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聞晴才到了平京。
平京工業大學在平京西郊,她轉了兩道車,才從火車站到了學校,這時距開學還有10天,學校還沒有開始報到。
校園門衛告訴她現在不到報到時間,這樣她就不能住進學校宿舍,聞晴隻好自己找地方等待開學。
她的行李大都在空間,在外麵的隻有一個大背包,聞晴沿著學校外的大路邊走邊看,學校東麵有一個新華書店,她進去買了份平京地圖,發現著名的舊貨市場離學校並不遠。
她先找到一個招待所,拿出自己的錄取通知書,訂了一個房間。元宵節剛過,住店的人不多,這個四人間隻有她一個人。
聞晴問了招待所的大媽附近哪裏有洗澡堂,大媽熱情地說:“姑娘,你出門向東走50米,再向南走100米就有一個洗澡堂,每天下午3點開門。”
聞晴謝了她,抬頭看著大堂的掛鍾,上麵顯示已經是2點過了,進了屋裏,清理了行李,把被褥、衣服、臉盆拿出來放在屋裏,最後拿著換洗衣服、洗漱用品走出了招待所。
體驗了京城的澡堂,聞晴晾幹頭發,吃過晚飯,她就早早地睡了。
這一路下來,她都繃緊精神,現在總算可以放心休息。
一覺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她起身後發現又有人住進她這個房間。
是兩個女人,一個約40歲,一個20歲左右,年長的女人穿著長款呢大衣,年青的女人穿著紅底藍花的棉衣,兩人舉止文雅,一看就是城裏人。
兩人是母女,女兒見聞晴穿著粗布補丁棉衣,麵露不屑,而母親則若無其事地與聞晴寒暄,兩人目不斜視地走出了房間。
聞晴與大堂的大媽打了招呼,“盧大娘,我房間來了兩個人,是從哪裏來的?”
這時節住招待所要有介紹信,很容易了解客人資料。
果然,盧大媽說:“是從江南省來的,是探親。”
“哦,謝謝大娘。”聞晴不管這兩個人,自行找了飯店吃飯。
下午沒事,聞晴打算到處走走,聽人介紹,平京是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學校所在的西城區應該屬於西貴範疇。
聞晴拿著地圖,往東城的沈家園方向去了。
沈家園舊貨市場是平京城最大的二手物品交易場所,有估衣鋪、典當行、信托商店,聞晴這會兒去沈家園已經不算早,但隻有幾家國營商店開著。
聞晴走進一家叫德永的商店,對門的牆上貼著“發展經濟 保障供給”的橫幅,玻璃櫃裏放了些舊的鍾表,玉器、照相機,靠牆的架子上放著各種舊衣服,有薄的、厚的,還有棉被、毯子、瓷器、木箱等東西。
商店裏沒有多少人,聞晴谘詢了店裏的售貨員,原來這些東西是受人委托賣出的,東西雖是舊東西,但大家收入不高,這裏的東西又不要票,所以還是有人來買東西的。
聞晴看了櫃台裏的東西,指著一個女表,“這隻表可以拿出來看看嗎?”
女售貨員打開櫃台把女表拿出來,擺在玻璃台麵上。
聞晴拿起仔細看了起來,這是一塊梅花表,表麵玻璃由於年生已久有些發黃,表帶上有一些劃痕,總的來說是保存得很好的。
聞晴:“這表能正常走動嗎?時間準不準?”
女售貨員叫過一個戴著眼鏡的老師傅,老師傅拿起手表,輕輕轉動發條,放到自己耳邊聽了聽,看著指針“塔塔”走著,“這塊表可以使用,上發條時輕一點。”
“多少錢?”
老師傅推推鼻尖上的眼鏡,“這塊表全新時要240元,現在寄賣隻要80元。”
聞晴說:“您能幫忙清洗一下嗎?”
老師傅看了她一眼,說:“可以,清洗費5元。”
“好的。”
老師傅把表拿到一邊,拿出工具,把表蓋打開,用藥水輕輕檫洗表盤、表蓋,又把後蓋打開,用汽油清洗了機芯表麵,最後用白色的毛巾擦幹裝好,遞給聞晴。
聞晴看著他的動作如行雲流水,非常熟練,不覺得讚賞。
拿到手上,隻見這塊表差不多已經光潔如新,連表帶表盤上的劃痕都不太顯眼,感激地說:“師傅,謝謝您。”遞了85元給他,老師傅轉手遞給了女售貨員。
聞晴當即帶上手表,對兩人說:“再見。”走出了商店。
商店裏的東西如果細細挑選,還能找出不少好東西,聞晴也不急於一時。
她一連幾天都在平京城裏逛,早出晚歸,還要找機會去空間裏把新一季的莊稼種下去,也沒注意那母女二人是什麽時候離開的。
她還想買房,現在她手上有11萬元,足以買一個四合院。
周末,聞晴早上4點鍾就背了個大包出門,她要去趕“鬼市”。
沈家園平時是沒有個人交易的,隻有周末的“鬼市”是持續了上百年的傳統,雖然最嚴格的那幾年停了一段時間,但是缺衣少食的時候,總有人不得不把自己家裏的東西拿出來變賣,才能買點糧食回去果腹。
聞晴進了沈家園,隻見在胡同路邊影影綽綽地站著、蹲著一些人,他們麵前的地上放著一些東西,來往的行人並不講話,隻是蹲下看東西,然後雙方靜靜地講價成交。
聞晴觀察片刻,看見不遠處一個攤子上放了一些東西,好像是瓷器,走過去看,用舊床單鋪成的攤子上擺放著幾個瓷碗、瓷盤,一邊還放著四塊古玉。
聞晴打個手勢,詢問可否拿起來看,攤主點點頭,聞晴拿起一塊玉,這是一塊白玉玉牌,有厚重的包漿,上麵雕刻的是魚躍龍門,聞晴問攤主:“多少錢?”
