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的前身,是大漠胡人的十二部落整合而成。由於部落之間,本就有大量的官職,這也導致了遼國建國前的一個頭疼問題,那便是,漢人的六部朝廷製度,胡人玩不轉。


    那個時候,殺神霍山正在琢磨著羽化飛升,沒空搭理這凡間的俗事。還是他座下弟子霍長青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這才令遼國的朝廷製度完美組建。


    不過在李煥仙看來,遼國的朝廷製度,大概率還是霍山提出來的。因為,這個世界,除了殺神霍山與他李煥仙外,沒人會提出十二曹官製度!


    遼國設十二曹官,乃大遼公府之重要屬官,各司其職,共輔朝政。


    一曰西曹,掌府吏署用,乃人才選拔之要職。


    二曰東曹,主管軍吏及二千石長吏之遷除,關乎國家之軍事與官員任免。


    三曰戶曹,主管祭祀農桑,關乎民生之本。


    四曰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上通下達,樞紐之職。


    五曰詞曹,主管詞訟,即法律民事之裁決。


    六曰法曹,掌郵驛科程,交通之要務。


    七曰尉曹,主管卒曹轉運,乃國家物資運輸之保障。


    八曰賊曹,管緝拿盜賊,維護治安之重任。


    九曰決曹,主管罪法,斷案量刑,公正無私。


    十曰兵曹,掌兵役之事,關乎國家武力之強弱。


    十一曰金曹,管貨幣鹽鐵,國家財政之根本。


    十二曰倉曹,掌倉穀之積儲,關乎民生之安危。


    此十二曹官,各司其職,相輔相成。而且是利用大漠十二部族的現成力量所組建,不光省時省力,還解決了建國後的‘分贓不均’問題,又可以互相製約監視,完全不用害怕有人獨權專政。


    “這霍山到底是從哪來的?”


    李煥仙坐在空蕩蕩的房間,嘴裏叼著毛筆,也不顧嘴巴好似中毒一般的漆黑,反而看著麵前的奏章,眼中神光閃爍。


    殺神霍山,真有一套……難不成是北念塵轉世過來的?哪怕是上輩子的世界,世間也隻有北念塵一個人提出,經史合參。


    參悟經文很重要,但也一定要精研曆史。


    所謂讀書萬卷,神交古人。


    什麽是曆史?並不是前朝王朝更迭那就是曆史了,古人著書立說,累積了多年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窮畢生精力,到晚年出書,流傳下來,這也叫曆史。


    如果不精研曆史,那才真的蠢,因為有便宜都不知道撿!曆史的經驗,是吸取古人付出辛酸血淚的數千年經驗。這等經驗若能供自己運用,那自己又何必去碰釘子?何苦流血流汗,茹苦含辛再領悟出同樣的經驗呢?


    其中經史合參的‘經’,並非單指儒釋道等宗教典籍。而是指哲學、價值觀、做人做事的方法、對人類的理解以及處事做人的基本原則。


    說的直白些,‘經’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變的大原則。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這個原則是不會變動的。但不是我們能規定它不準變動,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


    其中經史合參的‘史’,也並非獨指過去曆史,而是曆史故事中,呈現的技巧、方法、戰略,勾心鬥角,乃至各種各樣的本事。


    當我們確定一個價值觀之後,再采取跟這個價值觀相同的戰略和戰術手段,這就叫經史合參。


    拿治國來說,‘經’,就是治國的原理。‘史’,就是結合原理的方法實踐。這二者,治國中缺一不可。若是光懂原理,不懂曆史,不將人生、社會、國家整個的經驗融合,那這個所謂治國學問是沒有用的,那隻是空洞的理論,講得再好聽卻沒有時間的經驗來實證,隻會坑苦了一國之民。


    “老李呀……這經史合參的運用,我大遼神官從我六歲就開始講了,我早就聽得起老繭了!就讓你批個折子,我也沒讓你給我上課呀?真這麽喜歡長篇大論的話,等你批完折子,我帶你去神宮,你去與那些祭祀們吐口水去。”


    “別不知好賴了!這些東西,我連趙玉漱都沒教過!”


    ‘家徒四壁’的殿宇內,李煥仙望著打瞌睡的赫蘭長弓,抬手就將毛筆甩了過去。媽的!難得老子這世間‘文人領袖’今日心情好,肯教教你治國安邦的帝王術,結果你還打瞌睡?


    就赫蘭長弓這熊樣的,若真讓他登了基,估計李煥仙的兒子趙憶仙,用不上三十年就能把遼國打崩掉。


    “切~這套玩意有啥可學的?隻要你李煥仙不在外搞事情,天下四國根本亂不起來!”


