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就可以了嗎?」
「是,等春丫大了,就能陪阿爹共飲。」
「那多久才算長大呢?」
「女子及笄,便為成年,那也是我們春丫,大好年華伊始。」
當時是多期望啊,快快及笄,但已經及笄的如今,春歸卻又希望,她的青春永遠不將綻放,一直是父親膝頭上那個不知哀愁的孩童。
父親在世時,她被視同掌上明珠,她的身後永遠有最最堅實的依靠,從來沒經受過絲毫風雨的淒涼,她有多麽眷念父母俱在的歲月,以至於就算在夢中,竟也清晰記得這樣的美好於她已為永失,她一遍遍警告著自己不要醒來,該有多麽懼怕,在睜眼之間,什麽都留不住,煙消雲散左右空空。
可是誰,一直在她身邊啜泣,一直喚著「春丫春丫」,縱然她閉著眼睛不願麵對,意識還是驅散了夢境,阿爹甚至沒有對她揮手,形影已經不見。
她也終於分辨出,喚著她的人,是阿娘。
張眼,果然瞧見阿娘立在一旁,淌眼抹淚,春歸抬手放上額頭,把一聲嘆息暗暗咽下,說話時,又覺嗓子裏幹澀得厲害:「阿娘莫哭了,你身子本就不好,如此憂愁,又怎利於康復將息?」
卻聞阿娘驚呼:「春丫,你怎麽能看見我?!」
春歸莫名打了一個激靈,把額頭上的手放下,瞪著眼看阿娘驚惶的神色,腦子裏翻江倒海,渾渾噩噩。
她見阿娘似乎想要摻扶,當手接觸她的左臂,竟像直接穿過了她的臂膀,她卻無知無覺。
這一驚非同小可,春歸撐著身體筆直坐起,又覺一陣天眩地轉,但這回她是當真清醒了,她記得發生的一切:眼看著阿娘沉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絕望;和紀夫人以及寧哥哥計劃著怎麽讓族公妥協;錯過阿娘臨終時刻;隆靈寺前拚盡全力地一撞……
當真清醒了,卻還是能看見駭然的母親。
「阿娘?」春歸顫著聲兒,也顫著手,她去抓母親的手,卻抓了個空,但她依然能清晰地看見母親!
穿著打扮,是小殮時那身服飾!!!
難道是她當真觸壁而亡了?所以才與母親泉下相聚?!
春歸四顧,隻見她躺在一張吊著青紗帳的架子床上,正前有一扇糊了莤影紗的花窗,窗下擺著條幾,上頭擱著香爐,窗邊兒就是一扇門,垂著門簾,上頭畫著蘭草,一壁白牆,懸有字畫……
這分明是一間布置簡潔,卻不失雅致的屋舍,怎麽會是陰冥九泉?難不成,陰冥九泉原本就是這模樣?
正驚奇,眼角餘光到處,那裏竟還站著一個婢女!!!
春歸糊裏糊塗,母親卻號啕大哭起來:「春丫,我可憐的孩子,你竟也這般命苦,都是阿娘誤了你……」
母親哭得傷心,春歸倒並不覺得多麽難過,她甚至還有些如釋重負的輕快,死就死吧,生時淒孤,還不如死後團聚,可為什麽一命嗚呼了,額頭還這麽疼!
用手一摸,這回倒是感覺到了額上包紮的布巾,再次提醒她臨死前拚盡全力那一撞。
哎喲喂,用手一摁傷口,更痛了!!!
