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永樂二十年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 作者:兩廣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同意了徐輝祖的請求,讓他將手上的事情安排好,就前往京師。
此番,他們將通過水路前往京師。
雖是冬天,但運河依然在通行。
淮河以北,可能有些河段會結冰,但淮河以南,並沒有這種情況。
等遇到結冰的河段,再轉為陸路就行了。
如此,隻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徐增壽的遺體就到達了京師。
而喪事,也可以舉行了。
朱棣下旨,贈徐增壽欽承父業推誠守正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為定國公,子孫世襲,諡號“忠湣”。
由此可見,朱棣對徐家確實不錯。
畢竟一門兩國公,這可是大明立國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
徐增壽的喪事,作為治喪大臣的楊軒,全程都是親自過問,他要好好送送自己的師弟。
……
半月後,徐增壽下葬了。
喪事也到此結束。
這半個月,讓楊軒身心俱憊。
這一切朱棣看在眼裏,他想讓楊軒好好休息幾天,但卻被拒絕了。
他現在需要多做些事,來讓自己不去想那些事。
這天,楊軒回到家中。
就聽安慶說徐輝祖在等著他。
他好像猜到了什麽,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就去見徐輝祖。
“師兄!”徐輝祖看到楊軒進來,起身行禮。
“坐!”
“輝祖,你要走了嗎?”招呼徐輝祖坐下後,楊軒開口問道。
徐輝祖離開金陵的時間也不短了,他身上還承擔著鎮守金陵的重任,不便久離。
聽到自家師兄發問,徐輝祖笑著點了點頭:“是啊,我此次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該回去了。”
“我準備明日就入宮找陛下辭行!”
“好吧!”楊軒沒有說什麽挽留的話,他知道,說了也沒用。
“那今晚你我師兄弟可得好好聚一聚。”楊軒又邀請道。
“行。”徐輝祖答應了下來。
不用楊軒吩咐,安慶就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酒菜。
不過因為徐輝祖的身體不好,楊軒並沒有讓他多喝。
而且他明天還要入宮見朱棣,一身酒氣也不好。
所以全程,兩人大多都是在閑聊,追憶過往。
尤其是說到小時候的事情時,讓徐輝祖感覺到了什麽是社死。
“師兄,你就別說了,當時我不懂事,多虧你一直讓著我。”徐輝祖不好意思道。
“我知道,所以從來沒有跟你計較過什麽。”楊軒笑道。
說到那些已經故去的人時,兩人的情緒又變得低落。
“輝祖啊,你可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我還想著以後再繼續跟你喝酒呢!”
“好啊!”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二人擊掌為誓。
就這樣一直聚到深夜,想到明天還有事,二人不得不結束。
現在外麵也已經宵禁,徐輝祖也隻能在楊軒這裏留宿一晚。
次日,楊軒早早就到了內閣,用最快的速度處理完手上的事,就去了禦書房等待徐輝祖。
等見完朱棣,楊軒又代表朱棣,送徐輝祖出城。
“師兄,保重!”
“保重!”
看著徐輝祖的馬車遠去,楊軒也是在原地駐足許久。
直到馬車徹底消失在視野當中,他才轉身回去。
現在距離年關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行走在京師大街上,可以感受到年味初顯。
再過不了多長時間,年味會越來越濃。
楊軒在街上轉悠了好一會兒,看著來往的百姓,心情平複了許多。
隨後,便前往了內閣。
他還有事情要做,不能隻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
…
轉眼就到了年關,京師的年味異常濃烈。
街上張燈結彩,火紅的燈籠看上去是那麽喜慶。
來往的行人,臉上也充滿了開心的笑容。
這是遷都之後百官在北方過了第一個年,很多人對此充滿了期待。
朱棣也準備好好犒賞一下眾官員,緩和一下君臣之間的關係。
內閣。
楊軒處理完手上最後一件事,起身跟楊士奇等人告辭。
“諸位,明天就是除夕了,在下就先回去了,你們也早點回家吧!”
“侯爺慢走,我等處理完手上的事就回!”
