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道聖旨,國庫空虛
低調修仙的我,被皇帝看見日記 作者:暮白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皇帝不早朝。
卻頒布了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宣布皇子們年紀漸長,應為國分憂,特令他們前往北境磨礪,不日出發。
第二道聖旨,是誇孫總督才幹突出,忠君報國,特指派他負責皇子曆練之事,其總督之位由副總督接任,同樣不日出發。
至於第三道聖旨……
有人見洪福出城去了鬆林小築,卻仍舊不知其中具體內容。
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四王七公,聽聞此事後,都吃了一驚,在私下議論皇帝究竟意欲何為。
未曾想,今日更驚人的,是忽然遭遇傳說中的妖魔現世,肆虐人間。
禦書房裏。
重臣們被急召入宮,個個麵色凝重,心中惶惶不安。
京兆尹已經派人前去統計,本次民間死傷慘重,哀鴻遍野,甚至沒有一個人敢當眾念出來。
皇帝展開奏折,看著上麵保守估計死傷五萬的表述,亦為之默然,真實數字可能要翻個倍。
大夏經曆過許多災難,幾萬人或者十萬人的死傷在其中甚至排不上前列。
但這裏是神京,是大夏都城,是天子腳下。
且這次不是天災,而是妖魔作亂!
殿內氣氛凝重。
眾人皆感困惑、不解,更有幾分難以置信。
妖魔之說,曆來隻存於民間傳說和話本故事之中,如今竟然成了真?
還有那楚冷玉,她居然能力敵妖魔!之前認為她虛張聲勢,不善殺伐之人,不由得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曾經以“妖女”之名誹謗她的那些人,也不敢再次提起,同時心裏後悔不已,恨不得自己從沒說過那種話。
今日之事,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她不僅力戰妖魔,更以一己之力,護佑了神京城的安寧,讓曾經輕視她的人無地自容。
要知道,神京城的城牆塌了一截,不過是因為楚冷玉的劍光不小心掃到而已。
但,幸好有她啊。
否則他們還能安然無恙地站在這裏?
他們悄悄打量皇帝,見其麵容雖顯疲憊,但眼神堅定,未有慌張。
回想起皇帝從一開始就支持和信任楚冷玉,壓下朝堂內外所有聲音,他們更加篤定皇帝一定早就知道些什麽。
皇帝放下奏折,心情沉重,卻不得不提振起來,問道:“戶部還能拿出多少銀子?”
聞言,戶部尚書連忙上前,忐忑地回答道:“啟稟陛下,戶部即刻能調用的銀兩,大約……五十萬兩。”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麵露驚訝。
五十萬兩,對於尋常人家而言,無疑是天文數字,但在如今這國難當頭之際,卻顯得不足夠了。
皇帝眼睛一瞪,責問道:“國庫的銀子呢!?”
戶部尚書聞言,連忙跪倒在地,以額觸地,聲音中帶著幾分惶恐:“陛下息怒,微臣所言句句屬實。”
“前年江南遭遇百年不遇之洪災,朝廷賑災撥款兩百萬兩;去年各地又逢春旱,糧食歉收,朝廷再次撥款八十萬兩,以解民困。”
“加之邊疆軍需、官員俸祿等開支,國庫已是捉襟見肘,實在難以再擠出更多銀兩了。”
甚至這五十萬兩都是虛的,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各類物產折算。
戶部尚書深感無奈,麵對如此困境,他實在無能為力。
而殿內的群臣,在聽到這番解釋後,也紛紛沉默下來。
其實國庫中還剩多少銀子,眾人心中差不多都有數,隻不過如今突然得知隻剩五十萬兩時,無論是皇帝還是群臣,都覺得這個數實在是太少了。
但戶部尚書說的也是事實。
雖然大夏整體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時不時也會接連爆發一些災害,近幾年就是如此。
再加上今日神京,突然冒出了之前從未見過的妖魔,造成生靈塗炭。
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民間的不滿與怨憤,甚至會有別有用心者,將此歸咎於“皇帝失德,老天降罪”,引發社稷動蕩。
然而,皇帝本人雖對天人感應之說抱有敬畏,卻並不完全迷信。
他深知,國家的興衰存亡,終究還是要靠人去努力,去改變!
