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杏和嬌蘭,一為耳目,再者將來也會爭寵,顧老太太這是企圖著用兩個美婢壓製她這高嫁的眼中釘呢。
不過現在廢心也太早了些,春歸甚至都不知道將來的夫婿是個什麽人品,沈夫人雖有一番海誇,莫說不能盡信,即便都是真的,也不曾說過趙大公子是專一還是多情,原本這世道,評價一個男子,這也不是標準之一。
春歸現今的處境,也容不得奢望像祖母、母親一樣的幸運,但她胸中還是一片竹林的——宗家立馬就有真正的大變故,顧老太太自身難保,哪裏還有餘力替兩個丫鬟撐腰,二婢若是聰明人,就該懂得如何取捨,若不開竅,難道她還擔心會被兩個蠢人牽製?
她這時隻叮囑道:「嬌杏性子雖冷,隻要她不主動生事,你們不搭理就是了,至於嬌蘭,就這幾日而已,任她如何挑釁,你們也多忍耐著些,不要強出頭,隻私下告訴我,我來替你們出氣,另有就是,我也不瞞你們,別看我突然得了沈夫人的青睞,看似有樁好姻緣,連我自己都不相信會有此等幸運突然降臨,趙家是首輔門第,明爭暗鬥的事怕不比我們族裏要少,起初怕有阻難,你們跟著我去了,務必要小心謹慎些,便是看著他人給了我委屈受,也千萬要忍著,斷然不可逞強。」
這時候「看不見」的婢女渠出,也早已飄入室中,原本冷眉冷眼佇在一旁,待梅、菊二婢都去忙乎了,她才輕哼道:「你對這兩個婢女,倒還不錯,生怕她們到了太師府,因為義憤替你出頭挨責罰,你勢單力薄也保不住她們。」
春歸莞爾:「我可從不把她們看作婢女,隻當姐妹呢,倘若這時能為她們找個更好的歸宿,我甚至不願讓她們隨我去淌日後的莫測,話說到這裏,也免不動勞動渠出,日後真到了太師府,還得替我廢神照看她們幾分,要說她們的性情,倒也不是爭強好勝,我一來擔心她們關心則亂,再者,也難保將來有人想對付我,從她們身上尋紕漏。」
「總之,你不要把太師府想得太簡單,這樣就對了,別看是什麽首輔門第,講究家風清正,陰私事又哪能當真杜絕,更何況趙公已經過世,你怕也是聽你阿娘說了,現下的當家人趙知州,他可遠遠比不上趙公。」
「太師府的人事,還有哪些要格外留意的?」春歸裝作漫不經心一問。
渠出卻道:「我哪裏清楚,待日後去了北平,再替你打聽著。」
這似乎有意強調,她生前並不是太師府的人?
春歸暗下正思疑,卻聽渠出岔開話題,把早前顧華英和吳氏的一段對話說了個詳細,她原本並沒加注多少情緒,春歸偏偏就察覺到了一點影子:「你同情我那族嫂?」
「她犯得著我來同情?」渠出立即矢口否認:「她雖所嫁非人,是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害,世上比她更悽慘的人可多得去了,就算你那族兄倒了黴,罪有應得,又就算你那些計劃一環環都能實施,讓你伯祖父失了宗長之位,她還是宗家的長孫媳,日子雖過得大不如從前,總也衣食無憂。」
說完似乎仍覺不憤,冷哼道:「最倒黴,也無非就是守寡而已,可她有娘家可回,律法也沒明文限定不許改嫁,她若硬要守著節烈的名譽,甘心搭上一生去那掙那麵牌坊,那也是她自找的。」
春歸眼睜睜看渠出氣得穿牆而過,扶著額頭:這位平白無故,又發哪門子的怒火?
