晃眼看去與親王妃的禮服幾乎沒有差別,隻是霞帔的墜扣乃公主規製的鏤金明珠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