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榮設計幫江雨祥奪回了欠條和輸掉的錢這件事,令所有當天晚上的知情人刮目相看。
對此,江雨祥已經公開表示,不再幹涉大女兒是否要與吳尚榮耍朋友的問題。並說,如果二人再大些後,確實要好,可以來他家當麵提親。
其實江雨祥當然清楚,吳尚榮幫他們家擺脫了尷尬的困境過後,恐怕自己的女兒已經非吳尚榮不嫁了。
加上二人天天在一起上課,又有了這件事的促進,肯定是要耍朋友的……
…………
教科書買回來後,吳尚榮和蘭子姐第二天就開始給學生上課了。
吳尚榮上一世當了三十三年教師,對如何組織學生教學簡直是輕車熟路,得心應手。
開學這天,他先把二年級的學生弄進教室坐好後,把語文第一課的生字寫在黑板上,讓江沁蘭來帶著學生認生字。
他又才去組織一年級的新生,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
等到文校長十一點過到學校來指導二人如何組織教學時,兩個班的學生都在教室裏坐得端端正正的,一個班在上數學,一個班在學拚音。
文校長沒有驚動二人,就在教室外麵悄悄地聽二人上課。
按文校長的認知,江沁蘭應該更適合當老師。
但他聽了二人十多分鍾的課後,認為這個吳尚榮天生就適合當老師,無論是組織教學還是講解過程,他都比江沁蘭處理得更好,好比一個教學多年的老教師。
這下,他放心了。有這兩個娃在吳家寨村小,基本教學有保障了。
下了課後,文校長與二人交談了十多分鍾,對二人開課第一天的工作表現表示滿意,鼓勵了他們幾句就告辭回去了。
二人知道才開學,文校長工作忙,也沒有刻意挽留,同時喊了聲:“文叔慢走。”
第一周的教學工作很快結束,二人已經基本上適應了教師工作。
這時稻子全部黃了,各生產隊的社員已經開始收割稻子了。
他們二人是老師,當然不用回去參加農忙。於是吳尚榮相約蘭子姐星期天去背柴賣。
吳尚榮已經重生了二十多天,他發覺自己的力氣好像又大些了。他想去試一下,自己究竟能背多少斤柴去鎮上賣?
背柴賣,那時又叫背吊柴。大概是最初背來的柴要掛在吊秤上稱重量而得名的。
二人頭天就把砍柴刀磨快,把背架和打杵準備好。
淩晨四點半左右,吳尚榮的媽媽就起來給兒子煮好了早飯,並用灰麵給他烙了七八個烙餅當午餐。
知子莫若母。他知道兒子要約蘭子一同去的,便準備了雙份的烙餅。
五點半,吳尚榮就起來吃了飯,把烙餅袋子放在背架上係好,坐在家裏等蘭子姐。
牛池鎮吳家寨,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村子,它夾在兩條深溝的中間,全村南北狹長,東西比較窄。
南北大約有七八裏長,東西隻有一到三裏寬不等。
村子的南端是懸崖,北端是一壁斷裂的岩石。
因此,要進出吳家寨村,必須經過東西麵的兩座木板橋。西麵的板橋叫西板橋通到鎮上。東麵的板橋是東板橋通向深山老林。
全村三個生產隊,最北端的是一隊。吳尚榮家所在的二生產隊在中間,江沁蘭家在南邊的三生產隊。
兩座板橋都在二生產隊境內,所以上下兩個生產隊的人,要進出吳家寨,都必須經過二生產隊的地盤。
吳尚榮在家裏坐了十來分鍾,江沁蘭就到了。
江沁是用手輕輕地推開了門,向吳尚榮招了招手。他背上準備好了的物件,把膠鞋換成了草鞋就跟著蘭子姐出發了。
此時天還沒有大亮。吳尚榮家在村子的西邊,要經過東板橋上老林,就要橫穿整個村子。
二人輕手輕腳地穿過村子後,跨過東板橋,往深山老林奔去。
青一色的上坡路,二人背著背架,微微彎著腰,不停地向山上爬去。
從小就在山上走慣了的,二人不停地走著,還不時說些笑話。一陣陣歡聲笑語傳向遠方,二人絲毫沒有勞累的感覺。
如果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吳尚榮願永遠陪著蘭子姐這樣走下去……
二人同時入小學和初中,在一張凳子上同坐了七年,對方的一顰一笑,喜怒哀樂,彼此都非常清楚。
