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穿成掌印太監的硃砂痣 作者:話舊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妃?」王詠疑惑道。
朱瑩側頭看他一眼,退後半步,伸手握住他的手腕。
她攜著他,沿碎石路向前走著,握在王詠腕上的手,漸漸下滑,最終牽住他的手。
王詠步子便快了些,趕上朱瑩的步伐。
兩個人挽著手,肩並肩行在花林之中,誰都沒有說話。
零落花瓣,沁著香氣,飛散在小路上。
於禦花園外小皇帝的眼中,仿佛這兩人踏碎了十餘年分離的無情歲月,將永不停歇地繼續行下去。
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花林之中。
便如從仲春走入嚴冬,自此時行至暮年,或許直到霜雪染上鬢髮,垂垂老矣的時候,才會停歇下來吧。
終將會……停歇下來嗎?
【全文完】
第87章 【番外】少年時節
那年又是三月初。
良都的桃花開了,灼灼如生了一林火焰。
王詠策馬飛奔過桃花林,衣襟上猶帶著風霜。
一枝桃花從林子裏擲了過來,恰巧落在他懷中。王詠勒馬向花林處望去,便見桃花樹下,正倚著一個小姑娘,含著笑瞧他。
裊裊婷婷十三餘。
人麵桃花相映紅。
許是小姑娘的笑顏太過美好,襯著桃花,更顯出鮮活的氣息來。
他心裏忽然滾落了這兩句詩詞,本微帶著疲憊的身心,隨著她的笑,頓覺輕快了許多。
他伸手摘下懷中的桃花枝,看那上頭繫著一束細細的紅絲。
這是山宜、洪永兩個行省周邊的民俗,始於仁宗朝時,嚴婕妤和皇帝的相遇。
女孩子將紅線束在桃花枝上,拋給喜歡的男子,如果男子也恰巧喜歡她,便將身上的飾物解下來,還贈給這個姑娘。
隻是從武宗時起,這民俗便越來越見得少了,到如今,幾乎已經成了故紙堆中,幾筆不顯眼的字跡。
王詠啞然失笑,將花枝丟還給她。
那姑娘雙手接了,追在後頭,一個勁兒地問:「我再拋給你時,你接不接呢?」
這也是民俗裏的問話,是在追問自己被拒絕的原因。
他興致起了,便轉頭回道:「我忙得很,沒時間接你的花。」
這並非一句敷衍。
那姑娘彎了眼,問他道:「小公子怎麽個忙法?難不成像人家傳言的王廠臣似的,剛從北方打了仗,便來良都查辦別的官員嗎?」
王詠哈哈大笑,告訴她:「就是這麽忙。」
那姑娘便不再攔他,遠遠地望著他離去了。
年輕真好啊。
她指尖輕輕點在花瓣上,想著,年輕真好啊,十四五歲時的王詠,還帶著少年稚嫩的意氣呢。
·
王詠離開良都時,在城門邊上又見到了那個姑娘。
她手裏換了一枝新的桃花,坐在路旁的石頭上,輕輕晃著雙腿。
經過她時,那枝花便又落在他的肩頭。
王詠把花枝拋還給她。
「小公子還沒忙完嗎?」姑娘問道,「你是有多忙,難不成真的像王廠臣那樣,馬不停蹄地辦了這裏辦那裏?」
「和他差不多。」王詠說。
「連接我花枝的時間,都沒有嗎?」
「我配飾已送了人,沒有多餘的,能給姑娘。」
那姑娘也不惱,依然笑吟吟地望著他:「我知道,那個人姓朱。」
「姑娘猜錯了。」
她搖搖頭,背過手去,斬釘截鐵地道:「我有沒有錯,小公子十六歲的時候,會明白的。」
·
後來,從家鄉鶴昌回來的人,告訴王詠,當年的鄰居小姑娘,早已經尋不到人影。
他便又記起了那桃林姑娘的話,心裏無端端的,生出幾分期待來。
十六歲生辰那天,他和朋友們推杯換盞,喝得微醺。
從家中出來時,忽見那姑娘就在路邊站著,手中拿一支製成桃花狀的通草花。
那支花當然又拋進他懷裏。王詠撚著它,問道:「我十六歲了,你說的人又在何處呢?」
那姑娘笑了笑,攏了攏垂到鬢邊的發,轉身便跑了。
恍惚間,他似看到她眉間生著淡紅的胎記,似手中桃花,又似記了許多年的梅花印。
·
從夢中醒來時,入眼的,依舊是禦花園的如雪梨花。
他枕在朱瑩腿上,也不知睡了多久。朱瑩一隻手支在樹下石桌上,撐著頭,也合著眼,他悄悄起身,不料驚醒了她。
朱瑩愣怔了片刻,似乎在回味什麽,喚著他的字:「我好像夢見你了,雅懷。你十四五歲上,是不是去過良都?」
「詠已經忘了,許是去過吧。」
他微微地翹起唇角,回答她:「隻是詠在夢裏,剛剛又去了一趟,詠也好像夢見您了,明卿。」
他也喚她的字,聲音壓得極低,低得幾乎隻有自己能聽見這聲呼喚。
可朱瑩偏偏就聽到了。
她笑起來,望著他,隻覺這是十幾年來,令她最為開懷的日子,惟願今日這般的時光,能歲歲長存。
——他們,畢竟都還年輕著。
朱瑩側頭看他一眼,退後半步,伸手握住他的手腕。
她攜著他,沿碎石路向前走著,握在王詠腕上的手,漸漸下滑,最終牽住他的手。
王詠步子便快了些,趕上朱瑩的步伐。
兩個人挽著手,肩並肩行在花林之中,誰都沒有說話。
零落花瓣,沁著香氣,飛散在小路上。
於禦花園外小皇帝的眼中,仿佛這兩人踏碎了十餘年分離的無情歲月,將永不停歇地繼續行下去。
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花林之中。
便如從仲春走入嚴冬,自此時行至暮年,或許直到霜雪染上鬢髮,垂垂老矣的時候,才會停歇下來吧。
終將會……停歇下來嗎?
