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十五年,冬,烏衣巷沈家。
閨房中,銀霜炭散發的光和熱,驅趕著寒冷,沈韻竹提筆給二叔父寫信,裙邊的紙簍已經堆著淺淺一層揉成小團的紙球,信寫到一半,她抿了抿嘴唇,再次將信紙揉捏成球。
祖母沈老太太今早叮囑她快點寫信給二叔父,早日給四妹妹沈今竹定下親事,可是人都失蹤三年了,毫無音訊,恐怕凶多吉少,和誰定親?結冥婚嗎?
這三年來,沈韻竹一直保守著一個秘密,在烏衣巷的沈家,這個秘密隻有她一人知曉,擔心走漏風聲,祖母聽了受不住中風倒地,所以連當家主母沈大少奶奶王氏都不知道。
三年前的中秋節,沈今竹正欲陪著祖母去中秋宴,被司禮監掌印太監懷安的人叫去了瞻園,從此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聽說被臨安長公主接去了,臨安長公主府失火,祖母慌忙派人去打聽消息,得知四妹妹和汪福海一家去牛首山打獵,過了七天,沈佩蘭派人將沈韻竹接到了瞻園說話,沈佩蘭眼睛都哭腫了,沈韻竹心裏有種不祥的預感,傷痕累累的表弟徐柏則自責的說出了一個秘密——慶豐帝白龍魚服下江南去海寧觀潮,沈今竹伴駕左右,三千海盜襲擊海寧,沈今竹墜崖失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沈佩蘭聲音已經苦啞了,說道:“賢侄女,這件事隻有當時在場的幾個人知曉,你要保守秘密,千萬別讓老太太知道了,以前今竹在你三叔的拂柳山莊失蹤,老人家中風倒地,吳太醫再三叮囑過,以後莫要大喜大悲,刺激她老人家了。”
沈韻竹慌了神,問道:“四妹妹雖然暫住在瞻園,可是逢年過節都要回烏衣巷的,眼瞅著就是九月九重陽節,又是一家團聚的日子,老太太不見四妹妹,我如何搪塞?”
沈佩蘭說道:“為今之計,隻有在淑妃娘娘有孕這件事上做文章了,宮裏很快就有懿旨下來,宣我和柏兒,還有今竹三人進京探望淑妃娘娘,我是留在宮中陪淑妃娘娘待產的,估計明年秋才能回來。等到了京裏,我就把實情告訴你二叔二嫂,叫他們裝作今竹在京城和他們住在一起的樣子,老太太也知道,孩子終究和父母住在一起好些。今竹從小就學著你二叔寫飛白體,父女兩個的字跡本有些相似,我把她練的字都帶進京城,叫你二叔臨摹今竹的字跡,每月給老太太寫信,無論如何都要先瞞著她老人家,橫豎——”
沈佩蘭擦了幾滴眼淚,哽咽道:“橫豎老太太記性越來越差了,吳太醫說過,慢慢的老太太忘記自己的親人,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曉得,老人家總有一天會忘記今竹這個孫女的,就讓老太太平靜一些去吧,別到死都不瞑目,還惦記著今竹啊。”
就這樣過了三年,京城的二叔臨摹今竹的飛白體,每月都有信件過來,沈老太太每次都看的很仔細,而且每封信都保存在書房裏,閑時翻來覆去的看,時常欣慰的對著沈韻竹感歎:“畢竟是親父女,那有隔夜仇呢,她如今在京城過的很好,你二叔時常帶她出去玩耍,冬天還在什麽什刹海戲冰,她說在冰上滑行,就像飛似的,京裏的冰層足足有城牆那麽厚,不用擔心掉進冰窟窿裏。你二叔真是越大越活回去了,帶著親閨女去戲冰,也不擔心摔壞了。”
又打開另一封信,說道:“你四妹妹說,她這月進宮,淑妃娘娘和大公主留她在宮裏小住了幾日,小公主在學走路,已經可以放手自己走幾步了,淑妃娘娘說,小公主長的很像今竹小時候,嗬嗬,韻竹啊,你還記得四妹妹小時候長什麽樣嘛?”
沈韻竹已經可以應付自如了,捂嘴笑道:“當然記得了,是個肥嘟嘟的小胖子嘛,整天上房揭瓦坐不住,祖母經常說,別是個小子投錯胎了吧。”
沈老太太拍手笑道:“可不是嘛,如今大了,出落的可好看呢,你別怪我偏心啊,你們這幾個竹啊,你四妹妹生的最好。”
沈韻竹佯怒道:“祖母偏心,我不依的。每年二叔都會給今竹妹妹畫幾張像寄過來,他是親爹嘛,爹爹畫親閨女,當然是往好看的畫,臉上的麻子,嘴上的黑痣都不畫上去的。”
沈老太太伸出食指點了一記孫女的額頭,笑道:“你這張油嘴,倒越來越像你四妹妹了。今竹自小就生的白淨,小瓷人兒似的,怎麽可能有麻子黑痣,你說的是媒婆吧。”
祖孫兩人在一起說笑,沈韻竹已經二十三了,成了徹徹底底的老姑娘,這些年相親說親,一直沒有中意的,她不願意將就,沈老太太也不願意孫女將就。前夫白灝兩年前春闈高中了二榜進士,想要再次求娶,大哥沈義然有心撮合此事,但沈韻竹誓不回頭,隻得作罷,如今青年進士白灝依舊是炙手可熱的單身漢,而沈韻竹心裏早就疲遝了,好在她心胸寬闊,從不自怨自艾,日子過的還算舒坦。
正說著話呢,大哥沈義然前來給沈老太太請安,說今日要出門訪友,晚飯不用等他一起吃了。沈老太太含笑點頭,叮囑他外頭疼,穿上大毛的衣服,馬車上也攏上炭火,別凍著了。沈家二少爺沈義然三年前秋闈中了舉,次年和白灝一起參加春闈,白灝中了進士,沈義然落榜,回到國子監繼續苦讀,明年再戰春闈。到了臘月,國子監放了假,他回烏衣巷預備過年。
沈義然出了門,沈老太天拉著沈韻竹的手,低聲問道:“剛才和我說話的是誰?我知道他是我孫子,瞧著也麵熟,就是叫不出名字來,我怕他難過,就沒當麵問他,叮囑他多穿衣服,寒暄了幾句,愣是想不起來了。”
沈老太太出現這事不是一天兩天了,越是記性不好的人,就越怕人家說她健忘,有時不記得對方是誰,也裝作知道的樣子和人家瞎聊,她也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這三年就很少見外人了,有時候必須要出麵應付親戚朋友,沈韻竹寸步不離她身邊,悄聲解釋給她聽——然並卵,有時候沈老太太連沈韻竹都會忘記。
今年瞻園魏國公太夫人大壽,沈老太太去赴壽宴,沈韻竹陪坐看戲,給祖母布些幹果點心吃,沈老太太吃著鹽焗花生果,笑著對沈韻竹問道:“你是誰家的姑娘?怪好模樣的,還知道我喜歡吃這個。在家裏啊,我二孫女都不讓我吃這個,說是怕上火。”
您的二孫女就是我啊!沈韻竹無可奈何的配合說道:“我姓徐,是瞻園的姑娘。”
沈老太太又笑著對魏國公太夫人說道:“親家好福氣,孫女個個模樣性子都好。”
魏國公太夫人李氏是曆經滄桑、沉著冷靜的人,見沈韻竹對自己猛使眼色,立刻明白過來,還從善如流的玩笑道:“親家既然喜歡,就帶她回烏衣巷玩幾日。”
沈老太太渾然不覺有什麽異樣,問道:“烏衣巷?那是什麽地方?”
