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鑫看向謝翱,眼中露出詢問的神色。
謝翱皺著眉頭,沉吟道:“謝某,可以跟著一起去嗎?”
“當然可以!”方回坦然說道:“姚先生交代,隻要甄公子不在意的話,帶幾個人去見他都行。”
如果姚燧邀見,真的涉及自己的身世,的確不能讓太多人知道。
甚至是阿黎,都不行。
“隻有姚先生一個人嗎?”謝翱問道。
“是的!”
今日王府內,有一支百人隊在維持秩序。除此之外,王府內外暫時還沒見人埋伏。
而且,姚燧想對付自己,似乎也沒必要采取如此沒有技術含量的手段。
甄鑫雖然對自己身世的隱秘,從來就不甚在意。但是他擔心的是,別人會在意。而且顯然還有許多人拿這事在做著文章。
早一日知道自己的身份,起碼可以早一日擺脫成為別人棋子的被動局麵。
隻是,姚燧會將真正的事實告訴自己嗎?
“行!老謝跟我去見下這位姚先生吧。”
謝翱頷首。
甄鑫給阿黎一個不用擔心的眼神,輕聲說道:“你們該做什麽,就去做什麽。”
“嗯。”阿黎輕咬下唇,點頭應道。
跟在方回身後,甄鑫的目光依然逡巡於王府各處。
沒有人出現警惕的神色,也沒有人突然慌亂離去。負責維持秩序的兵丁,依然各守崗位。
三三兩兩的議論聲中,更多的依然是在試圖琢磨出一兩句能技驚四座的秋詩。
時已過午,能做得出好詩的早已完成。如今還在琢磨的,無非是那些不上不下,不甘不願的為難者。
有侍者魚貫而入,端來許多糕點水果,擺在桌上,任由與會者食用。
於是,那些抓耳撓腮的冥想者便可以更安心地琢磨,那些本來準備離去的人,也停下了猶豫的腳步。
王府西側的一座偏院內,未能成為今日詩會評委的幾位江南宿儒,林景熙、鄭思肖、鄧剡、周密等人,正圍坐於院前的一張長桌之前。
滿臉不耐煩的鄭思肖鄭憶翁,又開始催促:“德陽兄,到底是怎麽回事?葉李到底是來還是不來?”
林景熙苦笑著說道:“憶翁兄莫急,葉丞相身為主持者,總得等詩會進行的差不多了,才能抽身前來。”
“我等之事,難道還比不上一個詩會更重要?”
鄧剡皺著眉頭說道:“既來之,則安之。你若想走,我第一個陪你離開!”
在座諸人,乃至包括正在當評委的幾個人,大概隻是鄧剡一人不看好此次與葉李的會談。
讓一個行省的丞相支持自己反元複宋?怎麽看都是件極為可笑之事。
但是基於葉李的出身,期望他擁有當初少年時的熱血,連鄧剡都難免生出一絲的僥幸心理。
萬一呢……
大宋徹底覆滅,已經過去十年。自己這批人,老的老死的死,已經沒有時間再拖下去了。
而葉李,是如今能夠看得到的,唯一希望。
且將死馬當作活馬醫!
隻是……“這會不會是個陷阱?”鄧剡忍不住擔憂道。
“陷阱?怎麽可能!”林景熙一口否決。
鄭思肖卻無所謂道:“陷阱又如何?不過一死而矣,以此殘軀得報君恩,也算是死得其所!”
周密讚道:“我輩當有文丞相之氣節,人生自古誰無死……”
鄧剡悠悠地歎了口氣。
在座中,真正上過戰場、領兵打過仗的,隻有自己一人。
他們也許明白戰爭的慘酷,卻無法理解戰爭的難度。
難怪自古以來,都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些人,僅憑著堅貞的氣節與視死如歸的果敢,就想造反成功?
真要如此,崖山之戰,十萬被迫投海的將士,缺的是氣節與果敢不成?
可是偏偏大義之下,自己即便想反駁,都不知如何出口。
說了,自己便是貪生怕死之輩!
鄧剡擔心的,不是自己或是在座這些人的死活。而是如果這一場詩會,真的是葉李設下的陷阱,那麽甄鑫會不會也被針對?