【全文完】
第87章 【番外】少年時節
那年又是三月初。
良都的桃花開了,灼灼如生了一林火焰。
王詠策馬飛奔過桃花林,衣襟上猶帶著風霜。
一枝桃花從林子裏擲了過來,恰巧落在他懷中。王詠勒馬向花林處望去,便見桃花樹下,正倚著一個小姑娘,含著笑瞧他。
裊裊婷婷十三餘。
人麵桃花相映紅。
許是小姑娘的笑顏太過美好,襯著桃花,更顯出鮮活的氣息來。
他心裏忽然滾落了這兩句詩詞,本微帶著疲憊的身心,隨著她的笑,頓覺輕快了許多。
他伸手摘下懷中的桃花枝,看那上頭繫著一束細細的紅絲。
這是山宜、洪永兩個行省周邊的民俗,始於仁宗朝時,嚴婕妤和皇帝的相遇。
女孩子將紅線束在桃花枝上,拋給喜歡的男子,如果男子也恰巧喜歡她,便將身上的飾物解下來,還贈給這個姑娘。
隻是從武宗時起,這民俗便越來越見得少了,到如今,幾乎已經成了故紙堆中,幾筆不顯眼的字跡。
王詠啞然失笑,將花枝丟還給她。
那姑娘雙手接了,追在後頭,一個勁兒地問:「我再拋給你時,你接不接呢?」
這也是民俗裏的問話,是在追問自己被拒絕的原因。
他興致起了,便轉頭回道:「我忙得很,沒時間接你的花。」
這並非一句敷衍。
那姑娘彎了眼,問他道:「小公子怎麽個忙法?難不成像人家傳言的王廠臣似的,剛從北方打了仗,便來良都查辦別的官員嗎?」
王詠哈哈大笑,告訴她:「就是這麽忙。」
那姑娘便不再攔他,遠遠地望著他離去了。
年輕真好啊。
她指尖輕輕點在花瓣上,想著,年輕真好啊,十四五歲時的王詠,還帶著少年稚嫩的意氣呢。
·
王詠離開良都時,在城門邊上又見到了那個姑娘。
她手裏換了一枝新的桃花,坐在路旁的石頭上,輕輕晃著雙腿。
經過她時,那枝花便又落在他的肩頭。
王詠把花枝拋還給她。
「小公子還沒忙完嗎?」姑娘問道,「你是有多忙,難不成真的像王廠臣那樣,馬不停蹄地辦了這裏辦那裏?」
「和他差不多。」王詠說。
「連接我花枝的時間,都沒有嗎?」
「我配飾已送了人,沒有多餘的,能給姑娘。」
那姑娘也不惱,依然笑吟吟地望著他:「我知道,那個人姓朱。」
「姑娘猜錯了。」
她搖搖頭,背過手去,斬釘截鐵地道:「我有沒有錯,小公子十六歲的時候,會明白的。」
·
後來,從家鄉鶴昌回來的人,告訴王詠,當年的鄰居小姑娘,早已經尋不到人影。
他便又記起了那桃林姑娘的話,心裏無端端的,生出幾分期待來。
十六歲生辰那天,他和朋友們推杯換盞,喝得微醺。
從家中出來時,忽見那姑娘就在路邊站著,手中拿一支製成桃花狀的通草花。
那支花當然又拋進他懷裏。王詠撚著它,問道:「我十六歲了,你說的人又在何處呢?」
那姑娘笑了笑,攏了攏垂到鬢邊的發,轉身便跑了。
恍惚間,他似看到她眉間生著淡紅的胎記,似手中桃花,又似記了許多年的梅花印。
·
從夢中醒來時,入眼的,依舊是禦花園的如雪梨花。
他枕在朱瑩腿上,也不知睡了多久。朱瑩一隻手支在樹下石桌上,撐著頭,也合著眼,他悄悄起身,不料驚醒了她。
朱瑩愣怔了片刻,似乎在回味什麽,喚著他的字:「我好像夢見你了,雅懷。你十四五歲上,是不是去過良都?」
「詠已經忘了,許是去過吧。」
他微微地翹起唇角,回答她:「隻是詠在夢裏,剛剛又去了一趟,詠也好像夢見您了,明卿。」
他也喚她的字,聲音壓得極低,低得幾乎隻有自己能聽見這聲呼喚。
可朱瑩偏偏就聽到了。
她笑起來,望著他,隻覺這是十幾年來,令她最為開懷的日子,惟願今日這般的時光,能歲歲長存。
——他們,畢竟都還年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