他深深地皺著眉頭,思考著:假設五萬人受災,五十萬兩災銀,平攤到這五萬受災民眾身上,一人十兩,雖然少了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起碼夠他們數月生活,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但皇帝更清楚的是,這十兩銀子,在層層盤剝之下,最終能落到百姓手中的,恐怕連一兩都不到,甚至隻是發少量米糧充抵。
寒冬臘月,百姓們除了基本的吃喝之外,還需要衣物禦寒,需要炭火取暖,這些都需要銀子。
皇帝正欲與諸位大臣商量賑災之策,忽然神情一動。
他按下話頭,輕輕抬手,示意群臣暫停討論,沉聲道:“今日時辰已晚,諸卿且先回府歇息,明日早朝再行詳議。”
群臣不疑有他,如今宮門都要落鎖了,皇帝總不能把他們一群人留在宮中徹夜商談吧?
他們躬身行禮,齊聲應道:“臣等告退。”
言罷,便有序地退出了禦書房,隻留下皇帝一人獨坐於書案之後。
待他們離去,楚冷玉才顯出身形,隨後布下隔音罩,讓他們的交談聲不會被外人聽見。
皇帝見到她,好似見到定海神針,心也不慌了。
然而,他仍不忘伸手,輕輕遮住了桌上某本淺黃色封皮的簿冊。
楚冷玉開門見山道:“陛下心中所憂,無非是國庫空虛,難以籌措足夠的賑災銀兩。不過,我倒是有一個法子,或許能解陛下燃眉之急。”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之色,問道:“姑娘有何良策?但說無妨。”
“抄家!”楚冷玉斬釘截鐵般說道,“四王七公,一個不留!”
此言一出,一股肅殺的氣息仿佛撲麵而來。
皇帝心中一震。
這些王公貴族,平日裏奢華無度,府上必定積攢了不少財富。
然而,對付他們非同小可,一旦實施,必將引起朝野震動,甚至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因此,他不禁有些猶豫。
卻頒布了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宣布皇子們年紀漸長,應為國分憂,特令他們前往北境磨礪,不日出發。
第二道聖旨,是誇孫總督才幹突出,忠君報國,特指派他負責皇子曆練之事,其總督之位由副總督接任,同樣不日出發。
至於第三道聖旨……
有人見洪福出城去了鬆林小築,卻仍舊不知其中具體內容。
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四王七公,聽聞此事後,都吃了一驚,在私下議論皇帝究竟意欲何為。
未曾想,今日更驚人的,是忽然遭遇傳說中的妖魔現世,肆虐人間。
禦書房裏。
重臣們被急召入宮,個個麵色凝重,心中惶惶不安。
京兆尹已經派人前去統計,本次民間死傷慘重,哀鴻遍野,甚至沒有一個人敢當眾念出來。
皇帝展開奏折,看著上麵保守估計死傷五萬的表述,亦為之默然,真實數字可能要翻個倍。
大夏經曆過許多災難,幾萬人或者十萬人的死傷在其中甚至排不上前列。
但這裏是神京,是大夏都城,是天子腳下。
且這次不是天災,而是妖魔作亂!
殿內氣氛凝重。
眾人皆感困惑、不解,更有幾分難以置信。
妖魔之說,曆來隻存於民間傳說和話本故事之中,如今竟然成了真?
還有那楚冷玉,她居然能力敵妖魔!之前認為她虛張聲勢,不善殺伐之人,不由得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曾經以“妖女”之名誹謗她的那些人,也不敢再次提起,同時心裏後悔不已,恨不得自己從沒說過那種話。
今日之事,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她不僅力戰妖魔,更以一己之力,護佑了神京城的安寧,讓曾經輕視她的人無地自容。
要知道,神京城的城牆塌了一截,不過是因為楚冷玉的劍光不小心掃到而已。
但,幸好有她啊。
否則他們還能安然無恙地站在這裏?
