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塘江口攔截了賀勝自海路北上的樓船之後,熊大用拳頭說服朱清,讓他帶路,輕鬆擊潰劉家港守卒,並將百萬石糧食與三百艘海船,全都運往桃花島。


    在擊潰澉浦水軍營寨之後,逆錢塘江而上,一炮轟散周家渡口水軍守卒。


    此時小六已率領一支步卒,燒毀靈峰山營寨其及糧倉。


    苟順則統率幾支小隊,分散擊潰清河王府內外的駐兵。


    至此,杭州除了皋山駐軍之外,全部潰散。


    此次行動,不以殺人為目的,是以朝廷駐軍除了被轟死、嚇死、踩踏而死之外,總死亡人數在百人左右。而日月島軍,死傷六人,全是因為一尊火炮炸膛導致。


    這是剛剛試製完成的三尊火炮,質量標準未定的情況下,出現炸膛隻能算是難以避開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不算難,一是在鑄造炮筒時要提高內壁的光滑度,並研究膛線的製作方法。二是在發射時要及時為炮筒澆水降溫,三是總結出最合適的火藥投放量以及炮彈的重量。


    對於皋山以及其他州府的駐軍,接下去依然采取以威嚇為主的手段,哪怕無法將其擊潰,也要讓他們龜縮於各自的營寨之內,不會跑來杭州對日月島軍發動軍事行動。


    現階段,日月島軍不會樹旗造反,這是原則。


    在此原則之下,以行省丞相的名義,將行省之內所有的蒙古官員,全都驅離北上。其他的官員,隻要不是跳得太厲害,依然各守其職,保持原狀即可。


    自瓊州到廣東,乃至福建、浙江,一直到長江入海口,朝廷所有駐紮於沿海的水軍已經被清理得一幹二淨。起碼在江南沿海海域,日月島軍已經再無敵手。


    接下就是長江!


    當然,也隻能先從長江的下遊開始。


    是以,下一個目標是江陰?


    朝廷大多數的內河水軍,都分布於長江兩岸,共有三個水軍鎮戍萬戶府。


    位於浙江行省江陰州的江陰水軍,分鎮江陰、鎮江與集慶;位於江西行省的江州路,鎮守鄱陽湖;位於湖廣行省的武昌路,鎮守洞庭湖。


    依然堅持一個原則,將其擊潰,讓其形不成主動的戰鬥力。不求殺人,但是必須毀掉所有的船隻。以此來控製長江水道,並控製南北的水上運輸與驛站的傳遞。


    然後,慢慢逆江而上。在尋找江心島建立長江後勤基地的同時,爭取在一年之內,將長江的控製線推進到武昌洞庭湖口。


    江淮之險,為南宋提供了一百五十年的庇佑,也生生地擋住了蒙元鐵蹄半個世紀之久。


    若不是當年南宋的第一個降將劉整,為忽必烈籌劃打造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南宋也許依然還能再扛更久的時間。


    日月島最大的劣勢,是兵員數的不足。這劣勢不是短期之內便可以彌補,而且兵員的考核、招收以及訓練,都需要時間。


    在此前提下,隻能將地理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跟朝廷翻臉之前,必須用最快的速度重新奪回長江的控製權。擊潰朝廷所有的水軍,讓他們重新回到當年麵對江海束手無措的時代。


    在此同時,海上貿易線便可以從容地往北延伸,一直到渤海灣,乃至高麗與倭國。


    既然想當海賊,那就當個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海賊!


    不過,這時代的海上軍事力量,不可能隻會打海戰。畢竟海上現在也沒多少敵人可供日月島軍去消滅。


    對於海軍更準確些的定位,應當是會駕駛船隻的步兵。


    往更高的格調上依靠,那便是“海軍陸戰隊”!


    這些兵力,最終的目標終究還是陸地,是城池,是朝廷最大的倚仗——騎兵。


    是以,日月島接下去的建軍思路,就必須向這方麵轉變。


    此次軍事行動,匯聚了各地的兵源。有日月島原有的部隊,包括疍民、黎兵與故宋老兵;有陳宜中送來的番兵;有粵東、閩西、贛南的義軍;有閩浙贛的山匪;還有嶽家的仆從軍以及跟隨嶽家蜂擁而至的浙東與浙北義兵。


    整個江南,除了湖廣與四川之外,能讓日月島看得上眼的散兵遊勇,幾乎全都被網羅至此。但是總數,也不過兩千有餘。


    加上留守於日月島,以及還在桃花島幹苦力活的人,日月島目前的兵員總數不到四千。


    杭州的行動,算是匯聚各方兵員的一次大演練。效果總體還算不錯,但是對手太弱,看不出真正的問題所在。


    兵源駁雜,無非是增加彼此的信任感與號令的統一,對熊大以及在泉州整合新兵的馬青仝來說,都不算大問題。


    讓甄鑫眼睛大亮的是,嶽家仆從軍以及那些浙東義兵的表現。


    浙東屬於江南最為富庶的地方,曆史上這裏就不產強兵。


    但是宋亡之後,反而是這一帶出現了不少頗有實力的反賊。最有名的,便是謝枋得率領的義兵。畢竟有錢的反賊,就不用去幹殺人劫貨的匪事,專心當義兵就好。


    說起謝枋得,也算得上宋末絲毫不遜於文天祥的人物。


    此人上饒人,與文天祥同為寶佑四年同科進士,其詩文豪邁奇絕,自成一家。


    宋室投降後,謝太皇太後發布詔書,令江南各地放棄抵抗。不少封疆大臣與前線將領紛紛降敵,國勢土崩瓦解。但是謝枋得依然變賣家產,掃募民兵,堅持抗元,卻因孤立無援而敗北。


    景炎帝繼位後,謝枋得受任江東製置使,在浙東繼續招集義兵抵抗元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再遭慘敗。


    部隊潰散之後,謝枋得隻身逃亡福建,去年被捕押往大都,誓不肯降,絕食而死。


    其子謝熙之一直在上饒老家服侍祖母,被此次的詩會吸引,跑來杭州,卻差點自投羅網。好在最終有驚無險地被趁勢救出。


    浙東義兵雖然不會奉謝熙之為少主,但畢竟有香火情在,由此便毫不猶豫地正式加入日月島軍。


    雖然這支隊伍不過百餘人,而且個個身上帶著經年隱疾,但是與故宋老兵一樣,這些人都將會成為日月島軍最為骨幹的力量。他們的眼光與經驗,才是甄鑫最為珍視的能力。


    到了需要的時候,這些人便可以為日月島以最快的速度,爆出一大群可戰之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滅元139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大河並收藏滅元139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