太夫人和沈韻竹一陣哄勸,好容易把話圓過去,沈老太太在瞻園歇了午覺醒來,才恢複如常。可是沈老太太的記憶便的再糟糕,她始終記得三年都沒見的沈今竹是誰,每到月底,嘴裏總是念叨著:“四丫頭的信怎麽還沒到呢?會不會是犯懶不肯寫了?還是驛站在路上耽誤了?”
沈韻竹覺得,恐怕老太太忘記自己是誰,都不會忘了四妹妹,這可如何是好呢?四妹妹如果還在,今年秋天就滿十五了,早就該說親事了,京城那麽多青年才俊,比金陵更盛一籌,若說挑不到合適的,也說不過去啊。
而且二叔收到信,為難的同時,應該也更難過了,每月都要臨摹失蹤女兒的語氣和筆跡給老太太寫信,虛構日常生活細節、寫一些京中的見聞,而且每年兩次給想象中慢慢長大的女兒畫肖像,以哄騙有失憶症的老太太。對於一個父親來說,也太虐心了,如今又要麵臨說親這個難題,哪怕這三年已經慢慢接受了四妹妹失蹤的事件,沈韻竹也覺得不好下筆寫信。
正心煩意亂呢,外頭丫鬟來報,說大少奶奶王氏來了,沈韻竹忙放下筆紙預備去客堂見大嫂,走了幾步,回頭指著廢紙簍說道:“現在就燒了,不要隨便扔掉。”
“是。”丫鬟應下。
沈韻竹換上笑道,說道:“大嫂來了,天氣冷,待會外頭恐怕還要下雪呢,有什麽事情吩咐下人來叫我過去就是了,勞煩大嫂跑一趟。”
大少奶奶王氏已經快四十了,以前身子很差,隔三差五的病著,瘦的幾乎隻剩下一把骨頭,管家大權就在沈韻竹手裏,那時沈韻竹看大嫂沉屙已久,以為活不長了,悄悄命人把棺木和孝衣都備好了,衝一衝。可是三年前突然病愈,人也精神了,臉上慢慢有了些肉,漸漸紅潤起來,休養了一年,身子康健如昨。沈韻竹識相的將管家大權交還給了王氏,安心打理自己的嫁妝、陪伴在祖母沈老太太身邊,隱瞞著沈今竹失蹤的秘密。
沈韻竹命人上茶,“就用前日剛掃下的梅花上的雪水衝泡。”
王氏笑道:“妹妹客氣了,我喝什麽都成的,這梅花雪水你不是還要埋在梅樹跟下,等到夏天才取出來喝嘛。”
沈韻竹說道:“橫豎我整日也無事,等下了大雪再去掃一罐就是了。其實這個雪水雨水什麽的,不過是無聊時候的消遣,正經衝茶,還是新鮮的泉水最好。”
姑嫂二人一陣寒暄,自從六年前沈今竹嫁妝莫名失竊一事,這對姑嫂本來就淡淡的關係更加疏離了,王氏生性好強,沈韻竹綿裏藏針,表麵一團和氣,私底下暗鬥不斷,直到兩年前沈韻竹將管家大權交回王氏,不再理會家務,暗鬥才慢慢少了些。
王氏抿了一口梅花雪水衝泡的雀舌茶,誇讚了幾句,說道:“我以前在閨中的時候,也是好調弄個茶啊、搗了花汁做胭脂、還學人家夏天釀葡萄美酒、冬天釀桃花酒呢,和你一樣,有許多的雅趣。後來嫁人生子,整日忙裏忙外,操不完的心,也不知瞎忙什麽,天就黑了,這一天一天的過去,眨眼就是要做婆婆的人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王氏的長子沈禮斐今年十八歲,是個秀才,去年定下親事,明年夏天的婚期。沈韻竹笑道:“大嫂何止要做婆婆呢,到了後年,連祖母都做得。”
王氏臉上滿是喜氣,“今天找你,說的就是這件事,等開了年啊,我就要張羅禮斐的婚事了,千頭萬緒,忙的狠呢,我想請你幫忙搭把手,家務事挑起一塊來,如何?”
沈韻竹笑道:“芳菊侄女十六歲了,是個穩重妥當的好孩子,有她幫大嫂的忙,我這個做姑姑的可以偷清閑了。”沈芳菊是王氏的長女,王氏除了張羅長子禮斐的婚禮,也同時要忙著給芳菊說親,挑女婿。
“正是這個理。”王氏說道:“芳菊十六了,留不了幾年就要嫁人,家務事一竅不通,嫁妝也不會打理,正好請你這個做姑姑的出山指點一二。我忙著禮斐的婚事,也給芳菊打聽好人家,經常顧及不到她,還請你多費心,帶一帶芳菊——如今快到年根了,人情往來多,你就管著送禮這一塊,每日議事,擬禮單,叫芳菊在一邊看著,長些見識如何?”
家中事多,沈韻竹不好躲清閑,她一個和離在家的女子,幫哥嫂分憂也是應該的,何況芳菊這個侄女聽話乖巧,沈韻竹也樂意指點她,將來嫁到夫家,也好過日子。
沈韻竹點頭說道:“好吧,那我就單管著送禮一件事,其他的我就不管了——每日還要陪祖母說話散心呢。”
王氏大喜,說道:“我省的,每日頂多費一個時辰,送禮之事,一切循著舊例即可,若無舊例可循,你叫芳菊去問我,不用你操心的。閑事你和芳菊一去陪陪老太太,如今芳菊大了,明年開春就不用上學,要安心在家學點繡活計,唉,你也知道,芳菊這丫頭天資是不錯,其他的一學就會,就是繡活太差,一碰到針線呀,十個手指頭笨得像棒槌似的,這點倒活像她的四姑姑今竹——說道今竹,明年也十六了吧,三年不見,我有些想她了,說起來,我也是看著她長大的,你二叔信上有沒有提起過她的親事?”
沈韻竹說道:“這倒沒有,或許是今竹的親哥哥義諾還沒定親,她這個做妹子也不好說親吧。”
沈家一共三房人家,早就分家了,王氏作為大房的當家主母,不好過問二房的私事,於是將話題扯回去,笑道:“這些孩子的婚事估計都在這幾年了,恐怕年年都有喜事,老太太心情一定大好,長命百歲。”
沈韻竹是個豁達之人,聽這話也不往心裏去,她婚事坎坷,幾經波折都沒成正果,但並沒成怨天怨地的怨婦,或者脾氣古怪的老姑子,她沒得到幸福,但也衷心希望家裏人能婚姻美滿。隻是王氏無意提到了沈今竹的婚事,沈韻竹心中頓生了愁雲:越來越難掩人耳目了,這如何是好?
