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永樂十二年,返京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 作者:兩廣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本本中的內容是什麽,外人並不知道。
但是收到小本本的藩王,都是第一時間入宮求見朱棣。
最後出來的時候,皆是滿臉的後怕。
次日,朱棣再次詢問諸王對於削藩的意見。
這次沒有人反對,全票通過。
朱棣很高興,當即召集太子朱高熾,禮部、戶部、宗人府等部門商議新的宗藩製度。
收到朱棣旨意,最積極的當屬戶部尚書夏原吉。
每年供養宗室需要花費多少,他是再清楚不過了。
他也知道以前的宗藩製度並不健康,但他隻是一個臣子,皇家宗室的事不是他能摻和的。
其他方麵,他倒是可以上諫。
現在陛下終於要修改宗藩製度了,夏原吉第一個舉雙手雙腳讚同。
其他部門的官員對此也是表示非常讚同。
他們一年辛辛苦苦才幾個錢,而宗室什麽也不做,一年的俸祿就是他們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數十倍。
這一切,就是因為他們姓朱。
百官心裏早就不滿了。
畢竟國公一年的俸祿最高也才四千石。
而一個親王的年俸就達到了萬石,除此之外,還有一百頃的土地。
哪怕是爵位最低的奉國中尉,一年也能領到兩百石的糧食。
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糧測算足夠一個六口之家吃上一整年還富餘。
況且每季爵位對應的收入除了祿米之外還有銀錢、田地。
如此優厚的待遇,百官心裏豈能平衡。
於是各部門通力合作,僅僅幾天時間就製定好了新的宗藩製度。
看著最新出台的宗藩製度,大多藩王心裏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但麵上還得笑著接受。
並且還得跟朱棣謝恩。
朱棣才不管他們是怎麽想的,反正自己削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也是時候把他們打發回去了。
於是最後宴請了一次諸王,又給了點賞賜,把他們給打發走了。
其中蜀王朱椿得到的賞賜是最多的,足足十幾大車。
看的其他藩王眼珠子都紅了。
還說你跟陛下沒有勾結,這是什麽?
朱椿知道自己解釋不清,也不想解釋了。
帶著朱棣的賞賜就打道回府。
……
再次回到蜀地,朱椿發現,各地都已經安穩了下來。
逃離的百姓也都回來了。
並且開始勞作,準備夏收。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回到成\/\/都府,朱椿再次見到楊軒,見其眉宇之間滿是疲憊。
“姐夫,該休息就休息一下吧。”
“我回來的時候都看見了,蜀地民生經濟恢複的不錯。”
朱椿說道。
“夏收馬上就要開始了,我怎麽能休息。”
“今年蜀地叛亂,各地都遭受了不小的破壞。”
“糧食減產已經是必然的了。”
“就是不知道今年還能保住多少糧食。”
說到這裏,楊軒臉上滿是愁容。
叛亂結束後,蜀地還剩下三百萬左右的人口,這些人口要消耗大量的糧食。
若是夏收的糧食不夠,就得從其他地方調糧,不然很可能會發生饑荒。
至於官倉中的糧食,此次叛亂早就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聽到楊軒的話後,朱椿歎了口氣。
“那…姐夫,你也要多注意下身體。”
“嗯,我會的。”楊軒點點頭。
隨後問起了朱椿此次前往京城都發生了些什麽。
朱椿也是沒有隱瞞,能說的都告訴了楊軒。
畢竟楊軒以後回到京城,也能打聽得到。
聽完朱椿說的,楊軒一時之間也不知該說什麽了。
畢竟朱棣的做法,屬實是……太坑了!
