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陰戾並不能代表威嚴。
如果春歸在這裏,她一定會觀察到太孫的麵容上也長著一粒硃砂痣,位置在上嘴角,必會感嘆天家就是天家,怎麽子子孫孫都有硃砂痣作為顯征,活像是防假的密押一般。
少年儲君其實也並怎麽心甘情願留在太極殿,和這些在他看來索然無趣的貢士們磨耗整日,他有些不明白這麽多考官在場,且四圍又佇著幾十個宦官,眾目睽睽之下,誰敢在金殿之上舞蔽?犯得著再增加他這一雙眼睛?!
其中道理,不是太傅未曾教授,
而是太孫殿下根本沒有仔細聽。
取士擇官對於治禦國政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大事,皇上讓太孫監考也是顯示對於廷試的重視,這是皇家公之天下對待士人的態度,作用又哪裏是為了防範舞蔽?
「趙蘭庭坐在哪裏?」看似百無聊賴的太孫突然詢問身邊的宦官。
太孫當然並非不識蘭庭,實則上因著沈皇後的督促,太孫有那麽一段時日常常往太師府拜訪,但他顯然並不是真心實意的想與趙門子弟交近,趙太師過世之後,蘭庭居家服喪,這三載時間,太孫名正言順不往叨擾,已經是三年不見,且今日在場應試將近兩百貢生,著裝穿戴一模一樣,太孫也懶得親自去找蘭庭的坐席。
「就在第三列。」宦官拈腳數了一數:「第七行。」
蘭庭此時正看頒發的策題,試論所謂各區選派糧長這項國策應不應當廢除,他微微的蹙著眉頭,當然不是為了這道策題大大出乎預料,事實上金殿廷對的策題雖說並不都是天子擇定,但當今聖上因為重視取士,自登基以來,屆屆殿試都是親自出題,那自然便不可能提前泄露了,考生們根本無從料題在先。
但蘭庭因為汾州之行,鑑於焦滿勢涉嫌害命案,以及施良行及其黨羽靠著攤派糧長牟取重賄,其實早已寫成一篇策論,呈訴糧長製對州縣百姓造成的重壓,這一製度已經遠遠背離了太祖在建國之初時設立的初衷。但他無官無職,策論不能直達天聽,隻是交呈給許閣老過目,許閣老當即表示此製既已成為百姓之害,當奏議廢除。
可廢除選派糧長談何容易?不僅會損害各地官員的利益,且也會給戶部造成困難,每年偌大一筆押送賦稅的資金從何而出?在沒有解決這筆經費之前,空言廢除隻能引發朝堂之上爭論不休,皇上左右為難。
許閣老甚至提議裁減藩王奉祿,用這筆資金緩解百姓之困。
要說來建國至今,皇子封王世襲罔替,各親王、郡王、將軍等等宗親均享厚祿,對於朝廷而言的確是巨大的負擔,許閣老提出裁減王爵之祿緩解百姓之困確然是為造福社稷,可這必定也會開罪一大片的宗親,他們都是秦氏子侄,是皇親國戚,自認高人一等,理所當然應該享受榮華富貴,誰敢動搖他們的利益,那就是和天家作對,是亂臣賊子罪當誅斬。
而當今聖上雖說有誌肅清官場、中興社稷,但手腕卻遠遠不夠狠絕,他的慈悲心腸也會顧及遠近宗親,許閣老倘若一定要裁減藩王,蘭庭實在不知皇上最終會如何決定。
