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除惡務盡,安王攬功
低調修仙的我,被皇帝看見日記 作者:暮白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士兵們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將一位身著華服、滿頭大汗的中年男子帶到楚冷玉麵前。
他便是鎮北城中,林氏商隊的領頭人,林嶽。
林嶽被士兵們粗魯地推搡至楚冷玉麵前,他一見到楚冷玉,便知道這通身的貴氣從容,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人物。
對他來說,什麽國師不國師的,稱呼不重要,小命才重要。
他倒是個能屈能伸的,急忙跪下,聲音顫抖:“國師饒命,小的隻是個做生意的,絕不敢與貪官勾結啊!”
周圍的士兵見狀,怒目圓睜,紛紛怒罵:“你這奸商,還敢狡辯!沒有你們這些商隊,那些貪官怎麽銷贓?”
林嶽滿頭大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剛剛他躲在暗處,看著這些士兵突然跟瘋了似的,以下犯上,誅殺將領,生怕他們殺到了興頭上,把自己也給幹掉了。
他連忙為自己解釋道:“國師明鑒,小的雖然與城中官員有生意往來,但絕無勾結貪汙之事。我們商隊也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啊。”
言辭懇切,似是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似的。
楚冷玉靜靜地聽著林嶽的解釋,林嶽卻在她的目光下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他不敢再有絲毫隱瞞,將商隊與城中官員的交易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出來。
楚冷玉聽完後,淡淡說道:“林嶽,你的商隊若真無勾結貪汙,我自然不會為難你,但若你有所隱瞞,後果自負。”
林嶽連連磕頭:“國師明察,“國師大人明鑒,小的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句虛言!若有欺瞞,天打雷劈。”
“哦?”楚冷玉伸手,掌心躍動著一絲絲雷霆,“你既如此言之鑿鑿,那不妨試試這雷霆,看是否真能應驗你的誓言。”
他以為天打雷劈不過是虛無飄渺的傳言,怎會知道麵前的女子真能做到。
“這、這……!”林嶽臉色煞白,嚇得雙腿一軟,跌坐在地。
他急忙又向她討饒道:“國師大人饒命!小的……小的還有話說。小的確實做過一些虧心事,但是和別人比起來那都是小菜一碟啊!
為了保命,林嶽急中生智,猛地抬頭,眼中閃爍著決絕之色:“小的願意揭發一樁驚天大秘!安王殿下,他……他竟與戎族私下勾結,暗中販賣物資,資助敵軍!”
此言一出,頓時一片嘩然,士兵們震驚之餘,更是怒不可遏,目欲噴火,仿佛恨不得將林嶽生吞活剝。
他們日夜和戎族作戰,居然還有人暗中資助敵軍?!
林嶽頂著巨大的壓力,繼續說道:“此事千真萬確,小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每隔數月,安王便會與戎族進行秘密交易,用鐵鍋、布匹等物資,換取他們的戰馬、女人和孩童,再通過其他商隊,將這些‘貨物’販往他國,從中牟取暴利。”
“這交易已經持續多久了?”楚冷玉寒聲問道。
“至少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了。”林嶽叩首,竟哭了出來,哽咽道,“小的雖然發現了這件事,但是萬萬不敢聲張啊!”
林氏雖然在江南還有幾分影響力,但在這邊塞之地,他和普通商隊頭領並無區別。
雖然意外發現了這樁驚天大秘,但林嶽一直不敢聲張,把這個秘密死死捂在心裏,誰都不敢告訴。
四王八公權勢滔天,若他敢泄露半句,隻怕早已身首異處。
“你手中可有證據?”楚冷玉又問。
雖然沒有證據,安王她也是要殺的,但是多一份證據,就能順藤摸瓜,抓出更多幕後之人,一網打盡。
除惡務盡!
聞言,林嶽恭敬垂首道:“小的有一本暗賬,願將它獻出。”
……
皇帝今日打開日記,便看見楚冷玉將她昨日的一舉一動記錄得清晰明白。
他頓時發覺了這本日記的另一種用途。
她不僅斬下天塹,還深入敵營,一人一劍滅去了戎族的大軍。
日記中還第一次插入了數張栩栩如生的圖畫,皇帝看得又激動又慶幸。
幸好,這樣一位劍仙是站在大夏這一邊的。
楚冷玉返回鎮北城後,加固了城牆防禦,並仔細調查了軍餉、軍械之事,結果比之前設想得還要嚴重,令皇帝怒不可遏。
戎族虎視眈眈,鎮北城不容有失,可恨安王貪婪無度,用人唯親,克扣軍需,中飽私囊,逼良為寇!