攤主沉默地比劃一下,聞晴搖頭還價,攤主還是搖頭,聞晴放下古玉,拿起攤子上的一個瓷盤看了起來,這是個白底紅釉花鳥盤,翻過來,盤底圈裏是“大清康熙年製”。
聞晴見這個瓷盤顏色瑩潤,花鳥筆法生動,問:“這個瓷盤多少錢?”
攤主比劃一下,聞晴還了價,她前幾年在普渡山上撿過一個箱子,裏麵有幾個瓷器,她也常常欣賞,這件瓷器給她的感覺與那些瓷器很像。
幾個回合,聞晴以100元的價格拿下這個瓷盤,至於其他的,雖然底部也有款識,她感覺就很一般,那塊古玉,攤主也以80元的價格賣給了她。
70年代的80元,也是一個工人兩個月的收入,所以價格並不低。
聞晴慢慢逛去了別的攤子,賣古董的攤子有十多個,也有賣菜、賣糧食的,賣收音機、手表的,還有賣舊自行車的,賣布匹、棉花的。
到天色微明時,聞晴又買了一個螺鈿紅木漆盒、一件白瓷筆洗,這次鬼市她買了四件東西,花了310元。
走到賣糧食蔬菜的區域,她放下背包,提出一袋米,一袋麵粉放在地上,這邊的賣家一般是平京城郊的農民。
聞晴這次隻帶了100斤麵粉、50斤大米,高價隻比國營糧店高二成,還不要糧票,一會兒就賣出去了,一共才收入50元。
聞晴背了背包,趁天還沒有大亮,走進胡同深處,繞了幾個圈,坐車回到了招待所。
平京工業大學在平京西郊,她轉了兩道車,才從火車站到了學校,這時距開學還有10天,學校還沒有開始報到。
校園門衛告訴她現在不到報到時間,這樣她就不能住進學校宿舍,聞晴隻好自己找地方等待開學。
她的行李大都在空間,在外麵的隻有一個大背包,聞晴沿著學校外的大路邊走邊看,學校東麵有一個新華書店,她進去買了份平京地圖,發現著名的舊貨市場離學校並不遠。
她先找到一個招待所,拿出自己的錄取通知書,訂了一個房間。元宵節剛過,住店的人不多,這個四人間隻有她一個人。
聞晴問了招待所的大媽附近哪裏有洗澡堂,大媽熱情地說:“姑娘,你出門向東走50米,再向南走100米就有一個洗澡堂,每天下午3點開門。”
聞晴謝了她,抬頭看著大堂的掛鍾,上麵顯示已經是2點過了,進了屋裏,清理了行李,把被褥、衣服、臉盆拿出來放在屋裏,最後拿著換洗衣服、洗漱用品走出了招待所。
體驗了京城的澡堂,聞晴晾幹頭發,吃過晚飯,她就早早地睡了。
這一路下來,她都繃緊精神,現在總算可以放心休息。
一覺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她起身後發現又有人住進她這個房間。
是兩個女人,一個約40歲,一個20歲左右,年長的女人穿著長款呢大衣,年青的女人穿著紅底藍花的棉衣,兩人舉止文雅,一看就是城裏人。
兩人是母女,女兒見聞晴穿著粗布補丁棉衣,麵露不屑,而母親則若無其事地與聞晴寒暄,兩人目不斜視地走出了房間。
聞晴與大堂的大媽打了招呼,“盧大娘,我房間來了兩個人,是從哪裏來的?”
這時節住招待所要有介紹信,很容易了解客人資料。
果然,盧大媽說:“是從江南省來的,是探親。”
“哦,謝謝大娘。”聞晴不管這兩個人,自行找了飯店吃飯。
下午沒事,聞晴打算到處走走,聽人介紹,平京是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學校所在的西城區應該屬於西貴範疇。
聞晴拿著地圖,往東城的沈家園方向去了。
沈家園舊貨市場是平京城最大的二手物品交易場所,有估衣鋪、典當行、信托商店,聞晴這會兒去沈家園已經不算早,但隻有幾家國營商店開著。
聞晴走進一家叫德永的商店,對門的牆上貼著“發展經濟 保障供給”的橫幅,玻璃櫃裏放了些舊的鍾表,玉器、照相機,靠牆的架子上放著各種舊衣服,有薄的、厚的,還有棉被、毯子、瓷器、木箱等東西。
商店裏沒有多少人,聞晴谘詢了店裏的售貨員,原來這些東西是受人委托賣出的,東西雖是舊東西,但大家收入不高,這裏的東西又不要票,所以還是有人來買東西的。
聞晴看了櫃台裏的東西,指著一個女表,“這隻表可以拿出來看看嗎?”
