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火鍋吃完,楊軒隻感覺通體舒暢。


    麻麻辣辣,爽歪了。


    安慶等人也是出了一身的汗。


    他們喝著水,不斷發出吸溜的聲音。


    “這辣椒看起來不起眼,但比起茱萸來,辛辣多了。”


    安慶用手扇著風,說道。


    “不過這辣椒,越吃越讓人上頭。”


    安慶緊接著又道。


    他們這些人對於辣椒的接受力還是很強的。


    這也得益於楊軒以前經常帶著他們吃火鍋,作為辣椒的替代品,茱萸總是不可缺少的。


    “現在種子已經帶回來了,以後我們也不會缺辣椒吃。”


    楊軒笑著說道。


    另外對於土豆和紅薯,大家的評價也都還不錯。


    楊軒心中暗暗記下,畢竟這玩意兒以後是要出現在眾多百姓的飯桌上的。


    不過現在距離春耕開始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土豆,紅薯,玉米等在大明的種植,必須提前開始安排了。


    等到慶功宴結束,楊軒就進宮和朱棣商量起了這事兒。


    “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都是新來的,在大明種植,產量會不會有原產地那麽高,這一切都不知道。”


    “所以試驗是必不可少的。”


    “而我大明地大物博,南北氣候差異較大。”


    “要將新作物推廣至大明,那麽就得在南北都進行種植試驗。”


    “按照我的想法,隻要能有原產地一半的產量,那就值得種植。”


    “等這些作物適應了大明的土地,氣候,環境,那麽我們再著手提升產量。”


    “總有一天,我們能讓全大明的百姓都吃上飯。”


    聽完楊軒的話後,朱棣緩緩點頭。


    雖然他也很想讓這些高產的新作物早些推廣至全大明,但也知道,盲目推廣,很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而楊軒的方法,無疑是最為穩妥的。


    “順天附近我有一些皇莊,我給你兩個莊子,用來進行種植試驗。”


    朱棣直接道。


    他還是燕王的時候,封地就在北平(順天),登基後,原燕王府名下的土地就都並入了皇莊。


    “另外,我還會給戶部下旨,同樣進行種植試驗。”


    聽到這話,楊軒哪兒能不明白朱棣的想法。


    “你這是想讓我當戶部的對手啊!”


    “我記得你以前說過,有競爭才有壓力。”


    朱棣笑著說道,算是承認了。


    “行吧,這事兒我沒有意見,反正都是為了大明。”楊軒說道。


    不就是想讓自己帶著戶部的官員卷起來嘛!


    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至於因此被戶部的官員討厭,恨上,楊軒並不在乎。


    正所謂債多了不怕愁,虱子多了不怕癢。


    這麽些年下來,討厭他的,恨他的人還少嗎?


    不都是拿他沒有辦法嘛!


    “好,我就知道,你肯定不會反對。”


    朱棣露出笑容。


    “在種植試驗階段,你若是有什麽要求,盡管提,我無有不允。”


    朱棣又道。


    “得了吧,我可不吃你這一套。”楊軒給了朱棣一個白眼。


    他可不喜歡吃大餅。


    “我說的是真的,沒有騙你。”


    “新作物關乎著大明百姓的肚子,我怎麽可能在這事兒上開玩笑。”


    朱棣看到楊軒的表情,連忙解釋。


    楊軒想了一下,也是,朱棣並不是一個不顧大局的皇帝。


    於是,他伸出手:“那行,先拿一千兩黃金,讓我看看你的誠意。”


    朱棣:?_??


    “你……”


    “怎麽,你莫非說的都是假的?”楊軒道。


    “什麽假的,不就是一千兩黃金嘛,我給就是了。”


    朱棣反駁道,總覺得心裏有些不痛快。


    每次給楊軒錢的時候,他都有差不多的感覺。


    這有可能是被楊軒坑多的了緣故。


    “那臣就謝過陛下了。”楊軒立馬換上笑臉。


    “滾滾滾,我現在不想看到你。”朱棣揮揮手,滿是嫌棄。


    “臣告退。”剛剛得了一千兩黃金,楊軒也不在意朱棣的嫌棄。


    “對了,早點把黃金送來啊!”楊軒提醒了一句。


    朱棣:……艸


    這廝總是能三言兩語就能把自己惹生氣。


    ……


    朱棣的旨意很快就下來了。


    戶部的官員收到旨意後,心裏也是忍不住吐槽。


    既然長平侯已經包攬了這事兒,幹嘛還要折騰他們呢?