楊士奇等人回應。
這段時間,若不是楊軒幫他們分擔,他們想按時下班都不行。
所以,除去立場,還有楊軒的人品問題,他們對楊軒還是很感激的,也佩服他的能力。
楊軒不再停留,打道回府。
馬上就要過年了,他得回去看看有沒有什麽需要自己幫忙的。
當然,肯定是用不上他的,侯府上下,被安慶打理的井井有條。
年貨什麽的,也早就準備好了,根本不用他操心。
他隻需要享受就可以了。
除夕。
還是和往年一樣的流程,早起入宮,給皇帝拜年,然後領紅包。
今年的紅包格外豐厚,大家都很滿意。
大過年的,也沒有人找不痛快。
楊軒拿著紅包回到侯府,就聞到了空氣中彌漫著的香味。
他也沒什麽事可做,就這邊轉轉,那邊轉轉,或者去膳房拿點炸好的小吃當零嘴。
雖說這是在北方的第一個年,但大家並沒有什麽不適應的。
侯府依然熱鬧。
夜幕降臨,侯府一片歡聲笑語。
吃完年夜飯,眾人就來到院子裏放煙花。
小虎已經長成了一個壯碩的少年,這個年一過,他就十三歲了。
當然,這是按照虛歲來算的。
這個時代算年齡都是這樣的。
哪怕是後世,很多地方依然算的是虛歲,而非周歲。
放煙花的重任,自然是落在了小虎的身上。
這些年來,都是由他放的。
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吸引了京師很多人的目光。
尤其是買不起煙花的普通百姓,他們紛紛呼喚自己的家人,走到院子裏,欣賞這美麗的景象。
這一刻,他們也體會到了往年金陵百姓過年看煙花時的心情。
美好的心情不會消失,隻是從金陵百姓的身上,轉移到了京師百姓的身上。
可以想象,楊軒他們一家離開金陵,來到京師後,金陵的百姓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煙花表演了。
皇宮的宮牆上,朱棣望著長平侯府的方向,絢麗多彩的煙花倒映在他的眸子中。
“這個混蛋,朕給他的錢,都買了這玩意兒了!”
“一點也不知道節省!”
“不過……確實好看!”
…
咚~咚~
隨著鍾聲響起,永樂十九年結束了。
永樂二十年,正式到來。
…
今年,有幾件重要的事情。
三年一次的科舉,北伐。
還有,算時間,鄭和也該在今年回來了。
這是他第五次出海了。
第一次出海是去了印\/度半島的古裏送冊封詔書。
第二次出海是去阿\/拉\/伯半島,順便送第一次隨鄭和來大明朝貢的各國使臣。
第三次出海,則是去了歐\/洲,返程途中又因為風暴到了美\/洲,因禍得福找到了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
也是曆次出海耗時最久的一次。
第四次出海也是送使臣回去,順便探索一下沒去過的地方。
永樂二十年正月十六。
年剛剛過完,京師各部門的官員也回歸崗位。
各地的軍隊也遵從調令,往京師集結而來。
京師外,一輛馬車緩緩駛來。
“少爺,我們到京師了!”
話音剛落,馬車的窗簾便被掀開,露出了裏麵一副年輕的麵龐。
麵龐之上,浮現出濃濃的震撼之色。
隻見就在前方,一座巨大的城池,就那樣矗立在地表之上。
城牆高大巍峨,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這就是當今陛下用了十幾年時間才修建起來的京師嗎?”
“果然震撼!”
“隻是想來,應該耗資甚巨,勞民傷財。”
年輕人又歎了口氣。
“少爺,這裏是京師,可不能瞎說。”
趕車的馬夫說道。
“多謝提醒。”年輕人倒也沒有計較,反而出言感謝。
“好了,我們入城吧!”年輕人放下簾子,道。
“好嘞!”
很快,馬車便入了城。
會試在即,來自各地的學子隨處可見,不少客棧都已經住滿了人。
年輕人給馬車的車夫付了錢,便開始找落腳的客棧。
這馬車,是他租的。
“廷益?”