今日以糧長製為策題,似乎顯示皇上正在為此兩難。
該如何策答,蘭庭必須深思。
是以他久久未曾動筆,兀自蹙眉考慮,忽聽一問:「表叔可是今春榜首呼聲最高之人,怎麽竟像是被策題給難住了的模樣?」
雖說四周的貢士多數都在專注應答,可太孫殿下這一提問仍然引起了不少側目考場之上,代表皇家的儲君卻把考生以私情稱謂,這實在有違背取士公正的嫌疑。
蘭庭忙避席持禮:「回稟殿下,恭應廷對,自當慎重為先。」
太孫挑起唇角笑笑:「孤聽眾議聲聲,皆道今春狀元非表叔莫屬,未知表叔是否也有此自
信。」
「不敢自滿,量力而行。」
「也是,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正如昨日尚還春光明媚,怎料到今日竟起風沙。」太孫深深盯了蘭庭一眼:「要真有個萬一,還望表叔莫太沮喪才是,全當這是上蒼給予的一場磨礪吧。」
在蘭庭座席不遠,有一個年過而立的貢生,莫名也是輕卷唇角,似乎誌在必得。
京都朱家,偏是在此風沙怒號之日,一掃連日以來的陰沉。
朱大舅探訪友人歸來,直衝老太爺的書齋,險些沒和一個綠腰窈窕的婢女撞個貼麵,驚得朱大舅急忙後退一步,賠禮道:「趕著給老太爺問安,倒是險些衝撞了姑娘。」
婢女剜了一眼大舅,意興十分蕭索:「這個時候老太爺剛好是方便了,大老爺好生問安吧。」
朱大舅的眉心忍不住輕輕一跳,到底是沒敢更多表示。
他進屋的時候,正見老太爺還在扣衣領,又掃了一眼羅漢床上皺巴巴的錦褥,朱大舅眉心又跳了一跳,隻連忙把打聽來的好消息一股腦的說給老太爺知曉:「趙蘭庭自恃盛名,以為連中三元有如囊中取物,但這回,他可真應了一句傲慢不遜者天降舛難,登高必跌重了!」
「這話怎麽說?」老太爺立時來了興趣。
「此屆會試,第五名者任往復,其舅父竟然是宋國公夫人的姨表兄,所以走通了宋國公的路子,正好今年皇上授令太孫殿下監考,太子妃可是對宋國公再三保證,狀元必能取中任往復,龔尚書是個通透人,怎會違逆太孫心意?趙蘭庭這回無緣金榜之首,且看他難道還能質疑太孫及宋國公府徇私舞弊不能!」
如果春歸在這裏,她一定會觀察到太孫的麵容上也長著一粒硃砂痣,位置在上嘴角,必會感嘆天家就是天家,怎麽子子孫孫都有硃砂痣作為顯征,活像是防假的密押一般。
少年儲君其實也並怎麽心甘情願留在太極殿,和這些在他看來索然無趣的貢士們磨耗整日,他有些不明白這麽多考官在場,且四圍又佇著幾十個宦官,眾目睽睽之下,誰敢在金殿之上舞蔽?犯得著再增加他這一雙眼睛?!
其中道理,不是太傅未曾教授,
而是太孫殿下根本沒有仔細聽。
取士擇官對於治禦國政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大事,皇上讓太孫監考也是顯示對於廷試的重視,這是皇家公之天下對待士人的態度,作用又哪裏是為了防範舞蔽?
