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全國機器人大賽最高有高考20分的加分項,除季椽和宋冀寧兩名高二學生外,學校其他參賽者仍舊選擇的是高三學生。


    這些人的特點是理科都不錯,但偏科嚴重,很需要從其他地方加分。去年比賽時,那些參賽的高三學生就因為多了二十分的加分項考上大學,這次學校仍舊如法炮製。


    說起來這些人感覺像在蹭季椽和宋冀寧兩人的成績,沒有他倆光憑其他人絕對沒把握拿冠軍,好在兩人並不介意這些。


    今年的參賽學校比去年更多,電視台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機器人大賽”是什麽,也確實達到了普及的目的。光參賽學校就是去年的四倍以上,連來觀賽的家長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


    去年的全國總決賽隻有52所學校,今年更為嚴格,一減再減,最終仍有156所學校入圍。


    按照每校10人的參賽人數,居然有一千多人。不可能真的讓一千五百多人前往a市參加總決賽,於是舉辦方中科協讓每個省份再次舉辦了一次“地區總決賽”,隻有冠軍隊伍才允許參加全國總決賽。


    這是很多省市第一次參與全國大型比賽,因此極為重視,地方電視台也爭相報道,起到了廣大的宣傳科普作用,連路邊蹬三輪的大爺都知道“機器人”是什麽了。


    中科協簡直驚喜,要知道其實國內早在機器人大賽前就舉辦過另一項科技賽事,名為“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當時還光榮的得到過最高領導的題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


    然而這項活動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宣傳和普及,連續舉辦幾年,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和“作文比賽”“數學比賽”沒什麽區別,也沒出現超出教科書水平的技術,讓中科協對自己舉辦賽事的能力感到沮喪。


    “都是科技賽事,怎麽差那麽多呢?”一名中科協辦事員不解的問。


    “因為水平不一樣吧!”另一人道,突然又疑惑:“真奇怪,都是一樣的課本,為什麽機器人技術會發展得那麽厲害,都超過國外水平了,其他技術卻還保持在原有水平?”


    時間過去太久,已經很少有人能想起曾經有一所不起眼的中學科學小組,初次發表了一篇智能機器人的學習論文。也很少有人記得有一群學生製造的機器人讓扶桑啞口無言。然而這些靜靜結下的種子已經慢慢開出了花朵,在各方的努力下,機器人對於這個國家的平民和學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無法理解的技術,而是所有人都熱衷參與的賽事。


    季椽和宋冀寧所在的普白一高身為去年冠軍,自然倍受矚目,不明白的專盯著一高的高三學生,明白的專盯著那兩個看著像候補的二年級學生。


    “奇怪,聽說一高是去年冠軍,現在地質隊用的蛇型機器人就是一高在比賽中發明的,但我看著一般啊?”一名從大學請來的裁判坐在高台上看比賽,同時疑惑地問辦事員。


    “您得看旁邊那兩個學生。”


    “哪兩個?”


    “最大個和最小個那倆。”


    裁判:“……這比喻真形象。”


    一高有兩個不怎麽出場的學生,一個身形特別高大,比現場的中學生都高都壯,看著像體育生,專門找來做苦力的。另一名學生略瘦弱,整整齊齊的好學生模板,像是特意被帶來參觀學習的。


    裁判之前就注意到他們,也發現很多學生愛圍著他們轉,電視台和記者也喜歡圍著他們拍,他還以為是這倆學生長得好看,媒體在找形象擔當呢!


    “那我怎麽沒見他們上過賽場?”


    “因為太欺負人了。”


    “啊?”


    “你如果看過去年的總決賽就會明白,他們上場就太打擊其他學生了,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季椽和宋冀寧不參加地區總決賽並非自負,隻是不想讓其他同學太理所當然,覺得他們就該為別人掙這20分。好在學長們都很淳樸,發現季椽兩人不參與比賽後,除了有些緊張外,沒出現“你為什麽不幫我拿冠軍”這種白癡。


    季椽和宋冀寧承擔了指導學生的責任,連物理老師都聽他們的,在整個參賽小隊同心努力之下,一高毫不意外地拿到了全國總決賽的名額。


    不過以“前冠軍”的名聲而言,他們的表現確實不夠精彩。好在曾經的參賽小隊都知道真正的主力是誰,離開賽場前紛紛向兩人打招呼:“宋冀寧,季椽,決賽見。”


    季椽:“啊?”


    宋冀寧趕緊:“劉振興,決賽見!彭國東,決賽見!”


    隨後悄聲告訴季椽:“這是北高的,那是南高的。”


    季椽:“哦……?”