聽到有人叫自己,年輕人回過頭,就見到相識的同鄉學子。
“我果真沒有認錯人,剛剛看到背影有些熟悉,便喚了一聲。”
同鄉驚喜道。
是的,這個年輕人正是於謙,字廷益。
於謙作出回應,隨後又問:“你什麽時候來的?”
“年前就已經來了,與我在一起的,還有幾位同鄉。”
“廷益,你這是在找客棧?”同鄉看到於謙身上的包袱,問道。
“正是,我剛來京師,正準備找落腳的地方。”於謙回答。
“不用這麽麻煩,我們住的地方,還有空的房間。”
“若不嫌棄,我們可以住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同鄉說道。
“那便麻煩了!”於謙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下來。
“哈哈,都是同鄉,出門在外相互照應也是應該的,不必見外!”
“隨我來,等下再給你介紹幾個同鄉。”
……
會試開始的時間,在二月初九,這是第一場。
第二場,第三場分別在十二、十五日舉行。
殿試在三月一日舉行。
現在是正月十六,距離會試開始,隻剩下半個多月了。
而主考官還沒有定下來。
按照職責劃分,科舉是由禮部負責的,主考官由禮部侍郎擔任,這也是約定成俗的規則了。
隻是去年,禮部的高層幾乎被楊軒給一鍋端了。
現在的禮部尚書是金純,此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忠心耿耿,勤於國事,為民除害,使民安樂。
自身的能力也不弱,在北\/\/京紫禁城的建設中,他的功勞就不小。
朱棣第一次禦駕親征漠北時,他就隨行幫助朱棣製定戰略戰術。
次年又受命,與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以暢通運道,縮短南北漕運的路程,打通發展經濟的大動脈,確保水路運輸正常通行。
盡管功勞不小,但他毫不居功自傲。
因為知道金純是什麽樣的人,所以楊軒對此人的感觀還是很好的。
此次科舉全程由他負責,朱棣也放心。
他的資曆也足夠,新的禮部侍郎,資曆還不夠,所以隻能由金純這個尚書頂上了。
並且,朱棣還給金純找了一個幫手,那就是已經成為都察院左都禦史的鐵鉉。
他們兩人的品行和能力,朱棣都信得過,也不擔心他們會結黨。
…
禦書房。
朱棣正就此次科舉對金純和鐵鉉二人進行著叮囑。
“科舉,為國選才,乃是國之大事,你二人務必盡心竭力。”
“臣領旨!”
金純與鐵鉉二人領旨。
緊接著朱棣又叮囑了一些事,才讓二人離開。
朱棣所定出征的時間是在科舉結束後,算算也就剩一個多月了。
也來得及。
另一邊,金純和鐵鉉並肩出了宮。
“鼎石,此次科舉,你有二人可要好生配合才是。”金純停下,對鐵鉉說道。
他與鐵鉉的關係還行,有共同話題。
因為二人皆是為國為民之人。
“這是自然,為國選才,自當盡心竭力。”鐵鉉說道。
“如此,甚好。”
“但願這次能出現幾個優秀的人才來。”
“你我這樣子,也幹不了幾年了。”
金純道。
新政推行結束後,鐵鉉就沒有再被外派過。
主要是他的身體也不允許了。
過去十幾年裏,工作太認真,以至於積勞成疾,現在也隻能調養。
“惟人,我看你再幹個十幾年,不成問題,我就不一定了。”(金純,字惟人)
“若非陛下不允許,我真想辭去官職,去看看如今這盛世。”
鐵鉉道。
“你可不能走,都察院還能你來撐著。”
“更何況,當今這盛世,也有你出的一份力,你難道就不想讓它變得更好嗎?”
