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毒氣彈發現,讓華夏軍繃緊了神經,全城的戰士得到命令,開始仔細的搜索。


    又經過了兩天兩夜的戰鬥,終於在10月7日,我軍全部占據北平城,這座曆史名城,數百年來的國都城市,再一次的回到華夏!


    此時的倭寇留在北平城的基本被我軍殲滅,一部分逃跑的早的已經逃跑到承德和唐山一帶,這邊也是東北關東軍建立的前線陣地,是倭寇守住東北的第一戰線,一直到山海關,倭寇建立了三個防線。


    津門的倭寇除了一些軍國主義特別嚴重的,其他的也開始陸續逃往唐山一帶,這裏背靠關東軍,而且倭寇為了守住在華的利益,對所有的倭寇逃兵也是十分寬鬆,隻要願意在承德和唐山一帶的倭寇所有士兵,不論之前是逃兵還是撤退,一律不追究。這也導致了很多津門的倭寇,直接逃往唐山一帶!


    唐山位於冀北省東北部,屬冀東轄區隔長城與熱河、遼寧相望,境內山川秀麗,平原廣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3年1月1日,倭寇侵略軍在山海關挑起戰爭,遭遇國軍駐軍何柱國部626團兩個營的頑強抵抗,激戰2日,因寡不敵眾於3日下午失守,是為長城抗戰開始。接著,倭寇又進窺熱河。3月3日,由於國軍駐軍司令湯玉麟貪生怕死,棄城而逃。4日,倭寇先頭部隊僅以128騎未費一彈輕取承德,至此熱河全境淪喪。倭寇侵占熱河後,隨即分兵攻擊長城各口,企圖迅速占領冀東繼而吞並華北,首戰唐山境內的冷口和喜峰口。


    冷口位於燕山東段的長城凹部,是山海關和喜峰口之間的重要關口,屬遷安縣境,是長城抗戰東線戰場。


    1933年2月下旬,倭寇在進攻熱河的同時,曾部署兵力進攻冷口,遭國軍軍隊抵禦。3月4日,倭寇中村旅團2000多人強攻占領了冷口。 國軍駐軍第三十二軍軍長商震急派師長黃光華率部馳奔冷口禦敵。5日傍晚,該師抵達冷口前線,乘黑夜部署兵力,於次日拂曉向倭寇發起猛攻,倭寇猝不及防,狼狽退卻。3月中旬,倭寇調集兵力再奪冷口。22日,倭寇第六師團一部向國軍守軍發起攻擊,黃光華師長令全體官兵投入戰鬥,商震軍長也親臨前線指揮。倭寇以先進的大炮、坦克攻擊。國軍守軍則以步槍、手榴彈、大刀相抗,多次肉博,倭寇不支而退。


    4月初,倭寇調入第八師團從中方防備不嚴的灤河以東突破缺口,三奪冷口。4月9日,經過周密部署,倭寇3萬多人向冷口發起猛烈攻擊。午後,日軍用飛機、大炮配合攻擊,國軍駐軍所有山頂防禦工事均被炸毀,人員傷亡慘重,被迫撤至長城一線抵禦。10日,倭寇再次發起攻擊,商震急調其餘兩個師增援,但實力仍相差懸殊。11日倭寇又從白羊峪打開缺口,東進包抄冷口的國軍守軍。為避免全軍覆沒,商震軍長遂下令全線撤退


    冷口一戰,國軍守軍以傷亡近萬人的代價,堅守陣地一個多月,給日冠以沉重打擊。但冷口失守後,對整個長城戰局影響極大。


    喜峰口位於長城東段中部的凸出部位,為冀熱之咽喉,與長城東段西部古北口稱犄角之勢,是拱衛平津的屏障。喜峰口屬遷西縣境。


    自1933年3月5日倭寇開始進攻長城各口,國軍軍隊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部於6日奉命防守冷口西至馬蘭峪約150公裏長城一線。前線指揮所設在遷西縣二屯營鎮。7日,第二十九軍所屬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到達三屯營。