隔著一座朱雀橋並幾條街的大功坊瞻園,因半個月後就要過年了,瞻園大小院落、路上廊下,均掛起大紅燈籠,下午天還沒黑呢,瞻園就早早點燃了燈籠,映襯著人們紅光滿麵,平添了幾分喜氣。
而瞻園當家主母魏國公夫人的中正院裏,更是喜氣洋洋,因為離家三年的幺兒徐楓終於回家過年了。這三年徐楓一直在漕運總督平江伯陳熊的帳下聽命,那裏有倭寇滋擾漕運,徐楓的身影就在那裏,聽說作戰勇猛,十五歲就升了百戶。三年都沒回瞻園。
當初魏國公夫人聽說兒子決定參軍打倭寇,急得每天一封信催徐楓回家,生怕兒子出事,但是徐楓始終沒回去,魏國公夫人決定親自去淮安漕運總督府將兒子綁回來,被魏國公和子女們聯合阻止了,魏國公是一聲歎息,說道:“就當沒生過這個兒子吧。”
徐碧若說道:“綁回來又如何?關在家裏嗎?我最了解楓弟的,稍有機會,他就又跑了。你綁十次,他就能跑十次。”
魏國公夫人嗚嗚哭道:“都三年了啊,我居然沒看到鳳鳴院住了一個狐狸精,把你弟弟的魂都迷住了,她一走,你弟弟就像被勾了魂魄似的,親娘不認,家也不回,十二歲出去打倭寇,人家有的世家弟子十二歲還沒斷奶呢!小狐狸精——”
“娘!今竹隻是失蹤,死不見屍,莫要胡說了!”徐碧若厲聲打斷道,眼圈也是紅紅的:“莫要再說了,宮裏很快就要下懿旨,宣四嬸嬸和徐柏今竹上京城,今竹失蹤一事是要保密的……”
時隔三年,稚子歸來,魏國公夫人欣喜若狂,早就忘記了當初的怨恨和無奈,她貪婪的看著兒子吃飯的樣子,也顧不得什麽食不言寢不語,說道:“都是你愛吃的幾樣菜,三年了,也不知道你的口味變了沒有。”
洗去風塵,徐楓脫下戎裝,穿著家常的寶藍色道袍,魏國公夫人低估他的個頭和身量,這道袍穿在身上有些小,不合身,舉筷吃飯,便露出一截手腕來,顯得捉襟見肘,魏國公夫人用手指丈量著兒子的身材,命針線房連夜裁衣、縫衣,趕出幾套節慶過冬見客的大衣裳來。
話音剛落,外頭一個媳婦子就進來說道:“世子夫人命奴婢送了一些世子爺的衣裳來,都是這幾年新做沒穿過的,世子夫人說親兄弟兩個身量差不多,這些衣服先頂幾日,外頭買現成的,沒有自家做的好,還幹淨些。”
這世子夫人便是李賢君了,前兩年和世子徐棟成親,徐楓正在劉家灣圍攻倭寇,沒能趕回來喝喜酒,連帶著李賢君的長女徐溹的滿月酒和周歲宴人都沒回來,隻是命人給親侄女送來了禮物。
兒媳婦如此知禮懂事,魏國公夫人覺得很欣慰,“楓兒現在比他哥哥還高些了,穿著恐怕還是有些小,我叫針線上的女人稍微放一放,應勉強能穿。”
徐楓放下筷子,對媳婦子說道:“轉告你們世子夫人,就說勞煩嫂子費心了。”
那媳婦子說道:“三年不見八少爺,如今已是大人了,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威武的氣派竟不輸我們世子爺呢。”
這話魏國公夫人聽的很是舒心,一副吾家有男初長成的感覺,笑道:“明日棟兒和他老子就從軍營回來了,三年了,終於能過個團圓年。”
媳婦子也笑道:“我們世子夫人也是如此說呢,今年過個團圓年,明年表小姐出嫁,就要到汪家和解元女婿過年了。”
這表小姐當然說的不是沈今竹,而是寄居在瞻園的吳敏,從八歲起,她就和弟弟吳訥在瞻園住著,盂蘭盆會慘案,她的繼母陳氏連著娘家陳千戶都被除了族,家裏靖海侯的爵位降為靖海伯,兩年前福建官場大清洗,吳家被卷入陳年舊案——昔日親家陳千戶假公濟私,用戰船走私貨物去了琉球,失去了增援台灣的大好軍機,最後戰船遭遇風暴襲擊,全軍覆沒,荷蘭人占領了台灣。此事被金陵錦衣衛查出,當年的靖海侯是知道真相的,並且百般為陳家遮掩,實乃從犯。慶豐帝大怒,奪了吳家的金書鐵卷,靖海伯被奪爵,抄沒家產,和兒子一起被充軍發配去了雲南煙瘴之地。
吳家被連根拔起,吳敏吳訥兄妹兩個有魏國公夫婦這個外祖家做靠山,覆巢之下有了安卵,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影響,但是以後婚姻和前程會差些。原本魏國公夫人對外孫女吳敏的婚事並沒有抱多大希望,最好是找個類似二女婿朱希林的,家世簡單,人品好,老實聽話的孫女婿,至於官職前途如何,並不做多大要求。
所以今年初冬汪福海夫婦帶著厚禮來瞻園為義子李魚求娶吳敏時,著實大吃一驚,因為李魚今年秋闈一鳴驚人,考中了南直隸地區的解元,是金陵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少年英才,有人預測李魚將是大明第二個連中三元的天才人物,多少人家夢想著能把李魚搶回去當女婿。
若吳敏還是侯門嫡長女時,魏國公夫人可能也有這個想法,可是現在吳家被奪了金書鐵卷,吳敏算是罪臣之女了,要李魚當自己的孫女婿,想都不敢想的。
對於李魚的堅持,別說是魏國公夫人吃驚了,就連汪福海夫婦也是難以置信,福建官場大清洗一案,是金陵錦衣衛做的,汪福海對內情十分了解,吳家如此膽大妄為,肯定翻身無望了,如今義子李魚卻堅持要娶大他兩歲的吳敏為妻,汪福海恨不得把義子的腦袋敲開了,看看他到底是怎麽想的。
李魚振振有詞說服義父義母,“我走科舉這條路,靠的是功名和義父的支持,嶽家有權勢,隻是錦上添花,我不需要這朵花的。吳敏性格堅韌,雖是女子,卻有瀕泰山崩而不變色的氣魄,我——我很心悅她,望義父義母成全。”
都說到這份上了,汪福海父母隻得點頭,為李魚打理提親的聘禮,其實論理,他們的親子汪祿麒和汪祿麟還沒定親呢,還輪不到李魚,汪福海夫婦也沒打算那麽早給李魚說親事。但是吳敏比李魚大兩歲,姑娘家芳華珍貴,耽誤不得,所以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天上掉下一塊大餡餅,魏國公婦人覺得簡直是白日做夢,她暈頭暈腦的去問吳敏的意思,吳敏卻也不害臊,說道:“當初我不過是一句戲言,他卻當真了,考中了解元就巴巴來娶,瞧他也是個不錯的了,嫁就嫁吧,他都敢娶,我為什麽不敢嫁?”