    赫蘭長弓不是不懂,而是已經抓住了精髓!這世間混亂的源頭,擺明了就是李煥仙這禍害。隻要他不亂來,各國最多就是小打小鬧,亡國滅種的大戰,百餘年間肯定起不來。


    “這麽囂張啊……那我考考你!”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在加上赫蘭長弓那死樣子的確挺讓人不爽的,李煥仙直接做起了帝師,壞笑拷問道:“三十多年前,秦楚金能三國合戰遼國,誰知道三十年後會不會在打一次?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秦楚金三國兵分三路,小規模騷擾邊境線,你作為遼國皇帝,會選擇開戰嗎?”


    “騷擾的話……最多驅逐,冒然與三國開戰,那是對我大遼子民的不負責。不到最後關頭,我輕易不會開戰的。”


    赫蘭長弓玩歸玩鬧歸鬧,但從不拿子民開玩笑。看得出來,這小子有一顆仁心。但是,做皇帝,光有仁德可不夠!


    “那什麽時候是最後關頭?或者我這麽說吧!金國出兵,直插遼國南線,楚國秦國合兵一處,分兩股兵力,從西、北兩側合圍你遼國邊陣,一片一片又一片,彷如春蠶食葉,吃的很慢,但絕對吃得下!這時候,你會選擇與三國開戰嗎?”


    “這……還是得看具體情況,不能紙上談兵。”


    赫蘭長弓被李煥仙給繞蒙了,一時間拿不定主意。李煥仙咂了咂嘴,繼續拱火道:“好,讓我們具象化一些。穴居族暴動,在你大遼絲路燒殺搶掠。金國距離比較近,他們眼見商隊被劫掠,不忍生靈塗炭,發兵隻為拯救商隊,促進金遼兩國貿易。這種情況下,你開戰嗎?”


    “我……”


    一看赫蘭長弓有些發傻,李煥仙繼續說道:“而這個時候,秦國突然發兵,要收複北海。北海若失去了,遼國與秦國的貿易中轉點與戰略緩衝地就沒了。但北海名義上是秦國的城池,人家師出有名。這時候,你開戰嗎?”


    “額……”


    “正當金秦都在遼國眼皮底下生亂之時,楚國突然冒了過來。楚軍受邀,留下援助北海的胡人與金國大漠被劫掠的商隊。而且,他們不走了。這時候,你開戰嗎?”


    “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哪有那麽多湊巧的事?你你你……趕緊批折子!”


    赫蘭長弓著實被李煥仙給嚇到了,堂堂暗境強者,身體都開始發抖,甚至有些發虛汗。可這還沒完!隻見李煥仙懶洋洋往座椅上一靠,冷冰冰的說道:“若我是秦楚金三國統帥,想動遼國,一定會這麽打。你們大遼前怕狼後怕虎,看起來國力強盛,其實就是個紙糊的老虎。真打起來,三年之內,我肯定蕩平你遼國!”


    “滴答!”


    “嗬嗬!”


    望著赫蘭長弓已經冷汗直流,李煥仙笑臉再現,開心的連眼角的褶子都藏不住了。其實正如赫蘭長弓所說,世間哪有這麽多湊巧的事?李煥仙說這些,就是報複而已。


    報複誰呢?自然是遼帝!


    媽的!把我屋子裏的東西都拿走了,連個夜壺都不留。我嚇唬嚇唬你兒子,過分嗎?


    “行啦!別想了,你想不通的。肚子好餓,叫禦膳房給我烤隻羊。”


    “……你還想吃飯?我阿爹說了,皇城的廚子,都是我赫蘭家的私廚,不給外姓人做飯。你想吃的話,自己花錢招個廚子吧!”


    此時,看著李煥仙陰謀得逞的奸笑,赫蘭長弓也反應過來,這孫子是在嚇唬自己。立馬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打算斷了李煥仙的口腹之欲。


    “我哪有錢?”


    “你幫我批折子,幫我處理家國大事,我就可以考慮付你錢。”


    “操!”


    繞了一圈,還是繞了回來,李煥仙依舊要替赫蘭長弓‘寫作業’。隻見李煥仙罵了一句,將奏章從桌上胡亂的推倒,隨後指著赫蘭長弓的鼻子說道:“去他媽的家國大事,我現在隻想要個廚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武者遍地走,第一殺手慫成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友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友參並收藏滿級武者遍地走,第一殺手慫成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