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歸又的確覺得歡喜,因她這些日子以來都在努力收服青萍,卻拿不準有沒有成效,隻今日見著青萍不再像剛來的時候那樣,說話斟詞酌句行事小心翼翼,也能把喜怒悲嗔的情緒外露幾分,沒有那樣拘禮能和她說說笑笑起來,縱管仍然不確定有無收服,至少關係親近不少。
她可不認為那些表麵上畢恭畢敬的奴婢,就一定對主人忠心耿耿,所以她針對青萍的小目標,就是讓她釋放真性情。
卻說主僕一行三人到了內庭的北角門裏,見一旁花廳,丁氏和另一女子也正愉言婉色的輕聲談笑,那女子是一張陌生臉,瞅著似比丁氏還要年長,隨雲髻上低低簪著組珊瑚紅豆長絲菊絹花,用料雖不名貴,製樣卻極精美;又看她身上的衣著,交領蠶絲襖,絲菊鳳尾裙,麵料和繡樣都還考究,就更不說她不是侍立一邊兒,和丁氏乃隔著方案比肩而坐,怎麽也不像個僕婦。
可若這人不是丁氏的隨從,總該別外交待一聲兒才是。
春歸雖狐疑,步子卻未緩滯,又丁氏也是通曉應酬之道的人,稍經寒喧也就順著寒喧說明了那女子的身份。
「她姓申,是我家的新娘,父兄都是外子的師爺,自小也是知書識禮的,我和阿申往常相處原和姐妹無甚差別,今日她聽說我來拜訪顧娘子,直稱仰慕得很,故而就隨我一同來了,咱們這是不告而訪,冒昧之處顧娘子千萬諒解則個。」
現下時稱新娘,一般兩種意思,要麽是新婚或新婚不久的新嫁婦,要麽就是小妾。
但若在家宅之內,口上習慣將小妾稱作姨娘,這其實已經算是一種尊稱了,因為姨娘原指主母本家的姐妹,就似乎有了親友的意思而非仆妾,但實則的含義卻是終生和主翁、主母有所區別,永遠不被看作家主,有寄居附庸的意思。
一般對外人介紹家中妾室時,卻是稱新娘。
給人做妾,就算是白了頭也隻能是「新娘」,絕不可為太太、奶奶、娘子。
這位申氏的身份必定是後者,倒不是因為她的年歲——這世道雖說無論朝堂還是世俗都在鼓勵婦人守節,歧視喪偶、和離、被休的婦人再嫁,但現實中仍然還是存在改嫁的婦人,所以年齡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新嫁婦的唯一準則。
春歸判斷申氏是李同知的妾室,是因為丁娘子後頭的一番介紹。
首先「我家新娘」便限定為夫家,要若申氏是妯娌,丁氏一定會加上「阿嫂」或「娣婦」,甚至根本便不會用「新娘」的稱謂,縱管申氏可能尚處新婚;就算申氏是兒媳,丁氏也一定會另加說明,不能隻以「新娘」概括。但丁氏偏偏隻強調申氏的出身,又說兩人情同姐妹……
其實就是告訴春歸,我雖為妻她雖為妾,但一來申氏是良妾,再者很受寵愛。
時下夫人、娘子們出外交際應酬,要若相熟的人家,其實也並非不能帶著妾室隨行,不過妾室也就隻是隨行而已,作為的是僕婦之事,得不到主家的別外款待——良賤皆是如此,除非是有誥命品階的貴妾,當然這樣的貴妾也不是普通門戶能有的。
但丁氏待申氏如此看重,允她平起平坐,又解釋兩人情同姐妹,也就是希望春歸能夠稍微高看申氏一眼,客氣幾分。
或許她們兩真是情同姐妹,但春歸更相信的是申氏在李家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這很奇怪,真的很奇怪,李同知怎麽對待妾室別說春歸管不著,就連趙州尊都沒有這麽長的手,就算李同知寵妾滅妻,那也該禦史言官彈劾,問題是這個得寵妾室為何顯擺來了州衙?
------------
第112章 所求詭異
春歸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身體力行堅持一夫一妻不納妾的「特立獨行」,然而大環境還是讓春歸早早意識到了小妾一類人物的普遍存在性,她其實並不如何歧視小妾,一般更加歧視的是那些納妾的男人,她從來都是懷抱著一種樸素的觀念,人的優劣,不取決於地位,而是取決於本身的品行。
所以雖然丁氏很有一些憂慮,然而春歸對申氏的態度卻比她想像之中還要和善。
總之三人很是談笑風生,一眼看去可謂賓主皆歡,丁氏、申氏也都覺出了春歸的好茶鮮甘遠超凡常,兩人不吝讚美。
這是必要的過場,也是更深的預示,春歸現在和她們寒喧起來已經遊刃有餘,這不得不說是沈夫人「教導」有方,關於次前那回雅集的歷練實在讓春歸受益匪淺、突飛猛進。
聽丁氏忽然提起:「娘子應該知道今日正是州尊主審東墟命案的日子吧?」
春歸:「娘子也果然是因這事才來州衙。」
那申氏也插嘴:「妾身聽我家太太說,顧娘子早知蔣氏的冤情,心裏便覺詫異且還不怎麽信服,不過聽我家太太口述那幾段唱詞,端的心中已生痛惜,這還是未曾親耳聆聽曲唱呢!」
「你還懷疑什麽?」
丁氏白了「姐妹」一眼,但春歸看她這神色,是確然不帶厭棄和鄙惡的,緊跟著又聽丁氏說道:「阿顧,我不和你客套了,也仿著薛夫人的稱謂,你也別在意我交淺言深,誰教我一看你就喜歡呢!」
春歸:……
趙大爺,妾身我還真不是自作多情!丁娘子現在眼睛裏迸出的光彩,那叫一個驕亢熾烈,不行我受不了了怎麽辦,哎呦看把我這心慌意亂的!
