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的?」三奶奶蹙著眉:「我聽也沒聽過她是什麽人物,不過詹氏我是曉得的,她可是老爺的親信,她家男人,從前就跟著老爺渡過海,如今在外頭任著掌櫃,詹氏是有些嚴厲,卻並不像無端端為難旁人的人。」
春歸又道:「姐姐是沒見剛才那僕婦的情狀,一說要送午飯給莫問道長,就像要讓她送死的模樣,臉都青了,也確然說讓詹媽媽放她一條活路呢。」
在春歸的渲染下,三奶奶對孫家的也好奇起來,待見了何媽媽,便問她:「那孫家的是什麽人,和詹氏又有什麽過結?」
「孫家的是七、八年前買入的僕婦,那時她就守著寡,聽說男人還是個秀才,也沒考上舉人,一病死了,孫家的雖然有個兒子,但夫家貧寒,娘家也沒有依靠,男人死後越發沒了指望,生的兒子也是多病多災,她公婆一狠心,就把她賣給了牙行。」
三奶奶嗤笑道:「瞧瞧吧,別以為嫁給讀書人就好,像這樣的窮秀才,自己窩囊也就罷了,父母家人都是喪盡天良,居然把兒媳賣作僕婢,這也是讀書人,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可不是這樣,奴婢知道孫家的身世後,對她就很同情,尋常也願意照濟她。」何媽媽長嘆一聲,圓潤的麵頰上,果然也表現出憐惜的神情,又說道:「孫家的本是個寡婦,模樣看上去也不算出眾,隻是性情好,柔柔弱弱的,許是這樣,就讓孫槐給看中了,求了主家允可,兩個就結成了夫妻。」
三奶奶「哦」了一聲,不待問,就對春歸解釋:「這孫槐我倒知道,原本也是我家的僕從,和詹氏的男人很是交好。」又問何媽媽:「我怎麽記得孫槐前兩年就死了?」
「死了有四、五年了!」何媽媽糾正,接下來就把詹氏和孫家的之間過結,詳詳細細敘述出來。
------------
第53章 人心莫測
?在春歸聽來,詹氏和孫家的兩人之間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深仇大恨,一來是孫槐的前妻和詹氏極為交好,雖說病逝了,留下一雙年幼的子女,孫槐必定會再續弦,詹氏也沒有立場幹涉孫槐再娶,然而難免會把續弦和好友比較,詹氏認為續弦是個寡婦,有命硬剋夫的嫌疑,心裏就不看好這一樁姻緣,沒想到孫槐再娶不久,真就暴病身故了,詹氏就更認定了孫家的是不祥之人。
再者詹氏是個爽利的人,孫家的卻柔柔弱弱拖泥帶水,兩人性情本就不合,詹氏就很看不上孫家的許多行事,尤其是孫槐的遺孤,其中的女孩一回受涼發熱,人都燒得迷迷糊糊不清醒了,孫家的卻不敢上報主家想辦法請醫,悶不吭聲,一邊哭著一邊用涼水給女孩擦拭身體試圖降熱,要不是詹氏及時發現,指不定那女孩就這麽病死了,詹氏就更加埋怨孫家的,幹脆把好友的一雙子女認養在自己膝下。
僕婦之中,也不乏長著勢利的眼睛,內廚這些人眼見著詹氏不喜孫家的,好些的隻是和孫家的漸漸疏遠,更惡劣的就是落井下石。
故而內廚裏相對而言最沒好處的差事,就都落在了孫家的身上。
春歸聽後便想:從前是白氏理家,負責往白氏一處配送飲食的差事自然被人爭先恐後,也隻有白氏受了懲戒失勢,這項差事再沒有了從前的好處,才會推脫到孫家的身上。
她幾乎已經確定孫家的就是白氏死前負責送餐的人,就問何媽媽:「我看那僕婦的情狀,似乎格外懼怕莫問道長,這又是什麽緣故?」
何媽媽卻忽然囁嚅起來,分明是知情卻顧忌著春歸是外人,不好開口的模樣。
三奶奶因春歸那話本就問得很有針對性,隱隱的也猜到了一點端倪,把眉梢一挑,迫不及待般開口:「顧娘子也不是外人,媽媽把實情直說就是。」
這雖然合了春歸的意,但她依然覺得哭笑不得:我怎麽就不是外人了?