還勾結戎族,暗通款曲,助長異族氣焰!
一份份口供描述在冊,還有商隊走私細節,皇帝急忙一一謄抄下來,不用想也知道,楚冷玉已經把那些個貪官汙吏全都抹殺了。
眼下戎族已不足為懼,且安王在京,反應不及,正是拔除毒瘤的最好時機!
不過,一切還是等幾日後楚冷玉回來再說。
皇帝按下自己的怒火,越生氣,反而頭腦越清醒。
他心裏非常清楚,這一切將由她來主導,他不過是個負責搭場敲鼓,以及收拾殘局的。
回到這一日的早朝。
安王主動提及神京城的城牆受毀。
皇帝心中冷笑,但麵上不顯,靜靜看著他在底下表演。
果然,在有朝臣捧場後,安王又繼續說道:“其實,昨日一見到受損的城牆,臣就想起了鎮北城,城牆乃是禦敵之本,不得有失,臣願領兵,修複城牆。”
“修葺城牆這是工部的事,安王無需擔憂,好不容易回京一趟,不如好好休養生息,養足精神。”皇帝開口道。
安王站在朝堂之上,麵對皇帝的回應,並未輕易放棄,對另一位大臣使了個眼色。
他心中清楚,鎮北城的事務一直是他權力的基石,對他的勢力擴張至關重要。
如今皇帝似乎有意針對四王八公,他不能坐以待斃。
那位大臣得到暗示後,主動出列,恭維道:“安王鎮守邊關,實在辛苦,聽說今年入冬後,戎族再次蠢蠢欲動,不知是否是真的?”
“確實如此。陛下,臣在邊境多年,對戎族的了解遠勝於他人。”安王侃侃而談,看起來一副忠君報國的模樣,“戎族近年來勢力大增,屢次犯我邊境,若非臣親自坐鎮,恐怕早已釀成大禍。”
朝堂上的大臣們開始竊竊私語,有的麵露擔憂,有的則是暗自點頭,似乎對安王的話頗為認同。
他便是鎮北城中,林氏商隊的領頭人,林嶽。
林嶽被士兵們粗魯地推搡至楚冷玉麵前,他一見到楚冷玉,便知道這通身的貴氣從容,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人物。
對他來說,什麽國師不國師的,稱呼不重要,小命才重要。
他倒是個能屈能伸的,急忙跪下,聲音顫抖:“國師饒命,小的隻是個做生意的,絕不敢與貪官勾結啊!”
周圍的士兵見狀,怒目圓睜,紛紛怒罵:“你這奸商,還敢狡辯!沒有你們這些商隊,那些貪官怎麽銷贓?”
林嶽滿頭大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剛剛他躲在暗處,看著這些士兵突然跟瘋了似的,以下犯上,誅殺將領,生怕他們殺到了興頭上,把自己也給幹掉了。
他連忙為自己解釋道:“國師明鑒,小的雖然與城中官員有生意往來,但絕無勾結貪汙之事。我們商隊也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啊。”
言辭懇切,似是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似的。
楚冷玉靜靜地聽著林嶽的解釋,林嶽卻在她的目光下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他不敢再有絲毫隱瞞,將商隊與城中官員的交易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出來。
楚冷玉聽完後,淡淡說道:“林嶽,你的商隊若真無勾結貪汙,我自然不會為難你,但若你有所隱瞞,後果自負。”
林嶽連連磕頭:“國師明察,“國師大人明鑒,小的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句虛言!若有欺瞞,天打雷劈。”
“哦?”楚冷玉伸手,掌心躍動著一絲絲雷霆,“你既如此言之鑿鑿,那不妨試試這雷霆,看是否真能應驗你的誓言。”
他以為天打雷劈不過是虛無飄渺的傳言,怎會知道麵前的女子真能做到。
“這、這……!”林嶽臉色煞白,嚇得雙腿一軟,跌坐在地。
他急忙又向她討饒道:“國師大人饒命!小的……小的還有話說。小的確實做過一些虧心事,但是和別人比起來那都是小菜一碟啊!
