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戰前力量對比
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 作者:有機有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倭寇在防禦工事上做了極為充分的準備的同時,還大幅增加了眾多的武器裝備。在前線的戰壕和地堡裏麵,歪把子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的配置相較平時竟然提升了足足一倍之多。
在地堡內部,大量的重機槍和擲彈筒被精心隱藏起來,嚴陣以待。而在炮壘之中,主要配備的是以 150 毫米榴彈炮和 75 毫米野炮為主的強大火力。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支援能力,倭寇專門成立了炮火支援部隊,其中主要是以九二式步兵炮和九七式 90mm 輕迫擊炮為主。這些武器的配備,使得倭寇的防禦體係在火力上得到了顯著的加強。
在空軍方麵,倭寇為了能夠集中並投入有效的力量,將所有的空軍飛機小心翼翼地隱藏了起來,企圖在戰鬥中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其中,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ki-44)這款倭寇最新的戰鬥機也參與了進來。這是倭寇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戰鬥機,尚未實現量產,此次帶來的 50 架乃是倭寇空軍用於實驗的飛機。這款飛機以其高達 605 千米每小時的速度而著稱,基本與我軍目前裝備的 p38 速度持平。正因如此,這款飛機成為了倭寇委以重任的希望所在,他們寄望於憑借此款戰機在戰鬥中扭轉局勢。
倭寇在保定城內部署的坦克,除了常見的 95 式坦克、94 式坦克外,還調集了多達 170 輛八九式中型坦克。要知道,這可是倭寇目前最為先進的坦克型號。如此規模的坦克部隊,可以說是倭寇華北方麵軍所能集結的最大力量了。此時,北平和津門已經被倭寇的關東軍接手管控,由此可見,倭寇華北方麵軍對這次保定戰役的重視程度已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對比倭寇而言,華夏軍第四集團軍的裝備堪稱遙遙領先。
首先,空軍部隊擁有超過五百架飛機可供本次戰鬥調用。不但有性能卓越的 b-24 轟炸機,還有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即便是 p38 戰鬥機,在性能上也遠優於倭寇,相比倭寇的試驗機更是具有顯著的優勢。
在火炮部隊方麵,華夏軍配備了大量的 105 毫米榴彈炮、155 毫米榴彈炮以及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中,t92 自行火炮的口徑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240 毫米,無疑是這次進攻倭寇的一把利器,是對付倭寇地堡和城牆的不二之選。m2 型 60 毫米迫擊炮,以其僅僅 40 斤的輕巧重量,成為了掩護進攻部隊的最佳搭檔。m1 型 81 毫米迫擊炮作為支援型的有力武器,是進行曲線進攻的絕佳選擇。當它們與坦克部隊相互配合時,簡直就是攻城拔寨的定海神針。
虎式坦克、斯圖亞特坦克、謝爾曼坦克等多種型號的坦克,滿足了各種複雜地形和火力點的覆蓋需求。倭寇最強的坦克在我軍輕型坦克麵前,脆弱得猶如一張廢紙,不堪一擊。
在單兵作戰方麵,我軍的 m2 半履帶車不僅為運輸軍隊和彈藥提供了強大的保障力量,其裝備的 m2 重機槍和雙聯機炮,更是在巷戰中展現出了絕殺的威力。
巴祖卡火箭筒是華夏軍現在以班為單位的作戰組必備的重要力量。這種火箭彈不但能夠輕而易舉地摧毀倭寇的小豆丁坦克,還是攻擊倭寇火力點的絕佳選擇。自從係統投入使用以來,這款武器備受整個部隊的稱讚與好評。據說,其摧毀的火力點數量甚至比虎式坦克還要多!