    這不是誠心讓人不痛快嘛!


    當然,也有人在這件事上麵看到了青史留名的機會。


    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都是第一次出現在大明。


    研究它們的習性,使之適應大明的環境氣候,再將產量穩定住,甚至提升,待到推廣開來,作為功臣的他們,史書上會少的了他們的名字?


    發現青史留名機會的不止一人,畢竟聰明人還是有很多的。


    但他們都很有默契的沒有告訴其他人。


    這事兒,當然是競爭對手越少越好。


    另一邊,楊軒已經開始準備試驗田,並安排人前往順天。


    北方春耕的時間普遍比南方晚。


    所以時間上還來得及。


    就在這樣的忙碌中,十餘日過去了,到了朱棣召見各國使臣的日子。


    鄭和帶回來的有好幾十個國家的使臣,甚至還有王子,國王。


    光是接見他們,朱棣就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加上最後賜宴,整整一天的時間就這樣沒了。


    值得一提的事,向明的那個部落,朱棣也賜予了國名,並賜予了寶冊,印信,服裝。


    這樣代表了這是一個被大明承認的國家。


    而其國名,朱棣根據其自身的文明傳承,賜瑪雅二字。


    誰也沒有想到,未來盛極一時的瑪雅國就這樣出現了。


    在向明回到家鄉後,利用在大明學到的知識,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就讓瑪雅國統治了南\/\/美北部以及中\/\/美\/\/洲。


    隻可惜在曆史的車輪麵前,這終究是曇花一現。


    ……


    春耕開始了。


    楊軒帶著人在試驗田種植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


    試驗田楊軒也根據各種情況,分成了好些個區域。


    為的就是得到更多的試驗結果。


    同時,戶部的官員也開始了行動。


    不管是為了完成朱棣交代下來的任務,還是青史留名,他們都很認真。


    另外,鐵鉉在南方推行新政,也基本臨近了尾聲。


    待到回京述職後,將前往北方繼續推行新政。


    七月初。


    在南方試驗田種植的玉米成熟,開始了收獲。


    每個區域的收獲都不同。


    有兩三百斤的,有幾十斤上百斤的,當然也有絕收的。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些都是經驗。


    緊接著,土豆也開始了收獲。


    土豆的產量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但最高也保持在了一千斤左右。


    哪怕是在坡地,也有好幾百斤的產量。


    同時,眾人也發現了土豆的一些特性。


    這對於在大明推廣,有很大的好處。


    九月份,寶船的修複工作完成,同時,朱棣又給下西洋的船隊添了三十艘大船。


    貿易所需要的一應貨物,也都已經準備好了。


    是的,鄭和又要出海了。


    他這次的主要任務是送各國使臣回國,有時間的話,再探索一下陌生的地方。


    得知這個消息,楊軒特意放下手中的事,去送了鄭和。


    “三寶,保重,一切以安全為重!”


    楊軒叮囑。


    “侯爺,保重!”


    鄭和行禮,隨即踏上了寶船。


    航海是他的夢想,再多的危險,他也不怕。


    楊軒駐足良久,此次分別,再見麵,又不知道得過去多久。


    …


    十月。


    紅薯也可以收獲了。


    紅薯的產量依然堅挺。


    不過紅薯並不耐澇,相反相當耐旱。


    這是個很好的消息。


    北方降雨不比南方,紅薯是很好的作物。


    玉米、紅薯、土豆等在南方收獲後,北方也陸續開始了收獲。


    產量嘛,因為氣候、降水等多種因素,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影響。


    但總體來說,玉米、紅薯、土豆等都是比較適合在北方種植的。


    當然,這才是第一次在大明種植,經驗還是需要再積攢一些的。


    種過地的都知道,同一塊地,不能連續種植同一種作物。


    必須輪種才行。


    所以,原先的試驗田,楊軒進行了調整,甚至又開辟了新的試驗田。


    永樂十六年,由於總結了去年的失敗經驗,今年玉米等三樣糧食獲得了豐收。


    這也證明了,大明的土地,是適合種植這三樣糧食的。


    同時,在楊軒和朱棣商議過後,大明引進新糧種的消息也通過各種渠道散布到了民間。


    算是讓百姓們先有一個了解,免得正式推廣的時候,百姓抗拒,出現意外。


    這一年,鐵鉉在北方推行新政,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剩下的就隻有順天府和山\/\/東.省。


