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的華秀才,隻好再次摸出錢袋,考慮了又考慮,這回又多取出一枚通寶:「不瞞姑娘,小生確有要事需見趙學友,隻是囊中羞澀,剩餘一些銅錢,還要留著賃車返回住處,隻能拿出這三文錢來,如蒙不棄……」
「不棄不棄。」尹小妹倒不嫌錢少,笑吟吟地收入腰包,請了華秀才上車,還很熱情:「郎君出了錢,該坐車廂裏頭,不用客氣。」
待到了北門,尹小妹招呼著華秀才在門房裏等,還讓看門的僕從去倒了碗茶水來,又打發人去叫蘭庭身邊的湯回,她自己看在三文錢的「賄賂」上,也沒有先一步離開,陪著華秀才坐等,又一邊解釋:「北門是往內宅的,因住著有女眷,不好讓郎君入內,隻能留在門房這裏等,不過郎君放心,有我傳話,大爺身邊的書僮可不敢怠慢,等他來了,引著郎君去會大爺,我才去辦自己的事。」
華秀才總算「老懷安慰」:至少這姑娘收了錢還能辦成事,且態度沒有讓人心生不愉。
如此經過好番曲折,華秀才終於見到了趙監生,但偏偏在正主麵前,這位徹底沒了溫言愉色,禮見後才一落座,臉就板得難看,開口便發牢騷:「老友相見一麵,當真不易得很,使出兩文錢願請皂吏跑腿,都險些沒有被殺威棒當頭驅逐。」
華秀才這時以「老友」相稱,可不是因為和蘭庭之間已經交熟多年的意思,這也是儒生之間的稱謂,若隻是童生,不管年齡多大,都隻能稱「小友」,可他們都是已經進學的秀才,那麽彼此之間就能互稱「老友」了。
蘭庭原不知道華秀才遭遇的羞辱,但其實也能猜到那些皂吏是何嘴臉,隻道「門子冒犯」。
說來蘭庭自來了汾陽,也確然日日都有不少「朋友」拜訪,左不過是些虛偽應酬,他心裏也並非就耐煩,可無奈的是蘭庭到底是打算入仕的誌向,總得顧忌著「矝傲狂妄」的誹責,少不了這些虛應世故,說來應酬了許多「朋友」,倒還沒一個抱怨衙役刁難的,華秀才算是特別了。
更特別的是這位華老友,居然不是為了虛應,聽他抱怨了幾句,也就開門見山:「實不相瞞,華某今日來訪,是為相識之人申冤,而那蒙冤的婦人,如今還在州衙的死獄中!」
「等待覆準的女囚,可是吳門蔣氏?」蘭庭若有所思。
華蕭霽的眼睛卻是一亮,因為蘭庭的回應似乎證實了他的大膽推測——趙知州的這位長公子,可不比得尋常的官宦子弟,雖然尚未入仕,但已經協佐著父親處理公務,否則怎麽能夠單聽一句,立時斷定他說的就是東墟吳家命案,趙監生必定關注過刑事,或許是因主理刑事的通判胡端正是前知州施良行的門生,所以趙監生才如此關注刑案。
用意正是要從胡端身上,找到怦擊施良行的把柄。
這屬於權奪之術,不過華蕭霽以為,若不趁權奪的契機,那蔣氏可就隻有枉死含冤這一條絕路了。
又但願如他所料,這位知州公子不僅僅是協佐父職,甚至於對於諸多大事,還會發揮決斷的作用!