金純說道。
“你這麽一說,我還真有些不放心。”
鐵鉉笑了笑,道。
“算了,不說了。”
“當前最重要的事,還是科舉。”
“你我還是為朝廷多選拔出幾個人才來,再說其他的。”
鐵鉉微微搖頭,道。
“也是,現在科舉最重要。”
金純附和道。
……
半個多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二月初九,會試,正式開始了。
……
此番,他們將通過水路前往京師。
雖是冬天,但運河依然在通行。
淮河以北,可能有些河段會結冰,但淮河以南,並沒有這種情況。
等遇到結冰的河段,再轉為陸路就行了。
如此,隻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徐增壽的遺體就到達了京師。
而喪事,也可以舉行了。
朱棣下旨,贈徐增壽欽承父業推誠守正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為定國公,子孫世襲,諡號“忠湣”。
由此可見,朱棣對徐家確實不錯。
畢竟一門兩國公,這可是大明立國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
徐增壽的喪事,作為治喪大臣的楊軒,全程都是親自過問,他要好好送送自己的師弟。
……
半月後,徐增壽下葬了。
喪事也到此結束。
這半個月,讓楊軒身心俱憊。
這一切朱棣看在眼裏,他想讓楊軒好好休息幾天,但卻被拒絕了。
他現在需要多做些事,來讓自己不去想那些事。
這天,楊軒回到家中。
就聽安慶說徐輝祖在等著他。
他好像猜到了什麽,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就去見徐輝祖。
“師兄!”徐輝祖看到楊軒進來,起身行禮。
“坐!”
“輝祖,你要走了嗎?”招呼徐輝祖坐下後,楊軒開口問道。
徐輝祖離開金陵的時間也不短了,他身上還承擔著鎮守金陵的重任,不便久離。
聽到自家師兄發問,徐輝祖笑著點了點頭:“是啊,我此次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該回去了。”
“我準備明日就入宮找陛下辭行!”
“好吧!”楊軒沒有說什麽挽留的話,他知道,說了也沒用。
“那今晚你我師兄弟可得好好聚一聚。”楊軒又邀請道。
“行。”徐輝祖答應了下來。
不用楊軒吩咐,安慶就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酒菜。
不過因為徐輝祖的身體不好,楊軒並沒有讓他多喝。
而且他明天還要入宮見朱棣,一身酒氣也不好。
所以全程,兩人大多都是在閑聊,追憶過往。
尤其是說到小時候的事情時,讓徐輝祖感覺到了什麽是社死。
“師兄,你就別說了,當時我不懂事,多虧你一直讓著我。”徐輝祖不好意思道。
“我知道,所以從來沒有跟你計較過什麽。”楊軒笑道。
說到那些已經故去的人時,兩人的情緒又變得低落。
“輝祖啊,你可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我還想著以後再繼續跟你喝酒呢!”
“好啊!”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二人擊掌為誓。
就這樣一直聚到深夜,想到明天還有事,二人不得不結束。
現在外麵也已經宵禁,徐輝祖也隻能在楊軒這裏留宿一晚。
次日,楊軒早早就到了內閣,用最快的速度處理完手上的事,就去了禦書房等待徐輝祖。
等見完朱棣,楊軒又代表朱棣,送徐輝祖出城。
“師兄,保重!”
“保重!”
看著徐輝祖的馬車遠去,楊軒也是在原地駐足許久。
直到馬車徹底消失在視野當中,他才轉身回去。
現在距離年關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行走在京師大街上,可以感受到年味初顯。
再過不了多長時間,年味會越來越濃。
楊軒在街上轉悠了好一會兒,看著來往的百姓,心情平複了許多。
隨後,便前往了內閣。
他還有事情要做,不能隻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
…
轉眼就到了年關,京師的年味異常濃烈。
街上張燈結彩,火紅的燈籠看上去是那麽喜慶。
來往的行人,臉上也充滿了開心的笑容。
這是遷都之後百官在北方過了第一個年,很多人對此充滿了期待。
朱棣也準備好好犒賞一下眾官員,緩和一下君臣之間的關係。
內閣。
楊軒處理完手上最後一件事,起身跟楊士奇等人告辭。
“諸位,明天就是除夕了,在下就先回去了,你們也早點回家吧!”
“侯爺慢走,我等處理完手上的事就回!”