如果連甄鑫都陷了進來,那所謂的複宋大業,恐怕連最後的希望都將被覆滅。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甄鑫連這樣的陷阱都沒能力擺脫的話,也沒必要再指望他能出什麽大事了。
患得患失之中,鄧剡也隻能獨自地長籲短歎。
一個小廝蹩進園子,貼著林景熙耳邊輕聲說道:“來了北地大儒姚燧……”
聲音雖然不大,但也足以讓院內人都聽清。“姚燧一到,便向葉李要了間密室,要與人私會。”
“誰?”鄭思肖忍不住問道。
“甄鑫甄公子……”
姚燧來見甄公子?所有人對這信息,都極為意外。
據他們現在能了解的信息,甄鑫從未離開過江南,也不曾與北地勢力有過聯係,更不可能認識這位姚燧。
那姚燧來找他,是為了什麽?
“隻是他們倆嗎?”
“應該隻有姚燧一人,謝翱謝先生陪著甄鑫去了密室。”
林景熙心裏很突兀地生出一腔難受,有種被人背叛的惱恨。他們倆,又把我落下了……
“葉李呢?”
小廝答道:“堂上已經基本沒有新詩出現,想來再過片刻,葉丞相就會過來。”
行吧,計劃還算在正常地推進。
葉李沒有私下會見甄鑫便好。
計劃是自己這些老頭子,先與葉李談定合作的事項,此後才會根據情況,讓甄鑫去落實去推進。
主次,還是必須要分清楚,否則必亂!
還好,這次不過等了一刻多鍾,葉李果然出現在小院門口。
身邊,跟著方回。
身後,是四個擔任評委的江南宿儒。
院中的大儒們,紛紛站起,躬身而禮。
“實在抱歉,今日詩會來者眾多,又有姚燧先生突然來此,耽誤了些時間,令諸位先生久候,葉某之過!”
葉李坦誠的歉意,讓院中幾人心裏舒坦了許多。
加上在其身後,胡三省的微微頷首,證明其所言不虛,眾人殘餘的怒氣便消逝不見。
葉李對方回揮揮手,說道:“你且去忙吧。”
“這……”方回瞟向院中眾人,迎來或鄙視或漠然的目光。
知道自己不被待見,方回無奈離去。
謝翱皺著眉頭,沉吟道:“謝某,可以跟著一起去嗎?”
“當然可以!”方回坦然說道:“姚先生交代,隻要甄公子不在意的話,帶幾個人去見他都行。”
如果姚燧邀見,真的涉及自己的身世,的確不能讓太多人知道。
甚至是阿黎,都不行。
“隻有姚先生一個人嗎?”謝翱問道。
“是的!”
今日王府內,有一支百人隊在維持秩序。除此之外,王府內外暫時還沒見人埋伏。
而且,姚燧想對付自己,似乎也沒必要采取如此沒有技術含量的手段。
甄鑫雖然對自己身世的隱秘,從來就不甚在意。但是他擔心的是,別人會在意。而且顯然還有許多人拿這事在做著文章。
早一日知道自己的身份,起碼可以早一日擺脫成為別人棋子的被動局麵。
隻是,姚燧會將真正的事實告訴自己嗎?
“行!老謝跟我去見下這位姚先生吧。”
謝翱頷首。
甄鑫給阿黎一個不用擔心的眼神,輕聲說道:“你們該做什麽,就去做什麽。”
“嗯。”阿黎輕咬下唇,點頭應道。
跟在方回身後,甄鑫的目光依然逡巡於王府各處。
沒有人出現警惕的神色,也沒有人突然慌亂離去。負責維持秩序的兵丁,依然各守崗位。
三三兩兩的議論聲中,更多的依然是在試圖琢磨出一兩句能技驚四座的秋詩。
時已過午,能做得出好詩的早已完成。如今還在琢磨的,無非是那些不上不下,不甘不願的為難者。
有侍者魚貫而入,端來許多糕點水果,擺在桌上,任由與會者食用。
於是,那些抓耳撓腮的冥想者便可以更安心地琢磨,那些本來準備離去的人,也停下了猶豫的腳步。
王府西側的一座偏院內,未能成為今日詩會評委的幾位江南宿儒,林景熙、鄭思肖、鄧剡、周密等人,正圍坐於院前的一張長桌之前。
滿臉不耐煩的鄭思肖鄭憶翁,又開始催促:“德陽兄,到底是怎麽回事?葉李到底是來還是不來?”
