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戰事將起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 作者:兩廣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蛐蛐活躍的時間一般是在夏季和秋季。
現在才四月份,自然很難找到蛐蛐兒。
不過小朱瞻基到底是有兩把刷子的,一番尋找之下,還真幫楊軒找到了一隻蛐蛐兒。
就是看起來品相不怎麽好。
“師叔祖,這隻蛐蛐兒不太行,我看扔了算了,我再給你找一隻。”小朱瞻基說道。
“算了,這個季節本就難找,而且現在天色也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楊軒搖搖頭,笑道。
“好吧!”
回去的路上,楊軒認真向小家夥兒請教如何養蛐蛐兒。
小家夥也是知無不言,說的頭頭是道。
不得不承認,這孩子確實聰明。
“那行,我回去後就按照你的方法試試看。”楊軒笑道。
“若是養好了,就讓你的大將軍跟我這個鬥一鬥。”
“好啊。”
“那就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二人擊掌為誓。
把小家夥兒送回東宮之後,楊軒也帶著自己的蛐蛐兒回到了家中。
安慶和秀禾在院子裏看書,見楊軒帶了什麽東西回來。
便好奇道:“你手裏拿的是什麽?”
“呐,你自己看吧!”楊軒抬手遞了出去。
安慶接過一看,直接驚叫一聲,裝蛐蛐兒的盒子也直接被其扔在了地上。
導致裏麵的蛐蛐兒跑了出來。
她見不得這玩意兒,抬腿就要踩。
卻被楊軒及時攔住。
“腳下留情!”
“你做什麽?”安慶不滿的看著楊軒。
“這玩意兒還有用。”
楊軒小心翼翼的收起蛐蛐兒,回道。
“能有什麽用?”安慶輕哼道,等著楊軒給自己一個解釋。
“這是我和皇長孫今天親手抓到的,這個季節可不好找。”
“我們還約好了要一起鬥蛐蛐兒。”
聽到楊軒的話,安慶生氣道:“太子讓你教皇長孫,你就帶著他玩這個?”
“我看你怎麽跟太子交代!”
“你誤會了,這隻是我的教學工具。”楊軒揚了揚手中裝著蛐蛐兒的盒子,笑道。
“教學工具?”安慶很是詫異。
“我還從沒有見過有人用蛐蛐兒當教學工具呢!”
“你今天就見到了。”楊軒笑道。
“隨你吧,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不要光帶著皇長孫玩兒。”
“不能耽擱了學業。”安慶提醒道。
“放心吧,我有分寸。”楊軒自信道。
聞言,安慶也不再說什麽了,畢竟這事本就不該她摻和。
這時,晚膳也已經準備好了,安慶提醒楊軒去洗手。
早在楊軒剛進門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去通知膳房那邊了。
晚膳沒什麽好說的,就是幾道家常菜。
完事兒後,楊軒又去看了看自己的蛐蛐兒。
蛐蛐兒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植物的嫩芽,這些嫩芽富含營養,可以提供蛐蛐兒所需要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而且在喂食之前,還要將其煮熟。
楊軒以前並不知道,養一個蛐蛐兒,還有這麽多道道。
一連幾天下來,楊軒的這隻蛐蛐兒,精神狀態明顯好了很多。
就算是小朱瞻基見到後,也說楊軒養的好。
趁此機會,楊軒就將話題慢慢從養蛐蛐兒和治國聯係到一起。
“ 蛐蛐兒哪裏出現問題,你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足以證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同樣的道理,國家出現問題,做為一國之君,也要能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對於小朱瞻基,楊軒不吝誇讚。
一味的打壓式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並不友好,甚至還會激起反抗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不就是前車之鑒嗎?
