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本來已經不算是新聞,但曹國公府樂意當作新聞來宣揚,現場自是也沒人提出異議,相比皇後的娘家豫國公府,曹國公府畢竟是今上的母族,甭管張太後在先帝時多麽的一文不名,但最終「榮耀登頂」,那些偏愛揪著門庭根底鄙夷小看暴發戶的女眷沒那麽大膽針對皇上的母族,而確有教養的高門女眷雖說私心裏也許不屑曹國公府自誇張揚的作風,但她們明裏背裏都不會議論他人當場讓人難堪。
所以春歸也就聽說了張七姑娘未來夫婿,是甄家六郎甄懷寧,這位是與蘭庭齊名的京都才俊,雖說還未下場應試,但仿佛誰也不會懷疑甄懷寧日後的前程似錦,畢竟甄家也是官宦世族,一門曾經出過兩位內閣大學士,眼下家主甄典任禮部尚書,大有希望躋身內閣,甄懷寧正是甄典的嫡孫。
不過春歸私下裏也聽家中老太太嘀咕,說要不是曹國公府遊說得聖慈太後下旨,且在聖慈太後的糾纏下皇上親自傳召甄典提出了這門婚事,甄家根本看不上曹國公府一門草根發家的外戚,這樁姻緣有如強扭的瓜——甜不了,日後指不定還會鬧出多少笑話。
言下之意,那張七姑娘的品性似乎不那麽符合大家閨秀的標準。
春歸從這些僅知的情況,不難判斷出陶芳林為了擺脫「夢兆」裏的劫厄,大約自己替自己謀定了姻緣,且看來這一姻緣需要聖慈太後的大力援助才能告成,不管陶芳林看中了哪個良人,春歸併不打算壞她好事,所以也就沒必要再讓渠出盯著張七姑娘了。
又至於陶芳林「夢兆」中關於蘭庭那部份事體,春歸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她對蘭庭的了解,根本不可能輕信老太太和二妹妹的挑撥,對陶芳林先生成見而後冷落疏遠,如果蘭庭相信和柔的死乃陶芳林主謀,那應當就是陶芳林下的毒手,更至於陶芳林慘遭休棄並活活餓死的事,其中應當另有緣故,總之春歸不信蘭庭會始亂終棄。
相比陶芳林的所謂「夢兆」,春歸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今讓她煩惱的甚至不是樊家滅門兇案的幕後策劃人,這樁兇案已經引起了蘭庭的重視,春歸相信他雖說一時難以察明,但絕對不會因為宋國公府的罪有應得乃至太孫廢位就放棄追察,又如果連趙大爺都沒法子揪出這個幕後人,春歸就更加無計可施,她煩惱也沒什麽作用。
為難的是如何才能消除樊大的妄執,讓他放下生前的仇恨往渡溟滄,讓他親口道出真相,春歸依然無法斷定樊大為何要隱瞞他一家四口真正的死因。
而這件事,也隻有交待莫問小道繼續發揮他的「才能」了。
當然春歸也並沒有放棄對孫崇葆的追察,所以這日她再次寫好密信,仍然是讓薑東轉交,一來是安排莫問如何行計,再者也叮囑他和柴生暗中打聽孫崇葆究竟是何方神聖。
可以肯定的是孫崇葆與幕後者必存聯繫,待找到孫崇葆,說不定就能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人,真要靠著這條線索鎖定那隻翻雲覆雨手,再想辦法提醒蘭庭不遲。
而就在這日的廷議上,弘復帝也終於痛下決心,批允了順天府推官施元和的上奏,勒令宋國公高瓊必須全力配合問案,且無論是東廠還是錦衣衛,都要配合施元和察斷柴胡鋪的滅門兇案——
於是朝野大嘩,因為皇帝這一詔令後的暗示。
柴胡鋪樊家命案極大可能和馮莨琦、石德芳遇刺案相關,且今上是真的決心嚴究到底。
又於是次日朝會上,又有禦史言官上諫,懷疑馮莨琦附逆案是被陷謗,雖說馮莨琦已死,但希望皇上能下令重審此案,若真證實馮莨琦並無附逆之行,理當嚴懲捏造陷害侯爵者,還功臣之後無辜之人清白。