他拍了拍朱椿的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
朱椿也知道楊軒想說什麽,便歎了口氣。
……
數日後,夏收可以開始了。
楊軒和鐵鉉親自帶著人下到民間,與百姓一同參加夏收。
和預估的一樣,糧食減產的厲害。
好在楊軒早就與朱棣書信溝通過,今年蜀地的賦稅減免。
夏收結束,楊軒又和鐵鉉帶著百姓搶種,趕在冬天到來之前再種出一茬糧食。
夏收的這些糧食,楊軒估計,能撐到秋天結束,就已經不錯了。
……
而就在蜀地夏收的時候,其他地方也開始了夏收。
湖廣、江浙的糧食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今年的賦稅也全都是按照新政的標準來收的。
為了防止有人逃稅漏稅,拒不繳稅。
負責鎮守江浙和湖廣的小老三與朱權,親自帶兵上門收稅。
當然,這是得到朱棣暗示的。
本來還心存僥幸的地主鄉紳見朝廷動用這麽大的手筆,便也沒了僥幸。
紛紛老老實實的交稅。
看著一車車的糧食被拉走,他們別提有多心疼了。
隨後秋收的時候,又這麽來了一下。
地主鄉紳們有心抗稅,但是麵對朝廷凶狠的兵丁,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雖然每年的收益大減,但不是沒有辦法過下去。
一旦抗稅,祖祖輩輩積攢的家業可就都沒了。
相比於地主鄉紳們愁眉苦臉,愁雲慘淡,普通的百姓可就高興了。
新政的好處他們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
之前還以為朝廷是忽悠他們的,沒想到一切都是真的。
以前交完稅,家裏的存糧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想要活下去,就隻能挖野菜或者想其他辦法。
現在,家裏的存糧足夠吃到開春。
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經此一事,百姓們對新政無比歡迎。
朱棣得知後,也是笑了出來。
忍不住跑去和媳婦兒炫耀。
……
時間流逝,光陰流轉。
轉眼間,永樂十一年便結束了。
楊軒還在蜀地,沒有返京。
蜀地作為天府之國,雖然夏收沒有多少糧食,但秋收,卻是獲得了豐收。
楊軒也不用擔心百姓沒有糧食過冬。
在楊軒和鐵鉉等人的治理下,蜀地的民生經濟也恢複到了以往的水平。
永樂十二年夏收結束,糧食再次豐收。
除卻給百姓留足存糧外,官倉也得到了補充。
布政使司衙門。
楊軒看著麵前的一眾官員。
“接下來你們按照本侯所製定的政策治理蜀地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臨走之前,本侯再告訴你們一句話。”
“爾食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望爾等能夠謹記!”
……
但是收到小本本的藩王,都是第一時間入宮求見朱棣。
最後出來的時候,皆是滿臉的後怕。
次日,朱棣再次詢問諸王對於削藩的意見。
這次沒有人反對,全票通過。
朱棣很高興,當即召集太子朱高熾,禮部、戶部、宗人府等部門商議新的宗藩製度。
收到朱棣旨意,最積極的當屬戶部尚書夏原吉。
每年供養宗室需要花費多少,他是再清楚不過了。
他也知道以前的宗藩製度並不健康,但他隻是一個臣子,皇家宗室的事不是他能摻和的。
其他方麵,他倒是可以上諫。
現在陛下終於要修改宗藩製度了,夏原吉第一個舉雙手雙腳讚同。
其他部門的官員對此也是表示非常讚同。
他們一年辛辛苦苦才幾個錢,而宗室什麽也不做,一年的俸祿就是他們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數十倍。
這一切,就是因為他們姓朱。
百官心裏早就不滿了。
畢竟國公一年的俸祿最高也才四千石。
而一個親王的年俸就達到了萬石,除此之外,還有一百頃的土地。
哪怕是爵位最低的奉國中尉,一年也能領到兩百石的糧食。
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糧測算足夠一個六口之家吃上一整年還富餘。
況且每季爵位對應的收入除了祿米之外還有銀錢、田地。
如此優厚的待遇,百官心裏豈能平衡。
於是各部門通力合作,僅僅幾天時間就製定好了新的宗藩製度。
看著最新出台的宗藩製度,大多藩王心裏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但麵上還得笑著接受。
並且還得跟朱棣謝恩。
朱棣才不管他們是怎麽想的,反正自己削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也是時候把他們打發回去了。
於是最後宴請了一次諸王,又給了點賞賜,把他們給打發走了。
其中蜀王朱椿得到的賞賜是最多的,足足十幾大車。
看的其他藩王眼珠子都紅了。
還說你跟陛下沒有勾結,這是什麽?
