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返回平京的火車票,聞晴隻手提著一個大包就上車了。
經過一天一夜,到了平京,看著熟悉的火車站,仿佛回到了兩年前,那時她也是一個人,第一次來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不出的茫然。
現在,她心裏已經不再忐忑,更多地是希望。
回到二夏村,她放下東西先去了後院酒坊。
見王建國正在翻動酒糟,把已經混合好的酒糟、稻殼放進酒窖中。
每個酒窖可以裝一千斤酒糟,由於甑子不是很大,他們每天蒸的糧糟隻能裝滿二個酒窖或者四個地缸,十個泥窖、二十個地缸要十天才能全部裝滿。
夏天溫度高,後院酒坊大約有攝氏30度左右,聞晴安裝了風扇,給地缸和酒窖降溫,保證能夠穩定發酵。
但具體怎麽做,還要看酒窖的發酵情況,王建國對此十分感興趣,每天都會測量和檢查酒窖的發酵情況,一一記錄下來,有時還與聞晴一起分析總結釀酒流程。
王建國看見聞晴進來,忙停下手裏的活計,笑道:“聞姐回來了?”
聞晴點頭,說:“剛到家,酒坊怎麽樣?”
王建國說:“你留下來的糧食已經全部做了酒糟,全部入池發酵了。”
指著一邊五六個地缸,說:“這邊這些地缸已經發酵了二十來天,我準備明天開始蒸酒,其中有四個已經是第二次發酵了,澱粉轉化得差不多了,下次蒸過的酒糟就不要了。”
又指著一邊三個酒窖:“這邊三口窖,我加了糧糟,蒸了2000多斤酒,昨天才上了封泥,今天翻了一口酒窖。”
指著另一邊的幾口酒窖:“這些還在發酵,溫度比較高,我覺得還應該等幾天才起窖。”
聞晴說:“好,明天我們一起把發酵完成的酒醅起出來蒸了。”挽起袖子開始幫王建國上封泥。
封窖後,兩人把甑子、陶罐、浸糧桶、攤晾席清洗幹淨晾好,才關燈鎖門。
兩人一起回到前院,聽說她回家,柳泉趕過來給她匯報了這十來天的銷售情況,“我給42家副食品店和36家百貨公司送了貨,一共送了300箱酒,收到貨款1.35萬元。”
聞晴看了看存折的餘額,又核對了庫存賬,沒有問題。
聞晴給他講了自己在江南賣酒的經過,說道:“我這次去江南,順便銷售了1400瓶白酒,300瓶果酒,這是新簽的合同,你收著。
你以後每半個月給他們打電話聯係一下,了解一下他們的銷售進度,便於及時發貨。”
又說:“咱們的酒雖然還沒有辦法與老牌名酒媲美,但是大家反映酒的味道還是不錯的,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提升酒的質量,要打出名氣。”
柳泉問:“怎麽打名氣?”
聞晴說:“主要是多做宣傳,酒香也怕巷子深。”
柳泉說:“有名氣是好事,但是好東西都貴,如果我們賣貴了,很多人就不買了,會影響銷量的。”
聞晴問:“好東西不一定貴,要價廉物美。咱們的白酒有幾種?”
柳泉說:“清香型和濃香型都有42度、53度兩種;我找了一些酒友過來品嚐過咱們的酒,覺得窖香還有點欠缺,味道趕不上高檔白酒。”
聞晴點頭:“嗯,咱們酒坊才開張沒多久,比起幾百年的老牌酒確實差距很大。”
王建國說:“最近我在看釀酒的書,研究了酒曲的做法,我想做一批酒曲,看看我的方法行不行?”
他們現在用的酒曲,一些是聞晴在空間做的,一些是在南昆和京郊的一個老酒坊買的,比較雜,王建國的話提醒了她,以後出去的時候去弄一些好的酒曲。
聞晴說:“柳泉,你有時間可以去二鍋頭廠,甚至一些出名的酒廠學習參觀,看看他們的工藝流程是怎麽樣的?建國,你想做什麽就放心去做,差什麽材料給我說,我去找;還有,你們去找找有沒有酒廠的老師傅,可以請回來。”
兩人點頭答應。
回家後,聞晴的時間多了起來,她約了朱紅英一家來小院吃飯。
上午十點過,朱紅英一家就到了,聞晴高興地說:“紅英到了?小明麗呢?”
