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低估了太師府對於顧娘子的重視啊,當顧娘子已然親自退敵後,二老太太竟然還在緊追不捨,這般強硬的對待姻親……軒翥堂果然還把朱家當作姻親麽?
挨著大舅母坐的那位婦人,此時身子忍不住的往右移了一移,生怕被戰火不幸殃及。
大舅母更是如臨大敵,整個人都僵直了。
都是在京中官眷圈裏涉深的人,她很知道舒娘子的幾分脾性,坐鎮雅俗的威名可不是虛張謠傳,要早知道這位對顧氏如此維護,她哪裏至於在今日針對挑釁?!
原本大舅母其實怨恨的並非春歸,不過翁爹之令在上,她隻能暫時「姑息」趙蘭庭,但家裏的老太爺認定顧氏乃沈夫人陣營,有她在蘭庭身邊媚惑挑唆,朱家想要和蘭庭化幹戈為玉帛的策略豈不是難上加難?男人們的戰術是通過刁難顧氏,激得她氣急敗壞貽笑大方,蘭庭知聞後自然便會埋怨顧氏蠢笨無能,小兩口之間夫妻離心,外家趁機示好,指明沈夫人居心不良,趙蘭庭才有可能回心轉意,恍然大悟外祖父與舅舅們到底和他是血緣至親。
誰曾想顧氏明明出身低微,卻長著個刁鑽狡猾的頭腦不說,且還並不是料想一般孤立無援。
眼看著節節敗退,大舅母怎不膽顫心驚?她可深知朱家男人們的脾性,從來不肯自悔過錯,習慣便是讓女人扛槍頂罪。
再見舒娘子把她盯著盯著就是莞
爾一笑,大舅母隻覺脊樑上都布滿了一層冷汗。
「上回我們幾個飲談,倒都覺得小顧的談吐行止足夠落落大方,要論起才學知識來,更比多少養在深閨的女孩兒更加出類拔萃,單隻瓶花、書畫兩門的見解,可連咱們都有自愧不如之處,尤其是詩詞文采……我入宮時把小顧即興所作的一首小詩上呈太後過目,連她老人家都來了興致,叮囑我找個時機,定要把小顧帶去慈寧宮讓她老人家親自考較。」
把太後抬出來貶低大舅母……大舅母也隻好捏著鼻子認栽!
別看聖德太後這些年來不問世事、修身虔心,多少人都以為到底聖慈太後才是皇上的生母,聖德太後也就隻剩一個空架子,不過空架子仍是有架子,大舅母可不敢語不出敬。
她幾乎都要打算認慫,示意薛姨媽把「不自量力」四字訕訕道出了,卻聽舒娘子又是話鋒一轉:「不過小顧既謙遜又好學,朱夫人既是她的舅母,想要指點一二她也定然會虛心受教的。」
大舅母:!!!
舒娘子這是連退路都不給她一條啊,二老太太說的明明是薛姨媽,怎麽在這位嘴裏就成了「朱夫人」?
難道「不自量力」的話竟然要由她親口說出?大舅母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神色已經有如電閃雷鳴陰雲密布。
然而舒娘子根本就沒打肯德基窮追猛打,硬逼著大舅母服軟,把話鋒又是一轉沖二老太太言道:「世母是小顧自家的親長,又是出了名的疼愛晚輩,小顧最不擅長的琴藝,我原本不敢越俎代庖,可想著世母的膝下如今也是子孫滿堂,真要把一門心思都用在了小顧身上,您老也太偏心,所以我是想著,正好家裏供奉著阮中士,小女暫時也不勞督教了,其餘的幾個侄女還小,都隻不過還在學習規矩而已,也還不敢勞動阮中士督教,莫不如便先請她,幫著世母和朱夫人一把手代行督促之責。」
春歸尚還懵懵懂懂,二叔祖母便是眼中一亮:「庭哥媳婦,還不快
些謝謝舒娘子,阮中士可是聖德太後當年宮裏的宮令女官,你慣常喜愛的瓶花書畫、詩詞歌賦就不提了,就單說琴藝一門,阮中士可是得了聖德太後的真傳!」
被二老太太如此興奮激動的提醒授意,春歸哪裏還能不明白這位阮中士的來頭?