聽這話,吳敏和李魚好像早就有過約定,同樣是兩小無猜時的傾慕和吸引,沈今竹就是小狐狸精,自己親外孫女就是慧眼識英雄,雙重標準的魏國公夫人同意了汪家的求婚,請欽天監合了李魚和吳敏的生辰八字,當然是大吉大利,而且婚期定在明年開春,正月十六。
消息傳到淮安府徐楓那裏,也不知為何,徐楓這個當舅舅居然告了假,回金陵喝外甥女的喜酒,在臘月十五這日回到了瞻園。吳敏正月就要出嫁了,這是在外租家最後一個年,正如世子夫人的媳婦子所說,這是最後一個團圓年了。
媳婦子告辭,魏國公夫人親手給兒子舀了一碗火腿冬筍湯,笑道:“再喝一碗吧,這個火腿醃了三年,最是鹹香了,連鹽都不需放,熬的冬筍都是一股鮮味。”
母親的盛情難卻,徐楓慢慢喝著,魏國公夫人絮絮叨叨說著這三年的家務事,她真沒想到,徐楓這麽固執的人會為了吳敏的婚事回來,魏國公夫人見兒子一副冰山臉,熱湯都融化不了他的容顏,便將話題往吳敏身上扯,希望能引起兒子的興趣:“……敏兒的嫁妝我早就替她打理好了,把你那苦命的大姐姐嫁妝一分為二,一半給了敏兒,另一半給訥兒將來成親用。此外公中出一部分,我和你爹爹拿出私房銀子來填補,太夫人和其他各房也有添妝。加在一起的數額比你大姐姐當年出嫁時多些,不會委屈了敏兒。訥兒這孩子實誠,他說要把分給他的一半再出六成來,給姐姐添妝用,他一片愛護親姐姐之心,我都曉得,可是我怎麽會同意呢,現在他能做主給了敏兒,可將來訥兒也是要娶媳婦的,家底無端少了六成,叫他未來媳婦怎麽想?”
“唉,我和你姐姐好書歹說,最後拿了訥兒一個田莊給敏兒,代表他一片心意了。以後我找機會把這個田莊的虧空填補出來,將來他娶親,聘禮和排場與公中的少爺輩是一樣的,唉,你這對外甥命苦啊,我們不多照應些,誰能管她們的死活呢?楓兒,你說是不是?”
徐楓點頭道:“母親說的是,這次回來,我也給敏兒帶了些添妝,已經命人送過去了。”
這是踏入瞻園以來,兒子說過最長的一句話了!魏國公夫人心頭大悅,試探著說道:“唉,你這個孩子對兩個外甥是沒話說了,隻是添妝不比不比尋常的禮物,東西、數量、甚至包裹的匣子、禮單的寫法都有講究呢,你一個常年在軍營裏混的人怎麽懂呢,就這樣一股腦的送給敏兒,也不怕人笑話——論理,你也該有個知冷知熱的人照顧你、幫忙操持家務了。”
一聽這話,徐楓將瓷勺往湯碗裏重重一擱,湯汁飛濺在紫檀木桌麵上,徐楓站起身來,說道:“母親,我吃飽了,回房休息去了,您也早些歇息。”
言罷,徐楓轉身而去,魏國公夫人一怔,才過去三年,和她一般高的兒子已經長成了大人,他身體挺拔,高大健壯,她需要仰望兒子,才能瞧見他的麵容。而心底的疏離,卻使得她永遠都觸摸不到兒子的內心,都是因為那個屍首都找不到的小狐狸精,害得我們母子分離,隔閡如斯!
“楓兒!”看著兒子頭也不回的離開自己,魏國公夫人目光一冷,叫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沈今竹都死了三年了!我也容忍你三年不回家,你要為她守到什麽時候?三年了,為父母守孝都足夠了!何況你父母雙全呢!你有家不歸,將我們做父母的置於何地?我們徐家怎麽出了你這個不孝子!”
徐楓腳步一滯,依舊沒有回頭,悶悶說道:“今竹沒有死,她——她隻是不見了,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魏國公夫人說道:“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是不作數的。你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我和你爹爹都會為你聘名門淑女為妻,你總要為徐家留個名正言順的後人。”
“哥哥和嫂子正青春,他們已經有了溹兒,遲早也會有兒子的。”徐楓淡淡說道:“你們若給我定親,我就出家做和尚去。”
魏國公夫人氣的臉都白了,“做和尚?你不是要殺倭寇為沈今竹報仇嗎,怎麽舍得放下手裏的戰刀?”
徐楓說道:“做和尚也能殺倭寇,倭寇畏僧兵,勝過畏大明軍隊。”
言罷,不等魏國公夫人有何反應,徐楓徑直出了門,披上一個黑熊皮縫製的大氅,外頭已經開始下雪了,細雪落在黑色的熊皮上,等他走出二門外,大氅上已經是薄薄的一層雪了。
“八少爺,您不回去休息嗎?”小廝見他前行的方向不對,趕緊說道:“您許久沒有回家,忘記自己院子在那裏了吧,要往左邊走呢。”
徐楓說道:“不回去了,備馬,我要出門。”
滿院的大紅燈籠散發著喜慶之氣,可是這些都與自己無關,哪怕是母親的逼問,也沒使得徐楓的心情有一絲波瀾,自從沈今竹在懸崖邊消失,他就覺得和整個世界都有了隔膜,所的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了,他心中從此沒有了悲傷,也沒有歡喜,他很像學《西遊記》裏頭的孫悟空,去九泉之下找地藏菩薩,找生死判官,搶奪生死簿細看,沈今竹的名字到底寫在那裏,如果是生,人在那裏,如果是死,他就把沈今竹的名字劃掉。
可他一介凡人,看不了生死簿,隻能通過殺倭寇來傾瀉對天地不公的憤怒。三年了,沈今竹都杳無音訊,他以為自己可以慢慢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可是在從踏入金陵城的一刻起,他腦子裏滿滿都是關於沈今竹的回憶,他騎在馬上看著這座城市,似乎每一處都有她的身影,可等他細看時,人卻不見了,那股心裏的失落如淩遲一般切割著他的心,犯人淩遲一千刀可以斬首結束痛苦,可是他心裏的淩遲卻永遠不會停歇。
回到瞻園,這股感覺就越強烈,徐楓逃也似的騎馬奔出了這裏,在徐府街上馳騁,很快到了朱雀橋上,再過幾個巷子,就是烏衣巷沈家了。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青梅竹馬戀,海寧潮頭斷腸人。徐楓強迫著自己不去看烏衣巷,扯著韁繩沿著秦淮河走去,馬蹄踏著在細雪之上,走著走著,駿馬老馬識途似的在一處酒肆下停步,徐楓抬頭一看,“煙雨樓?”
還是逃不過去啊!徐楓苦笑著摸了摸馬脖子,“你也記得這裏啊,以前經常和她來吃烤豬蹄,喝酒。”
徐楓下了馬,像三年前一樣,叫了一盤先鹵後烤的肘子,一壇梨花釀。
那店小二一愣,說道:“客官,我們這裏沒有這個菜,您點其他的吧。”
徐楓說道:“怎麽可能沒有,這是你們煙雨樓的招牌啊。”
就在這時,掌櫃的過來了,解釋說道:“客官,您很久沒來吧,三年前確實時興過吃先鹵後烤的豬肘子,但僅過了半年,這股風潮就淡了,開始時興生吃河豚,客人們不點,我們煙雨樓好久沒有做這道菜了。您今日想吃,我們煙雨樓有鹵好的豬蹄子,給您現烤就是了,不過味道肯定不如以前,您還要不要?”
“要。”徐楓說道,聊勝於無吧。
掌櫃笑道:“今日也是巧了,三樓有個和您差不多年紀的小郎君也點了這道菜,看來你們都是我們煙雨樓的老主顧啊。”
還其他人嗎?徐楓將話聽進去了,他上了三樓,遠遠就看一個高大的少年喝的伶仃大醉,還發起酒瘋,那少年脫掉身上的狐裘,僅穿著一件單衣,對著空氣嘿嘿傻笑,說道:“今竹,我認賭服輸,不就是脫衣服橫渡秦淮河嘛,小菜一碟。”
言罷,那少年扯下單衣,隻穿著一件皮褲,從窗戶上縱身一躍,跳下冰冷的河水裏。
閨房中,銀霜炭散發的光和熱,驅趕著寒冷,沈韻竹提筆給二叔父寫信,裙邊的紙簍已經堆著淺淺一層揉成小團的紙球,信寫到一半,她抿了抿嘴唇,再次將信紙揉捏成球。
祖母沈老太太今早叮囑她快點寫信給二叔父,早日給四妹妹沈今竹定下親事,可是人都失蹤三年了,毫無音訊,恐怕凶多吉少,和誰定親?結冥婚嗎?
