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21日,我軍順利攻下昆山,自此我軍實際控製了蘇南所有倭寇占領城市。而上滬區域在倭寇的海軍影響之下,目前不是最適合進攻的城市,張凡決定進攻蘇南剩下的城市和蘇北區域,達成係統任務!


    平津失陷後,沿津浦路南犯的倭寇第十師團於1937年9月30日侵入魯東。國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東省政府主席企圖保存實力,且戰且退,沿路縣城相繼淪陷。12月23日,倭寇分兩路渡過黃河。12月27日,倭寇占領魯東首府泉城。1938年初,倭寇沿膠濟鐵路東犯,1月10日,占領島城。


    1938年2月初,倭寇第五師團一部3000餘人,從島城出發,進攻煙台。原國民煙台特區專員及其守軍棄城而逃。


    2月3日,倭寇占領煙台。


    倭寇將煙台特區改為煙台市。之後,倭寇兵分兩路,一路東犯牟平、威海,一路西犯蓬萊、黃縣、招遠等地,膠東各縣相繼淪陷。


    3月倭寇進攻臨沂。


    倭寇自從侵略中國以來,一直都非常的順利,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阻撓,就在倭寇高興的看到占領棗莊侵占這裏的煤礦指日可待的時候,怎麽也沒有想到,在滕縣,倭寇遇到了強有力的抵抗,似乎成為了一個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


    進犯滕縣的倭寇是磯穀廉介的第10師團第33旅團(旅團長瀨穀啟),以及和第106師團、第108師團。敵方配有大炮70多門,戰車四、五十輛,並有配合作戰的飛機四、五十架,裝甲火車兩列,共約三四萬人,統一由第10師團師團長磯穀廉介指揮。


    滕縣是津浦線上最後一個能夠守衛徐州的軍事重鎮,如果滕縣失守,倭寇1便可順津浦鐵路,長驅南下至台兒莊,直接威脅徐州,乃至華夏大後方。守衛滕縣的是李調來的第22集團軍。第22集團軍是川軍,一共有第41軍和第45軍兩個軍。川軍裝備落後,再加上川軍此前已在晉東戰場上與倭寇苦戰了40多天,傷亡慘重,赴滕縣防守時總兵力不超過兩萬人。45軍為一線部隊,守衛外圍,41軍為二線部隊,司令部設在臨城。


    眼看彭城即將防守不住,國軍政府也是擔心異常,同時倭寇在上滬和臨安區域駐軍除了防守張凡華夏軍以外,一直沒有放棄對國軍政府的施壓,與1938年2月開始對江城和漢口進行飛機轟炸,國軍政府不是張凡,對倭寇的轟炸一直沒有好的辦法抵抗!


    1938 年,張凡所率領的華夏軍 11 艘驅逐艦緩緩駛入漢口江麵,與此同時,150 餘架飛機如飛鳥般飛臨漢口上空。這壯觀的一幕讓人們矚目。而此時,李雙碩也進入了漢口城,並與國府政府的蔣展開了一場關鍵的談判。


    這場談判涉及到重要的利益交換。我軍提出以 100 架飛機、150 輛坦克以及一個軍的裝備武器和一艘驅逐艦作為籌碼,來換取蘇北和魯省的歸屬權。原本,魯省已被倭寇完全占領,實際上並不存在明確的歸屬區域。而彭城和蘇北地區正麵臨著倭寇的猛烈攻擊,同時汪的偽政府也在和國府政府爭奪權力。


    在這種緊張局勢下,我軍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決心。我們擁有充足的軍備資源和強大的武力,同時還願意通電認可蔣的領導地位。這些條件使得國府政府不得不做出決策。於是,國府政府直接宣布將蘇北區域及彭城附近的川軍都劃歸張凡所有。此外,其他李係直屬部隊則被調至皖省和中原地區,以抵禦倭寇的進攻。


    這樣的安排既滿足了我軍對於領土和軍事資源的需求,也確保了國府政府能夠集中精力應對倭寇的威脅。通過這次交易,雙方達成了一種妥協,共同應對戰爭帶來的挑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仍然複雜多變,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弈仍在繼續。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這一時刻的決策無疑對整個戰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8年3月11日。張凡所屬華夏軍開始對整個蘇省進行接收,同時國軍第22軍也被我軍打散重組,目前在第一軍、張風的第二軍、劉世傑的第三軍後麵,徐三勝任第四軍軍長。同時每個軍部由之前的獨立軍升級到集團軍區,下屬三個獨立軍和配套空軍海軍!海軍部隊和空軍部隊在分出一部分給集團軍後也升級為海軍第一軍和空軍第一軍。張凡在鹽城重新部署了新的空軍基地,在彭城不僅建造了五個戰車工廠,還配套的兵營,電廠等完全按照金陵規模複製過來,在連雲港區域建立了海軍基地和空軍分基地。