兩個人都是班上的優生,蘭子姐是班長,他是學習委員。
所以,兩個人都非常討老師喜歡,他們稱二人是班上的金童玉女。
江沁蘭比吳尚榮大了將近兩歲,從小無論是個頭還是力氣,都比吳尚榮大。
上學的路上,大人不在時,總是蘭子姐照顧他。
過溝上坎是蘭子姐牽著他,背不起書包了,是蘭子姐接過來背在自己身上。
特別是下了雨沒帶傘時,更是蘭子姐脫了外套罩在他的頭上,而她自己經常淋了個透心涼……
難怪嫂子們總是打趣他:“尚榮兄弟,你怎麽沒得點男子漢的氣派,總是要女朋友照顧。”
過去,無論大人孩子見他倆在一起,總是拿他倆訂娃娃親的事說笑,但他倆好像習以為常,上學和放學還是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從來沒有感覺到難為情。
但自從初中畢業後,兩人就很少在一起了。
現在二人又走在了一起,好像又重新回到了學生階段。隻是二人如今的心境,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從吳家寨到砍柴的深山老林,大約有十二三裏路,也就是一小時多一點的腳程。
到了旺泉井,二人用背架上的空瓶打了點水來喝。然後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
旺泉井的水,清涼甘甜,比後世的純淨水好喝多了。
二十多年前,曾經有一位道士雲遊到這裏,喝了這裏的水後,說這是一道難得的靈泉,喝了對人是很有好處的。
當時牛池鎮上正在建酒廠,便決定用馬匹專門駝水去煮了第一鍋酒,酒一出來後,請來的品酒師傅一嚐,連稱“好酒、好酒。這味道,已經超過全縣所有酒廠的酒了。”
但鎮上離這裏十多裏路,每天用馬駝水來煮酒不現實,一是成本太高,二是產量拿不上來。
後來就改成用百分之十的旺泉井水,百分之九十的一般井水來煮酒。
煮出來的酒雖不及第一鍋的味道好,比起其它酒廠的酒的味道又好了許多。
所以,後來核定價格時,該廠的五十七度白酒定的零售價是一元錢一斤,其他酒廠的是八角五分一斤。
對此,江雨祥已經公開表示,不再幹涉大女兒是否要與吳尚榮耍朋友的問題。並說,如果二人再大些後,確實要好,可以來他家當麵提親。
其實江雨祥當然清楚,吳尚榮幫他們家擺脫了尷尬的困境過後,恐怕自己的女兒已經非吳尚榮不嫁了。
加上二人天天在一起上課,又有了這件事的促進,肯定是要耍朋友的……
…………
教科書買回來後,吳尚榮和蘭子姐第二天就開始給學生上課了。
吳尚榮上一世當了三十三年教師,對如何組織學生教學簡直是輕車熟路,得心應手。
開學這天,他先把二年級的學生弄進教室坐好後,把語文第一課的生字寫在黑板上,讓江沁蘭來帶著學生認生字。
他又才去組織一年級的新生,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
等到文校長十一點過到學校來指導二人如何組織教學時,兩個班的學生都在教室裏坐得端端正正的,一個班在上數學,一個班在學拚音。
文校長沒有驚動二人,就在教室外麵悄悄地聽二人上課。
按文校長的認知,江沁蘭應該更適合當老師。
但他聽了二人十多分鍾的課後,認為這個吳尚榮天生就適合當老師,無論是組織教學還是講解過程,他都比江沁蘭處理得更好,好比一個教學多年的老教師。
這下,他放心了。有這兩個娃在吳家寨村小,基本教學有保障了。
下了課後,文校長與二人交談了十多分鍾,對二人開課第一天的工作表現表示滿意,鼓勵了他們幾句就告辭回去了。
二人知道才開學,文校長工作忙,也沒有刻意挽留,同時喊了聲:“文叔慢走。”
第一周的教學工作很快結束,二人已經基本上適應了教師工作。
這時稻子全部黃了,各生產隊的社員已經開始收割稻子了。
他們二人是老師,當然不用回去參加農忙。於是吳尚榮相約蘭子姐星期天去背柴賣。
吳尚榮已經重生了二十多天,他發覺自己的力氣好像又大些了。他想去試一下,自己究竟能背多少斤柴去鎮上賣?