這三年來,沈韻竹一直保守著一個秘密,在烏衣巷的沈家,這個秘密隻有她一人知曉,擔心走漏風聲,祖母聽了受不住中風倒地,所以連當家主母沈大少奶奶王氏都不知道。
三年前的中秋節,沈今竹正欲陪著祖母去中秋宴,被司禮監掌印太監懷安的人叫去了瞻園,從此就再也沒有回來過。聽說被臨安長公主接去了,臨安長公主府失火,祖母慌忙派人去打聽消息,得知四妹妹和汪福海一家去牛首山打獵,過了七天,沈佩蘭派人將沈韻竹接到了瞻園說話,沈佩蘭眼睛都哭腫了,沈韻竹心裏有種不祥的預感,傷痕累累的表弟徐柏則自責的說出了一個秘密——慶豐帝白龍魚服下江南去海寧觀潮,沈今竹伴駕左右,三千海盜襲擊海寧,沈今竹墜崖失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沈佩蘭聲音已經苦啞了,說道:“賢侄女,這件事隻有當時在場的幾個人知曉,你要保守秘密,千萬別讓老太太知道了,以前今竹在你三叔的拂柳山莊失蹤,老人家中風倒地,吳太醫再三叮囑過,以後莫要大喜大悲,刺激她老人家了。”
沈韻竹慌了神,問道:“四妹妹雖然暫住在瞻園,可是逢年過節都要回烏衣巷的,眼瞅著就是九月九重陽節,又是一家團聚的日子,老太太不見四妹妹,我如何搪塞?”
沈佩蘭說道:“為今之計,隻有在淑妃娘娘有孕這件事上做文章了,宮裏很快就有懿旨下來,宣我和柏兒,還有今竹三人進京探望淑妃娘娘,我是留在宮中陪淑妃娘娘待產的,估計明年秋才能回來。等到了京裏,我就把實情告訴你二叔二嫂,叫他們裝作今竹在京城和他們住在一起的樣子,老太太也知道,孩子終究和父母住在一起好些。今竹從小就學著你二叔寫飛白體,父女兩個的字跡本有些相似,我把她練的字都帶進京城,叫你二叔臨摹今竹的字跡,每月給老太太寫信,無論如何都要先瞞著她老人家,橫豎——”
沈佩蘭擦了幾滴眼淚,哽咽道:“橫豎老太太記性越來越差了,吳太醫說過,慢慢的老太太忘記自己的親人,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曉得,老人家總有一天會忘記今竹這個孫女的,就讓老太太平靜一些去吧,別到死都不瞑目,還惦記著今竹啊。”
就這樣過了三年,京城的二叔臨摹今竹的飛白體,每月都有信件過來,沈老太太每次都看的很仔細,而且每封信都保存在書房裏,閑時翻來覆去的看,時常欣慰的對著沈韻竹感歎:“畢竟是親父女,那有隔夜仇呢,她如今在京城過的很好,你二叔時常帶她出去玩耍,冬天還在什麽什刹海戲冰,她說在冰上滑行,就像飛似的,京裏的冰層足足有城牆那麽厚,不用擔心掉進冰窟窿裏。你二叔真是越大越活回去了,帶著親閨女去戲冰,也不擔心摔壞了。”
又打開另一封信,說道:“你四妹妹說,她這月進宮,淑妃娘娘和大公主留她在宮裏小住了幾日,小公主在學走路,已經可以放手自己走幾步了,淑妃娘娘說,小公主長的很像今竹小時候,嗬嗬,韻竹啊,你還記得四妹妹小時候長什麽樣嘛?”
沈韻竹已經可以應付自如了,捂嘴笑道:“當然記得了,是個肥嘟嘟的小胖子嘛,整天上房揭瓦坐不住,祖母經常說,別是個小子投錯胎了吧。”
沈老太太拍手笑道:“可不是嘛,如今大了,出落的可好看呢,你別怪我偏心啊,你們這幾個竹啊,你四妹妹生的最好。”
沈韻竹佯怒道:“祖母偏心,我不依的。每年二叔都會給今竹妹妹畫幾張像寄過來,他是親爹嘛,爹爹畫親閨女,當然是往好看的畫,臉上的麻子,嘴上的黑痣都不畫上去的。”
沈老太太伸出食指點了一記孫女的額頭,笑道:“你這張油嘴,倒越來越像你四妹妹了。今竹自小就生的白淨,小瓷人兒似的,怎麽可能有麻子黑痣,你說的是媒婆吧。”
祖孫兩人在一起說笑,沈韻竹已經二十三了,成了徹徹底底的老姑娘,這些年相親說親,一直沒有中意的,她不願意將就,沈老太太也不願意孫女將就。前夫白灝兩年前春闈高中了二榜進士,想要再次求娶,大哥沈義然有心撮合此事,但沈韻竹誓不回頭,隻得作罷,如今青年進士白灝依舊是炙手可熱的單身漢,而沈韻竹心裏早就疲遝了,好在她心胸寬闊,從不自怨自艾,日子過的還算舒坦。
正說著話呢,大哥沈義然前來給沈老太太請安,說今日要出門訪友,晚飯不用等他一起吃了。沈老太太含笑點頭,叮囑他外頭疼,穿上大毛的衣服,馬車上也攏上炭火,別凍著了。沈家二少爺沈義然三年前秋闈中了舉,次年和白灝一起參加春闈,白灝中了進士,沈義然落榜,回到國子監繼續苦讀,明年再戰春闈。到了臘月,國子監放了假,他回烏衣巷預備過年。
沈義然出了門,沈老太天拉著沈韻竹的手,低聲問道:“剛才和我說話的是誰?我知道他是我孫子,瞧著也麵熟,就是叫不出名字來,我怕他難過,就沒當麵問他,叮囑他多穿衣服,寒暄了幾句,愣是想不起來了。”
沈老太太出現這事不是一天兩天了,越是記性不好的人,就越怕人家說她健忘,有時不記得對方是誰,也裝作知道的樣子和人家瞎聊,她也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這三年就很少見外人了,有時候必須要出麵應付親戚朋友,沈韻竹寸步不離她身邊,悄聲解釋給她聽——然並卵,有時候沈老太太連沈韻竹都會忘記。
今年瞻園魏國公太夫人大壽,沈老太太去赴壽宴,沈韻竹陪坐看戲,給祖母布些幹果點心吃,沈老太太吃著鹽焗花生果,笑著對沈韻竹問道:“你是誰家的姑娘?怪好模樣的,還知道我喜歡吃這個。在家裏啊,我二孫女都不讓我吃這個,說是怕上火。”
您的二孫女就是我啊!沈韻竹無可奈何的配合說道:“我姓徐,是瞻園的姑娘。”
沈老太太又笑著對魏國公太夫人說道:“親家好福氣,孫女個個模樣性子都好。”
魏國公太夫人李氏是曆經滄桑、沉著冷靜的人,見沈韻竹對自己猛使眼色,立刻明白過來,還從善如流的玩笑道:“親家既然喜歡,就帶她回烏衣巷玩幾日。”
沈老太太渾然不覺有什麽異樣,問道:“烏衣巷?那是什麽地方?”
