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高產水稻
逃荒:相公,這裏有株人參 作者:開心過每一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
“報!邊關大捷!驍騎大將軍打勝仗,打得韃靼戰士落花流水,死傷慘重,韃靼要求停戰!”
傳令官十萬火急的跑進皇宮,進了朝堂,向皇上報喜。
“贏了!真不愧是朕的大將軍。”
皇上龍顏大悅。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文武百官下跪朝拜。
“好!眾卿平身!”
皇上開心的龍顏大悅,滿臉笑容。
皇上與大臣商量賠償的問題,有主張簽和平條約,有主張要他們割地賠償。
最後,皇上為了大梁百姓,他想簽和平條約,結成同盟,停戰五十年。
皇上派鴻驢寺卿和王公公帶著聖旨去邊關和談。
這次和談的主要官員是驍騎大將軍和祥雲郡主,鴻驢寺卿協助。
祥雲郡主見多識廣,見識淵博,聰明絕頂,相信能做好這次和談。
二皇子和三皇子相爭著要去邊關和談,他們心裏打著小九九,祥雲郡主在邊送,太子也在邊關,如果讓兩人惺惺相惜,達成一致,協助太子,他們想爭皇位,機會渺茫。必須去邊關,討好祥雲郡主,希望能將她收在麾下,為他們所用。或者用男色,男人計,將她拿下,收納進府,封為側妃。這樣他倆就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皇上當然看穿兩個皇兒的小心思,他當然不會如他們願。
祥雲郡主是錦謙的,誰也別想打她的主意。而且,祥雲郡主聰明絕頂,將來由她輔助太子,定能將大梁走向輝煌。
戶部尚書和大司農到達泰州,高芷君種的稻穀可以收割了。
“下官參見尚書大人!”
張知府帶著府衙的官員在城門迎接戶部尚書。
“張大人,平身!”
柳尚書說。
“謝大人!”
張知府帶著官員起來。
“稻穀長得怎樣了?可以收割了嗎?”
柳尚書問著張知府。
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稻穀,這是她外孫女種的稻穀。
“回大人話,可以收割了。”
穀穗已經很飽滿,已經成熟,可以收割。
“好,沒有不長眼的搞破壞吧?”
柳尚書關心的問。
那些稻穀是皇上最關心的事,百姓的口糧,如果被破壞,他都不知皇上會不會大發雷霆。
“沒有,這裏是郡主的封地,沒有人敢破壞。更何況,百姓們都自覺去守著。”
張知府如實的說。
他做知府這麽多年,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居然百姓自覺幫郡主守著稻穀,不讓人破壞,他們還不要工錢。
柳尚書心裏高興,他的外孫女這麽有本事,能讓百姓自覺守著。
大司農心裏一驚,郡主真是深得民心,令他刮目相看。
“本尚書想看看稻穀,直接去霍家村,還有,我們就住在霍家村。”
柳尚書對張知府說。
“是,尚書大人。”
張知府說。
柳尚書上了馬車,張知府在前麵帶路,馬車駛向霍家村。
到了霍家村村口,墨宇見到張知府,打開大門,讓馬車駛進去。
柳尚書下了馬車,墨宇見到來人,立刻下跪。
“草民見過尚書大人!”
“平身,無須多禮,快快請起。”
柳尚書揮揮手說。
“謝尚書大人!”
墨宇說完,站了起來。
由於大家都是熟人,柳尚書帶著大司農他們住進了高府。
霍錦州知道後,他從作坊回來,招呼柳尚書。
“尚書大人,你來了。是不是為了稻穀而來?”
