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替聯軍扳回一分的是齊桓公。
齊桓公見管仲敗下陣來,雖也不由暗暗讚歎這位楚國屈完大夫的辯才,但畢竟談判中敗成這個模樣,實在顏麵大失。
在列國諸侯麵前,這個臉確實丟不起。
楚國既然派出代表來談判,而且一開始便認了不向天子進貢這個錯,顯然,楚國是有意講和的,隻是嘴上不說而已。
聯軍早有定論,能講和則盡量講和。真打起仗來,別看聯軍人多勢眾,畢竟人家楚國有主場優勢,而聯軍則出師貌似不夠有名。
雙方皆有意罷兵,那事情就好辦了。
至於口水仗麽,打也打過了,無非就是為這個和是誰求的定個性而已。
對齊桓公來說,他需要的是楚國主動求和,自己作為諸侯聯盟盟主,是應了楚國之求而退兵的。
在列國諸侯麵前,麵子真的很重要。
和平協議早就擬好了,雙方約定,就赴召陵訂立盟約。
既然雙方言和了,那魯僖公自然就以為沒什麽事。
誰料,齊桓公又召集了緊急會議。
會上,齊桓公沉著臉道:“聯軍雖與楚講和,但也要讓楚人感受感受咱中原諸侯的兵威,使其心生畏懼,從此不敢再犯中原。
傳令下去,列國軍隊悉數列陣,作戰鬥衝鋒狀,寡人向楚人展示中原諸侯聯盟雄壯的軍力!”
魯僖公當然不敢怠慢,列國諸侯均不敢怠慢,所有人都忙乎了起來。
第二天,楚國大夫屈完到了召陵。
“屈大夫來了,來,寡人帶大夫巡視一番。”作足準備的齊桓公熱情相迎。
整個聯軍軍營,列國諸侯軍隊均有序排開,將在前,士在後,戰車列陣,士卒昂然,旌旗招展,甚為威儀。
齊桓公洋洋得意,指著聯軍各方陣對屈完道:“大夫請看,如此威武之軍,哪個敢敵?如果攻城,何城不破?”
齊桓公滿以為屈完見此雄壯軍威,定心生畏懼。饒是你屈完口才再佳,亦在此等兵威麵前,唯唯諾諾,從而為先前管仲舌戰落敗扳回一局。
誰知屈完淡淡一笑,道:“敝國地處蠻夷之地,主公經常親率外臣征伐蠻夷,每次出師,似此等軍儀,外臣司空見慣矣。
寡君嚐言,服德不服威!
如果齊侯能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列國諸侯俱順服。
如果齊侯隻知斥諸武力,諸侯定是難服。
敝國曆代以來,勵精圖治,國富民強,戰車千乘,帶甲百萬。
更兼敝國以方城為牆,以漢水護城,軍民一心,同仇敵愾,何嚐畏戰?”
齊桓公聽後愕然,魯僖公更是大為感慨:楚國有良才如此,誰敢相欺?
這位屈大夫,在當時中原諸侯眼裏強大得令人恐懼的齊侯麵前,居然敢不卑不亢,所言如此有力有理有節,沒有強大的楚國實力作後盾,他敢麽?
哪怕是大家共同追求的和平,屈完也要向天下人表示:和平,不是楚國搖尾乞憐向中原諸侯聯盟求來的,而是楚國憑著自身的實力得來的!
魯僖公決定了,對楚國,魯國應該要有一個新的外交思路了。
當然,此時的魯僖公,什麽也不用說,什麽也不用做,除了按規定的順序,在召陵會盟的盟約上,簽署魯國的名字即可。
中原列國諸侯與楚國通過和談,約定互不侵犯,共同尊王攘夷,與會各國均在盟約上簽字畫押,盟書告祭神靈,投入漢水。
一應程序完後,屈完命人將整整八輛大車駕至聯軍營地,對齊桓公施禮道:
“寡君對外臣交待,列國諸侯遠道而來,理應禮遇之。故略備薄禮,敬請笑納。”
屈完命人掀開車上蓬蓋,魯僖公定睛一看,居然是整整八大車財物!
這一筆巨額財富,這位楚國大夫還說是略備薄禮!