再看何媽媽,這下子再無半點猶豫,口吻裏的興奮之情竟也隱藏不住了:「原本顧娘子不問,奴婢也想著稟報太太和奶奶的,這件事可真了不得!」
見三奶奶和春歸俱是聚精會神的模樣,何媽媽自然也不敢狠吊胃口,繼續說道:「奴婢早前寬慰孫家的,原也沒想太多,以為她是真得了病,情緒才會這樣激動,哪知孫家的卻悄悄告訴奴婢,原來她是懼怕著被莫問道長看穿,她就是那個害死三太太的人!」
「這是什麽話?!」三奶奶心中隱隱的猜測得到證實,但仍然覺得震驚。
「孫家的說,那時三太太被困禁在居院,是她依時送去飯食,詹娘子也叮囑過她,說是太太的交待,不能因為三太太被老爺責罰,就敢怠慢。那日,孫家的送餐途中,遇見了太太屋裏的凝思姑娘,說是得了太太的囑咐,特意來察看內廚有沒有剋扣三太太的飲食,揭起食盒一看,挑出一碟杏仁酥來,說三太太一貫就不喜杏仁,讓孫家的去換另一種糕點,孫家的就又走了一趟內廚,換了馬蹄糕,凝思姑娘這才滿意,孫家的把飲食送給了三太太,正是那一天,就聽說三太太服毒自盡。」
「原本呢,孫家的也沒多想,直到莫問道長登門,開壇設法,家裏流傳開來,都說三太太不是自盡,竟然是被人害死的,孫家的就心慌不已,想到那天,她回內廚換馬蹄糕時,凝思姑娘主動提出把食盒飯菜留下,由她看管,省得孫家的再提著往返,孫家的就懷疑凝思姑娘就是趁那時機,在飯菜裏投了毒,而飯菜是她給三太太送去的,豈不也是幫凶?她是害怕被莫問道長看穿,才不敢接近。」
春歸又道:「姐姐是沒見剛才那僕婦的情狀,一說要送午飯給莫問道長,就像要讓她送死的模樣,臉都青了,也確然說讓詹媽媽放她一條活路呢。」
在春歸的渲染下,三奶奶對孫家的也好奇起來,待見了何媽媽,便問她:「那孫家的是什麽人,和詹氏又有什麽過結?」
「孫家的是七、八年前買入的僕婦,那時她就守著寡,聽說男人還是個秀才,也沒考上舉人,一病死了,孫家的雖然有個兒子,但夫家貧寒,娘家也沒有依靠,男人死後越發沒了指望,生的兒子也是多病多災,她公婆一狠心,就把她賣給了牙行。」
三奶奶嗤笑道:「瞧瞧吧,別以為嫁給讀書人就好,像這樣的窮秀才,自己窩囊也就罷了,父母家人都是喪盡天良,居然把兒媳賣作僕婢,這也是讀書人,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可不是這樣,奴婢知道孫家的身世後,對她就很同情,尋常也願意照濟她。」何媽媽長嘆一聲,圓潤的麵頰上,果然也表現出憐惜的神情,又說道:「孫家的本是個寡婦,模樣看上去也不算出眾,隻是性情好,柔柔弱弱的,許是這樣,就讓孫槐給看中了,求了主家允可,兩個就結成了夫妻。」
三奶奶「哦」了一聲,不待問,就對春歸解釋:「這孫槐我倒知道,原本也是我家的僕從,和詹氏的男人很是交好。」又問何媽媽:「我怎麽記得孫槐前兩年就死了?」
「死了有四、五年了!」何媽媽糾正,接下來就把詹氏和孫家的之間過結,詳詳細細敘述出來。
------------
第53章 人心莫測