他們悄悄打量皇帝,見其麵容雖顯疲憊,但眼神堅定,未有慌張。
回想起皇帝從一開始就支持和信任楚冷玉,壓下朝堂內外所有聲音,他們更加篤定皇帝一定早就知道些什麽。
皇帝放下奏折,心情沉重,卻不得不提振起來,問道:“戶部還能拿出多少銀子?”
聞言,戶部尚書連忙上前,忐忑地回答道:“啟稟陛下,戶部即刻能調用的銀兩,大約……五十萬兩。”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麵露驚訝。
五十萬兩,對於尋常人家而言,無疑是天文數字,但在如今這國難當頭之際,卻顯得不足夠了。
皇帝眼睛一瞪,責問道:“國庫的銀子呢!?”
戶部尚書聞言,連忙跪倒在地,以額觸地,聲音中帶著幾分惶恐:“陛下息怒,微臣所言句句屬實。”
“前年江南遭遇百年不遇之洪災,朝廷賑災撥款兩百萬兩;去年各地又逢春旱,糧食歉收,朝廷再次撥款八十萬兩,以解民困。”
“加之邊疆軍需、官員俸祿等開支,國庫已是捉襟見肘,實在難以再擠出更多銀兩了。”
甚至這五十萬兩都是虛的,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各類物產折算。
戶部尚書深感無奈,麵對如此困境,他實在無能為力。
而殿內的群臣,在聽到這番解釋後,也紛紛沉默下來。
其實國庫中還剩多少銀子,眾人心中差不多都有數,隻不過如今突然得知隻剩五十萬兩時,無論是皇帝還是群臣,都覺得這個數實在是太少了。
但戶部尚書說的也是事實。
雖然大夏整體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時不時也會接連爆發一些災害,近幾年就是如此。
再加上今日神京,突然冒出了之前從未見過的妖魔,造成生靈塗炭。
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民間的不滿與怨憤,甚至會有別有用心者,將此歸咎於“皇帝失德,老天降罪”,引發社稷動蕩。
然而,皇帝本人雖對天人感應之說抱有敬畏,卻並不完全迷信。
他深知,國家的興衰存亡,終究還是要靠人去努力,去改變!
他深深地皺著眉頭,思考著:假設五萬人受災,五十萬兩災銀,平攤到這五萬受災民眾身上,一人十兩,雖然少了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起碼夠他們數月生活,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但皇帝更清楚的是,這十兩銀子,在層層盤剝之下,最終能落到百姓手中的,恐怕連一兩都不到,甚至隻是發少量米糧充抵。
寒冬臘月,百姓們除了基本的吃喝之外,還需要衣物禦寒,需要炭火取暖,這些都需要銀子。
皇帝正欲與諸位大臣商量賑災之策,忽然神情一動。
他按下話頭,輕輕抬手,示意群臣暫停討論,沉聲道:“今日時辰已晚,諸卿且先回府歇息,明日早朝再行詳議。”
群臣不疑有他,如今宮門都要落鎖了,皇帝總不能把他們一群人留在宮中徹夜商談吧?
他們躬身行禮,齊聲應道:“臣等告退。”
言罷,便有序地退出了禦書房,隻留下皇帝一人獨坐於書案之後。
待他們離去,楚冷玉才顯出身形,隨後布下隔音罩,讓他們的交談聲不會被外人聽見。
皇帝見到她,好似見到定海神針,心也不慌了。
然而,他仍不忘伸手,輕輕遮住了桌上某本淺黃色封皮的簿冊。
楚冷玉開門見山道:“陛下心中所憂,無非是國庫空虛,難以籌措足夠的賑災銀兩。不過,我倒是有一個法子,或許能解陛下燃眉之急。”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之色,問道:“姑娘有何良策?但說無妨。”
“抄家!”楚冷玉斬釘截鐵般說道,“四王七公,一個不留!”
此言一出,一股肅殺的氣息仿佛撲麵而來。
皇帝心中一震。
這些王公貴族,平日裏奢華無度,府上必定積攢了不少財富。
然而,對付他們非同小可,一旦實施,必將引起朝野震動,甚至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因此,他不禁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