她心裏對渠出的底細越發有了疑惑,無法判定渠出究竟是不是太師府的舊仆,更不知她為何身亡之後仍在塵世飄蕩,至於渠出為何找上自己,為何樂意相助,有多少圖謀,簡直就是毫無頭緒,卻越發篤定一點,渠出不像是普通奴婢,種種跡象表明,她能夠識文斷字,需知在此時的世道,「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無限扭曲,許多富貴人家的閨秀,甚至都不識字兒。
然而這些事情也不是燃眉之急,春歸將多數心思都放在完善她的「倒宗」計劃上,把條條框框都製定出來,想了幾個來回確定沒有任何紕漏,這才按照興老太太的囑咐,通過那條暗線,在不驚動宗家這個絕對前提之下,傳信出去,請託自己信得過的人手配合實施。
就得說到顧華曲的生父顧濟渝,那是遠近出名的好吃懶做,娶妻程氏,對外人倒是渾潑,可對丈夫那叫一個唯唯諾諾,對子女又十分寵縱,於是這一家子,全都是四體不勤遊手好閑,在顧氏族內從來神憎鬼厭——真不怪得顧華曲有那多/毛病,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當年宗家提出要李氏過繼嗣子承祧家業,就看準了華曲,論來他是顧濟渝和程氏的長子,故而程氏撒潑時說「不願」的話,倒也並非全然虛偽,可聽顧長榮夫婦一攛掇,便信了過繼一個長子能養活全家的話,立即也就心甘情願了。
李氏其實一貫也就不那麽在意錢財,當時家境也還富裕,所以並不計較華曲時常幫襯生父生母的行為,甚至還認為華曲這是孝順,故而顧濟渝夫婦在那一段時間,日子罕見的滋潤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顧華曲離家,李氏也搬離了古槐村,他們還能上哪裏打秋風?一下子又打回原形,甚至因為自恃有了長久依靠越發懶惰,日子過得比從前更加不如。
故而當聽聞顧華彬要把華曲取而代之,並不需旁人攛掇,他們還哪裏坐得住?
但撒潑這個手段,對於宗家而言卻全然沒有作用,到後來顧濟渝連耍賴都懶得,隻打發程氏帶著女兒,間天就找顧老太太哭哭啼啼,聽說宗家後來都不讓他們進門了,顧濟渝也隻是躺在床上罵罵咧咧一番。
不過現在廢心也太早了些,春歸甚至都不知道將來的夫婿是個什麽人品,沈夫人雖有一番海誇,莫說不能盡信,即便都是真的,也不曾說過趙大公子是專一還是多情,原本這世道,評價一個男子,這也不是標準之一。
春歸現今的處境,也容不得奢望像祖母、母親一樣的幸運,但她胸中還是一片竹林的——宗家立馬就有真正的大變故,顧老太太自身難保,哪裏還有餘力替兩個丫鬟撐腰,二婢若是聰明人,就該懂得如何取捨,若不開竅,難道她還擔心會被兩個蠢人牽製?
她這時隻叮囑道:「嬌杏性子雖冷,隻要她不主動生事,你們不搭理就是了,至於嬌蘭,就這幾日而已,任她如何挑釁,你們也多忍耐著些,不要強出頭,隻私下告訴我,我來替你們出氣,另有就是,我也不瞞你們,別看我突然得了沈夫人的青睞,看似有樁好姻緣,連我自己都不相信會有此等幸運突然降臨,趙家是首輔門第,明爭暗鬥的事怕不比我們族裏要少,起初怕有阻難,你們跟著我去了,務必要小心謹慎些,便是看著他人給了我委屈受,也千萬要忍著,斷然不可逞強。」
這時候「看不見」的婢女渠出,也早已飄入室中,原本冷眉冷眼佇在一旁,待梅、菊二婢都去忙乎了,她才輕哼道:「你對這兩個婢女,倒還不錯,生怕她們到了太師府,因為義憤替你出頭挨責罰,你勢單力薄也保不住她們。」
春歸莞爾:「我可從不把她們看作婢女,隻當姐妹呢,倘若這時能為她們找個更好的歸宿,我甚至不願讓她們隨我去淌日後的莫測,話說到這裏,也免不動勞動渠出,日後真到了太師府,還得替我廢神照看她們幾分,要說她們的性情,倒也不是爭強好勝,我一來擔心她們關心則亂,再者,也難保將來有人想對付我,從她們身上尋紕漏。」
「總之,你不要把太師府想得太簡單,這樣就對了,別看是什麽首輔門第,講究家風清正,陰私事又哪能當真杜絕,更何況趙公已經過世,你怕也是聽你阿娘說了,現下的當家人趙知州,他可遠遠比不上趙公。」
「太師府的人事,還有哪些要格外留意的?」春歸裝作漫不經心一問。
渠出卻道:「我哪裏清楚,待日後去了北平,再替你打聽著。」
這似乎有意強調,她生前並不是太師府的人?