?在春歸聽來,詹氏和孫家的兩人之間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深仇大恨,一來是孫槐的前妻和詹氏極為交好,雖說病逝了,留下一雙年幼的子女,孫槐必定會再續弦,詹氏也沒有立場幹涉孫槐再娶,然而難免會把續弦和好友比較,詹氏認為續弦是個寡婦,有命硬剋夫的嫌疑,心裏就不看好這一樁姻緣,沒想到孫槐再娶不久,真就暴病身故了,詹氏就更認定了孫家的是不祥之人。
再者詹氏是個爽利的人,孫家的卻柔柔弱弱拖泥帶水,兩人性情本就不合,詹氏就很看不上孫家的許多行事,尤其是孫槐的遺孤,其中的女孩一回受涼發熱,人都燒得迷迷糊糊不清醒了,孫家的卻不敢上報主家想辦法請醫,悶不吭聲,一邊哭著一邊用涼水給女孩擦拭身體試圖降熱,要不是詹氏及時發現,指不定那女孩就這麽病死了,詹氏就更加埋怨孫家的,幹脆把好友的一雙子女認養在自己膝下。
僕婦之中,也不乏長著勢利的眼睛,內廚這些人眼見著詹氏不喜孫家的,好些的隻是和孫家的漸漸疏遠,更惡劣的就是落井下石。
故而內廚裏相對而言最沒好處的差事,就都落在了孫家的身上。
春歸聽後便想:從前是白氏理家,負責往白氏一處配送飲食的差事自然被人爭先恐後,也隻有白氏受了懲戒失勢,這項差事再沒有了從前的好處,才會推脫到孫家的身上。
她幾乎已經確定孫家的就是白氏死前負責送餐的人,就問何媽媽:「我看那僕婦的情狀,似乎格外懼怕莫問道長,這又是什麽緣故?」
何媽媽卻忽然囁嚅起來,分明是知情卻顧忌著春歸是外人,不好開口的模樣。
三奶奶因春歸那話本就問得很有針對性,隱隱的也猜到了一點端倪,把眉梢一挑,迫不及待般開口:「顧娘子也不是外人,媽媽把實情直說就是。」
這雖然合了春歸的意,但她依然覺得哭笑不得:我怎麽就不是外人了?
再看何媽媽,這下子再無半點猶豫,口吻裏的興奮之情竟也隱藏不住了:「原本顧娘子不問,奴婢也想著稟報太太和奶奶的,這件事可真了不得!」
見三奶奶和春歸俱是聚精會神的模樣,何媽媽自然也不敢狠吊胃口,繼續說道:「奴婢早前寬慰孫家的,原也沒想太多,以為她是真得了病,情緒才會這樣激動,哪知孫家的卻悄悄告訴奴婢,原來她是懼怕著被莫問道長看穿,她就是那個害死三太太的人!」
「這是什麽話?!」三奶奶心中隱隱的猜測得到證實,但仍然覺得震驚。
「孫家的說,那時三太太被困禁在居院,是她依時送去飯食,詹娘子也叮囑過她,說是太太的交待,不能因為三太太被老爺責罰,就敢怠慢。那日,孫家的送餐途中,遇見了太太屋裏的凝思姑娘,說是得了太太的囑咐,特意來察看內廚有沒有剋扣三太太的飲食,揭起食盒一看,挑出一碟杏仁酥來,說三太太一貫就不喜杏仁,讓孫家的去換另一種糕點,孫家的就又走了一趟內廚,換了馬蹄糕,凝思姑娘這才滿意,孫家的把飲食送給了三太太,正是那一天,就聽說三太太服毒自盡。」
「原本呢,孫家的也沒多想,直到莫問道長登門,開壇設法,家裏流傳開來,都說三太太不是自盡,竟然是被人害死的,孫家的就心慌不已,想到那天,她回內廚換馬蹄糕時,凝思姑娘主動提出把食盒飯菜留下,由她看管,省得孫家的再提著往返,孫家的就懷疑凝思姑娘就是趁那時機,在飯菜裏投了毒,而飯菜是她給三太太送去的,豈不也是幫凶?她是害怕被莫問道長看穿,才不敢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