太夫人和沈韻竹一陣哄勸,好容易把話圓過去,沈老太太在瞻園歇了午覺醒來,才恢複如常。可是沈老太太的記憶便的再糟糕,她始終記得三年都沒見的沈今竹是誰,每到月底,嘴裏總是念叨著:“四丫頭的信怎麽還沒到呢?會不會是犯懶不肯寫了?還是驛站在路上耽誤了?”
沈韻竹覺得,恐怕老太太忘記自己是誰,都不會忘了四妹妹,這可如何是好呢?四妹妹如果還在,今年秋天就滿十五了,早就該說親事了,京城那麽多青年才俊,比金陵更盛一籌,若說挑不到合適的,也說不過去啊。
而且二叔收到信,為難的同時,應該也更難過了,每月都要臨摹失蹤女兒的語氣和筆跡給老太太寫信,虛構日常生活細節、寫一些京中的見聞,而且每年兩次給想象中慢慢長大的女兒畫肖像,以哄騙有失憶症的老太太。對於一個父親來說,也太虐心了,如今又要麵臨說親這個難題,哪怕這三年已經慢慢接受了四妹妹失蹤的事件,沈韻竹也覺得不好下筆寫信。
正心煩意亂呢,外頭丫鬟來報,說大少奶奶王氏來了,沈韻竹忙放下筆紙預備去客堂見大嫂,走了幾步,回頭指著廢紙簍說道:“現在就燒了,不要隨便扔掉。”
“是。”丫鬟應下。
沈韻竹換上笑道,說道:“大嫂來了,天氣冷,待會外頭恐怕還要下雪呢,有什麽事情吩咐下人來叫我過去就是了,勞煩大嫂跑一趟。”
大少奶奶王氏已經快四十了,以前身子很差,隔三差五的病著,瘦的幾乎隻剩下一把骨頭,管家大權就在沈韻竹手裏,那時沈韻竹看大嫂沉屙已久,以為活不長了,悄悄命人把棺木和孝衣都備好了,衝一衝。可是三年前突然病愈,人也精神了,臉上慢慢有了些肉,漸漸紅潤起來,休養了一年,身子康健如昨。沈韻竹識相的將管家大權交還給了王氏,安心打理自己的嫁妝、陪伴在祖母沈老太太身邊,隱瞞著沈今竹失蹤的秘密。
沈韻竹命人上茶,“就用前日剛掃下的梅花上的雪水衝泡。”
王氏笑道:“妹妹客氣了,我喝什麽都成的,這梅花雪水你不是還要埋在梅樹跟下,等到夏天才取出來喝嘛。”
沈韻竹說道:“橫豎我整日也無事,等下了大雪再去掃一罐就是了。其實這個雪水雨水什麽的,不過是無聊時候的消遣,正經衝茶,還是新鮮的泉水最好。”
姑嫂二人一陣寒暄,自從六年前沈今竹嫁妝莫名失竊一事,這對姑嫂本來就淡淡的關係更加疏離了,王氏生性好強,沈韻竹綿裏藏針,表麵一團和氣,私底下暗鬥不斷,直到兩年前沈韻竹將管家大權交回王氏,不再理會家務,暗鬥才慢慢少了些。
王氏抿了一口梅花雪水衝泡的雀舌茶,誇讚了幾句,說道:“我以前在閨中的時候,也是好調弄個茶啊、搗了花汁做胭脂、還學人家夏天釀葡萄美酒、冬天釀桃花酒呢,和你一樣,有許多的雅趣。後來嫁人生子,整日忙裏忙外,操不完的心,也不知瞎忙什麽,天就黑了,這一天一天的過去,眨眼就是要做婆婆的人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王氏的長子沈禮斐今年十八歲,是個秀才,去年定下親事,明年夏天的婚期。沈韻竹笑道:“大嫂何止要做婆婆呢,到了後年,連祖母都做得。”
王氏臉上滿是喜氣,“今天找你,說的就是這件事,等開了年啊,我就要張羅禮斐的婚事了,千頭萬緒,忙的狠呢,我想請你幫忙搭把手,家務事挑起一塊來,如何?”
沈韻竹笑道:“芳菊侄女十六歲了,是個穩重妥當的好孩子,有她幫大嫂的忙,我這個做姑姑的可以偷清閑了。”沈芳菊是王氏的長女,王氏除了張羅長子禮斐的婚禮,也同時要忙著給芳菊說親,挑女婿。
“正是這個理。”王氏說道:“芳菊十六了,留不了幾年就要嫁人,家務事一竅不通,嫁妝也不會打理,正好請你這個做姑姑的出山指點一二。我忙著禮斐的婚事,也給芳菊打聽好人家,經常顧及不到她,還請你多費心,帶一帶芳菊——如今快到年根了,人情往來多,你就管著送禮這一塊,每日議事,擬禮單,叫芳菊在一邊看著,長些見識如何?”
家中事多,沈韻竹不好躲清閑,她一個和離在家的女子,幫哥嫂分憂也是應該的,何況芳菊這個侄女聽話乖巧,沈韻竹也樂意指點她,將來嫁到夫家,也好過日子。
沈韻竹點頭說道:“好吧,那我就單管著送禮一件事,其他的我就不管了——每日還要陪祖母說話散心呢。”
王氏大喜,說道:“我省的,每日頂多費一個時辰,送禮之事,一切循著舊例即可,若無舊例可循,你叫芳菊去問我,不用你操心的。閑事你和芳菊一去陪陪老太太,如今芳菊大了,明年開春就不用上學,要安心在家學點繡活計,唉,你也知道,芳菊這丫頭天資是不錯,其他的一學就會,就是繡活太差,一碰到針線呀,十個手指頭笨得像棒槌似的,這點倒活像她的四姑姑今竹——說道今竹,明年也十六了吧,三年不見,我有些想她了,說起來,我也是看著她長大的,你二叔信上有沒有提起過她的親事?”
沈韻竹說道:“這倒沒有,或許是今竹的親哥哥義諾還沒定親,她這個做妹子也不好說親吧。”
沈家一共三房人家,早就分家了,王氏作為大房的當家主母,不好過問二房的私事,於是將話題扯回去,笑道:“這些孩子的婚事估計都在這幾年了,恐怕年年都有喜事,老太太心情一定大好,長命百歲。”
沈韻竹是個豁達之人,聽這話也不往心裏去,她婚事坎坷,幾經波折都沒成正果,但並沒成怨天怨地的怨婦,或者脾氣古怪的老姑子,她沒得到幸福,但也衷心希望家裏人能婚姻美滿。隻是王氏無意提到了沈今竹的婚事,沈韻竹心中頓生了愁雲:越來越難掩人耳目了,這如何是好?