林景熙苦笑著說道:“憶翁兄莫急,葉丞相身為主持者,總得等詩會進行的差不多了,才能抽身前來。”
“我等之事,難道還比不上一個詩會更重要?”
鄧剡皺著眉頭說道:“既來之,則安之。你若想走,我第一個陪你離開!”
在座諸人,乃至包括正在當評委的幾個人,大概隻是鄧剡一人不看好此次與葉李的會談。
讓一個行省的丞相支持自己反元複宋?怎麽看都是件極為可笑之事。
但是基於葉李的出身,期望他擁有當初少年時的熱血,連鄧剡都難免生出一絲的僥幸心理。
萬一呢……
大宋徹底覆滅,已經過去十年。自己這批人,老的老死的死,已經沒有時間再拖下去了。
而葉李,是如今能夠看得到的,唯一希望。
且將死馬當作活馬醫!
隻是……“這會不會是個陷阱?”鄧剡忍不住擔憂道。
“陷阱?怎麽可能!”林景熙一口否決。
鄭思肖卻無所謂道:“陷阱又如何?不過一死而矣,以此殘軀得報君恩,也算是死得其所!”
周密讚道:“我輩當有文丞相之氣節,人生自古誰無死……”
鄧剡悠悠地歎了口氣。
在座中,真正上過戰場、領兵打過仗的,隻有自己一人。
他們也許明白戰爭的慘酷,卻無法理解戰爭的難度。
難怪自古以來,都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些人,僅憑著堅貞的氣節與視死如歸的果敢,就想造反成功?
真要如此,崖山之戰,十萬被迫投海的將士,缺的是氣節與果敢不成?
可是偏偏大義之下,自己即便想反駁,都不知如何出口。
說了,自己便是貪生怕死之輩!
鄧剡擔心的,不是自己或是在座這些人的死活。而是如果這一場詩會,真的是葉李設下的陷阱,那麽甄鑫會不會也被針對?
如果連甄鑫都陷了進來,那所謂的複宋大業,恐怕連最後的希望都將被覆滅。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甄鑫連這樣的陷阱都沒能力擺脫的話,也沒必要再指望他能出什麽大事了。
患得患失之中,鄧剡也隻能獨自地長籲短歎。
一個小廝蹩進園子,貼著林景熙耳邊輕聲說道:“來了北地大儒姚燧……”
聲音雖然不大,但也足以讓院內人都聽清。“姚燧一到,便向葉李要了間密室,要與人私會。”
“誰?”鄭思肖忍不住問道。
“甄鑫甄公子……”
姚燧來見甄公子?所有人對這信息,都極為意外。
據他們現在能了解的信息,甄鑫從未離開過江南,也不曾與北地勢力有過聯係,更不可能認識這位姚燧。
那姚燧來找他,是為了什麽?
“隻是他們倆嗎?”
“應該隻有姚燧一人,謝翱謝先生陪著甄鑫去了密室。”
林景熙心裏很突兀地生出一腔難受,有種被人背叛的惱恨。他們倆,又把我落下了……
“葉李呢?”
小廝答道:“堂上已經基本沒有新詩出現,想來再過片刻,葉丞相就會過來。”
行吧,計劃還算在正常地推進。
葉李沒有私下會見甄鑫便好。
計劃是自己這些老頭子,先與葉李談定合作的事項,此後才會根據情況,讓甄鑫去落實去推進。
主次,還是必須要分清楚,否則必亂!
還好,這次不過等了一刻多鍾,葉李果然出現在小院門口。
身邊,跟著方回。
身後,是四個擔任評委的江南宿儒。
院中的大儒們,紛紛站起,躬身而禮。
“實在抱歉,今日詩會來者眾多,又有姚燧先生突然來此,耽誤了些時間,令諸位先生久候,葉某之過!”
葉李坦誠的歉意,讓院中幾人心裏舒坦了許多。
加上在其身後,胡三省的微微頷首,證明其所言不虛,眾人殘餘的怒氣便消逝不見。
葉李對方回揮揮手,說道:“你且去忙吧。”
“這……”方回瞟向院中眾人,迎來或鄙視或漠然的目光。
知道自己不被待見,方回無奈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