春歸暗下正思疑,卻聽渠出岔開話題,把早前顧華英和吳氏的一段對話說了個詳細,她原本並沒加注多少情緒,春歸偏偏就察覺到了一點影子:「你同情我那族嫂?」
「她犯得著我來同情?」渠出立即矢口否認:「她雖所嫁非人,是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害,世上比她更悽慘的人可多得去了,就算你那族兄倒了黴,罪有應得,又就算你那些計劃一環環都能實施,讓你伯祖父失了宗長之位,她還是宗家的長孫媳,日子雖過得大不如從前,總也衣食無憂。」
說完似乎仍覺不憤,冷哼道:「最倒黴,也無非就是守寡而已,可她有娘家可回,律法也沒明文限定不許改嫁,她若硬要守著節烈的名譽,甘心搭上一生去那掙那麵牌坊,那也是她自找的。」
春歸眼睜睜看渠出氣得穿牆而過,扶著額頭:這位平白無故,又發哪門子的怒火?
她心裏對渠出的底細越發有了疑惑,無法判定渠出究竟是不是太師府的舊仆,更不知她為何身亡之後仍在塵世飄蕩,至於渠出為何找上自己,為何樂意相助,有多少圖謀,簡直就是毫無頭緒,卻越發篤定一點,渠出不像是普通奴婢,種種跡象表明,她能夠識文斷字,需知在此時的世道,「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無限扭曲,許多富貴人家的閨秀,甚至都不識字兒。
然而這些事情也不是燃眉之急,春歸將多數心思都放在完善她的「倒宗」計劃上,把條條框框都製定出來,想了幾個來回確定沒有任何紕漏,這才按照興老太太的囑咐,通過那條暗線,在不驚動宗家這個絕對前提之下,傳信出去,請託自己信得過的人手配合實施。
就得說到顧華曲的生父顧濟渝,那是遠近出名的好吃懶做,娶妻程氏,對外人倒是渾潑,可對丈夫那叫一個唯唯諾諾,對子女又十分寵縱,於是這一家子,全都是四體不勤遊手好閑,在顧氏族內從來神憎鬼厭——真不怪得顧華曲有那多/毛病,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當年宗家提出要李氏過繼嗣子承祧家業,就看準了華曲,論來他是顧濟渝和程氏的長子,故而程氏撒潑時說「不願」的話,倒也並非全然虛偽,可聽顧長榮夫婦一攛掇,便信了過繼一個長子能養活全家的話,立即也就心甘情願了。
李氏其實一貫也就不那麽在意錢財,當時家境也還富裕,所以並不計較華曲時常幫襯生父生母的行為,甚至還認為華曲這是孝順,故而顧濟渝夫婦在那一段時間,日子罕見的滋潤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顧華曲離家,李氏也搬離了古槐村,他們還能上哪裏打秋風?一下子又打回原形,甚至因為自恃有了長久依靠越發懶惰,日子過得比從前更加不如。
故而當聽聞顧華彬要把華曲取而代之,並不需旁人攛掇,他們還哪裏坐得住?
但撒潑這個手段,對於宗家而言卻全然沒有作用,到後來顧濟渝連耍賴都懶得,隻打發程氏帶著女兒,間天就找顧老太太哭哭啼啼,聽說宗家後來都不讓他們進門了,顧濟渝也隻是躺在床上罵罵咧咧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