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救了兩個諸侯,齊桓公受到了列國諸侯的廣泛尊重,但齊桓公根本高興不起來。
魯僖公這次沒能參與救衛,但參與了幫助衛國複國,總算撈回點顏麵。
見盟主齊侯怏怏不樂,魯僖公知道是怎麽一回事。
北邊的山戎之敵,已經被收拾了,現在憑著燕國防備著應該不成問題。
東邊的夷族,自然由強大的齊國和魯國存在,無需擔心。
西方的西戎,有秦國跟他們耗著,暫時不需理會。
現在是西北一帶的戎狄,怎麽一下子凶悍起來了?
晉國在幹什麽了?
這是晉國的主體責任,晉侯啊晉侯,你怎麽不好好守住,居然讓戎狄大舉入侵中原?
魯僖公不知道,很快會有一個叫晉國的超級大國橫刀立馬於春秋舞台中央,這個霸王龍級別的諸侯,將成為中原列國諸侯的帶頭大哥。
魯僖公更不知道,這一次戎狄武裝大舉入侵中原,正是因為被日益強大的晉國給收拾得狗急跳牆了,才流竄到了中原的邢、衛等國。
可以說,這次邢、衛兩國被滅,純粹是一個躺槍,直接原因是晉國對戎狄的打壓導致。
晉國,那麽了厲害?
晉國不是一直在搞內亂嗎?
是的,晉國自晉文侯在公元前771年出兵勤王,助周平王東遷洛邑,再幫助周平王幹掉周攜王以後,獲得了大把的天子賞賜。
除了大量的土地城邑外,關鍵還取得了“征伐諸侯以討不遵”的特權,是天子認可的方伯。
這個地位,就相當於現在的齊國。
但是,晉文侯去世後,晉國陷入了大小宗之爭的內部鬥爭。我們前麵介紹過了,到魯莊公時代,晉國總算平息了內亂,國家重新走上正軌。
這個時期的晉國,正是晉獻公時代。
這是晉國曆史上一位武功赫赫的國君,貌似天天想著打架,天天想著擴充地盤。
晉獻公即位以來,扛著天子給予的“征伐諸侯以討不遵”的大旗,把尊王掛在嘴邊,但凡尋得哪個諸侯國一點不是,就舉大兵討伐,甚至如耿國、霍國、魏國等姬姓諸侯都被吞並。
晉國與戎狄部落混雜,周邊全都是戎狄部落,什麽長狄、白狄、赤狄、薑戎、驪戎、陰戎等等。這些戎狄部落在晉國看來,全都是嘴邊的肥肉。
隻要有機會,晉國就會征討,奪其土地人口,滅其國家。
晉國,就在不斷征伐戎狄部落和周邊諸侯中,迅速強大起來。
而不斷遭受打擊的戎狄部落,為尋求新的家園,就紛紛進入中原地帶。有的部落,甚至遷至天子腳下的洛邑發展。
無非是為了生存而已!
什麽戎狄蠻夷,那隻是你們大周王朝人的排外思想在作怪,隻不過是生活、習俗、祭祀、耕作、飲食等等不同。
憑什麽非得是你們大周王朝那一套才是正道,我們就成了另類?
此處不留爺,爺就尋他處。
就這樣,戎狄各族各部,在晉國以及列國諸侯的打擊下,四處流散。有許多就此融入中原,接受華夏文明,也送來自身的優良習俗和傳統。
這叫什麽?
華夏文化大融合!
當然,在那個時候,誰都不會這麽想。
在中原列國諸侯眼裏,看見你四方戎狄蠻夷就得打。
四方戎狄蠻夷,見到你中原諸侯大軍來了就逃。
逃不了了,就打。
打不過,再來。
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生存。
與當時的齊國動不動就組織中原諸侯聯軍不同,晉國貌似是孤身一人在打擊這些戎狄,如同利箭一般,其打擊方式是定點清除,逐個蠶食。
所以戎狄往往得以四散而逃,許多就逃到了中原。
齊國則象是拉網式行進,一堆諸侯共同組建聯軍進行掃蕩式打擊,所以從齊國這邊想要進入中原的東夷就幾乎沒有。
但是,南邊卻是有問題的,至少齊桓公認為是有問題的。
因為在齊國的眼裏,南邊的楚國,純粹就是南蠻。
別看如今的楚國國君楚成王即位以來,第一時間去了洛邑朝見了天子,表示願意接受周天子的領導,但僭越稱王這樣的大罪,一直沒得到懲處。
拉網式的作戰方法,關鍵是這張網足夠牢固。
楚國就不怕,隨便你組建多少諸侯組成這張網,楚國自有辦法來破網。
隻要自身夠強大,咱大楚就敢於一頭紮進你齊國織的這張圍堵大網,把你撞個稀巴爛!