又聽一聲嗤笑,卻是牆角那麵生的婢女發出:「別摁了,再摁,你也死不了。」
「我沒死?」
「我的春丫還活著?」
一個茫然,一個大喜。
------------
第3章 細訴遭遇
沈氏去一趟隆靈寺,遭遇一件奇特,她於是心情大好。
原本以為那賣身葬母的女子被鄭琿澹逼得觸壁自盡,論是古氏多麽囂張,她也不會放過殺人兇手,誰知轉頭又聽說女子隻是受了輕傷,既未鬧出人命,她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也沒法子把鄭琿澹當場扣押,卻還是借著這樁由頭把古氏敲打一番,古氏也再無閑心和她爭什麽住持釋講,灰頭土臉領著兒子離開了是非地。
沈氏逞了願,詢問如何解厄,那方丈雖是佛門中人,卻不曾真正遠遁世外,聽沈氏的說辭,又曉知州大人的病情並不要緊,無非來了汾陽有些水土不適,更兼公務上諸多不順,心中憂愁,才拖延到如今不見痊癒,他便先一語斷定:「趙知州這一厄情,無關病勢,卻乃心疾。」
又知幾分官場政鬥的癥結,與榮國公府不無幹係,方丈原也不想牽涉進去,卻因春歸這麽一樁事,到底顧及輿論,又被沈氏那重重一筆香火錢砸得心動不已,也就多說了一句話:「施主又何需再問解厄之法?今日此行,已遇解厄之人。」
沈氏稍一思索,也就開了竅——
雖說鄭琿澹身上沒有攤著人命,卻是多得佛祖庇佑那可憐女子,不能將他當作殺人兇手法辦,仗勢欺人的罪名兒卻跑不了,榮國公一介權貴,雖和趙家這樣的官宦世族說不上什麽直接矛盾,可聽說榮國公和施良行從前卻來往頻繁,要是能借這一把柄,牽連上施良行,指不定就能化解局麵上的艱難。
於是沈氏便把春歸當作了「貴人」,將昏迷不醒的可憐女子帶回了知州府衙養傷,自也是為了等春歸清醒後,細細詢問情由,再告知丈夫,看看能不能當作契機。
隻沒想,雖方丈斷定春歸沒有性命之憂,她這一昏迷,竟是一日一夜過去,好容易聽說終於是清醒了,沈氏忙不迭便去探望。
兩人一見麵,少不得一番互相打量。
沈氏隻見春歸,一把青絲簡束,烏梢柔墜纖腰,縱管麻衣孝服,也掩不盡風流姿態;眉低目斂時,如青山靜好,眸光稍起處,嘆明灩春江。真如神筆畫出天仙影,驚嘆凡塵難一遇。
「是,等春丫大了,就能陪阿爹共飲。」
「那多久才算長大呢?」
「女子及笄,便為成年,那也是我們春丫,大好年華伊始。」
當時是多期望啊,快快及笄,但已經及笄的如今,春歸卻又希望,她的青春永遠不將綻放,一直是父親膝頭上那個不知哀愁的孩童。
父親在世時,她被視同掌上明珠,她的身後永遠有最最堅實的依靠,從來沒經受過絲毫風雨的淒涼,她有多麽眷念父母俱在的歲月,以至於就算在夢中,竟也清晰記得這樣的美好於她已為永失,她一遍遍警告著自己不要醒來,該有多麽懼怕,在睜眼之間,什麽都留不住,煙消雲散左右空空。
可是誰,一直在她身邊啜泣,一直喚著「春丫春丫」,縱然她閉著眼睛不願麵對,意識還是驅散了夢境,阿爹甚至沒有對她揮手,形影已經不見。
她也終於分辨出,喚著她的人,是阿娘。
張眼,果然瞧見阿娘立在一旁,淌眼抹淚,春歸抬手放上額頭,把一聲嘆息暗暗咽下,說話時,又覺嗓子裏幹澀得厲害:「阿娘莫哭了,你身子本就不好,如此憂愁,又怎利於康復將息?」
卻聞阿娘驚呼:「春丫,你怎麽能看見我?!」
春歸莫名打了一個激靈,把額頭上的手放下,瞪著眼看阿娘驚惶的神色,腦子裏翻江倒海,渾渾噩噩。
她見阿娘似乎想要摻扶,當手接觸她的左臂,竟像直接穿過了她的臂膀,她卻無知無覺。
這一驚非同小可,春歸撐著身體筆直坐起,又覺一陣天眩地轉,但這回她是當真清醒了,她記得發生的一切:眼看著阿娘沉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絕望;和紀夫人以及寧哥哥計劃著怎麽讓族公妥協;錯過阿娘臨終時刻;隆靈寺前拚盡全力地一撞……
當真清醒了,卻還是能看見駭然的母親。
「阿娘?」春歸顫著聲兒,也顫著手,她去抓母親的手,卻抓了個空,但她依然能清晰地看見母親!