霍錦州問著柳尚書。
“對,皇上聽說稻穀大豐收,派臣過來高價收穀種。”
柳尚書把皇上的旨意說了出來。
“好,我帶你們去看看。”
霍錦州說完,帶著柳尚書和大司農去看稻穀。
來到田埂前,看著一片片金黃的稻穀,讓柳尚書和大司農激動,他們從未見過這種飽滿的稻穀。
一粒粒飽滿的穀子,壓得禾稈都壓彎了。
小心翼翼的摸著一粒粒飽滿的穀子,聞著稻穀的香味,讓人心情大好。
有了這些稻穀,百姓再也不怕餓肚子。
“尚書大人,下官從未見過這樣飽滿的穀子,還長得這麽喜人。郡主真是個妙人,什麽都會。大人有此外孫女,大人真是好有福氣。”
大司農捧著飽滿的穀穗,愛不措手的摸摸,那小心翼翼的樣子,害怕毀壞穀子,是千古罪人。
“那是當然,本尚書的外孫女,肯定是聰明絕頂的。”
聽到別人誇自己的外孫女,柳尚書心花怒放,滿臉笑容。他的外孫女肯定聰明絕頂,京城那些千金小姐根本沒法比,就連親孫女也比不上。
柳尚書等人在高府住下來,張知府通知泰州百姓明天過去幫郡主收割稻穀。
天一早,泰州百姓基本來了一半,另一半都是有工要做的。
逃難來的難民,張知府已經出了銀子送他們離開。
孔梅雪和羅明虎也過來,被霍錦州拒絕。
她倆夫妻是什麽鳥性,霍錦州清楚,他不可能讓她倆借機鬧事。
果然,霍錦州拒絕,兩人就開始鬧起來,坐在地上打滾撒潑,敗壞高芷君名聲和霍家名聲。
剛開始百姓沒有理會,當聽到罵他們的救命恩人時,大家就不淡定了,開始集體噴兩人,還懟得兩人啞口無言。
張知府和柳尚書知道後,雷霆大怒,張知府押著兩人回府衙打了二十大板,打得兩人皮開肉綻,還警告兩人,如果再有下次,定將他們趕出泰州,永不準居住泰州。
兩人雖然表麵同意,內心都恨死高芷君,把一切都怪在她頭上。
尤其是,孔梅雪,恨不得要殺死高芷君。
沒有搞屎精搞事,百姓們開始收割稻穀。
一天時間,割了十畝。
第二天,霍錦州帶著幾十人把割回來的稻穀打出來。
柳尚書和張知府稱了一畝種的稻穀。
不稱不知道,一稱嚇你一跳。一畝的稻穀,居然有二千一百多斤。
看到這個數,不僅百姓震驚,柳尚書和大司農更是震驚。如果大梁的百姓都種上這種高產水稻,不但能吃飽飯,手中恐怕還有餘糧。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收割完稻穀並曬幹,還種下了第二批水稻。
這時,蕃薯也差不多能挖了。
柳尚書和大司農決定留下來,等挖完蕃薯再回京。
“報!邊關大捷!驍騎大將軍打勝仗,打得韃靼戰士落花流水,死傷慘重,韃靼要求停戰!”
傳令官十萬火急的跑進皇宮,進了朝堂,向皇上報喜。
“贏了!真不愧是朕的大將軍。”
皇上龍顏大悅。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文武百官下跪朝拜。
“好!眾卿平身!”
皇上開心的龍顏大悅,滿臉笑容。
皇上與大臣商量賠償的問題,有主張簽和平條約,有主張要他們割地賠償。
最後,皇上為了大梁百姓,他想簽和平條約,結成同盟,停戰五十年。
皇上派鴻驢寺卿和王公公帶著聖旨去邊關和談。
這次和談的主要官員是驍騎大將軍和祥雲郡主,鴻驢寺卿協助。
祥雲郡主見多識廣,見識淵博,聰明絕頂,相信能做好這次和談。
二皇子和三皇子相爭著要去邊關和談,他們心裏打著小九九,祥雲郡主在邊送,太子也在邊關,如果讓兩人惺惺相惜,達成一致,協助太子,他們想爭皇位,機會渺茫。必須去邊關,討好祥雲郡主,希望能將她收在麾下,為他們所用。或者用男色,男人計,將她拿下,收納進府,封為側妃。這樣他倆就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皇上當然看穿兩個皇兒的小心思,他當然不會如他們願。
祥雲郡主是錦謙的,誰也別想打她的主意。而且,祥雲郡主聰明絕頂,將來由她輔助太子,定能將大梁走向輝煌。
戶部尚書和大司農到達泰州,高芷君種的稻穀可以收割了。
“下官參見尚書大人!”
張知府帶著府衙的官員在城門迎接戶部尚書。
“張大人,平身!”
柳尚書說。
“謝大人!”
張知府帶著官員起來。
“稻穀長得怎樣了?可以收割了嗎?”
柳尚書問著張知府。
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稻穀,這是她外孫女種的稻穀。
“回大人話,可以收割了。”
穀穗已經很飽滿,已經成熟,可以收割。
“好,沒有不長眼的搞破壞吧?”