誰說咱是蠻夷?
既然你們不承認咱大楚是中原諸侯,那咱就不斷向中原靠攏。
中原諸侯們,你們靠邊站吧,別被大楚撞爛嘍。
為了對付楚國,齊桓公正在下一盤大棋。
他眼巴巴希望晉國作為此時大周王朝的西北屏障,好好履行主體責任,別讓戎狄往中原來了。你們晉國將西北守好,寡人就組織聯軍對付南蠻了。
但是晉國呢?
晉國根本不會領會齊國的思路,晉國有自己的一套:一切都為了擴充地盤,奪取人口財富,提升國家實力。
哼,你齊侯大搞什麽尊王攘夷,到頭來根本沒見你給齊國帶來什麽實質性利益,圖個虛名而已。
晉國又找到了吞並中原傳統諸侯大國的機會。
現在被晉國盯上的,是虢國和虞國這兩個公爵級別的傳統大諸侯國。
好了,晉國的事,確實很精彩,我們在晉國風雲裏講得夠詳細了。現在我們還是講中原,講魯國。
這個時候的魯僖公很著急,因為他明顯感覺到,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侯似乎不怎麽鳥自己!
剛剛我們講過,為了對付楚國,齊桓公下了一盤大棋,這盤大棋需要調動很多盟國,從東、北兩個方麵,完成對楚國的包圍!
東邊,齊桓公調動了江國、黃國和徐國,以牽製楚國。等齊桓公親率的中原諸侯聯軍南下進攻楚國時,此三國將同時發起對楚國的進攻。
公元前658年9月,經過一連串的外交活動,原楚國附庸江國和黃國表示臣服齊國。
齊桓公大喜,叫上宋桓公,召集了江國和黃國兩國國君在貫地召開盟會。
這次盟會,顯然就是一次軍事會議。
令魯僖公鬱悶的是,齊桓公沒有叫上他。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手下江國和黃國倆小弟背叛了楚國,頓時火大了。
既然你齊侯拉不穀小弟,那不穀就打你的小弟。
就這樣,中原又一個諸侯攤上了事,那正是鄭國。
魯僖公這次沒能參與救衛,但參與了幫助衛國複國,總算撈回點顏麵。
見盟主齊侯怏怏不樂,魯僖公知道是怎麽一回事。
北邊的山戎之敵,已經被收拾了,現在憑著燕國防備著應該不成問題。
東邊的夷族,自然由強大的齊國和魯國存在,無需擔心。
西方的西戎,有秦國跟他們耗著,暫時不需理會。
現在是西北一帶的戎狄,怎麽一下子凶悍起來了?
晉國在幹什麽了?
這是晉國的主體責任,晉侯啊晉侯,你怎麽不好好守住,居然讓戎狄大舉入侵中原?
魯僖公不知道,很快會有一個叫晉國的超級大國橫刀立馬於春秋舞台中央,這個霸王龍級別的諸侯,將成為中原列國諸侯的帶頭大哥。
魯僖公更不知道,這一次戎狄武裝大舉入侵中原,正是因為被日益強大的晉國給收拾得狗急跳牆了,才流竄到了中原的邢、衛等國。
可以說,這次邢、衛兩國被滅,純粹是一個躺槍,直接原因是晉國對戎狄的打壓導致。
晉國,那麽了厲害?
晉國不是一直在搞內亂嗎?
是的,晉國自晉文侯在公元前771年出兵勤王,助周平王東遷洛邑,再幫助周平王幹掉周攜王以後,獲得了大把的天子賞賜。
除了大量的土地城邑外,關鍵還取得了“征伐諸侯以討不遵”的特權,是天子認可的方伯。
這個地位,就相當於現在的齊國。
但是,晉文侯去世後,晉國陷入了大小宗之爭的內部鬥爭。我們前麵介紹過了,到魯莊公時代,晉國總算平息了內亂,國家重新走上正軌。
這個時期的晉國,正是晉獻公時代。
這是晉國曆史上一位武功赫赫的國君,貌似天天想著打架,天天想著擴充地盤。
晉獻公即位以來,扛著天子給予的“征伐諸侯以討不遵”的大旗,把尊王掛在嘴邊,但凡尋得哪個諸侯國一點不是,就舉大兵討伐,甚至如耿國、霍國、魏國等姬姓諸侯都被吞並。
晉國與戎狄部落混雜,周邊全都是戎狄部落,什麽長狄、白狄、赤狄、薑戎、驪戎、陰戎等等。這些戎狄部落在晉國看來,全都是嘴邊的肥肉。
隻要有機會,晉國就會征討,奪其土地人口,滅其國家。
晉國,就在不斷征伐戎狄部落和周邊諸侯中,迅速強大起來。
而不斷遭受打擊的戎狄部落,為尋求新的家園,就紛紛進入中原地帶。有的部落,甚至遷至天子腳下的洛邑發展。
無非是為了生存而已!