屈完又命人將數車驅至軍營,對齊桓公道:“齊侯放心,寡君有言,既已認錯,立行立改。
這些貢品,有包茅,亦有財帛,外臣這便啟程,趕赴洛邑,覲見天子。
望列國諸侯,勿忘今日之約,年年進貢,歲歲朝覲。”
這還沒完,屈完又命人將數百奴隸帶將上來,更有數輛大車隨後。
屈完謙恭對鄭文公、陳宣公道:“這些,均是取自貴國,寡君交待,悉數返還。望鄭伯、陳侯遵守盟約,與楚世代友好,從此互不侵犯。”
大家都看得呆了,魯僖公不禁都對楚國心生敬意,楚子有德啊,胸襟宏大,氣量不凡!
今後,務必要高度重視與楚國的關係了。
最後,屈完誠懇對齊桓公道:“外臣有一事相求於齊侯。蔡侯犯錯,得罪齊侯,致齊侯率聯軍討伐,固然罪有應得。
然今蔡侯已得教訓,念在蔡國乃武王之弟封國,滅之實在令天下諸侯寒心。故外臣鬥膽,請齊侯寬恕了蔡國,讓蔡國複國吧。”
齊桓公哪裏還有話?
此時列國諸侯,甚至包括齊桓公自己,都被楚國的器量給折服了。
齊桓公當即決定,準許蔡國複國,聯軍全部撤出楚、蔡之地,即日北返。
為了展示齊國的風度氣量,齊桓公遣使至徐國,命令徐軍撤出舒國,即日班師回徐,讓剛剛被滅的舒國複國。
就這樣,舉世矚目的一場世界大戰,最終沒有打起來。
齊、宋、魯、衛、鄭、陳、許、曹等八國,與楚國在召陵舉行會盟後,聯軍班師。
楚國認錯,恢複向周王室進貢,蔡、舒兩國複國。
有人對齊桓公這次虎頭蛇尾的伐楚行動非常有意見,說這本是中原諸侯一舉打壓楚國的大好機會,由於這次齊桓公沒能教訓楚國,使楚國從此不斷北上中原,成為中原大患。
是的,這本來是一場南北終極對抗,隻要戰事一開,曆史必將被改寫,但最終沒打起來。
原因前麵已經交待得很清楚了,因為聯軍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
齊國雖然強大,但近幾年來,為履行尊王攘夷的國際義務,連續征戰,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再厚的家底也是要掏空的,如果再跟楚國幹上一架,哪怕最後得勝,估計也是慘勝。
真的打起來,楚成王是輸得起的,而齊桓公是絕對輸不起的。
不管如何,齊國至少贏得了麵子。楚國認了錯,認了罰,這對齊國來講是最重要的。
春秋早期中原許多諸侯國發動的戰爭,與秦晉楚吳越等邊陲國家發動的戰爭目的非常不同。
中原諸侯,一般是通過戰爭講清道理,重在教訓對方。
邊陲諸侯,一般是通過戰爭拓地擴疆,重在消滅對方。
從這個層麵上講,聯軍算是達到了戰略目的。
但不管如何,如今的春秋江湖初步形成了南北兩大軍事集團。
在北方,以齊國為核心,聚集了魯、衛、鄭、燕、邢、曹、曾、莒、邾、徐、陳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即中原諸侯聯盟。
在南方,則以楚國為核心,包括巴、蜀、鄧、蔡、鄖、絞、穀、軫、鄀、舒等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諸侯或者部落,我們暫且稱南楚聯盟。
當然,相對於中原諸侯聯盟而言,貌似南楚聯盟這些國家相對比較弱小。
而且,有的已經成為了楚國的附庸,有的後來成為了楚國的一個縣,有的隻是近於無奈而表示服從楚國的,有的僅僅是蠻夷部落而已。
隻是,在這次中原諸侯聯軍伐楚過程中,魯國、鄭國、陳國等國,對楚國的態度開始了轉變。
楚國貌似是認了錯,服了輸,但楚國給中原諸侯的印象,不再是此前的南蠻形象,而是講禮也講理的一方諸侯。