楊軒對小朱瞻基,多以誇讚,或者引導其獨立思考為主。
而這樣做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朱棣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也會有意識的去問一問小朱瞻基的想法。
日子就這樣在一天天平靜中度過。
……
不過與此同時,草原上的局勢並不平靜。
如今的草原已經分為了三塊:韃靼部、瓦剌部,以及兀良哈三衛。
韃靼部是由蒙古本部組成,其可汗是窩闊台的後人,鬼力赤。
鬼力赤並不是黃金家族直係,到他這裏的時候,血統已經很亂了。
所以他和以前的那些可汗不一樣,沒有恢複黃金家族榮光的那種使命感。
他廢除了元朝的國號,改國名為韃靼。
並向大明稱臣,建立了朝貢關係。
這也使得邊境陷入了短暫的和平。
隻是這種和平並不持久。
此時的韃靼太師阿魯台,他和鬼力赤不一樣。
此人擁有很強的傳統觀念,他一心想要重現蒙古帝國的榮光。
這便是他和鬼力赤之間的矛盾。
於是,在這種矛盾之下,他發動兵變殺了鬼力赤。
擁立元朝宗室,本雅失裏為可汗。
準備繼續與大明對抗。
永樂七年,郭驥奉命出使草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次尋常的出差。
隻是沒有想到,他來了草原之後,卻再也回不去了。
五月,韃靼殺了使節郭驥,此舉無疑是對大明的挑釁。
消息傳回大明京城,朱棣大怒。
“韃靼這是欺我大明無人嗎?”
“朕要發兵北征!”
“誰同意,誰反對?”
奉天殿。
朱棣看著下方的百官,神情冷峻。
若是有人在這個時候出言反對,那就別怪他不講情分了。
“陛下,臣讚成出兵!”
“臣附議!”
說這話的都是武將勳貴。
阿魯台掌權之後,東打兀良哈,西打瓦剌,聲勢浩大。
不過瓦剌得到了大明的援助,韃靼部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戰果。
相反還損兵折將。
就這樣的實力,大明的將領們根本不會將其放在眼裏。
所以在聽到韃靼部殺害大明使節之後,一個個群情激奮,恨不得現在就去帶兵出征。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明晃晃的功勞在等著他們去撿。
從永樂元年開始,獲取軍功的機會越來越少。
他們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和武將這邊的群情激憤不同,文官這邊卻是有些沉默。
他們並不想被武將壓製,宋朝文官和武將的那種模式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大明立國幾十年,除了建文朝那短暫的幾年,其他時間,他們都是被武將壓製。
雖然他們心中極其不願,但是現在的情況,好像容不得他們不答應出兵。
……
現在才四月份,自然很難找到蛐蛐兒。
不過小朱瞻基到底是有兩把刷子的,一番尋找之下,還真幫楊軒找到了一隻蛐蛐兒。
就是看起來品相不怎麽好。
“師叔祖,這隻蛐蛐兒不太行,我看扔了算了,我再給你找一隻。”小朱瞻基說道。
“算了,這個季節本就難找,而且現在天色也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楊軒搖搖頭,笑道。
“好吧!”
回去的路上,楊軒認真向小家夥兒請教如何養蛐蛐兒。
小家夥也是知無不言,說的頭頭是道。
不得不承認,這孩子確實聰明。
“那行,我回去後就按照你的方法試試看。”楊軒笑道。
“若是養好了,就讓你的大將軍跟我這個鬥一鬥。”
“好啊。”
“那就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二人擊掌為誓。
把小家夥兒送回東宮之後,楊軒也帶著自己的蛐蛐兒回到了家中。
安慶和秀禾在院子裏看書,見楊軒帶了什麽東西回來。
便好奇道:“你手裏拿的是什麽?”
“呐,你自己看吧!”楊軒抬手遞了出去。
安慶接過一看,直接驚叫一聲,裝蛐蛐兒的盒子也直接被其扔在了地上。
導致裏麵的蛐蛐兒跑了出來。
她見不得這玩意兒,抬腿就要踩。
卻被楊軒及時攔住。
“腳下留情!”
“你做什麽?”安慶不滿的看著楊軒。
“這玩意兒還有用。”
楊軒小心翼翼的收起蛐蛐兒,回道。
“能有什麽用?”安慶輕哼道,等著楊軒給自己一個解釋。
“這是我和皇長孫今天親手抓到的,這個季節可不好找。”
“我們還約好了要一起鬥蛐蛐兒。”
聽到楊軒的話,安慶生氣道:“太子讓你教皇長孫,你就帶著他玩這個?”
“我看你怎麽跟太子交代!”
