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呼的隻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的臉上都是疑惑。
蟲族炮彈消失的那一刻導彈的倒計時並沒有結束。
要知道艦載ai是不可能在這種簡單的計算上出錯的,倒計時沒消失意味著導彈和炮彈根本就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接觸。既然沒有接觸炮彈自然也沒有被導彈摧毀的可能。
況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蟲族炮彈的信號消失後,艦隊導彈的信號依然還在。倒計時歸零後,所有導彈的信號仍在繼續向前方移動,這說明導彈根本就沒有擊中目標!
顯示屏上詭異的一幕讓指揮大廳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腦門上都飄著同一個疑問:蟲族炮彈跑哪去了?
這個疑問並沒有困惑大家很久,因為在原地蟲族炮彈的信號再次出現。
沒錯,就是在原地,導彈剛剛經過的地方。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再發射一輪攔截導彈,安排偵察機光學偵察!】
炮彈距離最近的一艘星艦還有20秒的射程,這個時間足夠昆侖級戰艦再進行一輪攔截。
又是數枚導彈從昆侖級戰艦上發射出去,同時七殺號上的艙門打開,一架魅影偵察機也飛快的彈射出來。
偵察機的正常偵查手段包括很多,光學攝影、磁場掃描、輻射感應、主動電磁波等等,每一種偵查手段都會獲得一部分目標的數據,艦載ai會將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統一成為完整的影像呈現出來。這能夠讓指揮官或者決策者在一張畫麵中看到所有偵查結果方便做出決策。
這種利用算法綜合所有偵查結果的手段能夠讓指揮官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清楚敵人的一切信息很受現代指揮官們的歡迎,被稱為模型偵查。
算法最大的優勢在於多維度偵查手段下,部分維度偵查沒有返回數據或者數據值偏離過大會被算法進行自動糾正不影響最後結果的計算。
比如強光對光學設備的幹擾使得光學設備捕捉到的數據過於離譜,但是算法可以依靠主動電磁波的數據對光學數據進行還原修複最終還是可以獲得與目標有著超過80%相似度的結果。
模型偵查迅速成為軍中主流的偵查手段被廣泛應用在偵查設備上,同時這套算法也被延伸應用在了戰場指揮係統上。
剛才大屏幕上所顯示的導彈攔截畫麵就屬於這個算法下的產物。
可是要知道任何一種手段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方案,模型偵查的弱點在於如果多維度數據出現錯誤那麽將對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產生巨大偏差。
毫不誇張的說在算法出錯的情況下珠穆朗瑪峰大小的物體可能會顯示出隻有一輛普通汽車的體積……
現在黑紗月懷疑蟲族炮彈剛才的突然信號丟失可能就是算法錯誤導致的,所以她要用單一維度的觀察來確認剛才導彈攔截為何會失敗。
魅影偵察機的視頻信號很快就被接到了指揮大廳,此時導彈已經來到了預定軌道和蟲族炮彈一同處在偵察機的攝像範圍之內。
導彈飛快接近蟲族炮彈,偵察機鎖定了蟲族炮彈讓它始終處於畫麵的同一位置,由於沒有近距離的參照物這個畫麵看起來就像是蟲族炮彈靜止不動而導彈在飛快的接近。
很快導彈上再次標記出倒計時,在倒計時跳到最後1秒的時候黑紗月發現導彈突然出現扭曲從炮彈上方滑過,在脫離炮彈範圍之後又重新恢複原樣。
另一塊對比顯示屏上和第一輪的攔截一樣導彈在接近蟲族炮彈的一瞬間炮彈信號丟失,等導彈離開炮彈的範圍後它的信號又重新出現。
又一次的導彈攔截失敗,艦隊已經失去了用導彈攔截的機會,處於炮彈攻擊範圍內的瑤池級戰艦立刻張開了自身的護盾準備迎接撞擊,同時戰艦側麵的d型粒子炮紛紛開始開火進行最後的攔截。