柳尚書關心的問。
那些稻穀是皇上最關心的事,百姓的口糧,如果被破壞,他都不知皇上會不會大發雷霆。
“沒有,這裏是郡主的封地,沒有人敢破壞。更何況,百姓們都自覺去守著。”
張知府如實的說。
他做知府這麽多年,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居然百姓自覺幫郡主守著稻穀,不讓人破壞,他們還不要工錢。
柳尚書心裏高興,他的外孫女這麽有本事,能讓百姓自覺守著。
大司農心裏一驚,郡主真是深得民心,令他刮目相看。
“本尚書想看看稻穀,直接去霍家村,還有,我們就住在霍家村。”
柳尚書對張知府說。
“是,尚書大人。”
張知府說。
柳尚書上了馬車,張知府在前麵帶路,馬車駛向霍家村。
到了霍家村村口,墨宇見到張知府,打開大門,讓馬車駛進去。
柳尚書下了馬車,墨宇見到來人,立刻下跪。
“草民見過尚書大人!”
“平身,無須多禮,快快請起。”
柳尚書揮揮手說。
“謝尚書大人!”
墨宇說完,站了起來。
由於大家都是熟人,柳尚書帶著大司農他們住進了高府。
霍錦州知道後,他從作坊回來,招呼柳尚書。
“尚書大人,你來了。是不是為了稻穀而來?”
霍錦州問著柳尚書。
“對,皇上聽說稻穀大豐收,派臣過來高價收穀種。”
柳尚書把皇上的旨意說了出來。
“好,我帶你們去看看。”
霍錦州說完,帶著柳尚書和大司農去看稻穀。
來到田埂前,看著一片片金黃的稻穀,讓柳尚書和大司農激動,他們從未見過這種飽滿的稻穀。
一粒粒飽滿的穀子,壓得禾稈都壓彎了。
小心翼翼的摸著一粒粒飽滿的穀子,聞著稻穀的香味,讓人心情大好。
有了這些稻穀,百姓再也不怕餓肚子。
“尚書大人,下官從未見過這樣飽滿的穀子,還長得這麽喜人。郡主真是個妙人,什麽都會。大人有此外孫女,大人真是好有福氣。”
大司農捧著飽滿的穀穗,愛不措手的摸摸,那小心翼翼的樣子,害怕毀壞穀子,是千古罪人。
“那是當然,本尚書的外孫女,肯定是聰明絕頂的。”
聽到別人誇自己的外孫女,柳尚書心花怒放,滿臉笑容。他的外孫女肯定聰明絕頂,京城那些千金小姐根本沒法比,就連親孫女也比不上。
柳尚書等人在高府住下來,張知府通知泰州百姓明天過去幫郡主收割稻穀。
天一早,泰州百姓基本來了一半,另一半都是有工要做的。
逃難來的難民,張知府已經出了銀子送他們離開。
孔梅雪和羅明虎也過來,被霍錦州拒絕。
她倆夫妻是什麽鳥性,霍錦州清楚,他不可能讓她倆借機鬧事。
果然,霍錦州拒絕,兩人就開始鬧起來,坐在地上打滾撒潑,敗壞高芷君名聲和霍家名聲。
剛開始百姓沒有理會,當聽到罵他們的救命恩人時,大家就不淡定了,開始集體噴兩人,還懟得兩人啞口無言。
張知府和柳尚書知道後,雷霆大怒,張知府押著兩人回府衙打了二十大板,打得兩人皮開肉綻,還警告兩人,如果再有下次,定將他們趕出泰州,永不準居住泰州。
兩人雖然表麵同意,內心都恨死高芷君,把一切都怪在她頭上。
尤其是,孔梅雪,恨不得要殺死高芷君。
沒有搞屎精搞事,百姓們開始收割稻穀。
一天時間,割了十畝。
第二天,霍錦州帶著幾十人把割回來的稻穀打出來。
柳尚書和張知府稱了一畝種的稻穀。
不稱不知道,一稱嚇你一跳。一畝的稻穀,居然有二千一百多斤。
看到這個數,不僅百姓震驚,柳尚書和大司農更是震驚。如果大梁的百姓都種上這種高產水稻,不但能吃飽飯,手中恐怕還有餘糧。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收割完稻穀並曬幹,還種下了第二批水稻。
這時,蕃薯也差不多能挖了。
柳尚書和大司農決定留下來,等挖完蕃薯再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