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桓公辦理了魯隱公的喪事,對外宣稱,先君魯隱公不幸在都城外祭祀鍾巫時遭到強盜襲殺。
因魯隱公被殺受到牽連的還有魯國蒍大夫一族,以及幾個誰也不知道名字的勇士。
但這些魯桓公都不需要操心,公子翬都會搞得妥妥的。
魯桓公要操心的,當然還是與鄭國的關係。
春秋小霸鄭莊公雖然很遺憾,因為他欣賞中的魯隱公就這樣死了。但他也知道,魯國本就是要由這位魯桓公來領導了。
至於你們魯國的那點事,寡人是不會來插手的,寡人關心的是如何擴大地盤。
現在,魯桓公一即位,馬上考慮到立即加強與鄭國關係。
公元前711年3月,魯桓公主動邀請鄭莊公在垂地會麵。
緊接著,兩位國君又於4月份在越地舉行盟誓。
到了年底,魯桓公又邀請鄭莊公到魯國來,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兩國同盟關係交換了意見。
一句話,緊緊抱住鄭國大腿,魯桓公擔心自己弑殺了魯隱公東窗事發激起國內動亂,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援。
鄭國,顯然是上佳對象。
就在此時,宋國出大事了。
公元前710年,宋國因為年連對外征戰,朝臣百姓均對國君宋殤公有了意見,結果引發內部權力鬥爭。
太宰華督趁機發動政變,一舉滅了宋國實力派的司馬孔父嘉,並弑殺了國君宋殤公!
現在倒好,宋國太宰華督弑君,他當然壓力山大。
弑君那可是滅族的大罪,雖然國內輿論對宋殤公確實有很大的意見,但也不是你一個太宰出麵便可以宰了國君的。
非但如此,宋國發生弑君事件,按理來說,鄭國也好魯國也好齊國也好,一天到晚叫著維護王朝禮法製度,那肯定得來討伐。
而且這樣的討伐,出師非常有名,宋國無論如何是抵不住的。
怎麽辦?
宋國人是有辦法的,他們的辦法便是趕緊交好這三國。
對於鄭國,宋國人祭出了兩大招:
一是邀請在鄭國的宋國公子馮回國當國君,這是符合鄭國利益的,鄭莊公早就把公子馮作為對付宋國的一大殺招了。
二是給予重重賄賂!宋國人使了多少錢我們不知道,反正是鄭莊公非常滿意。
那還要討伐宋國麽?
鄭莊公這位雄才大略的春秋初期中原小霸,迅速作出反應,將流亡於鄭國的宋國公子馮武裝送回宋國即位,即宋莊公。
但鄭齊魯同盟的魯國和齊國,同樣肩負維護周王朝禮法的重任,擺平了鄭國,難道不用擺平魯國和齊國麽?
宋國人繼續行賄,連鄭國的親家陳國也得到了大把好處。
宋國人將家裏的寶貝都用上了,用了多少錢我們真的不知道,反正這一輪行賄下來,宋國的國庫基本是搬空了。
其中對於魯國,居然還將國之重器郜鼎拿了出來。
魯桓公看著這個郜鼎,那個激動啊,急命人搬進魯國太廟。
魯國太廟,那是祭祀周公以來曆代魯國國君的宗廟,見這位年輕的國君如此急不可耐將郜鼎運進太廟,眾人議論紛紛。
顯然,把禮儀當成第一要務的魯國人是看不慣魯桓公這個舉動的。
這個郜鼎雖然珍貴,但本來便不是一個值得誇耀的東西。
因為這算是贓物,是宋國人強行從自己的附庸國郜國那裏奪來的。
郜國,原本是一個姬姓伯爵中原諸侯,春秋初期便淪為了宋國附庸。
按理,宋國作為郜國的宗主國,理應保護好郜國,結果卻把人家郜國的傳國重器郜鼎,給保護到了自己家裏。
這什麽意思?
這意味著郜國已經被滅了,因為不再有人祭祀郜國列祖列宗了。
郜國原來是一個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國,在今山東省成武縣。
春秋初期,郜國成為宋國附庸,後被宋國所滅,成了郜邑。
公元前713年,齊、鄭、魯三國聯合討伐宋國,宋國大敗。
戰後,鄭莊公將取得的宋國重鎮郜邑讓給魯國。
這一次,宋國為逃脫中原諸侯對宋國的討伐,對鄭、魯、齊、陳等國予以重賄,將郜鼎給了魯國。
魯桓公大喜,魯國中有一部分人卻很不高興。
魯國上卿、司寇臧孫達當即上書表示反對。他的這次諫言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文章很長,我們也就不轉載了,中心思想是這樣的:
作為國君,應揚德行而阻邪惡,從而成為百官表率。其實這樣還不夠,還要擔心不能犯錯,這才可以彰顯美德,成為後世子孫榜樣。
一切都是有規矩的,一切規定都是有用意的。隻有上下都按規矩來,才會體現禮法的嚴肅性,群臣百姓才會敬畏,從而不做違反禮法的事。
但現在你國君居然不講德行卻宣揚邪惡,把人家賄賂來的東西當寶貝放在太廟裏,公然展示給人看,那人們會怎麽想?