華蕭霽深深吸一口氣:「正是,敢問老友,可對此案了解幾分?」
------------
第85章 沈氏受辱
?「東墟命案,受害者吳大貴,年三十有一,為柴刀砍擊後顱而亡,經察,兇犯乃吳大貴之妻蔣氏,因與街坊焦滿勢通姦,為丈夫撞破,遂串通焦滿勢害殺丈夫吳大貴,案發後,焦滿勢畏罪潛逃,蔣氏被捕,如今在押刑獄,以待按察使上報刑部覆核。」蘭庭把他通過卷宗了解的案情簡單總結。
「老友可覺此案實情正如卷檔所錄?」
「據我了解,蔣氏本不認罪,反稱丈夫吳大貴是被其弟吳二貴害殺,隻是兇案唯一目證,也即吳母指供長子乃姦夫所殺,且焦滿勢又確然不知所蹤,更兼焦妻等旁證,也證實焦滿勢乃案發當晚離家潛逃,經刑問,蔣氏最終服罪。」蘭庭客觀道:「雖有屈打成招的嫌疑,不過並無憑證證實蔣氏是被冤枉。」
「這麽說來,趙舍人是認同胡通判對此案的審斷了?」華蕭霽不由冷哼,連稱謂也都轉變,顯示他的不滿。
「已經審結的案件,若無家屬狀書申冤,一般不會重審,華兄若知此案另有隱情,為何不勸說蔣氏之子再遞申冤的狀告,使此案件能得名正言順的重審呢?」蘭庭不答反問。
卻讓華蕭霽心頭的怨氣消褪了些。
「你既然知道吳大嫂之子雲康心中不服,看來是私下調察過,不過既是如此,又怎麽不知雲康不過是總角之齡,父親被害,母親受冤,真兇還是他的叔父,幫凶竟是他的祖母!更不提此案,還關係到胡通判的瀆職貪賄,真要讓他一個稚子擊鼓鳴冤,說不定非但不能救回他的母親,還要葬送雲康一條性命!」華蕭霽說到這裏,憤然起身,卻是向蘭庭長揖一禮。
「故而,隻能是華某向老友舉告,請託老友稟明知州,再察重審此一冤案,還無辜以清白,懲極惡以應罪,究辦貪官汙吏,以正律法嚴明。」
蘭庭也的確打算把胡端作為突破口,剛剛發現吳家命案似有蹊蹺,沒想到就有「苦主」找了上門,他本就沒打算在華蕭霽的麵前擺高架子欲拒還迎,是以雖在沒有提防的情況下,生受了學友的一禮,立時便還了禮,隻他還沒來得及說答允的話,又聽學友擲地金聲般的承諾——
「不棄不棄。」尹小妹倒不嫌錢少,笑吟吟地收入腰包,請了華秀才上車,還很熱情:「郎君出了錢,該坐車廂裏頭,不用客氣。」
待到了北門,尹小妹招呼著華秀才在門房裏等,還讓看門的僕從去倒了碗茶水來,又打發人去叫蘭庭身邊的湯回,她自己看在三文錢的「賄賂」上,也沒有先一步離開,陪著華秀才坐等,又一邊解釋:「北門是往內宅的,因住著有女眷,不好讓郎君入內,隻能留在門房這裏等,不過郎君放心,有我傳話,大爺身邊的書僮可不敢怠慢,等他來了,引著郎君去會大爺,我才去辦自己的事。」
華秀才總算「老懷安慰」:至少這姑娘收了錢還能辦成事,且態度沒有讓人心生不愉。
如此經過好番曲折,華秀才終於見到了趙監生,但偏偏在正主麵前,這位徹底沒了溫言愉色,禮見後才一落座,臉就板得難看,開口便發牢騷:「老友相見一麵,當真不易得很,使出兩文錢願請皂吏跑腿,都險些沒有被殺威棒當頭驅逐。」
華秀才這時以「老友」相稱,可不是因為和蘭庭之間已經交熟多年的意思,這也是儒生之間的稱謂,若隻是童生,不管年齡多大,都隻能稱「小友」,可他們都是已經進學的秀才,那麽彼此之間就能互稱「老友」了。
蘭庭原不知道華秀才遭遇的羞辱,但其實也能猜到那些皂吏是何嘴臉,隻道「門子冒犯」。
