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未來的全民公敵
開局勸說天蓬告白嫦娥 作者:朱三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得不說,熙寧七年確實是一個有些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趙宋的北方地區,出現了長時間的幹旱。
受災範圍,也從西部邊境的宋夏邊境,一直綿延到東京汴梁附近。
甚至就連江南的部分地區,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天氣預報的。
所有人都認為,雪,霜,風,雨,這些自然現象,是受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控製的。
既然大宋,遇到了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
如此多的老百姓,都在水深火熱之中,倍受煎熬。
那就一定是皇朝的中樞部分,出了大問題。
受命於天的皇帝,或者是負責燮理陰陽的宰相,這兩個人中肯定是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為此負責的。
可是,天底下的事情,往往就是這麽怪!
宋神宗趙頊,前腳才剛剛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祈雨盛典。
後腳,整個開封府就遭遇了一場忽如其來的大風。
而且跟著這股風一起來的,還有巨量的塵土。
直接就在汴梁城內,鋪了一層“幹貨”。
據說,整個汴梁城,土層最淺的地方,也有一寸多厚。
這一下,別說忙著求神拜佛的普通百姓們了。
就連宋神宗趙頊自己,心裏都慌得一批。
趕緊下了一道罪己詔!
還讓所有官員立刻上書,指出朝政的缺失之處。
可是如此一來,朝野上下的形勢,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了。
既然皇帝自己,都承認如今的朝政,確有缺失之處。
那本來就對王安石的新法,心懷不滿的眾多官員,還不都跟過年了似的?
撒著歡的,一個一個跳出來刷存在感!
先是光州司法參軍鄭俠,獻了一副描寫災民逃亡場麵的《流民圖》。
然後,鼎鼎大名的司馬光,也跟著上了一封,要求即刻廢除新法的《應詔言朝政闕失狀》。
所以,已經持續了整整七年的熙寧新法,至此正式宣告破產。
主持變法的宰相王安石,也被迫下台,外放金陵。
但是,變法雖然失敗了。
皇朝中樞,也有人站出來為災情負責了!
可北方的旱災,卻仍在持續,絲毫見不到緩解的跡象。
連帶著,這場已經波及全國的大爭論,都依然在繼續發酵。
像這種,波及北宋朝野的大事件。
小小的蘇州城,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不止府衙裏的老爺們,因此生出了不少嫌隙。
就連某間私塾裏的教書先生,都出於鍛煉學生們思維能力,和辨別能力的考慮。
在下課之前,又另外新加了一道課外作業。
王安石的“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和司馬光的“天下所生財物百貨,不在民,則在官,設法爭民,其害乃甚於加賦”。
這兩種說法,究竟孰是孰非!
然而,這位教書先生的初衷雖好,卻忘記了一件事情。
他教的這群學生,全部非富即貴。
就算在自己家裏,那可都是說一不二,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的主。
等到教書先生離開之後,這十幾個學生,當場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支持王相公,另一派支持司馬相公。
誰也不肯服誰,鬧得不可開交。
越爭,嗓門就越高。
越吵,火氣就越大。
最後,幹脆就變成了全武行!
當然了,其實這裏麵,跟他們父輩之間的嫌隙,也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按照李成梁的說法,他確實也挺冤枉的。
論嗓門,他不是最高的。
論打架,也不是他先動的手。
砸暈先生的那個硯台,更不是他扔的。
作為私塾之中,年齡最小的存在。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摻和進這件事裏去。
但是,離開私塾的通道,被幾個同窗給堵死了。
想要離開,就必須要在兩派當中,做出抉擇。
他,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
這才按照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說了一句。
“不加賦而國用足,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當即就被別人,分進了支持司馬相公的派係當中。
然後,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
正因如此,被動卷入這場紛爭的李成梁,壓根就不認為自己有錯。
至於寫悔過書,和向丁氏認錯這兩件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
“讀書人,不可有傲氣,卻一定要有傲骨!”
“對就是就,錯就是錯!”
“別說是區區一頓晚膳了!”
“小爺我今天,就算餓死在這裏!”
“也絕對不會改變自己的主意!”
李成梁的這番慷慨激昂,直接就把慕容複給震撼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不自覺的,咬緊了自己的下嘴唇。
心中不住的反複提醒自己。
“慕容複,你以後千萬莫要再小覷天下英雄了。”
“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拋去那些從藍星帶來的記憶,你還真的未必比這裏的土著,強上多少!”
“而且,就算你真的帶著前世記憶,那又如何?”
“跟你同齡的小玟,明明智力超群,過目不忘,卻依舊落得個父母雙亡的下場。”
“眼前的這個李成梁,年紀比你還小,見識卻如此不凡。”
“再加上,那些能夠從科舉考場上,成功殺出來的,哪一個不是人尖子?”
“經過官場的大浪淘沙之後,最終還能夠青史留名的,又有哪一位,不是人中龍鳳?”
與此同時,慕容複也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北宋的這些讀書人,對於趙宋朝廷的認可度,恐怕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高!
因為有宋一朝,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趙宋皇室,對於讀書人,那是真的好。
與士大夫共天下,也從來都不是一句虛言。
所以,北宋和南宋加在一起,共計三百多年。
無數的農民起義,全都煙消雲散。
又硬生生的熬死了,遼和金兩代北方政權。
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也幾度折戟沉沙。
就連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都喪命釣魚城下!
即使忠臣陸秀夫,最終選擇背著小皇帝跳海。
都依然有幾十萬人,願意跟著一起赴死。
所以,自己在真的準備萬全,即將走出那一步之前。
最好能夠三緘其口。
一定要把造反這兩個字,深深地埋在自己心裏。
否則的話,自己立刻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公敵”!