    永樂十七年,又種了一年。


    玉米的最高產量,維持在了四百斤左右,


    土豆和紅薯的最高產量突破了一千五百斤,最低也有五六百斤,七八百斤的產量。


    當然,這也是由於田地的優劣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不過相比於水稻、小麥、粟米等,不怎麽挑地,且產量不低的新糧種,絕對能夠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經過三年的種植,玉米等糧食的糧種已經儲備了很多。


    北方各省府都可以兼顧到。


    南方各省也可以兼顧一部分。


    朱棣對於各省府縣的要求就是,在永樂十八年把新糧推廣開,並且下發了最新編纂的新糧種植手冊。


    當然,不可占用種植水稻和小麥這些主糧的良田。


    畢竟,在大明,水稻和小麥才是主流主食。


    ……


    入冬前。


    鄭和帶著船隊回來了。


    他這次帶回了不少金銀和貨物。


    去迎接他的還是楊軒。


    一見麵,楊軒就告訴了鄭和一個好消息:英魂祠修好了。


    地,是朱棣特批的,設計修建等都是由工部負責的。


    沒有任何人偷工減料。


    規格材料動都在允許的範圍內達到了最好。


    隨後,鄭和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船隊眾人。


    英魂祠修好了,他們百年之後也能享受到後世子孫的香火,所做的事也能流傳下去。


    這對於他們,簡直就是最好的獎勵和鼓勵。


    等回到京城。


    朱棣召見了鄭和,後者也就此次出海的經曆和收獲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朱棣對此很滿意,並讓戶部準備鄭和永樂十八年出海所需的一應貨物和物資。


    之後,鄭和又去拜見了皇後徐妙雲。


    這一次,楊軒也在。


    和上一次見麵相比,徐妙雲如今的狀態明顯下降了許多。


    看到鄭和的擔憂,楊軒在一旁解釋:“禦醫說了,娘娘這是年紀大了。”


    鄭和聞言,點了點頭。


    算算時間,皇後徐妙雲也五十好幾了。


    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壽了。


    不過作為當事人的徐妙雲,心態卻是相當好。


    “三寶,你現在的樣子,可是看起來比我還老啊!”


    她笑著打趣。


    “奴婢確是不年輕了,但娘娘看起來,倒是變化不大。”


    鄭和說道。


    “嗬嗬,你也學會哄我了。”徐妙雲笑道。


    “奴婢不敢,奴婢所說,皆是發自肺腑。”


    鄭和趕緊說道。


    徐妙雲的容貌確實沒有多大變化,隻不過頭上的銀發更多了。


    “好了,你這剛回來,我也就不留你了。”


    “想來你已經迫不及待想回家看看了。”


    徐妙雲笑著說道。


    鄭和雖是宦官,但也是有子嗣的。


    不過他的子嗣是過繼的。


    聽到徐妙雲的話,鄭和再次行禮:“奴婢告退!”


    說實話,他也想家了。


    待鄭和離開後,徐妙雲又看向楊軒。


    “小師弟,你也回去吧,這段時間,你天天進宮來陪我,我很開心。”


    “但你也不能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啊!”


    從徐妙雲多次召見禦醫後,楊軒就放下了手中的事,進宮來陪師姐說話。


    他心中清楚,師姐這是正常衰老,無法避免。


    不是人人都能和自己一樣,不老不死。


    至於師姐還有多長時間,他不知道,也不敢跟禦醫確定。


    他隻希望時間能慢一點,再慢一點。


    能讓自己多陪陪師姐。


    這個世上他親近的人本就不多。


    不管是在魏國公府的時候,還是嫁了人,師姐對自己從未變過。


    楊軒也很珍惜這段師姐弟的感情。


    “沒事的,師姐,就是安慶讓我來的。”


    “她還說,明日要入宮來陪你聊天呢!”


    “好啊,真是有心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廣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廣總督並收藏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