隔著一座朱雀橋並幾條街的大功坊瞻園,因半個月後就要過年了,瞻園大小院落、路上廊下,均掛起大紅燈籠,下午天還沒黑呢,瞻園就早早點燃了燈籠,映襯著人們紅光滿麵,平添了幾分喜氣。
而瞻園當家主母魏國公夫人的中正院裏,更是喜氣洋洋,因為離家三年的幺兒徐楓終於回家過年了。這三年徐楓一直在漕運總督平江伯陳熊的帳下聽命,那裏有倭寇滋擾漕運,徐楓的身影就在那裏,聽說作戰勇猛,十五歲就升了百戶。三年都沒回瞻園。
當初魏國公夫人聽說兒子決定參軍打倭寇,急得每天一封信催徐楓回家,生怕兒子出事,但是徐楓始終沒回去,魏國公夫人決定親自去淮安漕運總督府將兒子綁回來,被魏國公和子女們聯合阻止了,魏國公是一聲歎息,說道:“就當沒生過這個兒子吧。”
徐碧若說道:“綁回來又如何?關在家裏嗎?我最了解楓弟的,稍有機會,他就又跑了。你綁十次,他就能跑十次。”
魏國公夫人嗚嗚哭道:“都三年了啊,我居然沒看到鳳鳴院住了一個狐狸精,把你弟弟的魂都迷住了,她一走,你弟弟就像被勾了魂魄似的,親娘不認,家也不回,十二歲出去打倭寇,人家有的世家弟子十二歲還沒斷奶呢!小狐狸精——”
“娘!今竹隻是失蹤,死不見屍,莫要胡說了!”徐碧若厲聲打斷道,眼圈也是紅紅的:“莫要再說了,宮裏很快就要下懿旨,宣四嬸嬸和徐柏今竹上京城,今竹失蹤一事是要保密的……”
時隔三年,稚子歸來,魏國公夫人欣喜若狂,早就忘記了當初的怨恨和無奈,她貪婪的看著兒子吃飯的樣子,也顧不得什麽食不言寢不語,說道:“都是你愛吃的幾樣菜,三年了,也不知道你的口味變了沒有。”
洗去風塵,徐楓脫下戎裝,穿著家常的寶藍色道袍,魏國公夫人低估他的個頭和身量,這道袍穿在身上有些小,不合身,舉筷吃飯,便露出一截手腕來,顯得捉襟見肘,魏國公夫人用手指丈量著兒子的身材,命針線房連夜裁衣、縫衣,趕出幾套節慶過冬見客的大衣裳來。
話音剛落,外頭一個媳婦子就進來說道:“世子夫人命奴婢送了一些世子爺的衣裳來,都是這幾年新做沒穿過的,世子夫人說親兄弟兩個身量差不多,這些衣服先頂幾日,外頭買現成的,沒有自家做的好,還幹淨些。”
這世子夫人便是李賢君了,前兩年和世子徐棟成親,徐楓正在劉家灣圍攻倭寇,沒能趕回來喝喜酒,連帶著李賢君的長女徐溹的滿月酒和周歲宴人都沒回來,隻是命人給親侄女送來了禮物。
兒媳婦如此知禮懂事,魏國公夫人覺得很欣慰,“楓兒現在比他哥哥還高些了,穿著恐怕還是有些小,我叫針線上的女人稍微放一放,應勉強能穿。”
徐楓放下筷子,對媳婦子說道:“轉告你們世子夫人,就說勞煩嫂子費心了。”
那媳婦子說道:“三年不見八少爺,如今已是大人了,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威武的氣派竟不輸我們世子爺呢。”
這話魏國公夫人聽的很是舒心,一副吾家有男初長成的感覺,笑道:“明日棟兒和他老子就從軍營回來了,三年了,終於能過個團圓年。”
媳婦子也笑道:“我們世子夫人也是如此說呢,今年過個團圓年,明年表小姐出嫁,就要到汪家和解元女婿過年了。”
這表小姐當然說的不是沈今竹,而是寄居在瞻園的吳敏,從八歲起,她就和弟弟吳訥在瞻園住著,盂蘭盆會慘案,她的繼母陳氏連著娘家陳千戶都被除了族,家裏靖海侯的爵位降為靖海伯,兩年前福建官場大清洗,吳家被卷入陳年舊案——昔日親家陳千戶假公濟私,用戰船走私貨物去了琉球,失去了增援台灣的大好軍機,最後戰船遭遇風暴襲擊,全軍覆沒,荷蘭人占領了台灣。此事被金陵錦衣衛查出,當年的靖海侯是知道真相的,並且百般為陳家遮掩,實乃從犯。慶豐帝大怒,奪了吳家的金書鐵卷,靖海伯被奪爵,抄沒家產,和兒子一起被充軍發配去了雲南煙瘴之地。
吳家被連根拔起,吳敏吳訥兄妹兩個有魏國公夫婦這個外祖家做靠山,覆巢之下有了安卵,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影響,但是以後婚姻和前程會差些。原本魏國公夫人對外孫女吳敏的婚事並沒有抱多大希望,最好是找個類似二女婿朱希林的,家世簡單,人品好,老實聽話的孫女婿,至於官職前途如何,並不做多大要求。
所以今年初冬汪福海夫婦帶著厚禮來瞻園為義子李魚求娶吳敏時,著實大吃一驚,因為李魚今年秋闈一鳴驚人,考中了南直隸地區的解元,是金陵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少年英才,有人預測李魚將是大明第二個連中三元的天才人物,多少人家夢想著能把李魚搶回去當女婿。
若吳敏還是侯門嫡長女時,魏國公夫人可能也有這個想法,可是現在吳家被奪了金書鐵卷,吳敏算是罪臣之女了,要李魚當自己的孫女婿,想都不敢想的。
對於李魚的堅持,別說是魏國公夫人吃驚了,就連汪福海夫婦也是難以置信,福建官場大清洗一案,是金陵錦衣衛做的,汪福海對內情十分了解,吳家如此膽大妄為,肯定翻身無望了,如今義子李魚卻堅持要娶大他兩歲的吳敏為妻,汪福海恨不得把義子的腦袋敲開了,看看他到底是怎麽想的。
李魚振振有詞說服義父義母,“我走科舉這條路,靠的是功名和義父的支持,嶽家有權勢,隻是錦上添花,我不需要這朵花的。吳敏性格堅韌,雖是女子,卻有瀕泰山崩而不變色的氣魄,我——我很心悅她,望義父義母成全。”
都說到這份上了,汪福海父母隻得點頭,為李魚打理提親的聘禮,其實論理,他們的親子汪祿麒和汪祿麟還沒定親呢,還輪不到李魚,汪福海夫婦也沒打算那麽早給李魚說親事。但是吳敏比李魚大兩歲,姑娘家芳華珍貴,耽誤不得,所以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天上掉下一塊大餡餅,魏國公婦人覺得簡直是白日做夢,她暈頭暈腦的去問吳敏的意思,吳敏卻也不害臊,說道:“當初我不過是一句戲言,他卻當真了,考中了解元就巴巴來娶,瞧他也是個不錯的了,嫁就嫁吧,他都敢娶,我為什麽不敢嫁?”