“你誤會了,這隻是我的教學工具。”楊軒揚了揚手中裝著蛐蛐兒的盒子,笑道。
“教學工具?”安慶很是詫異。
“我還從沒有見過有人用蛐蛐兒當教學工具呢!”
“你今天就見到了。”楊軒笑道。
“隨你吧,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不要光帶著皇長孫玩兒。”
“不能耽擱了學業。”安慶提醒道。
“放心吧,我有分寸。”楊軒自信道。
聞言,安慶也不再說什麽了,畢竟這事本就不該她摻和。
這時,晚膳也已經準備好了,安慶提醒楊軒去洗手。
早在楊軒剛進門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去通知膳房那邊了。
晚膳沒什麽好說的,就是幾道家常菜。
完事兒後,楊軒又去看了看自己的蛐蛐兒。
蛐蛐兒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植物的嫩芽,這些嫩芽富含營養,可以提供蛐蛐兒所需要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而且在喂食之前,還要將其煮熟。
楊軒以前並不知道,養一個蛐蛐兒,還有這麽多道道。
一連幾天下來,楊軒的這隻蛐蛐兒,精神狀態明顯好了很多。
就算是小朱瞻基見到後,也說楊軒養的好。
趁此機會,楊軒就將話題慢慢從養蛐蛐兒和治國聯係到一起。
“ 蛐蛐兒哪裏出現問題,你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足以證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同樣的道理,國家出現問題,做為一國之君,也要能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對於小朱瞻基,楊軒不吝誇讚。
一味的打壓式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並不友好,甚至還會激起反抗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不就是前車之鑒嗎?
楊軒對小朱瞻基,多以誇讚,或者引導其獨立思考為主。
而這樣做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朱棣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也會有意識的去問一問小朱瞻基的想法。
日子就這樣在一天天平靜中度過。
……
不過與此同時,草原上的局勢並不平靜。
如今的草原已經分為了三塊:韃靼部、瓦剌部,以及兀良哈三衛。
韃靼部是由蒙古本部組成,其可汗是窩闊台的後人,鬼力赤。
鬼力赤並不是黃金家族直係,到他這裏的時候,血統已經很亂了。
所以他和以前的那些可汗不一樣,沒有恢複黃金家族榮光的那種使命感。
他廢除了元朝的國號,改國名為韃靼。
並向大明稱臣,建立了朝貢關係。
這也使得邊境陷入了短暫的和平。
隻是這種和平並不持久。
此時的韃靼太師阿魯台,他和鬼力赤不一樣。
此人擁有很強的傳統觀念,他一心想要重現蒙古帝國的榮光。
這便是他和鬼力赤之間的矛盾。
於是,在這種矛盾之下,他發動兵變殺了鬼力赤。
擁立元朝宗室,本雅失裏為可汗。
準備繼續與大明對抗。
永樂七年,郭驥奉命出使草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次尋常的出差。
隻是沒有想到,他來了草原之後,卻再也回不去了。
五月,韃靼殺了使節郭驥,此舉無疑是對大明的挑釁。
消息傳回大明京城,朱棣大怒。
“韃靼這是欺我大明無人嗎?”
“朕要發兵北征!”
“誰同意,誰反對?”
奉天殿。
朱棣看著下方的百官,神情冷峻。
若是有人在這個時候出言反對,那就別怪他不講情分了。
“陛下,臣讚成出兵!”
“臣附議!”
說這話的都是武將勳貴。
阿魯台掌權之後,東打兀良哈,西打瓦剌,聲勢浩大。
不過瓦剌得到了大明的援助,韃靼部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戰果。
相反還損兵折將。
就這樣的實力,大明的將領們根本不會將其放在眼裏。
所以在聽到韃靼部殺害大明使節之後,一個個群情激奮,恨不得現在就去帶兵出征。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明晃晃的功勞在等著他們去撿。
從永樂元年開始,獲取軍功的機會越來越少。
他們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和武將這邊的群情激憤不同,文官這邊卻是有些沉默。
他們並不想被武將壓製,宋朝文官和武將的那種模式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大明立國幾十年,除了建文朝那短暫的幾年,其他時間,他們都是被武將壓製。
雖然他們心中極其不願,但是現在的情況,好像容不得他們不答應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