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ki-44)的部分參數如下:
- 尺寸:機長8.85米,機高3.248米,翼展9.448米。
- 重量:空重2109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764千克。
- 升限:米。
- 航程:1600千米。
- 最大速度:605千米\/時。
- 武器:裝備4挺12.7毫米機槍。
- 八九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1.8噸,裝備一門57毫米火炮和兩挺6.5毫米機槍,裝甲厚度在17-22毫米之間,最大速度25千米\/小時
- 八九式中型坦克:
- 戰鬥全重:12.7噸。
- 乘員:4人。
- 最大速度:25千米\/小時。
- 最大行程:140公裏。
- 武器配備:主炮為11門90式57mm短管坦克炮;還有2挺91式6.5mm機槍,後機槍也為7.7mm。
- 裝甲:正麵裝甲17mm,側後裝甲15mm,頂甲10mm,底甲5mm
- 九五式輕型坦克:全重7.4噸,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坦克炮和兩挺7.7毫米機槍,裝甲厚度在6-12毫米,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
- 火炮:
- 三八式野炮:口徑75毫米,彈丸重量6.41公斤,最大射程8350米,是倭寇裝備量較多的野戰壓製火炮之一
- 96式150毫米榴彈炮:全重4140公斤,炮管長3252毫米,最大射程米,炮口初速每秒540米,射速一分鍾3-4發
倭寇二戰陸軍在華夏的主要部隊有:
- 關東軍:因侵駐華夏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成立於1919年,。是倭寇陸軍駐紮在華夏東北的一支軍隊。其曆任司令官有本莊繁、武滕信義、菱刈隆、南次郎、植田謙吉、梅津美治郎、山田乙三等。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以及偽滿洲國部隊等,共約120萬人。
- 華夏派遣軍:倭寇大本營發布大陸令362號組建的抗戰時期派遣到華夏關內的侵略軍。按照戰區又劃分為華北方麵軍、華南方麵軍、華中方麵軍等。由倭寇陸軍大本營直轄,曆任司令官有西尾壽造、畑俊六和岡村寧次。最高峰時達107萬人。
- 第十方麵軍(台灣軍):司令官安滕利吉大將,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下轄8個步兵師團、1個飛行師團、12個獨立混成旅團,共22.7萬人。
倭寇在朝鮮半島還有駐軍25萬左右。加上華夏偽軍和朝鮮半島的殖民軍,總兵力大於500萬。
在地堡內部,大量的重機槍和擲彈筒被精心隱藏起來,嚴陣以待。而在炮壘之中,主要配備的是以 150 毫米榴彈炮和 75 毫米野炮為主的強大火力。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支援能力,倭寇專門成立了炮火支援部隊,其中主要是以九二式步兵炮和九七式 90mm 輕迫擊炮為主。這些武器的配備,使得倭寇的防禦體係在火力上得到了顯著的加強。
在空軍方麵,倭寇為了能夠集中並投入有效的力量,將所有的空軍飛機小心翼翼地隱藏了起來,企圖在戰鬥中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其中,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ki-44)這款倭寇最新的戰鬥機也參與了進來。這是倭寇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戰鬥機,尚未實現量產,此次帶來的 50 架乃是倭寇空軍用於實驗的飛機。這款飛機以其高達 605 千米每小時的速度而著稱,基本與我軍目前裝備的 p38 速度持平。正因如此,這款飛機成為了倭寇委以重任的希望所在,他們寄望於憑借此款戰機在戰鬥中扭轉局勢。
倭寇在保定城內部署的坦克,除了常見的 95 式坦克、94 式坦克外,還調集了多達 170 輛八九式中型坦克。要知道,這可是倭寇目前最為先進的坦克型號。如此規模的坦克部隊,可以說是倭寇華北方麵軍所能集結的最大力量了。此時,北平和津門已經被倭寇的關東軍接手管控,由此可見,倭寇華北方麵軍對這次保定戰役的重視程度已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對比倭寇而言,華夏軍第四集團軍的裝備堪稱遙遙領先。