說來蘭庭自來了汾陽,也確然日日都有不少「朋友」拜訪,左不過是些虛偽應酬,他心裏也並非就耐煩,可無奈的是蘭庭到底是打算入仕的誌向,總得顧忌著「矝傲狂妄」的誹責,少不了這些虛應世故,說來應酬了許多「朋友」,倒還沒一個抱怨衙役刁難的,華秀才算是特別了。
更特別的是這位華老友,居然不是為了虛應,聽他抱怨了幾句,也就開門見山:「實不相瞞,華某今日來訪,是為相識之人申冤,而那蒙冤的婦人,如今還在州衙的死獄中!」
「等待覆準的女囚,可是吳門蔣氏?」蘭庭若有所思。
華蕭霽的眼睛卻是一亮,因為蘭庭的回應似乎證實了他的大膽推測——趙知州的這位長公子,可不比得尋常的官宦子弟,雖然尚未入仕,但已經協佐著父親處理公務,否則怎麽能夠單聽一句,立時斷定他說的就是東墟吳家命案,趙監生必定關注過刑事,或許是因主理刑事的通判胡端正是前知州施良行的門生,所以趙監生才如此關注刑案。
用意正是要從胡端身上,找到怦擊施良行的把柄。
這屬於權奪之術,不過華蕭霽以為,若不趁權奪的契機,那蔣氏可就隻有枉死含冤這一條絕路了。
又但願如他所料,這位知州公子不僅僅是協佐父職,甚至於對於諸多大事,還會發揮決斷的作用!
華蕭霽深深吸一口氣:「正是,敢問老友,可對此案了解幾分?」
------------
第85章 沈氏受辱
?「東墟命案,受害者吳大貴,年三十有一,為柴刀砍擊後顱而亡,經察,兇犯乃吳大貴之妻蔣氏,因與街坊焦滿勢通姦,為丈夫撞破,遂串通焦滿勢害殺丈夫吳大貴,案發後,焦滿勢畏罪潛逃,蔣氏被捕,如今在押刑獄,以待按察使上報刑部覆核。」蘭庭把他通過卷宗了解的案情簡單總結。
「老友可覺此案實情正如卷檔所錄?」
「據我了解,蔣氏本不認罪,反稱丈夫吳大貴是被其弟吳二貴害殺,隻是兇案唯一目證,也即吳母指供長子乃姦夫所殺,且焦滿勢又確然不知所蹤,更兼焦妻等旁證,也證實焦滿勢乃案發當晚離家潛逃,經刑問,蔣氏最終服罪。」蘭庭客觀道:「雖有屈打成招的嫌疑,不過並無憑證證實蔣氏是被冤枉。」
「這麽說來,趙舍人是認同胡通判對此案的審斷了?」華蕭霽不由冷哼,連稱謂也都轉變,顯示他的不滿。
「已經審結的案件,若無家屬狀書申冤,一般不會重審,華兄若知此案另有隱情,為何不勸說蔣氏之子再遞申冤的狀告,使此案件能得名正言順的重審呢?」蘭庭不答反問。
卻讓華蕭霽心頭的怨氣消褪了些。
「你既然知道吳大嫂之子雲康心中不服,看來是私下調察過,不過既是如此,又怎麽不知雲康不過是總角之齡,父親被害,母親受冤,真兇還是他的叔父,幫凶竟是他的祖母!更不提此案,還關係到胡通判的瀆職貪賄,真要讓他一個稚子擊鼓鳴冤,說不定非但不能救回他的母親,還要葬送雲康一條性命!」華蕭霽說到這裏,憤然起身,卻是向蘭庭長揖一禮。
「故而,隻能是華某向老友舉告,請託老友稟明知州,再察重審此一冤案,還無辜以清白,懲極惡以應罪,究辦貪官汙吏,以正律法嚴明。」
蘭庭也的確打算把胡端作為突破口,剛剛發現吳家命案似有蹊蹺,沒想到就有「苦主」找了上門,他本就沒打算在華蕭霽的麵前擺高架子欲拒還迎,是以雖在沒有提防的情況下,生受了學友的一禮,立時便還了禮,隻他還沒來得及說答允的話,又聽學友擲地金聲般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