朱紅英拉過明麗說:“這裏,明麗叫聞阿姨。”
“聞阿姨好。”明麗認識聞晴,對聞晴很熟悉,所以大大方方地打招呼。
“聞晴,這是我愛人楊紹軍。”
楊紹軍看起來三十多歲,但實際隻有二十七歲,他在南寧大學學電子技術,也是高考恢複後第一年考上的。
聞晴給他們倒了茶水,把瓜子、花生、糖果擺在屋簷下的桌子上,自己去了廚房準備午餐,朱紅英跟著她進來,兩人一邊做飯、一邊聊天。
原來,楊紹軍和朱紅英雙雙考上大學,本想把女兒交給家裏照顧。
但他母親早亡,父親續娶了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孩子,現在同父異母的弟弟也結婚了,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繼母生的妹妹也結婚了,去年生了一個女兒;楊紹軍父親與小兒子住一起,幫助他帶孩子,他繼母與女兒住一起,照顧外孫女,所以老兩口沒有辦法照顧明麗。
朱紅英父母雙亡,本就是孤兒,從小跟著叔叔長大,上完高中就下鄉了,這幾年也沒有往來。
夫妻二人都沒有長輩可以依靠,朱紅英隻好帶著孩子來上大學,好在學校允許她帶孩子住在宿舍裏。
楊紹軍課餘時間打工掙錢,每個月都要給朱紅英寄錢來,兩人假期也沒有回老家。
去年假期是朱紅英帶孩子去的南寧,今年楊紹軍過來。
朱紅英有些羨慕地看著小院,問道:“聞晴,你說我可不可以在平京買房?”
“當然可以,不過,你想買哪裏的房子?”
“學校附近當然是最好的。”
“現在返城的知青很多,房價已經有些上漲了,如果你想買房要趕快行動。”
“現在一間房子要多少錢?”
“這個說不清楚,取決於買什麽樣的房子。”
朱紅英疑惑地看著她,聞晴不得不解釋:“比如買樓房還是平房?買農村的還是城裏的?價格都不一樣。”
朱紅英問:“你覺得買什麽房比較好?”
“不管買什麽房子,一定要產權清晰,不要有糾紛。”
“我們這兩年存了3000元錢,能買什麽房子?”
“我認識咱們學校旁邊房管所的人,我去幫你問問。”
朱紅英高興地謝了她,兩人忙了一個多小時,做出了紅燒鯉魚、排骨藕湯、炸肉丸、粉蒸肉、蒸蛋羹,炒空心菜、土豆泥,雖然不是名貴食材,擺上桌還是很豐盛的。
明麗小朋友拿著炸肉丸吃的小嘴油汪汪的,兩年來她長高不少,不再是聞晴第一次見到的瘦瘦小小的模樣,性格也開朗起來。
經過一天一夜,到了平京,看著熟悉的火車站,仿佛回到了兩年前,那時她也是一個人,第一次來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不出的茫然。
現在,她心裏已經不再忐忑,更多地是希望。
回到二夏村,她放下東西先去了後院酒坊。
見王建國正在翻動酒糟,把已經混合好的酒糟、稻殼放進酒窖中。
每個酒窖可以裝一千斤酒糟,由於甑子不是很大,他們每天蒸的糧糟隻能裝滿二個酒窖或者四個地缸,十個泥窖、二十個地缸要十天才能全部裝滿。
夏天溫度高,後院酒坊大約有攝氏30度左右,聞晴安裝了風扇,給地缸和酒窖降溫,保證能夠穩定發酵。
但具體怎麽做,還要看酒窖的發酵情況,王建國對此十分感興趣,每天都會測量和檢查酒窖的發酵情況,一一記錄下來,有時還與聞晴一起分析總結釀酒流程。
王建國看見聞晴進來,忙停下手裏的活計,笑道:“聞姐回來了?”
聞晴點頭,說:“剛到家,酒坊怎麽樣?”
王建國說:“你留下來的糧食已經全部做了酒糟,全部入池發酵了。”
指著一邊五六個地缸,說:“這邊這些地缸已經發酵了二十來天,我準備明天開始蒸酒,其中有四個已經是第二次發酵了,澱粉轉化得差不多了,下次蒸過的酒糟就不要了。”
又指著一邊三個酒窖:“這邊三口窖,我加了糧糟,蒸了2000多斤酒,昨天才上了封泥,今天翻了一口酒窖。”
指著另一邊的幾口酒窖:“這些還在發酵,溫度比較高,我覺得還應該等幾天才起窖。”
聞晴說:“好,明天我們一起把發酵完成的酒醅起出來蒸了。”挽起袖子開始幫王建國上封泥。
封窖後,兩人把甑子、陶罐、浸糧桶、攤晾席清洗幹淨晾好,才關燈鎖門。
兩人一起回到前院,聽說她回家,柳泉趕過來給她匯報了這十來天的銷售情況,“我給42家副食品店和36家百貨公司送了貨,一共送了300箱酒,收到貨款1.35萬元。”
聞晴看了看存折的餘額,又核對了庫存賬,沒有問題。
聞晴給他講了自己在江南賣酒的經過,說道:“我這次去江南,順便銷售了1400瓶白酒,300瓶果酒,這是新簽的合同,你收著。
你以後每半個月給他們打電話聯係一下,了解一下他們的銷售進度,便於及時發貨。”
又說:“咱們的酒雖然還沒有辦法與老牌名酒媲美,但是大家反映酒的味道還是不錯的,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提升酒的質量,要打出名氣。”
柳泉問:“怎麽打名氣?”