單憑這一點,楚國勢必會在接下來的春秋舞台中,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
魯國國君魯僖公,更是作出了“無論如何不能得罪楚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齊桓公見管仲敗下陣來,雖也不由暗暗讚歎這位楚國屈完大夫的辯才,但畢竟談判中敗成這個模樣,實在顏麵大失。
在列國諸侯麵前,這個臉確實丟不起。
楚國既然派出代表來談判,而且一開始便認了不向天子進貢這個錯,顯然,楚國是有意講和的,隻是嘴上不說而已。
聯軍早有定論,能講和則盡量講和。真打起仗來,別看聯軍人多勢眾,畢竟人家楚國有主場優勢,而聯軍則出師貌似不夠有名。
雙方皆有意罷兵,那事情就好辦了。
至於口水仗麽,打也打過了,無非就是為這個和是誰求的定個性而已。
對齊桓公來說,他需要的是楚國主動求和,自己作為諸侯聯盟盟主,是應了楚國之求而退兵的。
在列國諸侯麵前,麵子真的很重要。
和平協議早就擬好了,雙方約定,就赴召陵訂立盟約。
既然雙方言和了,那魯僖公自然就以為沒什麽事。
誰料,齊桓公又召集了緊急會議。
會上,齊桓公沉著臉道:“聯軍雖與楚講和,但也要讓楚人感受感受咱中原諸侯的兵威,使其心生畏懼,從此不敢再犯中原。
傳令下去,列國軍隊悉數列陣,作戰鬥衝鋒狀,寡人向楚人展示中原諸侯聯盟雄壯的軍力!”
魯僖公當然不敢怠慢,列國諸侯均不敢怠慢,所有人都忙乎了起來。
第二天,楚國大夫屈完到了召陵。
“屈大夫來了,來,寡人帶大夫巡視一番。”作足準備的齊桓公熱情相迎。
整個聯軍軍營,列國諸侯軍隊均有序排開,將在前,士在後,戰車列陣,士卒昂然,旌旗招展,甚為威儀。
齊桓公洋洋得意,指著聯軍各方陣對屈完道:“大夫請看,如此威武之軍,哪個敢敵?如果攻城,何城不破?”
齊桓公滿以為屈完見此雄壯軍威,定心生畏懼。饒是你屈完口才再佳,亦在此等兵威麵前,唯唯諾諾,從而為先前管仲舌戰落敗扳回一局。
誰知屈完淡淡一笑,道:“敝國地處蠻夷之地,主公經常親率外臣征伐蠻夷,每次出師,似此等軍儀,外臣司空見慣矣。
寡君嚐言,服德不服威!
如果齊侯能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列國諸侯俱順服。
如果齊侯隻知斥諸武力,諸侯定是難服。
敝國曆代以來,勵精圖治,國富民強,戰車千乘,帶甲百萬。
更兼敝國以方城為牆,以漢水護城,軍民一心,同仇敵愾,何嚐畏戰?”
齊桓公聽後愕然,魯僖公更是大為感慨:楚國有良才如此,誰敢相欺?
這位屈大夫,在當時中原諸侯眼裏強大得令人恐懼的齊侯麵前,居然敢不卑不亢,所言如此有力有理有節,沒有強大的楚國實力作後盾,他敢麽?
哪怕是大家共同追求的和平,屈完也要向天下人表示:和平,不是楚國搖尾乞憐向中原諸侯聯盟求來的,而是楚國憑著自身的實力得來的!
魯僖公決定了,對楚國,魯國應該要有一個新的外交思路了。
當然,此時的魯僖公,什麽也不用說,什麽也不用做,除了按規定的順序,在召陵會盟的盟約上,簽署魯國的名字即可。
中原列國諸侯與楚國通過和談,約定互不侵犯,共同尊王攘夷,與會各國均在盟約上簽字畫押,盟書告祭神靈,投入漢水。
一應程序完後,屈完命人將整整八輛大車駕至聯軍營地,對齊桓公施禮道:
“寡君對外臣交待,列國諸侯遠道而來,理應禮遇之。故略備薄禮,敬請笑納。”
屈完命人掀開車上蓬蓋,魯僖公定睛一看,居然是整整八大車財物!
這一筆巨額財富,這位楚國大夫還說是略備薄禮!
