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穿成掌印太監的硃砂痣 作者:話舊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他們報功時,用的組合卻一直是梁總憲的兒子、衛寧侯的兒子,還有陳端的一個養子。
看不出王詠和陳端,關係居然好到這種地步了。
兩者都是很受寵信之人,那麽對王詠周遭的官員,還可以賞得再多些。
朱瑩「哦」了聲,理順了想法,提起筆來便要批。
陳端慌忙攔住她,道:「端來時,聖上吩咐過了,把這稟功奏章再拿給他瞧瞧。」
·
陳端親自帶著奏章走了,回來以後,朱瑩徹底被皇帝給驚到了。
皇帝簡直就是沒有功勞也要創造功勞,去賞賜王詠的典範,王詠這裏賞太多了,便升他嫡係的官職。
在回批裏麵,這回出征的高官,全都升任了,不過外廷的多半是高位虛職。
就連好多朱瑩聽都沒聽過的,專門給王詠做事的人也升了,她心中疑惑,專門查了一下這些人的職位,發現大概可以類比為王詠的私人秘書?
其中大部分,這次壓根就沒去過戰場。
這些都已經可以算在上賞裏頭了。
朱瑩有一肚子的槽,不知道怎麽吐。她想說樹大招風,然而王詠一直都在招,如此對比,似乎這次的封賞也算不得什麽了。
陳端又道:「廠臣在禦馬監裏,不能調任司禮,由是加祿米二百石。」
朱瑩點頭。
陳端繼續說:「聖上還吩咐,恐怕多了招眼,以後私下裏把他的祿米,再增五百石。」
「我知道了。」朱瑩在回批上用了印,表示這個封賞,是皇帝和她全都同意了的,需要當先處理。
她心裏高興得很,提起俸祿一事,便帶了幾分漫不經心:「這樣極好,我記得大齊,加祿米時,多半五六百石地拿出去。他這回明麵上加的俸祿不多,倒不很打眼。」
她一定要親自向王詠道喜!
陳端理一理奏章,半是笑半是嘆地道:「娘娘未免想得太輕鬆了。」
朱瑩疑惑地看著他。
「五六百石,那都是外廷臣子才拿得到的,至於內廷……除去高宗時的段公公,武宗時的吳公公,又有哪個一下子加過上百石的?」
他說得朱瑩微微皺了眉。
還真沒有。
她仔細回想了一下,便是高宗時,受寵如段太監,最高時也不過隻加了一百石祿米,由此被文人們稱作「寵眷優渥,遠勝於諸大臣」。
武宗時吳太監倒是一下子加了三百石,可他沒有私下裏做補償的。
說是私下,可宮中各樣支出,外廷臣子也都瞧著呢,許多事看破不說破罷了。
真要這般賞賜了王詠,那麽內外臣子心裏頭,都會跟明鏡似的了。
就算有兩個前人例子在,王詠也是那出頭的椽子。
可這東西是皇帝專門要過去定下來的,朱瑩又不能說什麽,隻要暫時壓住心頭疑惑,打算以後找機會問上一問。
·
他們說得有來有往,旁邊太子聽得津津有味,權當這就是一個故事。
眼瞅著賢妃娘娘手頭的事快要辦完了,太子才終於反應過來,自己該寫的東西還沒寫呢。
他忙低下頭,爭分奪秒地讀題本。新成派官員們寫得簡單明了,他一會兒就看完了。
他們要對各地世家爭重稅。
太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然後他想起了皇帝的態度。皇帝應該是很討厭世家的,他從小就知道。
可世家,能否隨隨便便就出手限製,太子是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
他偷眼去望賢妃娘娘。朱瑩仍然在批覆著手中題本,隻是速度越來越快。
太子生怕她突然批完,又想起自己,一個搞不好便要挨戒尺,慌慌張張地在兩個意見上權衡。
最終,太子定下心來,於旁邊的紙上,寫下「留中」兩個字。
既然拿不準主意,便先留中不發好了。等朝堂上爭執起來,哪邊快贏了,他便同意哪邊人的想法――
皇後從小就對他說,錯誤的東西,是不可能存在很久的。
太子打好腹稿時,朱瑩也看完了題本。
她揉了揉太陽穴,起身來到太子旁邊。
「留中」二字很是顯眼,不是允或者不允。朱瑩對這個結果略微有些失望,問道:「殿下為何留中不發?」
「媽媽說,錯了的東西,或者是人,絕不會存在太久,」太子說道,「我要等臣子們爭出個結果來。」
朱瑩:「……」
她有些想找太子太傅的麻煩了。
到底是誰把他教出來的?