密集的粒子束射向了炮彈,相當一部分粒子束和導彈一樣被神秘的力量所影響發生了扭曲從炮彈的兩邊滑過,隻有極少部分的粒子束突破了影響擊中炮彈。
不過正如一開始所料想的那樣,太空環境下這種單點的結構破壞是沒有辦法摧毀炮彈的,隻是在粒子束穿透炮彈的時候會帶走一部分的炮彈本體,另外炮彈的速度因為粒子束的緣故也出現微小幅度的下滑。
【炮彈的外麵空間被扭曲了,隻有超過臨界點的能量能夠突破扭曲,讓戰艦換c型粒子炮進行攻擊!】
指揮大廳中響起了易雪的聲音,通過魅影拍攝下的畫麵她已經分析出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了。
瑤池級戰艦立刻切換成c型粒子炮展開攻擊,果然這一次粒子束沒有被炮彈扭曲軌跡幹淨利落地直接命中將近三分之一的炮彈內物質給帶走。
然而c型粒子炮的攻擊間隔還是太長了,一輪攻擊後還是剩下了三分之一的炮彈撞在了護盾上。
不知道是炮彈內物質的腐蝕過強還是因為外部空間扭曲對護盾造成了幹擾,總之護盾係統的攔截並未起到什麽作用,炮彈穿過護盾係統撞在了瑤池級戰艦的外層裝甲下。
擁有強腐蝕性的炮彈物質眨眼間就在瑤池級戰艦上腐蝕出一個巨大的空洞,讓總計超過四分之一的艦身受到致命損傷。
萬幸的是炮彈撞擊的位置並非是什麽重要的部位,瑤池級戰艦緊急封閉了這些受損的區域後還是能夠維持住正常戰力。
此時行星大氣層內的偵查機也發回報告,它們在地表的蟲族基地內發現了疑似能夠進行軌道攔截的單位。
很快高清圖片被傳回了七殺號,圖片中是一朵幾十米高的巨大花骨朵,花朵擁有十分龐大的腹部,花口收攏直指天空,數量上也符合剛才攔截炮彈的數量。
【這玩意?】
黑紗月有些不可置信,從地表想要克服引力將炮彈推送到同步軌道的位置,別說那麽大顆的炮彈了,就算是送個籃球上來所需要的能量也需要至少300兆焦耳,這還是不考慮空氣阻力和其他損耗下的理論值。
300兆焦耳的能量是一個什麽概念?
大概相當於7萬噸tnt爆炸釋放的能量總和!
所以這看似很大的花骨朵到底是采用什麽動力將炮彈送上太空同步軌道的呢?
蟲族炮彈消失的那一刻導彈的倒計時並沒有結束。
要知道艦載ai是不可能在這種簡單的計算上出錯的,倒計時沒消失意味著導彈和炮彈根本就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接觸。既然沒有接觸炮彈自然也沒有被導彈摧毀的可能。
況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蟲族炮彈的信號消失後,艦隊導彈的信號依然還在。倒計時歸零後,所有導彈的信號仍在繼續向前方移動,這說明導彈根本就沒有擊中目標!
顯示屏上詭異的一幕讓指揮大廳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腦門上都飄著同一個疑問:蟲族炮彈跑哪去了?
這個疑問並沒有困惑大家很久,因為在原地蟲族炮彈的信號再次出現。
沒錯,就是在原地,導彈剛剛經過的地方。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再發射一輪攔截導彈,安排偵察機光學偵察!】
炮彈距離最近的一艘星艦還有20秒的射程,這個時間足夠昆侖級戰艦再進行一輪攔截。
又是數枚導彈從昆侖級戰艦上發射出去,同時七殺號上的艙門打開,一架魅影偵察機也飛快的彈射出來。
偵察機的正常偵查手段包括很多,光學攝影、磁場掃描、輻射感應、主動電磁波等等,每一種偵查手段都會獲得一部分目標的數據,艦載ai會將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統一成為完整的影像呈現出來。這能夠讓指揮官或者決策者在一張畫麵中看到所有偵查結果方便做出決策。
這種利用算法綜合所有偵查結果的手段能夠讓指揮官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清楚敵人的一切信息很受現代指揮官們的歡迎,被稱為模型偵查。