------------
第248章 報應將至
眉半截並不知道那天他連宋國公府的街門都不敢靠近,更沒來得及進去指認樊二,然而因為他四處散布宋國公做賊心虛、張狂跋扈的「謠言」,到底沒能逃過高家人的耳目,與施推官、狀元郎一同列入罪當處死的名單,而且還被上呈天子禦案的驚險事。
但這並不妨礙眉半截一邊煽風點火一邊膽顫心驚。
也就直到聽說了聖令追責宋國公府的傳言後,他才徹底放心大膽了,於是每當街坊鄰裏尋他打問那日宋國公府門外的風波時,他就越發的口若懸河繪聲繪色。
私牙都可以改行說書了。
眉半截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算是樊家滅門慘案非官方的首要知情人,至少是在柴胡鋪這一片兒,不可能還有哪個比他還要熟知案情了,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日上晝他正在繪聲繪色「話說當日」時,有一個街坊竟然插嘴說了一件他完全沒有聽說的事——
「半截兒你口口聲聲和狀元郎多熟,還說若不是你提供的關鍵證據,兩位大人就不會懷疑樊大的死和宋國公有關係,那你知道不,原來狀元郎還是從莫問道長那裏聽說了樊大冤魂不散,必然不是因為走水意外被火燒死,更加不是因為天譴,狀元郎這才起了疑心報知推官大人勘察此案。」
「什麽莫問道長?」眉半截震驚了,他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這方神聖。
「莫問道長才是狀元郎的知交呢,雖說年紀還輕,但聽說道術高深,還在汾陽時就輔助著狀元郎破獲一起命案。」這下子換那街坊口若懸河了:「小道長據說可以通靈,還能化消冤孽,道長可是說了,樊大一家慘死,他冤魂不散不僅僅是因為兇手沒被繩之以法,還因為憤憤不忘他生前遭受的欺辱,但凡那些欺負過他的人,都逃不過死魂糾纏!」
所以春歸也就聽說了張七姑娘未來夫婿,是甄家六郎甄懷寧,這位是與蘭庭齊名的京都才俊,雖說還未下場應試,但仿佛誰也不會懷疑甄懷寧日後的前程似錦,畢竟甄家也是官宦世族,一門曾經出過兩位內閣大學士,眼下家主甄典任禮部尚書,大有希望躋身內閣,甄懷寧正是甄典的嫡孫。
不過春歸私下裏也聽家中老太太嘀咕,說要不是曹國公府遊說得聖慈太後下旨,且在聖慈太後的糾纏下皇上親自傳召甄典提出了這門婚事,甄家根本看不上曹國公府一門草根發家的外戚,這樁姻緣有如強扭的瓜——甜不了,日後指不定還會鬧出多少笑話。
言下之意,那張七姑娘的品性似乎不那麽符合大家閨秀的標準。
春歸從這些僅知的情況,不難判斷出陶芳林為了擺脫「夢兆」裏的劫厄,大約自己替自己謀定了姻緣,且看來這一姻緣需要聖慈太後的大力援助才能告成,不管陶芳林看中了哪個良人,春歸併不打算壞她好事,所以也就沒必要再讓渠出盯著張七姑娘了。
又至於陶芳林「夢兆」中關於蘭庭那部份事體,春歸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她對蘭庭的了解,根本不可能輕信老太太和二妹妹的挑撥,對陶芳林先生成見而後冷落疏遠,如果蘭庭相信和柔的死乃陶芳林主謀,那應當就是陶芳林下的毒手,更至於陶芳林慘遭休棄並活活餓死的事,其中應當另有緣故,總之春歸不信蘭庭會始亂終棄。