她原打算立刻指出這辦法不行,不過一想起小太子才剛十歲,就什麽都不說了。
第71章 收重稅
太子期待地望著朱瑩。
她沉默片刻,衝著太子笑了笑,誇獎道:「殿下還小,能想出這個辦法來,已經很不錯了。」
得了誇獎,太子心中歡喜。他將題本還給朱瑩,對方接了,等待許久,都沒能等到太子追問。
朱瑩心中失望。
她問:「太子殿下不想問一問我的辦法嗎?」
「娘娘的辦法……我大概是聽不懂的。」太子低頭道,「我便不問了吧。」
朱瑩扯起唇角笑了笑,說道:「殿下今日做事,中規中矩,我很高興。殿下請回去吧,替我問候皇後娘娘。」
他已經如坐針氈了。
看不出王詠和陳端,關係居然好到這種地步了。
兩者都是很受寵信之人,那麽對王詠周遭的官員,還可以賞得再多些。
朱瑩「哦」了聲,理順了想法,提起筆來便要批。
陳端慌忙攔住她,道:「端來時,聖上吩咐過了,把這稟功奏章再拿給他瞧瞧。」
·
陳端親自帶著奏章走了,回來以後,朱瑩徹底被皇帝給驚到了。
皇帝簡直就是沒有功勞也要創造功勞,去賞賜王詠的典範,王詠這裏賞太多了,便升他嫡係的官職。
在回批裏麵,這回出征的高官,全都升任了,不過外廷的多半是高位虛職。
就連好多朱瑩聽都沒聽過的,專門給王詠做事的人也升了,她心中疑惑,專門查了一下這些人的職位,發現大概可以類比為王詠的私人秘書?
其中大部分,這次壓根就沒去過戰場。
這些都已經可以算在上賞裏頭了。
朱瑩有一肚子的槽,不知道怎麽吐。她想說樹大招風,然而王詠一直都在招,如此對比,似乎這次的封賞也算不得什麽了。
陳端又道:「廠臣在禦馬監裏,不能調任司禮,由是加祿米二百石。」
朱瑩點頭。
陳端繼續說:「聖上還吩咐,恐怕多了招眼,以後私下裏把他的祿米,再增五百石。」
「我知道了。」朱瑩在回批上用了印,表示這個封賞,是皇帝和她全都同意了的,需要當先處理。
她心裏高興得很,提起俸祿一事,便帶了幾分漫不經心:「這樣極好,我記得大齊,加祿米時,多半五六百石地拿出去。他這回明麵上加的俸祿不多,倒不很打眼。」
她一定要親自向王詠道喜!
陳端理一理奏章,半是笑半是嘆地道:「娘娘未免想得太輕鬆了。」
朱瑩疑惑地看著他。
「五六百石,那都是外廷臣子才拿得到的,至於內廷……除去高宗時的段公公,武宗時的吳公公,又有哪個一下子加過上百石的?」
他說得朱瑩微微皺了眉。
還真沒有。
她仔細回想了一下,便是高宗時,受寵如段太監,最高時也不過隻加了一百石祿米,由此被文人們稱作「寵眷優渥,遠勝於諸大臣」。
武宗時吳太監倒是一下子加了三百石,可他沒有私下裏做補償的。
說是私下,可宮中各樣支出,外廷臣子也都瞧著呢,許多事看破不說破罷了。
真要這般賞賜了王詠,那麽內外臣子心裏頭,都會跟明鏡似的了。
就算有兩個前人例子在,王詠也是那出頭的椽子。
可這東西是皇帝專門要過去定下來的,朱瑩又不能說什麽,隻要暫時壓住心頭疑惑,打算以後找機會問上一問。
·
他們說得有來有往,旁邊太子聽得津津有味,權當這就是一個故事。
眼瞅著賢妃娘娘手頭的事快要辦完了,太子才終於反應過來,自己該寫的東西還沒寫呢。
他忙低下頭,爭分奪秒地讀題本。新成派官員們寫得簡單明了,他一會兒就看完了。
他們要對各地世家爭重稅。
太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然後他想起了皇帝的態度。皇帝應該是很討厭世家的,他從小就知道。
可世家,能否隨隨便便就出手限製,太子是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的。
他偷眼去望賢妃娘娘。朱瑩仍然在批覆著手中題本,隻是速度越來越快。
太子生怕她突然批完,又想起自己,一個搞不好便要挨戒尺,慌慌張張地在兩個意見上權衡。
最終,太子定下心來,於旁邊的紙上,寫下「留中」兩個字。
既然拿不準主意,便先留中不發好了。等朝堂上爭執起來,哪邊快贏了,他便同意哪邊人的想法――
皇後從小就對他說,錯誤的東西,是不可能存在很久的。
太子打好腹稿時,朱瑩也看完了題本。
她揉了揉太陽穴,起身來到太子旁邊。
「留中」二字很是顯眼,不是允或者不允。朱瑩對這個結果略微有些失望,問道:「殿下為何留中不發?」
「媽媽說,錯了的東西,或者是人,絕不會存在太久,」太子說道,「我要等臣子們爭出個結果來。」
朱瑩:「……」
她有些想找太子太傅的麻煩了。
到底是誰把他教出來的?
她原打算立刻指出這辦法不行,不過一想起小太子才剛十歲,就什麽都不說了。
第71章 收重稅
太子期待地望著朱瑩。
她沉默片刻,衝著太子笑了笑,誇獎道:「殿下還小,能想出這個辦法來,已經很不錯了。」
得了誇獎,太子心中歡喜。他將題本還給朱瑩,對方接了,等待許久,都沒能等到太子追問。
朱瑩心中失望。
她問:「太子殿下不想問一問我的辦法嗎?」
「娘娘的辦法……我大概是聽不懂的。」太子低頭道,「我便不問了吧。」
朱瑩扯起唇角笑了笑,說道:「殿下今日做事,中規中矩,我很高興。殿下請回去吧,替我問候皇後娘娘。」
他已經如坐針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