背柴賣,那時又叫背吊柴。大概是最初背來的柴要掛在吊秤上稱重量而得名的。
二人頭天就把砍柴刀磨快,把背架和打杵準備好。
淩晨四點半左右,吳尚榮的媽媽就起來給兒子煮好了早飯,並用灰麵給他烙了七八個烙餅當午餐。
知子莫若母。他知道兒子要約蘭子一同去的,便準備了雙份的烙餅。
五點半,吳尚榮就起來吃了飯,把烙餅袋子放在背架上係好,坐在家裏等蘭子姐。
牛池鎮吳家寨,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村子,它夾在兩條深溝的中間,全村南北狹長,東西比較窄。
南北大約有七八裏長,東西隻有一到三裏寬不等。
村子的南端是懸崖,北端是一壁斷裂的岩石。
因此,要進出吳家寨村,必須經過東西麵的兩座木板橋。西麵的板橋叫西板橋通到鎮上。東麵的板橋是東板橋通向深山老林。
全村三個生產隊,最北端的是一隊。吳尚榮家所在的二生產隊在中間,江沁蘭家在南邊的三生產隊。
兩座板橋都在二生產隊境內,所以上下兩個生產隊的人,要進出吳家寨,都必須經過二生產隊的地盤。
吳尚榮在家裏坐了十來分鍾,江沁蘭就到了。
江沁是用手輕輕地推開了門,向吳尚榮招了招手。他背上準備好了的物件,把膠鞋換成了草鞋就跟著蘭子姐出發了。
此時天還沒有大亮。吳尚榮家在村子的西邊,要經過東板橋上老林,就要橫穿整個村子。
二人輕手輕腳地穿過村子後,跨過東板橋,往深山老林奔去。
青一色的上坡路,二人背著背架,微微彎著腰,不停地向山上爬去。
從小就在山上走慣了的,二人不停地走著,還不時說些笑話。一陣陣歡聲笑語傳向遠方,二人絲毫沒有勞累的感覺。
如果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吳尚榮願永遠陪著蘭子姐這樣走下去……
二人同時入小學和初中,在一張凳子上同坐了七年,對方的一顰一笑,喜怒哀樂,彼此都非常清楚。
兩個人都是班上的優生,蘭子姐是班長,他是學習委員。
所以,兩個人都非常討老師喜歡,他們稱二人是班上的金童玉女。
江沁蘭比吳尚榮大了將近兩歲,從小無論是個頭還是力氣,都比吳尚榮大。
上學的路上,大人不在時,總是蘭子姐照顧他。
過溝上坎是蘭子姐牽著他,背不起書包了,是蘭子姐接過來背在自己身上。
特別是下了雨沒帶傘時,更是蘭子姐脫了外套罩在他的頭上,而她自己經常淋了個透心涼……
難怪嫂子們總是打趣他:“尚榮兄弟,你怎麽沒得點男子漢的氣派,總是要女朋友照顧。”
過去,無論大人孩子見他倆在一起,總是拿他倆訂娃娃親的事說笑,但他倆好像習以為常,上學和放學還是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從來沒有感覺到難為情。
但自從初中畢業後,兩人就很少在一起了。
現在二人又走在了一起,好像又重新回到了學生階段。隻是二人如今的心境,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從吳家寨到砍柴的深山老林,大約有十二三裏路,也就是一小時多一點的腳程。
到了旺泉井,二人用背架上的空瓶打了點水來喝。然後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
旺泉井的水,清涼甘甜,比後世的純淨水好喝多了。
二十多年前,曾經有一位道士雲遊到這裏,喝了這裏的水後,說這是一道難得的靈泉,喝了對人是很有好處的。
當時牛池鎮上正在建酒廠,便決定用馬匹專門駝水去煮了第一鍋酒,酒一出來後,請來的品酒師傅一嚐,連稱“好酒、好酒。這味道,已經超過全縣所有酒廠的酒了。”
但鎮上離這裏十多裏路,每天用馬駝水來煮酒不現實,一是成本太高,二是產量拿不上來。
後來就改成用百分之十的旺泉井水,百分之九十的一般井水來煮酒。
煮出來的酒雖不及第一鍋的味道好,比起其它酒廠的酒的味道又好了許多。
所以,後來核定價格時,該廠的五十七度白酒定的零售價是一元錢一斤,其他酒廠的是八角五分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