就更不說在座中人包括舅母們心中的震驚了。
她們可都是在京城官眷圈裏經營半世,哪能不知宮中的女官原本就不比得普通宮人,更別說這位阮中士,聖德太後還是王皇後時,她就已經代掌鳳印,本身出身又為不低,她的祖父甚至也曾經擔任過宰輔!不過阮中士命運多舛,當年定了婚,未及過門成禮未婚夫就一命嗚呼,不得不守望門寡,後來報選女官,為聖德太後青睞,一躍而為正宮皇後身邊的掌印女官。
直至年過五旬,王皇後已經成為聖德太後,不問政事、虔心休養,這才讓胞妹的夫家沈門供奉阮宮令養老。阮氏既然被世人尊稱「中士」,並不全是因為她曾為太後宮令的緣故,確然是才學可與男子媲美,才有女中士的名聲。
然而如今的世道,對官眷的評價不以才學為標尺,世人更加推崇阮氏的是她出身名門卻甘守望門寡的忠貞即便是才選宮廷授任女官,還能守身如玉這是多麽的節烈啊!
在這個基礎上,也就順便贊詡一番阮中士的才華。
但無論如何,阮中士已經獲得了世俗的認同具備了名望,舒娘子竟能讓她指教春歸,就算這隻是暫時而已,也已經讓在座官眷分外眼紅了。
以至於其中有人產生了齷齪的猜疑顧氏莫非是舒娘子的私生女吧?!
才學什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阮中士曾為聖德太後的第一心腹,對於京中各家高門勛貴、大族士紳的人事姻聯都了如指掌,甚至連多少不為常人所知的隱密,阮中士均有涉獵,身邊有這樣一位高人提點,還怕不能在官眷圈子裏長袖善舞、左右逢源?
挨著大舅母坐的那位婦人,此時身子忍不住的往右移了一移,生怕被戰火不幸殃及。
大舅母更是如臨大敵,整個人都僵直了。
都是在京中官眷圈裏涉深的人,她很知道舒娘子的幾分脾性,坐鎮雅俗的威名可不是虛張謠傳,要早知道這位對顧氏如此維護,她哪裏至於在今日針對挑釁?!
原本大舅母其實怨恨的並非春歸,不過翁爹之令在上,她隻能暫時「姑息」趙蘭庭,但家裏的老太爺認定顧氏乃沈夫人陣營,有她在蘭庭身邊媚惑挑唆,朱家想要和蘭庭化幹戈為玉帛的策略豈不是難上加難?男人們的戰術是通過刁難顧氏,激得她氣急敗壞貽笑大方,蘭庭知聞後自然便會埋怨顧氏蠢笨無能,小兩口之間夫妻離心,外家趁機示好,指明沈夫人居心不良,趙蘭庭才有可能回心轉意,恍然大悟外祖父與舅舅們到底和他是血緣至親。
誰曾想顧氏明明出身低微,卻長著個刁鑽狡猾的頭腦不說,且還並不是料想一般孤立無援。
眼看著節節敗退,大舅母怎不膽顫心驚?她可深知朱家男人們的脾性,從來不肯自悔過錯,習慣便是讓女人扛槍頂罪。
再見舒娘子把她盯著盯著就是莞
爾一笑,大舅母隻覺脊樑上都布滿了一層冷汗。
「上回我們幾個飲談,倒都覺得小顧的談吐行止足夠落落大方,要論起才學知識來,更比多少養在深閨的女孩兒更加出類拔萃,單隻瓶花、書畫兩門的見解,可連咱們都有自愧不如之處,尤其是詩詞文采……我入宮時把小顧即興所作的一首小詩上呈太後過目,連她老人家都來了興致,叮囑我找個時機,定要把小顧帶去慈寧宮讓她老人家親自考較。」
把太後抬出來貶低大舅母……大舅母也隻好捏著鼻子認栽!