她可不認為那些表麵上畢恭畢敬的奴婢,就一定對主人忠心耿耿,所以她針對青萍的小目標,就是讓她釋放真性情。
卻說主僕一行三人到了內庭的北角門裏,見一旁花廳,丁氏和另一女子也正愉言婉色的輕聲談笑,那女子是一張陌生臉,瞅著似比丁氏還要年長,隨雲髻上低低簪著組珊瑚紅豆長絲菊絹花,用料雖不名貴,製樣卻極精美;又看她身上的衣著,交領蠶絲襖,絲菊鳳尾裙,麵料和繡樣都還考究,就更不說她不是侍立一邊兒,和丁氏乃隔著方案比肩而坐,怎麽也不像個僕婦。
可若這人不是丁氏的隨從,總該別外交待一聲兒才是。
春歸雖狐疑,步子卻未緩滯,又丁氏也是通曉應酬之道的人,稍經寒喧也就順著寒喧說明了那女子的身份。
「她姓申,是我家的新娘,父兄都是外子的師爺,自小也是知書識禮的,我和阿申往常相處原和姐妹無甚差別,今日她聽說我來拜訪顧娘子,直稱仰慕得很,故而就隨我一同來了,咱們這是不告而訪,冒昧之處顧娘子千萬諒解則個。」
現下時稱新娘,一般兩種意思,要麽是新婚或新婚不久的新嫁婦,要麽就是小妾。
但若在家宅之內,口上習慣將小妾稱作姨娘,這其實已經算是一種尊稱了,因為姨娘原指主母本家的姐妹,就似乎有了親友的意思而非仆妾,但實則的含義卻是終生和主翁、主母有所區別,永遠不被看作家主,有寄居附庸的意思。
一般對外人介紹家中妾室時,卻是稱新娘。
給人做妾,就算是白了頭也隻能是「新娘」,絕不可為太太、奶奶、娘子。
這位申氏的身份必定是後者,倒不是因為她的年歲——這世道雖說無論朝堂還是世俗都在鼓勵婦人守節,歧視喪偶、和離、被休的婦人再嫁,但現實中仍然還是存在改嫁的婦人,所以年齡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新嫁婦的唯一準則。
春歸判斷申氏是李同知的妾室,是因為丁娘子後頭的一番介紹。
首先「我家新娘」便限定為夫家,要若申氏是妯娌,丁氏一定會加上「阿嫂」或「娣婦」,甚至根本便不會用「新娘」的稱謂,縱管申氏可能尚處新婚;就算申氏是兒媳,丁氏也一定會另加說明,不能隻以「新娘」概括。但丁氏偏偏隻強調申氏的出身,又說兩人情同姐妹……
其實就是告訴春歸,我雖為妻她雖為妾,但一來申氏是良妾,再者很受寵愛。
時下夫人、娘子們出外交際應酬,要若相熟的人家,其實也並非不能帶著妾室隨行,不過妾室也就隻是隨行而已,作為的是僕婦之事,得不到主家的別外款待——良賤皆是如此,除非是有誥命品階的貴妾,當然這樣的貴妾也不是普通門戶能有的。
但丁氏待申氏如此看重,允她平起平坐,又解釋兩人情同姐妹,也就是希望春歸能夠稍微高看申氏一眼,客氣幾分。
或許她們兩真是情同姐妹,但春歸更相信的是申氏在李家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這很奇怪,真的很奇怪,李同知怎麽對待妾室別說春歸管不著,就連趙州尊都沒有這麽長的手,就算李同知寵妾滅妻,那也該禦史言官彈劾,問題是這個得寵妾室為何顯擺來了州衙?
------------
第112章 所求詭異
春歸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身體力行堅持一夫一妻不納妾的「特立獨行」,然而大環境還是讓春歸早早意識到了小妾一類人物的普遍存在性,她其實並不如何歧視小妾,一般更加歧視的是那些納妾的男人,她從來都是懷抱著一種樸素的觀念,人的優劣,不取決於地位,而是取決於本身的品行。
所以雖然丁氏很有一些憂慮,然而春歸對申氏的態度卻比她想像之中還要和善。
總之三人很是談笑風生,一眼看去可謂賓主皆歡,丁氏、申氏也都覺出了春歸的好茶鮮甘遠超凡常,兩人不吝讚美。
這是必要的過場,也是更深的預示,春歸現在和她們寒喧起來已經遊刃有餘,這不得不說是沈夫人「教導」有方,關於次前那回雅集的歷練實在讓春歸受益匪淺、突飛猛進。
聽丁氏忽然提起:「娘子應該知道今日正是州尊主審東墟命案的日子吧?」
春歸:「娘子也果然是因這事才來州衙。」
那申氏也插嘴:「妾身聽我家太太說,顧娘子早知蔣氏的冤情,心裏便覺詫異且還不怎麽信服,不過聽我家太太口述那幾段唱詞,端的心中已生痛惜,這還是未曾親耳聆聽曲唱呢!」
「你還懷疑什麽?」
丁氏白了「姐妹」一眼,但春歸看她這神色,是確然不帶厭棄和鄙惡的,緊跟著又聽丁氏說道:「阿顧,我不和你客套了,也仿著薛夫人的稱謂,你也別在意我交淺言深,誰教我一看你就喜歡呢!」
春歸:……
趙大爺,妾身我還真不是自作多情!丁娘子現在眼睛裏迸出的光彩,那叫一個驕亢熾烈,不行我受不了了怎麽辦,哎呦看把我這心慌意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