相比陶芳林的所謂「夢兆」,春歸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今讓她煩惱的甚至不是樊家滅門兇案的幕後策劃人,這樁兇案已經引起了蘭庭的重視,春歸相信他雖說一時難以察明,但絕對不會因為宋國公府的罪有應得乃至太孫廢位就放棄追察,又如果連趙大爺都沒法子揪出這個幕後人,春歸就更加無計可施,她煩惱也沒什麽作用。
為難的是如何才能消除樊大的妄執,讓他放下生前的仇恨往渡溟滄,讓他親口道出真相,春歸依然無法斷定樊大為何要隱瞞他一家四口真正的死因。
而這件事,也隻有交待莫問小道繼續發揮他的「才能」了。
當然春歸也並沒有放棄對孫崇葆的追察,所以這日她再次寫好密信,仍然是讓薑東轉交,一來是安排莫問如何行計,再者也叮囑他和柴生暗中打聽孫崇葆究竟是何方神聖。
可以肯定的是孫崇葆與幕後者必存聯繫,待找到孫崇葆,說不定就能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人,真要靠著這條線索鎖定那隻翻雲覆雨手,再想辦法提醒蘭庭不遲。
而就在這日的廷議上,弘復帝也終於痛下決心,批允了順天府推官施元和的上奏,勒令宋國公高瓊必須全力配合問案,且無論是東廠還是錦衣衛,都要配合施元和察斷柴胡鋪的滅門兇案——
於是朝野大嘩,因為皇帝這一詔令後的暗示。
柴胡鋪樊家命案極大可能和馮莨琦、石德芳遇刺案相關,且今上是真的決心嚴究到底。
又於是次日朝會上,又有禦史言官上諫,懷疑馮莨琦附逆案是被陷謗,雖說馮莨琦已死,但希望皇上能下令重審此案,若真證實馮莨琦並無附逆之行,理當嚴懲捏造陷害侯爵者,還功臣之後無辜之人清白。
------------
第248章 報應將至
眉半截並不知道那天他連宋國公府的街門都不敢靠近,更沒來得及進去指認樊二,然而因為他四處散布宋國公做賊心虛、張狂跋扈的「謠言」,到底沒能逃過高家人的耳目,與施推官、狀元郎一同列入罪當處死的名單,而且還被上呈天子禦案的驚險事。
但這並不妨礙眉半截一邊煽風點火一邊膽顫心驚。
也就直到聽說了聖令追責宋國公府的傳言後,他才徹底放心大膽了,於是每當街坊鄰裏尋他打問那日宋國公府門外的風波時,他就越發的口若懸河繪聲繪色。
私牙都可以改行說書了。
眉半截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算是樊家滅門慘案非官方的首要知情人,至少是在柴胡鋪這一片兒,不可能還有哪個比他還要熟知案情了,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日上晝他正在繪聲繪色「話說當日」時,有一個街坊竟然插嘴說了一件他完全沒有聽說的事——
「半截兒你口口聲聲和狀元郎多熟,還說若不是你提供的關鍵證據,兩位大人就不會懷疑樊大的死和宋國公有關係,那你知道不,原來狀元郎還是從莫問道長那裏聽說了樊大冤魂不散,必然不是因為走水意外被火燒死,更加不是因為天譴,狀元郎這才起了疑心報知推官大人勘察此案。」
「什麽莫問道長?」眉半截震驚了,他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這方神聖。
「莫問道長才是狀元郎的知交呢,雖說年紀還輕,但聽說道術高深,還在汾陽時就輔助著狀元郎破獲一起命案。」這下子換那街坊口若懸河了:「小道長據說可以通靈,還能化消冤孽,道長可是說了,樊大一家慘死,他冤魂不散不僅僅是因為兇手沒被繩之以法,還因為憤憤不忘他生前遭受的欺辱,但凡那些欺負過他的人,都逃不過死魂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