別看聖德太後這些年來不問世事、修身虔心,多少人都以為到底聖慈太後才是皇上的生母,聖德太後也就隻剩一個空架子,不過空架子仍是有架子,大舅母可不敢語不出敬。
她幾乎都要打算認慫,示意薛姨媽把「不自量力」四字訕訕道出了,卻聽舒娘子又是話鋒一轉:「不過小顧既謙遜又好學,朱夫人既是她的舅母,想要指點一二她也定然會虛心受教的。」
大舅母:!!!
舒娘子這是連退路都不給她一條啊,二老太太說的明明是薛姨媽,怎麽在這位嘴裏就成了「朱夫人」?
難道「不自量力」的話竟然要由她親口說出?大舅母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神色已經有如電閃雷鳴陰雲密布。
然而舒娘子根本就沒打肯德基窮追猛打,硬逼著大舅母服軟,把話鋒又是一轉沖二老太太言道:「世母是小顧自家的親長,又是出了名的疼愛晚輩,小顧最不擅長的琴藝,我原本不敢越俎代庖,可想著世母的膝下如今也是子孫滿堂,真要把一門心思都用在了小顧身上,您老也太偏心,所以我是想著,正好家裏供奉著阮中士,小女暫時也不勞督教了,其餘的幾個侄女還小,都隻不過還在學習規矩而已,也還不敢勞動阮中士督教,莫不如便先請她,幫著世母和朱夫人一把手代行督促之責。」
春歸尚還懵懵懂懂,二叔祖母便是眼中一亮:「庭哥媳婦,還不快
些謝謝舒娘子,阮中士可是聖德太後當年宮裏的宮令女官,你慣常喜愛的瓶花書畫、詩詞歌賦就不提了,就單說琴藝一門,阮中士可是得了聖德太後的真傳!」
被二老太太如此興奮激動的提醒授意,春歸哪裏還能不明白這位阮中士的來頭?
就更不說在座中人包括舅母們心中的震驚了。
她們可都是在京城官眷圈裏經營半世,哪能不知宮中的女官原本就不比得普通宮人,更別說這位阮中士,聖德太後還是王皇後時,她就已經代掌鳳印,本身出身又為不低,她的祖父甚至也曾經擔任過宰輔!不過阮中士命運多舛,當年定了婚,未及過門成禮未婚夫就一命嗚呼,不得不守望門寡,後來報選女官,為聖德太後青睞,一躍而為正宮皇後身邊的掌印女官。
直至年過五旬,王皇後已經成為聖德太後,不問政事、虔心休養,這才讓胞妹的夫家沈門供奉阮宮令養老。阮氏既然被世人尊稱「中士」,並不全是因為她曾為太後宮令的緣故,確然是才學可與男子媲美,才有女中士的名聲。
然而如今的世道,對官眷的評價不以才學為標尺,世人更加推崇阮氏的是她出身名門卻甘守望門寡的忠貞即便是才選宮廷授任女官,還能守身如玉這是多麽的節烈啊!
在這個基礎上,也就順便贊詡一番阮中士的才華。
但無論如何,阮中士已經獲得了世俗的認同具備了名望,舒娘子竟能讓她指教春歸,就算這隻是暫時而已,也已經讓在座官眷分外眼紅了。
以至於其中有人產生了齷齪的猜疑顧氏莫非是舒娘子的私生女吧?!
才學什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阮中士曾為聖德太後的第一心腹,對於京中各家高門勛貴、大族士紳的人事姻聯都了如指掌,甚至連多少不為常人所知的隱密,阮中士均有涉獵,身邊有這樣一位高人提點,還怕不能在官眷圈子裏長袖善舞、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