    這就是兩人性格上最大的不同。宋冀寧向來好友遍地,他能記住所有曾經交談過的人,不管三教九流,各行各業他都能與對方相交莫逆。因此當有需要時,他總能找到一堆幫手。


    而季椽向來不擅長、不主動交友,除了實驗室認識的朋友,他很少能從其他方麵結交到朋友。因此別人找軟柿子的時候,最容易找上他這種人。


    好在。


    前世的季椽有老師。


    現在的季椽有宋冀寧。


    地區決賽後,選出了60所參賽學校,這次是在津市的體育中心進行全國總決賽——據說因去年比賽的大熱,有三座城市爭取舉辦權,最後被工業發展靠前的津市搶到了。


    同樣因去年的大熱,外媒也注意到了這項全國性的中學生比賽。雖然不泛抱著“吹牛”“搞不好是軍事行動(人太多了)”的想法,但終歸派出記者進行跟隨報道。


    然而這段時間,除了機器人大賽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全國嚴打。報紙新聞連篇累牘,整天報道抓捕了多少犯罪份子,打掉了多少黑暗勢力。而且從重從嚴從快,幾乎是抓到即審判即槍斃。


    街道上再也看不到遊手好閑的小混混,曾經在村道上差點攔路打劫季椽等人的車匪路霸也被盡數肅清。


    在曾經的時間線上,宋冀寧差點成為其中一員,現在的他卻是一場全國比賽的冠軍種子隊成員,倍受期待和矚目。


    當然,更受媒體矚目的是前線奮戰的公安部隊,以及他們對付匪徒所使用的武器。


    ——電擊木倉!!


    這得回到季家那次“入室搶劫”事件以後,季建國拿走了季椽那兩張設計圖帶回公司研究。


    他原本也是一名電子技工,完全看得懂這些設計圖,捕鼠器被他改一改投入生產,送了一批給當地糧所,因效果顯著,很快接到大筆糧油局的訂單。


    至於電擊木倉,季建國請了幾個技術員一起進行改進,克服木倉身的絕緣材料問題,又好不容易克服電池問題,正趕上全國嚴打,季建國送了一批給公安局試用,再次接到大筆訂單。


    後世國內禁止使用電擊木倉,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不人道”。但是現在用卻剛剛好,沒人會認為這麽對待罪犯是凶殘的行為。


    雖然沒有鎳氫電池,但此時已經有鋰電池了,沒有後世那麽好,而且隻能一次性使用。但作為官方武器而言,比子彈省錢和安全多了。彈射電弧片最高彈射5米,強烈的電流使逃跑的罪犯瞬間失去戰鬥力,即迅捷又悄無聲息,相比前幾年的嚴打,這次完全沒聽到木倉聲,更未引起民間騷動。


    這種首次出現在民眾眼前的抓捕武器令中外媒體震驚,國內對新武器大肆讚揚,連國外媒體也忍不住誇獎,認為這是對付犯罪份子最適合的武器。


    季建國又收到一大筆訂單的同時,季椽和宋冀寧已來到津市,準備參加全國總決賽


    蔣教授這次不是裁判,但他還是特地來一趟看望季椽兩人。他很喜歡這兩個聰明的孩子,雖然不能向他們透露比賽內容,但還是盡己所能教了他們一些電子知識,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兩人自然也沒辜負蔣教授的教導,領悟極快,讓蔣教授欣慰之餘又倍感遺憾。


    他很想收這兩個孩子當他的學生,但他們太出色了,必定能考上a大這樣的學校,他的學校當然也不差,但不如a大,想也知道他們會選哪裏,蔣教授隻好遺憾的放棄。不過放棄歸放棄,遇到這種一點就通的好學生,他還是很開心的教導他們。


    總決賽並沒有對季椽和宋冀寧帶來任何障礙,除了比賽項目略有不同,總體來說還是安裝,組合,拆解,賽跑那幾套。


    蔣教授見他們輕輕鬆鬆過關斬將,忍不住對他們發出邀請:“季椽,宋冀寧,你們要不要來參加明年的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


    “那是什麽?”宋冀寧問。


    “全名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也是中科協舉辦的科技比賽,不知道為什麽名氣總是上不來,參加的學校也不多。”


    季椽和宋冀寧對視一眼,不忍心告訴他這名字又囉嗦又沒重點且意義不明,中學生誰敢肯定的說自己懂得“發明創造”,萬一自己發明的東西早就有了呢?而且加個討論會感覺像拿著筆記本參加的學習會,能吸引人才怪。


    “蔣教授,要不試試給比賽改個名?”


    “改名?”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怎麽樣?”季椽提議。


    其實這就是後來改的名,自從改成這淺顯易懂的名字後,參賽的學生確實多了很多,終於成為一項不輸機器人大賽的科技比賽,季椽還曾經參加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蔣教授念了兩遍,點頭:“可以啊,順口多了,也能讓學生理解我們的比賽衷旨,回去就找他們商量!”


    機器人比賽浙浙接近尾聲,隨著一高的遙遙領先,季椽不再出席比賽,賽場由宋冀寧帶領學長們參加,而季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畫設計圖。


    最後一項比賽仍是自由發揮的項目,然而季椽擅長的蜘蛛型機器人和蛇型機器人都被他用完了,雖然吃老本也能贏,但季椽怎麽會願意吃老本呢?


    他又想到了一件有趣的惡作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家製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萌並收藏國家製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