首先,空軍部隊擁有超過五百架飛機可供本次戰鬥調用。不但有性能卓越的 b-24 轟炸機,還有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即便是 p38 戰鬥機,在性能上也遠優於倭寇,相比倭寇的試驗機更是具有顯著的優勢。
在火炮部隊方麵,華夏軍配備了大量的 105 毫米榴彈炮、155 毫米榴彈炮以及各式各樣的自行火炮。其中,t92 自行火炮的口徑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240 毫米,無疑是這次進攻倭寇的一把利器,是對付倭寇地堡和城牆的不二之選。m2 型 60 毫米迫擊炮,以其僅僅 40 斤的輕巧重量,成為了掩護進攻部隊的最佳搭檔。m1 型 81 毫米迫擊炮作為支援型的有力武器,是進行曲線進攻的絕佳選擇。當它們與坦克部隊相互配合時,簡直就是攻城拔寨的定海神針。
虎式坦克、斯圖亞特坦克、謝爾曼坦克等多種型號的坦克,滿足了各種複雜地形和火力點的覆蓋需求。倭寇最強的坦克在我軍輕型坦克麵前,脆弱得猶如一張廢紙,不堪一擊。
在單兵作戰方麵,我軍的 m2 半履帶車不僅為運輸軍隊和彈藥提供了強大的保障力量,其裝備的 m2 重機槍和雙聯機炮,更是在巷戰中展現出了絕殺的威力。
巴祖卡火箭筒是華夏軍現在以班為單位的作戰組必備的重要力量。這種火箭彈不但能夠輕而易舉地摧毀倭寇的小豆丁坦克,還是攻擊倭寇火力點的絕佳選擇。自從係統投入使用以來,這款武器備受整個部隊的稱讚與好評。據說,其摧毀的火力點數量甚至比虎式坦克還要多!
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ki-44)的部分參數如下:
- 尺寸:機長8.85米,機高3.248米,翼展9.448米。
- 重量:空重2109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764千克。
- 升限:米。
- 航程:1600千米。
- 最大速度:605千米\/時。
- 武器:裝備4挺12.7毫米機槍。
- 八九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1.8噸,裝備一門57毫米火炮和兩挺6.5毫米機槍,裝甲厚度在17-22毫米之間,最大速度25千米\/小時
- 八九式中型坦克:
- 戰鬥全重:12.7噸。
- 乘員:4人。
- 最大速度:25千米\/小時。
- 最大行程:140公裏。
- 武器配備:主炮為11門90式57mm短管坦克炮;還有2挺91式6.5mm機槍,後機槍也為7.7mm。
- 裝甲:正麵裝甲17mm,側後裝甲15mm,頂甲10mm,底甲5mm
- 九五式輕型坦克:全重7.4噸,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坦克炮和兩挺7.7毫米機槍,裝甲厚度在6-12毫米,最大速度40千米\/小時
- 火炮:
- 三八式野炮:口徑75毫米,彈丸重量6.41公斤,最大射程8350米,是倭寇裝備量較多的野戰壓製火炮之一
- 96式150毫米榴彈炮:全重4140公斤,炮管長3252毫米,最大射程米,炮口初速每秒540米,射速一分鍾3-4發
倭寇二戰陸軍在華夏的主要部隊有:
- 關東軍:因侵駐華夏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成立於1919年,。是倭寇陸軍駐紮在華夏東北的一支軍隊。其曆任司令官有本莊繁、武滕信義、菱刈隆、南次郎、植田謙吉、梅津美治郎、山田乙三等。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以及偽滿洲國部隊等,共約120萬人。
- 華夏派遣軍:倭寇大本營發布大陸令362號組建的抗戰時期派遣到華夏關內的侵略軍。按照戰區又劃分為華北方麵軍、華南方麵軍、華中方麵軍等。由倭寇陸軍大本營直轄,曆任司令官有西尾壽造、畑俊六和岡村寧次。最高峰時達107萬人。
- 第十方麵軍(台灣軍):司令官安滕利吉大將,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下轄8個步兵師團、1個飛行師團、12個獨立混成旅團,共22.7萬人。
倭寇在朝鮮半島還有駐軍25萬左右。加上華夏偽軍和朝鮮半島的殖民軍,總兵力大於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