聞晴說:“主要是多做宣傳,酒香也怕巷子深。”
柳泉說:“有名氣是好事,但是好東西都貴,如果我們賣貴了,很多人就不買了,會影響銷量的。”
聞晴問:“好東西不一定貴,要價廉物美。咱們的白酒有幾種?”
柳泉說:“清香型和濃香型都有42度、53度兩種;我找了一些酒友過來品嚐過咱們的酒,覺得窖香還有點欠缺,味道趕不上高檔白酒。”
聞晴點頭:“嗯,咱們酒坊才開張沒多久,比起幾百年的老牌酒確實差距很大。”
王建國說:“最近我在看釀酒的書,研究了酒曲的做法,我想做一批酒曲,看看我的方法行不行?”
他們現在用的酒曲,一些是聞晴在空間做的,一些是在南昆和京郊的一個老酒坊買的,比較雜,王建國的話提醒了她,以後出去的時候去弄一些好的酒曲。
聞晴說:“柳泉,你有時間可以去二鍋頭廠,甚至一些出名的酒廠學習參觀,看看他們的工藝流程是怎麽樣的?建國,你想做什麽就放心去做,差什麽材料給我說,我去找;還有,你們去找找有沒有酒廠的老師傅,可以請回來。”
兩人點頭答應。
回家後,聞晴的時間多了起來,她約了朱紅英一家來小院吃飯。
上午十點過,朱紅英一家就到了,聞晴高興地說:“紅英到了?小明麗呢?”
朱紅英拉過明麗說:“這裏,明麗叫聞阿姨。”
“聞阿姨好。”明麗認識聞晴,對聞晴很熟悉,所以大大方方地打招呼。
“聞晴,這是我愛人楊紹軍。”
楊紹軍看起來三十多歲,但實際隻有二十七歲,他在南寧大學學電子技術,也是高考恢複後第一年考上的。
聞晴給他們倒了茶水,把瓜子、花生、糖果擺在屋簷下的桌子上,自己去了廚房準備午餐,朱紅英跟著她進來,兩人一邊做飯、一邊聊天。
原來,楊紹軍和朱紅英雙雙考上大學,本想把女兒交給家裏照顧。
但他母親早亡,父親續娶了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孩子,現在同父異母的弟弟也結婚了,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繼母生的妹妹也結婚了,去年生了一個女兒;楊紹軍父親與小兒子住一起,幫助他帶孩子,他繼母與女兒住一起,照顧外孫女,所以老兩口沒有辦法照顧明麗。
朱紅英父母雙亡,本就是孤兒,從小跟著叔叔長大,上完高中就下鄉了,這幾年也沒有往來。
夫妻二人都沒有長輩可以依靠,朱紅英隻好帶著孩子來上大學,好在學校允許她帶孩子住在宿舍裏。
楊紹軍課餘時間打工掙錢,每個月都要給朱紅英寄錢來,兩人假期也沒有回老家。
去年假期是朱紅英帶孩子去的南寧,今年楊紹軍過來。
朱紅英有些羨慕地看著小院,問道:“聞晴,你說我可不可以在平京買房?”
“當然可以,不過,你想買哪裏的房子?”
“學校附近當然是最好的。”
“現在返城的知青很多,房價已經有些上漲了,如果你想買房要趕快行動。”
“現在一間房子要多少錢?”
“這個說不清楚,取決於買什麽樣的房子。”
朱紅英疑惑地看著她,聞晴不得不解釋:“比如買樓房還是平房?買農村的還是城裏的?價格都不一樣。”
朱紅英問:“你覺得買什麽房比較好?”
“不管買什麽房子,一定要產權清晰,不要有糾紛。”
“我們這兩年存了3000元錢,能買什麽房子?”
“我認識咱們學校旁邊房管所的人,我去幫你問問。”
朱紅英高興地謝了她,兩人忙了一個多小時,做出了紅燒鯉魚、排骨藕湯、炸肉丸、粉蒸肉、蒸蛋羹,炒空心菜、土豆泥,雖然不是名貴食材,擺上桌還是很豐盛的。
明麗小朋友拿著炸肉丸吃的小嘴油汪汪的,兩年來她長高不少,不再是聞晴第一次見到的瘦瘦小小的模樣,性格也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