既然你國君可以這樣做,那大家都這樣做吧。
這又會導致什麽呢?
這必然導致官吏失德,賄賂成風,國家衰敗!
魯桓公看了一遍這篇文章,冷笑一聲,心道:
“你小子懂毛線啊,隻知道讀書講禮。別看寡人此前並未親政,但當年討伐宋國,鄭國和齊國將當時侵占宋國的幾個城邑都給了我們魯國,其中一個便是郜邑,那可是郜國的都城!
你以為宋國人會甘心?現在,宋國人將郜鼎給了我們魯國,意味著承認我們占有郜國!”
臧哀伯,魯孝公之孫,當年那個一心希望魯國繼續實施兄終弟及繼承製的臧僖伯公子彄之子,魯孝公之孫。姓姬名達,從魯氏別出,以臧為氏,人稱臧孫達。
魯桓公根本不想鳥臧孫達,你們臧氏家族兩代都隻會空談,空談可要誤國的,懂麽?
魯桓公所譏諷的臧氏兩代都隻會空談,一是指臧孫達的父親臧僖伯曾經勸諫魯隱公不要去棠地觀魚,因為這是有違禮製。
但魯隱公真的是為了去棠地看個魚麽?
魯桓公當然是很清楚魯隱公當時的用意的,所以魯隱公寧可背負一個非禮的指責,也要去觀魚。
另一個便是指現在,魯桓公接受宋國人賄賂的郜鼎,並堂而皇之把郜鼎放在太廟。
魯桓公就是想要告訴魯國列祖列宗,寡人剛親政,便確定了將郜邑並入咱魯國。這樣的大事,必須要告訴列祖列宗!
隻要有利於魯國的強盛和壯大,有什麽禮不禮的?
看看那位鄭伯吧,他滅了虢國、鄶國、胡國、戴國以及原來的那十來個諸侯國,甚至還與天子交惡,但他們鄭國吃虧了麽?
鄭國賺大發了。
鄭國為什麽會那麽強盛?
那正是因為那位鄭伯一切從實際出發,隻要有利於鄭國的事,他就幹!
現在寡人親政了,你們這些一天到晚把禮法掛在嘴邊的家夥,沒當過國君,哪裏知道當國君的辛苦?
因魯隱公被殺受到牽連的還有魯國蒍大夫一族,以及幾個誰也不知道名字的勇士。
但這些魯桓公都不需要操心,公子翬都會搞得妥妥的。
魯桓公要操心的,當然還是與鄭國的關係。
春秋小霸鄭莊公雖然很遺憾,因為他欣賞中的魯隱公就這樣死了。但他也知道,魯國本就是要由這位魯桓公來領導了。
至於你們魯國的那點事,寡人是不會來插手的,寡人關心的是如何擴大地盤。
現在,魯桓公一即位,馬上考慮到立即加強與鄭國關係。
公元前711年3月,魯桓公主動邀請鄭莊公在垂地會麵。
緊接著,兩位國君又於4月份在越地舉行盟誓。
到了年底,魯桓公又邀請鄭莊公到魯國來,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兩國同盟關係交換了意見。
一句話,緊緊抱住鄭國大腿,魯桓公擔心自己弑殺了魯隱公東窗事發激起國內動亂,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外援。
鄭國,顯然是上佳對象。
就在此時,宋國出大事了。
公元前710年,宋國因為年連對外征戰,朝臣百姓均對國君宋殤公有了意見,結果引發內部權力鬥爭。
太宰華督趁機發動政變,一舉滅了宋國實力派的司馬孔父嘉,並弑殺了國君宋殤公!
現在倒好,宋國太宰華督弑君,他當然壓力山大。
弑君那可是滅族的大罪,雖然國內輿論對宋殤公確實有很大的意見,但也不是你一個太宰出麵便可以宰了國君的。
非但如此,宋國發生弑君事件,按理來說,鄭國也好魯國也好齊國也好,一天到晚叫著維護王朝禮法製度,那肯定得來討伐。
而且這樣的討伐,出師非常有名,宋國無論如何是抵不住的。
怎麽辦?
宋國人是有辦法的,他們的辦法便是趕緊交好這三國。
對於鄭國,宋國人祭出了兩大招:
一是邀請在鄭國的宋國公子馮回國當國君,這是符合鄭國利益的,鄭莊公早就把公子馮作為對付宋國的一大殺招了。
二是給予重重賄賂!宋國人使了多少錢我們不知道,反正是鄭莊公非常滿意。
那還要討伐宋國麽?