這一年,趙宋的北方地區,出現了長時間的幹旱。
受災範圍,也從西部邊境的宋夏邊境,一直綿延到東京汴梁附近。
甚至就連江南的部分地區,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天氣預報的。
所有人都認為,雪,霜,風,雨,這些自然現象,是受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控製的。
既然大宋,遇到了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
如此多的老百姓,都在水深火熱之中,倍受煎熬。
那就一定是皇朝的中樞部分,出了大問題。
受命於天的皇帝,或者是負責燮理陰陽的宰相,這兩個人中肯定是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為此負責的。
可是,天底下的事情,往往就是這麽怪!
宋神宗趙頊,前腳才剛剛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祈雨盛典。
後腳,整個開封府就遭遇了一場忽如其來的大風。
而且跟著這股風一起來的,還有巨量的塵土。
直接就在汴梁城內,鋪了一層“幹貨”。
據說,整個汴梁城,土層最淺的地方,也有一寸多厚。
這一下,別說忙著求神拜佛的普通百姓們了。
就連宋神宗趙頊自己,心裏都慌得一批。
趕緊下了一道罪己詔!
還讓所有官員立刻上書,指出朝政的缺失之處。
可是如此一來,朝野上下的形勢,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了。
既然皇帝自己,都承認如今的朝政,確有缺失之處。
那本來就對王安石的新法,心懷不滿的眾多官員,還不都跟過年了似的?
撒著歡的,一個一個跳出來刷存在感!
先是光州司法參軍鄭俠,獻了一副描寫災民逃亡場麵的《流民圖》。
然後,鼎鼎大名的司馬光,也跟著上了一封,要求即刻廢除新法的《應詔言朝政闕失狀》。
所以,已經持續了整整七年的熙寧新法,至此正式宣告破產。
主持變法的宰相王安石,也被迫下台,外放金陵。
但是,變法雖然失敗了。
皇朝中樞,也有人站出來為災情負責了!
可北方的旱災,卻仍在持續,絲毫見不到緩解的跡象。
連帶著,這場已經波及全國的大爭論,都依然在繼續發酵。
像這種,波及北宋朝野的大事件。
小小的蘇州城,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不止府衙裏的老爺們,因此生出了不少嫌隙。
就連某間私塾裏的教書先生,都出於鍛煉學生們思維能力,和辨別能力的考慮。
在下課之前,又另外新加了一道課外作業。
王安石的“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和司馬光的“天下所生財物百貨,不在民,則在官,設法爭民,其害乃甚於加賦”。
這兩種說法,究竟孰是孰非!
然而,這位教書先生的初衷雖好,卻忘記了一件事情。
他教的這群學生,全部非富即貴。
就算在自己家裏,那可都是說一不二,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的主。
等到教書先生離開之後,這十幾個學生,當場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支持王相公,另一派支持司馬相公。
誰也不肯服誰,鬧得不可開交。
越爭,嗓門就越高。
越吵,火氣就越大。
最後,幹脆就變成了全武行!
當然了,其實這裏麵,跟他們父輩之間的嫌隙,也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按照李成梁的說法,他確實也挺冤枉的。
論嗓門,他不是最高的。
論打架,也不是他先動的手。
砸暈先生的那個硯台,更不是他扔的。
作為私塾之中,年齡最小的存在。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摻和進這件事裏去。
但是,離開私塾的通道,被幾個同窗給堵死了。
想要離開,就必須要在兩派當中,做出抉擇。
他,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
這才按照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說了一句。
“不加賦而國用足,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當即就被別人,分進了支持司馬相公的派係當中。
然後,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
正因如此,被動卷入這場紛爭的李成梁,壓根就不認為自己有錯。
至於寫悔過書,和向丁氏認錯這兩件事,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
“讀書人,不可有傲氣,卻一定要有傲骨!”
“對就是就,錯就是錯!”
“別說是區區一頓晚膳了!”
“小爺我今天,就算餓死在這裏!”
“也絕對不會改變自己的主意!”
李成梁的這番慷慨激昂,直接就把慕容複給震撼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不自覺的,咬緊了自己的下嘴唇。
心中不住的反複提醒自己。
“慕容複,你以後千萬莫要再小覷天下英雄了。”
“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拋去那些從藍星帶來的記憶,你還真的未必比這裏的土著,強上多少!”
“而且,就算你真的帶著前世記憶,那又如何?”
“跟你同齡的小玟,明明智力超群,過目不忘,卻依舊落得個父母雙亡的下場。”
“眼前的這個李成梁,年紀比你還小,見識卻如此不凡。”
“再加上,那些能夠從科舉考場上,成功殺出來的,哪一個不是人尖子?”
“經過官場的大浪淘沙之後,最終還能夠青史留名的,又有哪一位,不是人中龍鳳?”
與此同時,慕容複也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北宋的這些讀書人,對於趙宋朝廷的認可度,恐怕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高!
因為有宋一朝,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趙宋皇室,對於讀書人,那是真的好。
與士大夫共天下,也從來都不是一句虛言。
所以,北宋和南宋加在一起,共計三百多年。
無數的農民起義,全都煙消雲散。
又硬生生的熬死了,遼和金兩代北方政權。
橫掃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也幾度折戟沉沙。
就連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都喪命釣魚城下!
即使忠臣陸秀夫,最終選擇背著小皇帝跳海。
都依然有幾十萬人,願意跟著一起赴死。
所以,自己在真的準備萬全,即將走出那一步之前。
最好能夠三緘其口。
一定要把造反這兩個字,深深地埋在自己心裏。
否則的話,自己立刻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