穿著打扮,是小殮時那身服飾!!!
難道是她當真觸壁而亡了?所以才與母親泉下相聚?!
春歸四顧,隻見她躺在一張吊著青紗帳的架子床上,正前有一扇糊了莤影紗的花窗,窗下擺著條幾,上頭擱著香爐,窗邊兒就是一扇門,垂著門簾,上頭畫著蘭草,一壁白牆,懸有字畫……
這分明是一間布置簡潔,卻不失雅致的屋舍,怎麽會是陰冥九泉?難不成,陰冥九泉原本就是這模樣?
正驚奇,眼角餘光到處,那裏竟還站著一個婢女!!!
春歸糊裏糊塗,母親卻號啕大哭起來:「春丫,我可憐的孩子,你竟也這般命苦,都是阿娘誤了你……」
母親哭得傷心,春歸倒並不覺得多麽難過,她甚至還有些如釋重負的輕快,死就死吧,生時淒孤,還不如死後團聚,可為什麽一命嗚呼了,額頭還這麽疼!
用手一摸,這回倒是感覺到了額上包紮的布巾,再次提醒她臨死前拚盡全力那一撞。
哎喲喂,用手一摁傷口,更痛了!!!
又聽一聲嗤笑,卻是牆角那麵生的婢女發出:「別摁了,再摁,你也死不了。」
「我沒死?」
「我的春丫還活著?」
一個茫然,一個大喜。
------------
第3章 細訴遭遇
沈氏去一趟隆靈寺,遭遇一件奇特,她於是心情大好。
原本以為那賣身葬母的女子被鄭琿澹逼得觸壁自盡,論是古氏多麽囂張,她也不會放過殺人兇手,誰知轉頭又聽說女子隻是受了輕傷,既未鬧出人命,她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也沒法子把鄭琿澹當場扣押,卻還是借著這樁由頭把古氏敲打一番,古氏也再無閑心和她爭什麽住持釋講,灰頭土臉領著兒子離開了是非地。
沈氏逞了願,詢問如何解厄,那方丈雖是佛門中人,卻不曾真正遠遁世外,聽沈氏的說辭,又曉知州大人的病情並不要緊,無非來了汾陽有些水土不適,更兼公務上諸多不順,心中憂愁,才拖延到如今不見痊癒,他便先一語斷定:「趙知州這一厄情,無關病勢,卻乃心疾。」
又知幾分官場政鬥的癥結,與榮國公府不無幹係,方丈原也不想牽涉進去,卻因春歸這麽一樁事,到底顧及輿論,又被沈氏那重重一筆香火錢砸得心動不已,也就多說了一句話:「施主又何需再問解厄之法?今日此行,已遇解厄之人。」
沈氏稍一思索,也就開了竅——
雖說鄭琿澹身上沒有攤著人命,卻是多得佛祖庇佑那可憐女子,不能將他當作殺人兇手法辦,仗勢欺人的罪名兒卻跑不了,榮國公一介權貴,雖和趙家這樣的官宦世族說不上什麽直接矛盾,可聽說榮國公和施良行從前卻來往頻繁,要是能借這一把柄,牽連上施良行,指不定就能化解局麵上的艱難。
於是沈氏便把春歸當作了「貴人」,將昏迷不醒的可憐女子帶回了知州府衙養傷,自也是為了等春歸清醒後,細細詢問情由,再告知丈夫,看看能不能當作契機。
隻沒想,雖方丈斷定春歸沒有性命之憂,她這一昏迷,竟是一日一夜過去,好容易聽說終於是清醒了,沈氏忙不迭便去探望。
兩人一見麵,少不得一番互相打量。
沈氏隻見春歸,一把青絲簡束,烏梢柔墜纖腰,縱管麻衣孝服,也掩不盡風流姿態;眉低目斂時,如青山靜好,眸光稍起處,嘆明灩春江。真如神筆畫出天仙影,驚嘆凡塵難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