楊士奇等人回應。
這段時間,若不是楊軒幫他們分擔,他們想按時下班都不行。
所以,除去立場,還有楊軒的人品問題,他們對楊軒還是很感激的,也佩服他的能力。
楊軒不再停留,打道回府。
馬上就要過年了,他得回去看看有沒有什麽需要自己幫忙的。
當然,肯定是用不上他的,侯府上下,被安慶打理的井井有條。
年貨什麽的,也早就準備好了,根本不用他操心。
他隻需要享受就可以了。
除夕。
還是和往年一樣的流程,早起入宮,給皇帝拜年,然後領紅包。
今年的紅包格外豐厚,大家都很滿意。
大過年的,也沒有人找不痛快。
楊軒拿著紅包回到侯府,就聞到了空氣中彌漫著的香味。
他也沒什麽事可做,就這邊轉轉,那邊轉轉,或者去膳房拿點炸好的小吃當零嘴。
雖說這是在北方的第一個年,但大家並沒有什麽不適應的。
侯府依然熱鬧。
夜幕降臨,侯府一片歡聲笑語。
吃完年夜飯,眾人就來到院子裏放煙花。
小虎已經長成了一個壯碩的少年,這個年一過,他就十三歲了。
當然,這是按照虛歲來算的。
這個時代算年齡都是這樣的。
哪怕是後世,很多地方依然算的是虛歲,而非周歲。
放煙花的重任,自然是落在了小虎的身上。
這些年來,都是由他放的。
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吸引了京師很多人的目光。
尤其是買不起煙花的普通百姓,他們紛紛呼喚自己的家人,走到院子裏,欣賞這美麗的景象。
這一刻,他們也體會到了往年金陵百姓過年看煙花時的心情。
美好的心情不會消失,隻是從金陵百姓的身上,轉移到了京師百姓的身上。
可以想象,楊軒他們一家離開金陵,來到京師後,金陵的百姓再看不到如此盛大的煙花表演了。
皇宮的宮牆上,朱棣望著長平侯府的方向,絢麗多彩的煙花倒映在他的眸子中。
“這個混蛋,朕給他的錢,都買了這玩意兒了!”
“一點也不知道節省!”
“不過……確實好看!”
…
咚~咚~
隨著鍾聲響起,永樂十九年結束了。
永樂二十年,正式到來。
…
今年,有幾件重要的事情。
三年一次的科舉,北伐。
還有,算時間,鄭和也該在今年回來了。
這是他第五次出海了。
第一次出海是去了印\/度半島的古裏送冊封詔書。
第二次出海是去阿\/拉\/伯半島,順便送第一次隨鄭和來大明朝貢的各國使臣。
第三次出海,則是去了歐\/洲,返程途中又因為風暴到了美\/洲,因禍得福找到了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
也是曆次出海耗時最久的一次。
第四次出海也是送使臣回去,順便探索一下沒去過的地方。
永樂二十年正月十六。
年剛剛過完,京師各部門的官員也回歸崗位。
各地的軍隊也遵從調令,往京師集結而來。
京師外,一輛馬車緩緩駛來。
“少爺,我們到京師了!”
話音剛落,馬車的窗簾便被掀開,露出了裏麵一副年輕的麵龐。
麵龐之上,浮現出濃濃的震撼之色。
隻見就在前方,一座巨大的城池,就那樣矗立在地表之上。
城牆高大巍峨,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這就是當今陛下用了十幾年時間才修建起來的京師嗎?”
“果然震撼!”
“隻是想來,應該耗資甚巨,勞民傷財。”
年輕人又歎了口氣。
“少爺,這裏是京師,可不能瞎說。”
趕車的馬夫說道。
“多謝提醒。”年輕人倒也沒有計較,反而出言感謝。
“好了,我們入城吧!”年輕人放下簾子,道。
“好嘞!”
很快,馬車便入了城。
會試在即,來自各地的學子隨處可見,不少客棧都已經住滿了人。
年輕人給馬車的車夫付了錢,便開始找落腳的客棧。
這馬車,是他租的。
“廷益?”