    熱河失守後,東北軍萬福麟部敗退喜峰口,追蹤萬的日軍服部旅團乘萬部立足未穩,於3月9日晨一舉攻占了喜峰口。是日下午4時許,國軍守軍第三十七師先頭部隊趕到前線後即投入戰鬥,組織了500人的敢死隊撲向倭寇強占的陣地。反複博鬥數小時,斃傷倭寇百餘,後因倭寇攻擊猛烈,國軍援軍未到,被迫退出戰鬥,500人的敢死隊犧牲470餘人。傍晚,第三十七師特務營趕到,從喜峰口兩側奪取製高點壓倒敵人,並乘勝收複喜峰口,穩定了戰局。10日,宋哲元調第三十七師趙登禹旅和第三十八師佟澤光旅增援,在喜峰口附近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陣地旋得旋失,雙方傷亡極其慘重。國軍軍隊抱定“隻進無退,死而後已的決心”,倭寇服部旅團自知遇到勁敵,不在繼續鏖戰,將主力退至長城以北待機。


    11日夜,國軍軍隊乘倭寇疲憊之際,組織兩團兵力的大刀隊,於次日采取迂回戰術,踏冰雪闖入倭寇兵營和炮兵陣地,倭寇毫無戒備,不及還擊,即被大刀砍殺,共殲敵600餘人。倭寇氣急敗壞,遂以飛機、大炮輪番轟炸,但未達其目的,此後兩軍對峙,戰事重心轉至羅文峪。


    羅文峪位於喜峰口西南部50公裏處。3月16日,倭寇3000多人企圖偷襲羅文峪外的三岔口高地,被國軍守軍第三十八師擊退,倭寇連續幾次攻擊,均未得逞。4月初,倭寇從冷口西攻入喜峰口,國軍守軍第二十九軍腹背受敵,隻得轉移。


    國軍守軍第二十九軍在喜峰口至羅文峪之間,官兵浴血奮戰,取得了“自‘9·18’以來戰場首次勝利”,沉重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5月31日,國民政府與倭寇簽訂了《塘沽協定》,長城抗戰以失敗宣告結束。


    《塘沽協定》是國民政府(名義上是華北軍事當局)在熱河失陷、長城抗戰失敗、倭寇威逼平津的情況下,於1933年5月31日與倭寇侵略者簽訂的一項喪權辱國的協定。其主要內容包括:


    1. 國軍軍隊的撤退規定:國軍軍即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之地區,爾後不越該線前進,又不行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這意味著國軍軍隊需要放棄大片領土的控製權,將這些地區拱手讓給倭寇。


    2. 倭寇的視察權:倭寇軍為確悉第一項實行之情形,隨時用飛機或其他方法以行視察,國軍方麵對之應加保護,並予以各種便利。這一條款嚴重侵犯了華夏軍的的主權,使得倭寇獲得了在華夏領土上進行隨意偵察的權利。


    3. 倭寇的行動規定:倭寇軍為確悉第一項實行之規定,國軍軍業已遵守時,即不再超越該線追擊,且自動歸還於長城之線。但實際上,這隻是倭寇的一種表麵承諾,其侵略野心並未因此停止。


    4. 治安維持規定:長城線以南及第一項所所示之線以北及以東區域內之治安維持,以華夏警察機關任之。這看似是對華夏在一定區域內維持治安的認可,但實際上是在倭寇的控製下進行的有限權力讓渡。


    《塘沽協定》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 領土主權方麵:該協定使冀東5000平方公裏的土地脫離華夏主權範圍,成為倭寇可以隨意控製的地區,嚴重侵犯了華夏的領土完整。


    - 對東北的承認:在事實上承認了倭寇對東北三省的占領,承認了偽“滿洲國”的存在,使倭寇帝國主義在東北的侵略行為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 戰略安全方麵:協定使倭寇取得在長城各口自由進出的權利,冀東20餘縣處於倭寇控製之下,直接威脅到平津地區的安全,為倭寇侵略者進一步占領平津和華北各地打開了通路,大大加快了倭寇侵華的步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機有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機有瘦並收藏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