什麽戎狄蠻夷,那隻是你們大周王朝人的排外思想在作怪,隻不過是生活、習俗、祭祀、耕作、飲食等等不同。
憑什麽非得是你們大周王朝那一套才是正道,我們就成了另類?
此處不留爺,爺就尋他處。
就這樣,戎狄各族各部,在晉國以及列國諸侯的打擊下,四處流散。有許多就此融入中原,接受華夏文明,也送來自身的優良習俗和傳統。
這叫什麽?
華夏文化大融合!
當然,在那個時候,誰都不會這麽想。
在中原列國諸侯眼裏,看見你四方戎狄蠻夷就得打。
四方戎狄蠻夷,見到你中原諸侯大軍來了就逃。
逃不了了,就打。
打不過,再來。
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生存。
與當時的齊國動不動就組織中原諸侯聯軍不同,晉國貌似是孤身一人在打擊這些戎狄,如同利箭一般,其打擊方式是定點清除,逐個蠶食。
所以戎狄往往得以四散而逃,許多就逃到了中原。
齊國則象是拉網式行進,一堆諸侯共同組建聯軍進行掃蕩式打擊,所以從齊國這邊想要進入中原的東夷就幾乎沒有。
但是,南邊卻是有問題的,至少齊桓公認為是有問題的。
因為在齊國的眼裏,南邊的楚國,純粹就是南蠻。
別看如今的楚國國君楚成王即位以來,第一時間去了洛邑朝見了天子,表示願意接受周天子的領導,但僭越稱王這樣的大罪,一直沒得到懲處。
拉網式的作戰方法,關鍵是這張網足夠牢固。
楚國就不怕,隨便你組建多少諸侯組成這張網,楚國自有辦法來破網。
隻要自身夠強大,咱大楚就敢於一頭紮進你齊國織的這張圍堵大網,把你撞個稀巴爛!
誰說咱是蠻夷?
既然你們不承認咱大楚是中原諸侯,那咱就不斷向中原靠攏。
中原諸侯們,你們靠邊站吧,別被大楚撞爛嘍。
為了對付楚國,齊桓公正在下一盤大棋。
他眼巴巴希望晉國作為此時大周王朝的西北屏障,好好履行主體責任,別讓戎狄往中原來了。你們晉國將西北守好,寡人就組織聯軍對付南蠻了。
但是晉國呢?
晉國根本不會領會齊國的思路,晉國有自己的一套:一切都為了擴充地盤,奪取人口財富,提升國家實力。
哼,你齊侯大搞什麽尊王攘夷,到頭來根本沒見你給齊國帶來什麽實質性利益,圖個虛名而已。
晉國又找到了吞並中原傳統諸侯大國的機會。
現在被晉國盯上的,是虢國和虞國這兩個公爵級別的傳統大諸侯國。
好了,晉國的事,確實很精彩,我們在晉國風雲裏講得夠詳細了。現在我們還是講中原,講魯國。
這個時候的魯僖公很著急,因為他明顯感覺到,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侯似乎不怎麽鳥自己!
剛剛我們講過,為了對付楚國,齊桓公下了一盤大棋,這盤大棋需要調動很多盟國,從東、北兩個方麵,完成對楚國的包圍!
東邊,齊桓公調動了江國、黃國和徐國,以牽製楚國。等齊桓公親率的中原諸侯聯軍南下進攻楚國時,此三國將同時發起對楚國的進攻。
公元前658年9月,經過一連串的外交活動,原楚國附庸江國和黃國表示臣服齊國。
齊桓公大喜,叫上宋桓公,召集了江國和黃國兩國國君在貫地召開盟會。
這次盟會,顯然就是一次軍事會議。
令魯僖公鬱悶的是,齊桓公沒有叫上他。
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手下江國和黃國倆小弟背叛了楚國,頓時火大了。
既然你齊侯拉不穀小弟,那不穀就打你的小弟。
就這樣,中原又一個諸侯攤上了事,那正是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