屈完又命人將數車驅至軍營,對齊桓公道:“齊侯放心,寡君有言,既已認錯,立行立改。
這些貢品,有包茅,亦有財帛,外臣這便啟程,趕赴洛邑,覲見天子。
望列國諸侯,勿忘今日之約,年年進貢,歲歲朝覲。”
這還沒完,屈完又命人將數百奴隸帶將上來,更有數輛大車隨後。
屈完謙恭對鄭文公、陳宣公道:“這些,均是取自貴國,寡君交待,悉數返還。望鄭伯、陳侯遵守盟約,與楚世代友好,從此互不侵犯。”
大家都看得呆了,魯僖公不禁都對楚國心生敬意,楚子有德啊,胸襟宏大,氣量不凡!
今後,務必要高度重視與楚國的關係了。
最後,屈完誠懇對齊桓公道:“外臣有一事相求於齊侯。蔡侯犯錯,得罪齊侯,致齊侯率聯軍討伐,固然罪有應得。
然今蔡侯已得教訓,念在蔡國乃武王之弟封國,滅之實在令天下諸侯寒心。故外臣鬥膽,請齊侯寬恕了蔡國,讓蔡國複國吧。”
齊桓公哪裏還有話?
此時列國諸侯,甚至包括齊桓公自己,都被楚國的器量給折服了。
齊桓公當即決定,準許蔡國複國,聯軍全部撤出楚、蔡之地,即日北返。
為了展示齊國的風度氣量,齊桓公遣使至徐國,命令徐軍撤出舒國,即日班師回徐,讓剛剛被滅的舒國複國。
就這樣,舉世矚目的一場世界大戰,最終沒有打起來。
齊、宋、魯、衛、鄭、陳、許、曹等八國,與楚國在召陵舉行會盟後,聯軍班師。
楚國認錯,恢複向周王室進貢,蔡、舒兩國複國。
有人對齊桓公這次虎頭蛇尾的伐楚行動非常有意見,說這本是中原諸侯一舉打壓楚國的大好機會,由於這次齊桓公沒能教訓楚國,使楚國從此不斷北上中原,成為中原大患。
是的,這本來是一場南北終極對抗,隻要戰事一開,曆史必將被改寫,但最終沒打起來。
原因前麵已經交待得很清楚了,因為聯軍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
齊國雖然強大,但近幾年來,為履行尊王攘夷的國際義務,連續征戰,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再厚的家底也是要掏空的,如果再跟楚國幹上一架,哪怕最後得勝,估計也是慘勝。
真的打起來,楚成王是輸得起的,而齊桓公是絕對輸不起的。
不管如何,齊國至少贏得了麵子。楚國認了錯,認了罰,這對齊國來講是最重要的。
春秋早期中原許多諸侯國發動的戰爭,與秦晉楚吳越等邊陲國家發動的戰爭目的非常不同。
中原諸侯,一般是通過戰爭講清道理,重在教訓對方。
邊陲諸侯,一般是通過戰爭拓地擴疆,重在消滅對方。
從這個層麵上講,聯軍算是達到了戰略目的。
但不管如何,如今的春秋江湖初步形成了南北兩大軍事集團。
在北方,以齊國為核心,聚集了魯、衛、鄭、燕、邢、曹、曾、莒、邾、徐、陳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即中原諸侯聯盟。
在南方,則以楚國為核心,包括巴、蜀、鄧、蔡、鄖、絞、穀、軫、鄀、舒等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諸侯或者部落,我們暫且稱南楚聯盟。
當然,相對於中原諸侯聯盟而言,貌似南楚聯盟這些國家相對比較弱小。
而且,有的已經成為了楚國的附庸,有的後來成為了楚國的一個縣,有的隻是近於無奈而表示服從楚國的,有的僅僅是蠻夷部落而已。
隻是,在這次中原諸侯聯軍伐楚過程中,魯國、鄭國、陳國等國,對楚國的態度開始了轉變。
楚國貌似是認了錯,服了輸,但楚國給中原諸侯的印象,不再是此前的南蠻形象,而是講禮也講理的一方諸侯。
單憑這一點,楚國勢必會在接下來的春秋舞台中,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
魯國國君魯僖公,更是作出了“無論如何不能得罪楚國”的重大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