鄭莊公這位雄才大略的春秋初期中原小霸,迅速作出反應,將流亡於鄭國的宋國公子馮武裝送回宋國即位,即宋莊公。
但鄭齊魯同盟的魯國和齊國,同樣肩負維護周王朝禮法的重任,擺平了鄭國,難道不用擺平魯國和齊國麽?
宋國人繼續行賄,連鄭國的親家陳國也得到了大把好處。
宋國人將家裏的寶貝都用上了,用了多少錢我們真的不知道,反正這一輪行賄下來,宋國的國庫基本是搬空了。
其中對於魯國,居然還將國之重器郜鼎拿了出來。
魯桓公看著這個郜鼎,那個激動啊,急命人搬進魯國太廟。
魯國太廟,那是祭祀周公以來曆代魯國國君的宗廟,見這位年輕的國君如此急不可耐將郜鼎運進太廟,眾人議論紛紛。
顯然,把禮儀當成第一要務的魯國人是看不慣魯桓公這個舉動的。
這個郜鼎雖然珍貴,但本來便不是一個值得誇耀的東西。
因為這算是贓物,是宋國人強行從自己的附庸國郜國那裏奪來的。
郜國,原本是一個姬姓伯爵中原諸侯,春秋初期便淪為了宋國附庸。
按理,宋國作為郜國的宗主國,理應保護好郜國,結果卻把人家郜國的傳國重器郜鼎,給保護到了自己家裏。
這什麽意思?
這意味著郜國已經被滅了,因為不再有人祭祀郜國列祖列宗了。
郜國原來是一個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國,在今山東省成武縣。
春秋初期,郜國成為宋國附庸,後被宋國所滅,成了郜邑。
公元前713年,齊、鄭、魯三國聯合討伐宋國,宋國大敗。
戰後,鄭莊公將取得的宋國重鎮郜邑讓給魯國。
這一次,宋國為逃脫中原諸侯對宋國的討伐,對鄭、魯、齊、陳等國予以重賄,將郜鼎給了魯國。
魯桓公大喜,魯國中有一部分人卻很不高興。
魯國上卿、司寇臧孫達當即上書表示反對。他的這次諫言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文章很長,我們也就不轉載了,中心思想是這樣的:
作為國君,應揚德行而阻邪惡,從而成為百官表率。其實這樣還不夠,還要擔心不能犯錯,這才可以彰顯美德,成為後世子孫榜樣。
一切都是有規矩的,一切規定都是有用意的。隻有上下都按規矩來,才會體現禮法的嚴肅性,群臣百姓才會敬畏,從而不做違反禮法的事。
但現在你國君居然不講德行卻宣揚邪惡,把人家賄賂來的東西當寶貝放在太廟裏,公然展示給人看,那人們會怎麽想?
既然你國君可以這樣做,那大家都這樣做吧。
這又會導致什麽呢?
這必然導致官吏失德,賄賂成風,國家衰敗!
魯桓公看了一遍這篇文章,冷笑一聲,心道:
“你小子懂毛線啊,隻知道讀書講禮。別看寡人此前並未親政,但當年討伐宋國,鄭國和齊國將當時侵占宋國的幾個城邑都給了我們魯國,其中一個便是郜邑,那可是郜國的都城!
你以為宋國人會甘心?現在,宋國人將郜鼎給了我們魯國,意味著承認我們占有郜國!”
臧哀伯,魯孝公之孫,當年那個一心希望魯國繼續實施兄終弟及繼承製的臧僖伯公子彄之子,魯孝公之孫。姓姬名達,從魯氏別出,以臧為氏,人稱臧孫達。
魯桓公根本不想鳥臧孫達,你們臧氏家族兩代都隻會空談,空談可要誤國的,懂麽?
魯桓公所譏諷的臧氏兩代都隻會空談,一是指臧孫達的父親臧僖伯曾經勸諫魯隱公不要去棠地觀魚,因為這是有違禮製。
但魯隱公真的是為了去棠地看個魚麽?
魯桓公當然是很清楚魯隱公當時的用意的,所以魯隱公寧可背負一個非禮的指責,也要去觀魚。
另一個便是指現在,魯桓公接受宋國人賄賂的郜鼎,並堂而皇之把郜鼎放在太廟。
魯桓公就是想要告訴魯國列祖列宗,寡人剛親政,便確定了將郜邑並入咱魯國。這樣的大事,必須要告訴列祖列宗!
隻要有利於魯國的強盛和壯大,有什麽禮不禮的?
看看那位鄭伯吧,他滅了虢國、鄶國、胡國、戴國以及原來的那十來個諸侯國,甚至還與天子交惡,但他們鄭國吃虧了麽?
鄭國賺大發了。
鄭國為什麽會那麽強盛?
那正是因為那位鄭伯一切從實際出發,隻要有利於鄭國的事,他就幹!
現在寡人親政了,你們這些一天到晚把禮法掛在嘴邊的家夥,沒當過國君,哪裏知道當國君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