    而且在領取了蘇省統一獎勵後,係統也得到升級。這次升級加獎勵一共取得了


    1:bm-13 多管火箭炮 300 輛(喀秋莎多管火箭彈發射車),同時係統解鎖戰車工廠可以生產該武器


    2:v2 導彈發射車 20 輛。


    3:航空母艦生產線


    4:阿拉斯加級巡洋艦生產線


    5:- ixb型潛艇


    bm-13 多管火箭炮,即喀秋莎火箭炮的主要參數如下:


    - 長度:6.40米


    - 寬度:2.30米


    - 重量:5.2噸


    - 炮車速度:使用 gmc 卡車底盤時可達72千米\/小時


    - 炮車行程:使用 gmc 卡車底盤時為385千米


    - 動力裝置:一台 gmc 型6缸發動機,功率91.5馬力


    - 懸掛車輪:6x6


    - 發射導軌:16個


    - 發射彈藥:132毫米 m-13火箭彈


    - 射程:8500米


    該火箭炮采用載重汽車底盤,安裝有8個呈“工”字型的導軌式發射架,可掛載16枚m-13型132毫米尾翼式火箭彈,能在10秒鍾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打出,形成短時間密集打擊火力。由於避免了炮筒發射火箭彈時的高膛壓和高度加速的應力效應,火箭彈發射時承受的加速度小,彈壁可較薄,增加了炸藥填充量,其威力基本相當於152毫米普通炮彈,適合打擊暴露的敵有生力量集結地、野戰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


    v2導彈是彈道導彈,相關參數如下:


    - 結構:一體式液態火箭(彈體彈頭不分開)


    - 全長:約14米


    - 直徑:約1.7米


    - 離陸時質量:12,800~13,000千克


    - 離陸時推力:27,000千克力


    - 最大飛行高度:約為100千米左右


    - 最大飛行速度:4.8馬赫


    - 推進方式:以乙醇(酒精)與液態氧當作燃料,兩種燃料以一定比例通過管線引入燃燒室點火推進。管線設置在燃燒室壁旁,可起到冷卻降溫的作用,以防燃燒室過熱甚至融化。在火箭的尾端,安置有被稱為燃氣舵的金屬板,可用於改變氣流,誘導火箭朝正確方向前進,也能用來改變火箭前進的路線


    - 導引方式:傳統的慣性導引。火箭點火後,液態燃料推進器將其推送到一定高度與速度,燃料燒完後,導彈通常會在拋物線的頂點(80~100千米),然後受慣性沿著拋物線繼續射向目標。後期的v2也引用了電波導引方式,但誤差高達公裏計


    - 有效載荷:可負載1,000千克的高能炸藥彈頭,射向300千米遠的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v2導彈是一種具有極大殺傷力的武器,曾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阿拉斯加級巡洋艦


    - 標準排水量: 噸


    - 試航排水量: 噸


    - 全長:246.3 米


    - 水線長:240.8 米


    - 水線寬:27.5 米


    - 型深:14.3 米


    - 正常吃水:9.1 米


    - 主機功率: 馬力


    - 航速:33.4 節


    - 續航力: 海裏\/15 節


    該級巡洋艦裝備了3座三聯裝305毫米mk8型主炮塔,前二後一呈背負裝布局。副炮是6座mk32m4型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塔。此外還配備了強大的防空火力,包括56門40毫米56倍徑四聯裝博福斯高炮,以及34門20毫米70倍徑厄利康高炮,同時可搭載4架柯蒂斯sc-1水上飛機。


    - ixb型:水上排水量1050噸,水下1178噸,水麵最大速度18.2節(約34千米\/時),水下7.3節(約13.5千米\/時),續航力水麵8700海裏(約千米)\/12節(約22千米\/時)、水下64海裏(約119千米)\/4節(約7.4千米\/時),最大下潛深度165米,前4後2共6個533毫米發射管,潛艇人員軍官5人、士官19人、水兵32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機有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機有瘦並收藏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