「趙蘭庭坐在哪裏?」看似百無聊賴的太孫突然詢問身邊的宦官。
太孫當然並非不識蘭庭,實則上因著沈皇後的督促,太孫有那麽一段時日常常往太師府拜訪,但他顯然並不是真心實意的想與趙門子弟交近,趙太師過世之後,蘭庭居家服喪,這三載時間,太孫名正言順不往叨擾,已經是三年不見,且今日在場應試將近兩百貢生,著裝穿戴一模一樣,太孫也懶得親自去找蘭庭的坐席。
「就在第三列。」宦官拈腳數了一數:「第七行。」
蘭庭此時正看頒發的策題,試論所謂各區選派糧長這項國策應不應當廢除,他微微的蹙著眉頭,當然不是為了這道策題大大出乎預料,事實上金殿廷對的策題雖說並不都是天子擇定,但當今聖上因為重視取士,自登基以來,屆屆殿試都是親自出題,那自然便不可能提前泄露了,考生們根本無從料題在先。
但蘭庭因為汾州之行,鑑於焦滿勢涉嫌害命案,以及施良行及其黨羽靠著攤派糧長牟取重賄,其實早已寫成一篇策論,呈訴糧長製對州縣百姓造成的重壓,這一製度已經遠遠背離了太祖在建國之初時設立的初衷。但他無官無職,策論不能直達天聽,隻是交呈給許閣老過目,許閣老當即表示此製既已成為百姓之害,當奏議廢除。
可廢除選派糧長談何容易?不僅會損害各地官員的利益,且也會給戶部造成困難,每年偌大一筆押送賦稅的資金從何而出?在沒有解決這筆經費之前,空言廢除隻能引發朝堂之上爭論不休,皇上左右為難。
許閣老甚至提議裁減藩王奉祿,用這筆資金緩解百姓之困。
要說來建國至今,皇子封王世襲罔替,各親王、郡王、將軍等等宗親均享厚祿,對於朝廷而言的確是巨大的負擔,許閣老提出裁減王爵之祿緩解百姓之困確然是為造福社稷,可這必定也會開罪一大片的宗親,他們都是秦氏子侄,是皇親國戚,自認高人一等,理所當然應該享受榮華富貴,誰敢動搖他們的利益,那就是和天家作對,是亂臣賊子罪當誅斬。
而當今聖上雖說有誌肅清官場、中興社稷,但手腕卻遠遠不夠狠絕,他的慈悲心腸也會顧及遠近宗親,許閣老倘若一定要裁減藩王,蘭庭實在不知皇上最終會如何決定。
今日以糧長製為策題,似乎顯示皇上正在為此兩難。
該如何策答,蘭庭必須深思。
是以他久久未曾動筆,兀自蹙眉考慮,忽聽一問:「表叔可是今春榜首呼聲最高之人,怎麽竟像是被策題給難住了的模樣?」
雖說四周的貢士多數都在專注應答,可太孫殿下這一提問仍然引起了不少側目考場之上,代表皇家的儲君卻把考生以私情稱謂,這實在有違背取士公正的嫌疑。
蘭庭忙避席持禮:「回稟殿下,恭應廷對,自當慎重為先。」
太孫挑起唇角笑笑:「孤聽眾議聲聲,皆道今春狀元非表叔莫屬,未知表叔是否也有此自
信。」
「不敢自滿,量力而行。」
「也是,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正如昨日尚還春光明媚,怎料到今日竟起風沙。」太孫深深盯了蘭庭一眼:「要真有個萬一,還望表叔莫太沮喪才是,全當這是上蒼給予的一場磨礪吧。」
在蘭庭座席不遠,有一個年過而立的貢生,莫名也是輕卷唇角,似乎誌在必得。
京都朱家,偏是在此風沙怒號之日,一掃連日以來的陰沉。
朱大舅探訪友人歸來,直衝老太爺的書齋,險些沒和一個綠腰窈窕的婢女撞個貼麵,驚得朱大舅急忙後退一步,賠禮道:「趕著給老太爺問安,倒是險些衝撞了姑娘。」
婢女剜了一眼大舅,意興十分蕭索:「這個時候老太爺剛好是方便了,大老爺好生問安吧。」
朱大舅的眉心忍不住輕輕一跳,到底是沒敢更多表示。
他進屋的時候,正見老太爺還在扣衣領,又掃了一眼羅漢床上皺巴巴的錦褥,朱大舅眉心又跳了一跳,隻連忙把打聽來的好消息一股腦的說給老太爺知曉:「趙蘭庭自恃盛名,以為連中三元有如囊中取物,但這回,他可真應了一句傲慢不遜者天降舛難,登高必跌重了!」
「這話怎麽說?」老太爺立時來了興趣。
「此屆會試,第五名者任往復,其舅父竟然是宋國公夫人的姨表兄,所以走通了宋國公的路子,正好今年皇上授令太孫殿下監考,太子妃可是對宋國公再三保證,狀元必能取中任往復,龔尚書是個通透人,怎會違逆太孫心意?趙蘭庭這回無緣金榜之首,且看他難道還能質疑太孫及宋國公府徇私舞弊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