算法最大的優勢在於多維度偵查手段下,部分維度偵查沒有返回數據或者數據值偏離過大會被算法進行自動糾正不影響最後結果的計算。
比如強光對光學設備的幹擾使得光學設備捕捉到的數據過於離譜,但是算法可以依靠主動電磁波的數據對光學數據進行還原修複最終還是可以獲得與目標有著超過80%相似度的結果。
模型偵查迅速成為軍中主流的偵查手段被廣泛應用在偵查設備上,同時這套算法也被延伸應用在了戰場指揮係統上。
剛才大屏幕上所顯示的導彈攔截畫麵就屬於這個算法下的產物。
可是要知道任何一種手段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方案,模型偵查的弱點在於如果多維度數據出現錯誤那麽將對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產生巨大偏差。
毫不誇張的說在算法出錯的情況下珠穆朗瑪峰大小的物體可能會顯示出隻有一輛普通汽車的體積……
現在黑紗月懷疑蟲族炮彈剛才的突然信號丟失可能就是算法錯誤導致的,所以她要用單一維度的觀察來確認剛才導彈攔截為何會失敗。
魅影偵察機的視頻信號很快就被接到了指揮大廳,此時導彈已經來到了預定軌道和蟲族炮彈一同處在偵察機的攝像範圍之內。
導彈飛快接近蟲族炮彈,偵察機鎖定了蟲族炮彈讓它始終處於畫麵的同一位置,由於沒有近距離的參照物這個畫麵看起來就像是蟲族炮彈靜止不動而導彈在飛快的接近。
很快導彈上再次標記出倒計時,在倒計時跳到最後1秒的時候黑紗月發現導彈突然出現扭曲從炮彈上方滑過,在脫離炮彈範圍之後又重新恢複原樣。
另一塊對比顯示屏上和第一輪的攔截一樣導彈在接近蟲族炮彈的一瞬間炮彈信號丟失,等導彈離開炮彈的範圍後它的信號又重新出現。
又一次的導彈攔截失敗,艦隊已經失去了用導彈攔截的機會,處於炮彈攻擊範圍內的瑤池級戰艦立刻張開了自身的護盾準備迎接撞擊,同時戰艦側麵的d型粒子炮紛紛開始開火進行最後的攔截。
密集的粒子束射向了炮彈,相當一部分粒子束和導彈一樣被神秘的力量所影響發生了扭曲從炮彈的兩邊滑過,隻有極少部分的粒子束突破了影響擊中炮彈。
不過正如一開始所料想的那樣,太空環境下這種單點的結構破壞是沒有辦法摧毀炮彈的,隻是在粒子束穿透炮彈的時候會帶走一部分的炮彈本體,另外炮彈的速度因為粒子束的緣故也出現微小幅度的下滑。
【炮彈的外麵空間被扭曲了,隻有超過臨界點的能量能夠突破扭曲,讓戰艦換c型粒子炮進行攻擊!】
指揮大廳中響起了易雪的聲音,通過魅影拍攝下的畫麵她已經分析出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了。
瑤池級戰艦立刻切換成c型粒子炮展開攻擊,果然這一次粒子束沒有被炮彈扭曲軌跡幹淨利落地直接命中將近三分之一的炮彈內物質給帶走。
然而c型粒子炮的攻擊間隔還是太長了,一輪攻擊後還是剩下了三分之一的炮彈撞在了護盾上。
不知道是炮彈內物質的腐蝕過強還是因為外部空間扭曲對護盾造成了幹擾,總之護盾係統的攔截並未起到什麽作用,炮彈穿過護盾係統撞在了瑤池級戰艦的外層裝甲下。
擁有強腐蝕性的炮彈物質眨眼間就在瑤池級戰艦上腐蝕出一個巨大的空洞,讓總計超過四分之一的艦身受到致命損傷。
萬幸的是炮彈撞擊的位置並非是什麽重要的部位,瑤池級戰艦緊急封閉了這些受損的區域後還是能夠維持住正常戰力。
此時行星大氣層內的偵查機也發回報告,它們在地表的蟲族基地內發現了疑似能夠進行軌道攔截的單位。
很快高清圖片被傳回了七殺號,圖片中是一朵幾十米高的巨大花骨朵,花朵擁有十分龐大的腹部,花口收攏直指天空,數量上也符合剛才攔截炮彈的數量。
【這玩意?】
黑紗月有些不可置信,從地表想要克服引力將炮彈推送到同步軌道的位置,別說那麽大顆的炮彈了,就算是送個籃球上來所需要的能量也需要至少300兆焦耳,這還是不考慮空氣阻力和其他損耗下的理論值。
300兆焦耳的能量是一個什麽概念?
大概相當於7萬噸tnt爆炸釋放的能量總和!
所以這看似很大的花骨朵到底是采用什麽動力將炮彈送上太空同步軌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