聽到有人叫自己,年輕人回過頭,就見到相識的同鄉學子。
“我果真沒有認錯人,剛剛看到背影有些熟悉,便喚了一聲。”
同鄉驚喜道。
是的,這個年輕人正是於謙,字廷益。
於謙作出回應,隨後又問:“你什麽時候來的?”
“年前就已經來了,與我在一起的,還有幾位同鄉。”
“廷益,你這是在找客棧?”同鄉看到於謙身上的包袱,問道。
“正是,我剛來京師,正準備找落腳的地方。”於謙回答。
“不用這麽麻煩,我們住的地方,還有空的房間。”
“若不嫌棄,我們可以住在一起,也好有個照應。”同鄉說道。
“那便麻煩了!”於謙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下來。
“哈哈,都是同鄉,出門在外相互照應也是應該的,不必見外!”
“隨我來,等下再給你介紹幾個同鄉。”
……
會試開始的時間,在二月初九,這是第一場。
第二場,第三場分別在十二、十五日舉行。
殿試在三月一日舉行。
現在是正月十六,距離會試開始,隻剩下半個多月了。
而主考官還沒有定下來。
按照職責劃分,科舉是由禮部負責的,主考官由禮部侍郎擔任,這也是約定成俗的規則了。
隻是去年,禮部的高層幾乎被楊軒給一鍋端了。
現在的禮部尚書是金純,此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忠心耿耿,勤於國事,為民除害,使民安樂。
自身的能力也不弱,在北\/\/京紫禁城的建設中,他的功勞就不小。
朱棣第一次禦駕親征漠北時,他就隨行幫助朱棣製定戰略戰術。
次年又受命,與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以暢通運道,縮短南北漕運的路程,打通發展經濟的大動脈,確保水路運輸正常通行。
盡管功勞不小,但他毫不居功自傲。
因為知道金純是什麽樣的人,所以楊軒對此人的感觀還是很好的。
此次科舉全程由他負責,朱棣也放心。
他的資曆也足夠,新的禮部侍郎,資曆還不夠,所以隻能由金純這個尚書頂上了。
並且,朱棣還給金純找了一個幫手,那就是已經成為都察院左都禦史的鐵鉉。
他們兩人的品行和能力,朱棣都信得過,也不擔心他們會結黨。
…
禦書房。
朱棣正就此次科舉對金純和鐵鉉二人進行著叮囑。
“科舉,為國選才,乃是國之大事,你二人務必盡心竭力。”
“臣領旨!”
金純與鐵鉉二人領旨。
緊接著朱棣又叮囑了一些事,才讓二人離開。
朱棣所定出征的時間是在科舉結束後,算算也就剩一個多月了。
也來得及。
另一邊,金純和鐵鉉並肩出了宮。
“鼎石,此次科舉,你有二人可要好生配合才是。”金純停下,對鐵鉉說道。
他與鐵鉉的關係還行,有共同話題。
因為二人皆是為國為民之人。
“這是自然,為國選才,自當盡心竭力。”鐵鉉說道。
“如此,甚好。”
“但願這次能出現幾個優秀的人才來。”
“你我這樣子,也幹不了幾年了。”
金純道。
新政推行結束後,鐵鉉就沒有再被外派過。
主要是他的身體也不允許了。
過去十幾年裏,工作太認真,以至於積勞成疾,現在也隻能調養。
“惟人,我看你再幹個十幾年,不成問題,我就不一定了。”(金純,字惟人)
“若非陛下不允許,我真想辭去官職,去看看如今這盛世。”
鐵鉉道。
“你可不能走,都察院還能你來撐著。”
“更何況,當今這盛世,也有你出的一份力,你難道就不想讓它變得更好嗎?”
金純說道。
“你這麽一說,我還真有些不放心。”
鐵鉉笑了笑,道。
“算了,不說了。”
“當前最重要的事,還是科舉。”
“你我還是為朝廷多選拔出幾個人才來,再說其他的。”
鐵鉉微微搖頭,道。
“也是,現在科舉最重要。”
金純附和道。
……
半個多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二月初九,會試,正式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