女售貨員打開櫃台把女表拿出來,擺在玻璃台麵上。
聞晴拿起仔細看了起來,這是一塊梅花表,表麵玻璃由於年生已久有些發黃,表帶上有一些劃痕,總的來說是保存得很好的。
聞晴:“這表能正常走動嗎?時間準不準?”
女售貨員叫過一個戴著眼鏡的老師傅,老師傅拿起手表,輕輕轉動發條,放到自己耳邊聽了聽,看著指針“塔塔”走著,“這塊表可以使用,上發條時輕一點。”
“多少錢?”
老師傅推推鼻尖上的眼鏡,“這塊表全新時要240元,現在寄賣隻要80元。”
聞晴說:“您能幫忙清洗一下嗎?”
老師傅看了她一眼,說:“可以,清洗費5元。”
“好的。”
老師傅把表拿到一邊,拿出工具,把表蓋打開,用藥水輕輕檫洗表盤、表蓋,又把後蓋打開,用汽油清洗了機芯表麵,最後用白色的毛巾擦幹裝好,遞給聞晴。
聞晴看著他的動作如行雲流水,非常熟練,不覺得讚賞。
拿到手上,隻見這塊表差不多已經光潔如新,連表帶表盤上的劃痕都不太顯眼,感激地說:“師傅,謝謝您。”遞了85元給他,老師傅轉手遞給了女售貨員。
聞晴當即帶上手表,對兩人說:“再見。”走出了商店。
商店裏的東西如果細細挑選,還能找出不少好東西,聞晴也不急於一時。
她一連幾天都在平京城裏逛,早出晚歸,還要找機會去空間裏把新一季的莊稼種下去,也沒注意那母女二人是什麽時候離開的。
她還想買房,現在她手上有11萬元,足以買一個四合院。
周末,聞晴早上4點鍾就背了個大包出門,她要去趕“鬼市”。
沈家園平時是沒有個人交易的,隻有周末的“鬼市”是持續了上百年的傳統,雖然最嚴格的那幾年停了一段時間,但是缺衣少食的時候,總有人不得不把自己家裏的東西拿出來變賣,才能買點糧食回去果腹。
聞晴進了沈家園,隻見在胡同路邊影影綽綽地站著、蹲著一些人,他們麵前的地上放著一些東西,來往的行人並不講話,隻是蹲下看東西,然後雙方靜靜地講價成交。
聞晴觀察片刻,看見不遠處一個攤子上放了一些東西,好像是瓷器,走過去看,用舊床單鋪成的攤子上擺放著幾個瓷碗、瓷盤,一邊還放著四塊古玉。
聞晴打個手勢,詢問可否拿起來看,攤主點點頭,聞晴拿起一塊玉,這是一塊白玉玉牌,有厚重的包漿,上麵雕刻的是魚躍龍門,聞晴問攤主:“多少錢?”
攤主沉默地比劃一下,聞晴搖頭還價,攤主還是搖頭,聞晴放下古玉,拿起攤子上的一個瓷盤看了起來,這是個白底紅釉花鳥盤,翻過來,盤底圈裏是“大清康熙年製”。
聞晴見這個瓷盤顏色瑩潤,花鳥筆法生動,問:“這個瓷盤多少錢?”
攤主比劃一下,聞晴還了價,她前幾年在普渡山上撿過一個箱子,裏麵有幾個瓷器,她也常常欣賞,這件瓷器給她的感覺與那些瓷器很像。
幾個回合,聞晴以100元的價格拿下這個瓷盤,至於其他的,雖然底部也有款識,她感覺就很一般,那塊古玉,攤主也以80元的價格賣給了她。
70年代的80元,也是一個工人兩個月的收入,所以價格並不低。
聞晴慢慢逛去了別的攤子,賣古董的攤子有十多個,也有賣菜、賣糧食的,賣收音機、手表的,還有賣舊自行車的,賣布匹、棉花的。
到天色微明時,聞晴又買了一個螺鈿紅木漆盒、一件白瓷筆洗,這次鬼市她買了四件東西,花了310元。
走到賣糧食蔬菜的區域,她放下背包,提出一袋米,一袋麵粉放在地上,這邊的賣家一般是平京城郊的農民。
聞晴這次隻帶了100斤麵粉、50斤大米,高價隻比國營糧店高二成,還不要糧票,一會兒就賣出去了,一共才收入50元。
聞晴背了背包,趁天還沒有大亮,走進胡同深處,繞了幾個圈,坐車回到了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