聽這話,吳敏和李魚好像早就有過約定,同樣是兩小無猜時的傾慕和吸引,沈今竹就是小狐狸精,自己親外孫女就是慧眼識英雄,雙重標準的魏國公夫人同意了汪家的求婚,請欽天監合了李魚和吳敏的生辰八字,當然是大吉大利,而且婚期定在明年開春,正月十六。
消息傳到淮安府徐楓那裏,也不知為何,徐楓這個當舅舅居然告了假,回金陵喝外甥女的喜酒,在臘月十五這日回到了瞻園。吳敏正月就要出嫁了,這是在外租家最後一個年,正如世子夫人的媳婦子所說,這是最後一個團圓年了。
媳婦子告辭,魏國公夫人親手給兒子舀了一碗火腿冬筍湯,笑道:“再喝一碗吧,這個火腿醃了三年,最是鹹香了,連鹽都不需放,熬的冬筍都是一股鮮味。”
母親的盛情難卻,徐楓慢慢喝著,魏國公夫人絮絮叨叨說著這三年的家務事,她真沒想到,徐楓這麽固執的人會為了吳敏的婚事回來,魏國公夫人見兒子一副冰山臉,熱湯都融化不了他的容顏,便將話題往吳敏身上扯,希望能引起兒子的興趣:“……敏兒的嫁妝我早就替她打理好了,把你那苦命的大姐姐嫁妝一分為二,一半給了敏兒,另一半給訥兒將來成親用。此外公中出一部分,我和你爹爹拿出私房銀子來填補,太夫人和其他各房也有添妝。加在一起的數額比你大姐姐當年出嫁時多些,不會委屈了敏兒。訥兒這孩子實誠,他說要把分給他的一半再出六成來,給姐姐添妝用,他一片愛護親姐姐之心,我都曉得,可是我怎麽會同意呢,現在他能做主給了敏兒,可將來訥兒也是要娶媳婦的,家底無端少了六成,叫他未來媳婦怎麽想?”
“唉,我和你姐姐好書歹說,最後拿了訥兒一個田莊給敏兒,代表他一片心意了。以後我找機會把這個田莊的虧空填補出來,將來他娶親,聘禮和排場與公中的少爺輩是一樣的,唉,你這對外甥命苦啊,我們不多照應些,誰能管她們的死活呢?楓兒,你說是不是?”
徐楓點頭道:“母親說的是,這次回來,我也給敏兒帶了些添妝,已經命人送過去了。”
這是踏入瞻園以來,兒子說過最長的一句話了!魏國公夫人心頭大悅,試探著說道:“唉,你這個孩子對兩個外甥是沒話說了,隻是添妝不比不比尋常的禮物,東西、數量、甚至包裹的匣子、禮單的寫法都有講究呢,你一個常年在軍營裏混的人怎麽懂呢,就這樣一股腦的送給敏兒,也不怕人笑話——論理,你也該有個知冷知熱的人照顧你、幫忙操持家務了。”
一聽這話,徐楓將瓷勺往湯碗裏重重一擱,湯汁飛濺在紫檀木桌麵上,徐楓站起身來,說道:“母親,我吃飽了,回房休息去了,您也早些歇息。”
言罷,徐楓轉身而去,魏國公夫人一怔,才過去三年,和她一般高的兒子已經長成了大人,他身體挺拔,高大健壯,她需要仰望兒子,才能瞧見他的麵容。而心底的疏離,卻使得她永遠都觸摸不到兒子的內心,都是因為那個屍首都找不到的小狐狸精,害得我們母子分離,隔閡如斯!
“楓兒!”看著兒子頭也不回的離開自己,魏國公夫人目光一冷,叫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沈今竹都死了三年了!我也容忍你三年不回家,你要為她守到什麽時候?三年了,為父母守孝都足夠了!何況你父母雙全呢!你有家不歸,將我們做父母的置於何地?我們徐家怎麽出了你這個不孝子!”
徐楓腳步一滯,依舊沒有回頭,悶悶說道:“今竹沒有死,她——她隻是不見了,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魏國公夫人說道:“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身是不作數的。你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我和你爹爹都會為你聘名門淑女為妻,你總要為徐家留個名正言順的後人。”
“哥哥和嫂子正青春,他們已經有了溹兒,遲早也會有兒子的。”徐楓淡淡說道:“你們若給我定親,我就出家做和尚去。”
魏國公夫人氣的臉都白了,“做和尚?你不是要殺倭寇為沈今竹報仇嗎,怎麽舍得放下手裏的戰刀?”
徐楓說道:“做和尚也能殺倭寇,倭寇畏僧兵,勝過畏大明軍隊。”
言罷,不等魏國公夫人有何反應,徐楓徑直出了門,披上一個黑熊皮縫製的大氅,外頭已經開始下雪了,細雪落在黑色的熊皮上,等他走出二門外,大氅上已經是薄薄的一層雪了。
“八少爺,您不回去休息嗎?”小廝見他前行的方向不對,趕緊說道:“您許久沒有回家,忘記自己院子在那裏了吧,要往左邊走呢。”
徐楓說道:“不回去了,備馬,我要出門。”
滿院的大紅燈籠散發著喜慶之氣,可是這些都與自己無關,哪怕是母親的逼問,也沒使得徐楓的心情有一絲波瀾,自從沈今竹在懸崖邊消失,他就覺得和整個世界都有了隔膜,所的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了,他心中從此沒有了悲傷,也沒有歡喜,他很像學《西遊記》裏頭的孫悟空,去九泉之下找地藏菩薩,找生死判官,搶奪生死簿細看,沈今竹的名字到底寫在那裏,如果是生,人在那裏,如果是死,他就把沈今竹的名字劃掉。
可他一介凡人,看不了生死簿,隻能通過殺倭寇來傾瀉對天地不公的憤怒。三年了,沈今竹都杳無音訊,他以為自己可以慢慢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可是在從踏入金陵城的一刻起,他腦子裏滿滿都是關於沈今竹的回憶,他騎在馬上看著這座城市,似乎每一處都有她的身影,可等他細看時,人卻不見了,那股心裏的失落如淩遲一般切割著他的心,犯人淩遲一千刀可以斬首結束痛苦,可是他心裏的淩遲卻永遠不會停歇。
回到瞻園,這股感覺就越強烈,徐楓逃也似的騎馬奔出了這裏,在徐府街上馳騁,很快到了朱雀橋上,再過幾個巷子,就是烏衣巷沈家了。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青梅竹馬戀,海寧潮頭斷腸人。徐楓強迫著自己不去看烏衣巷,扯著韁繩沿著秦淮河走去,馬蹄踏著在細雪之上,走著走著,駿馬老馬識途似的在一處酒肆下停步,徐楓抬頭一看,“煙雨樓?”
還是逃不過去啊!徐楓苦笑著摸了摸馬脖子,“你也記得這裏啊,以前經常和她來吃烤豬蹄,喝酒。”
徐楓下了馬,像三年前一樣,叫了一盤先鹵後烤的肘子,一壇梨花釀。
那店小二一愣,說道:“客官,我們這裏沒有這個菜,您點其他的吧。”
徐楓說道:“怎麽可能沒有,這是你們煙雨樓的招牌啊。”
就在這時,掌櫃的過來了,解釋說道:“客官,您很久沒來吧,三年前確實時興過吃先鹵後烤的豬肘子,但僅過了半年,這股風潮就淡了,開始時興生吃河豚,客人們不點,我們煙雨樓好久沒有做這道菜了。您今日想吃,我們煙雨樓有鹵好的豬蹄子,給您現烤就是了,不過味道肯定不如以前,您還要不要?”
“要。”徐楓說道,聊勝於無吧。
掌櫃笑道:“今日也是巧了,三樓有個和您差不多年紀的小郎君也點了這道菜,看來你們都是我們煙雨樓的老主顧啊。”
還其他人嗎?徐楓將話聽進去了,他上了三樓,遠遠就看一個高大的少年喝的伶仃大醉,還發起酒瘋,那少年脫掉身上的狐裘,僅穿著一件單衣,對著空氣嘿嘿傻笑,說道:“今竹,我認賭服輸,不就是脫衣服橫渡秦淮河嘛,小菜一碟。”
言罷,那少年扯下單衣,隻穿著一件皮褲,從窗戶上縱身一躍,跳下冰冷的河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