為了保命,林嶽急中生智,猛地抬頭,眼中閃爍著決絕之色:“小的願意揭發一樁驚天大秘!安王殿下,他……他竟與戎族私下勾結,暗中販賣物資,資助敵軍!”
此言一出,頓時一片嘩然,士兵們震驚之餘,更是怒不可遏,目欲噴火,仿佛恨不得將林嶽生吞活剝。
他們日夜和戎族作戰,居然還有人暗中資助敵軍?!
林嶽頂著巨大的壓力,繼續說道:“此事千真萬確,小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每隔數月,安王便會與戎族進行秘密交易,用鐵鍋、布匹等物資,換取他們的戰馬、女人和孩童,再通過其他商隊,將這些‘貨物’販往他國,從中牟取暴利。”
“這交易已經持續多久了?”楚冷玉寒聲問道。
“至少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了。”林嶽叩首,竟哭了出來,哽咽道,“小的雖然發現了這件事,但是萬萬不敢聲張啊!”
林氏雖然在江南還有幾分影響力,但在這邊塞之地,他和普通商隊頭領並無區別。
雖然意外發現了這樁驚天大秘,但林嶽一直不敢聲張,把這個秘密死死捂在心裏,誰都不敢告訴。
四王八公權勢滔天,若他敢泄露半句,隻怕早已身首異處。
“你手中可有證據?”楚冷玉又問。
雖然沒有證據,安王她也是要殺的,但是多一份證據,就能順藤摸瓜,抓出更多幕後之人,一網打盡。
除惡務盡!
聞言,林嶽恭敬垂首道:“小的有一本暗賬,願將它獻出。”
……
皇帝今日打開日記,便看見楚冷玉將她昨日的一舉一動記錄得清晰明白。
他頓時發覺了這本日記的另一種用途。
她不僅斬下天塹,還深入敵營,一人一劍滅去了戎族的大軍。
日記中還第一次插入了數張栩栩如生的圖畫,皇帝看得又激動又慶幸。
幸好,這樣一位劍仙是站在大夏這一邊的。
楚冷玉返回鎮北城後,加固了城牆防禦,並仔細調查了軍餉、軍械之事,結果比之前設想得還要嚴重,令皇帝怒不可遏。
戎族虎視眈眈,鎮北城不容有失,可恨安王貪婪無度,用人唯親,克扣軍需,中飽私囊,逼良為寇!
還勾結戎族,暗通款曲,助長異族氣焰!
一份份口供描述在冊,還有商隊走私細節,皇帝急忙一一謄抄下來,不用想也知道,楚冷玉已經把那些個貪官汙吏全都抹殺了。
眼下戎族已不足為懼,且安王在京,反應不及,正是拔除毒瘤的最好時機!
不過,一切還是等幾日後楚冷玉回來再說。
皇帝按下自己的怒火,越生氣,反而頭腦越清醒。
他心裏非常清楚,這一切將由她來主導,他不過是個負責搭場敲鼓,以及收拾殘局的。
回到這一日的早朝。
安王主動提及神京城的城牆受毀。
皇帝心中冷笑,但麵上不顯,靜靜看著他在底下表演。
果然,在有朝臣捧場後,安王又繼續說道:“其實,昨日一見到受損的城牆,臣就想起了鎮北城,城牆乃是禦敵之本,不得有失,臣願領兵,修複城牆。”
“修葺城牆這是工部的事,安王無需擔憂,好不容易回京一趟,不如好好休養生息,養足精神。”皇帝開口道。
安王站在朝堂之上,麵對皇帝的回應,並未輕易放棄,對另一位大臣使了個眼色。
他心中清楚,鎮北城的事務一直是他權力的基石,對他的勢力擴張至關重要。
如今皇帝似乎有意針對四王八公,他不能坐以待斃。
那位大臣得到暗示後,主動出列,恭維道:“安王鎮守邊關,實在辛苦,聽說今年入冬後,戎族再次蠢蠢欲動,不知是否是真的?”
“確實如此。陛下,臣在邊境多年,對戎族的了解遠勝於他人。”安王侃侃而談,看起來一副忠君報國的模樣,“戎族近年來勢力大增,屢次犯我邊境,若非臣親自坐鎮,恐怕早已釀成大禍。”
朝堂上的大臣們開始竊竊私語,有的麵露擔憂,有的則是暗自點頭,似乎對安王的話頗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