朱椿知道自己解釋不清,也不想解釋了。
帶著朱棣的賞賜就打道回府。
……
再次回到蜀地,朱椿發現,各地都已經安穩了下來。
逃離的百姓也都回來了。
並且開始勞作,準備夏收。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回到成\/\/都府,朱椿再次見到楊軒,見其眉宇之間滿是疲憊。
“姐夫,該休息就休息一下吧。”
“我回來的時候都看見了,蜀地民生經濟恢複的不錯。”
朱椿說道。
“夏收馬上就要開始了,我怎麽能休息。”
“今年蜀地叛亂,各地都遭受了不小的破壞。”
“糧食減產已經是必然的了。”
“就是不知道今年還能保住多少糧食。”
說到這裏,楊軒臉上滿是愁容。
叛亂結束後,蜀地還剩下三百萬左右的人口,這些人口要消耗大量的糧食。
若是夏收的糧食不夠,就得從其他地方調糧,不然很可能會發生饑荒。
至於官倉中的糧食,此次叛亂早就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聽到楊軒的話後,朱椿歎了口氣。
“那…姐夫,你也要多注意下身體。”
“嗯,我會的。”楊軒點點頭。
隨後問起了朱椿此次前往京城都發生了些什麽。
朱椿也是沒有隱瞞,能說的都告訴了楊軒。
畢竟楊軒以後回到京城,也能打聽得到。
聽完朱椿說的,楊軒一時之間也不知該說什麽了。
畢竟朱棣的做法,屬實是……太坑了!
他拍了拍朱椿的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
朱椿也知道楊軒想說什麽,便歎了口氣。
……
數日後,夏收可以開始了。
楊軒和鐵鉉親自帶著人下到民間,與百姓一同參加夏收。
和預估的一樣,糧食減產的厲害。
好在楊軒早就與朱棣書信溝通過,今年蜀地的賦稅減免。
夏收結束,楊軒又和鐵鉉帶著百姓搶種,趕在冬天到來之前再種出一茬糧食。
夏收的這些糧食,楊軒估計,能撐到秋天結束,就已經不錯了。
……
而就在蜀地夏收的時候,其他地方也開始了夏收。
湖廣、江浙的糧食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今年的賦稅也全都是按照新政的標準來收的。
為了防止有人逃稅漏稅,拒不繳稅。
負責鎮守江浙和湖廣的小老三與朱權,親自帶兵上門收稅。
當然,這是得到朱棣暗示的。
本來還心存僥幸的地主鄉紳見朝廷動用這麽大的手筆,便也沒了僥幸。
紛紛老老實實的交稅。
看著一車車的糧食被拉走,他們別提有多心疼了。
隨後秋收的時候,又這麽來了一下。
地主鄉紳們有心抗稅,但是麵對朝廷凶狠的兵丁,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雖然每年的收益大減,但不是沒有辦法過下去。
一旦抗稅,祖祖輩輩積攢的家業可就都沒了。
相比於地主鄉紳們愁眉苦臉,愁雲慘淡,普通的百姓可就高興了。
新政的好處他們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
之前還以為朝廷是忽悠他們的,沒想到一切都是真的。
以前交完稅,家裏的存糧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想要活下去,就隻能挖野菜或者想其他辦法。
現在,家裏的存糧足夠吃到開春。
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經此一事,百姓們對新政無比歡迎。
朱棣得知後,也是笑了出來。
忍不住跑去和媳婦兒炫耀。
……
時間流逝,光陰流轉。
轉眼間,永樂十一年便結束了。
楊軒還在蜀地,沒有返京。
蜀地作為天府之國,雖然夏收沒有多少糧食,但秋收,卻是獲得了豐收。
楊軒也不用擔心百姓沒有糧食過冬。
在楊軒和鐵鉉等人的治理下,蜀地的民生經濟也恢複到了以往的水平。
永樂十二年夏收結束,糧食再次豐收。
除卻給百姓留足存糧外,官倉也得到了補充。
布政使司衙門。
楊軒看著麵前的一眾官員。
“接下來你們按照本侯所製定的政策治理蜀地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臨走之前,本侯再告訴你們一句話。”
“爾食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望爾等能夠謹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