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家出手打壓曹家,好在江晨及時出手,庇佑了曹家。這件事表麵沒引起什麽波瀾,可知情的人都知道,年世蘭和曹琴默是絕不可能再聯合了。
江晨能在百忙之中插一手也是極為不易,他正領著弘暉、弘皙和弘時在田畝之間試種最新的玉米培養方法,當然三個阿哥也不過是來學習的,真正主持大局的還是江晨,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康熙兒子眾多,連受寵的十七阿哥都沒個正經差事,更別說孫輩了。
所以就不得不麻煩江晨,還要抽空帶孩子,說是孩子,最小的弘時已經十五了,比他大六歲的弘暉跟福晉都生了一子一女了,最大的弘皙今年二十五,也沒個正經差事,也隻有跟著江晨學一些幹實事的本領了。
弘時跟在江晨屁股後麵,收割著黃豆,忍不住直起腰,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問江晨,“舅爺,這在種植玉米之前種植黃豆有用嗎?”
江晨無奈地看著弘時臉上的泥土,將手帕遞了過去,讓弘時仔細擦臉,解釋道,“這是寧古塔罪民發現的,種過了黃豆的土地再種玉米產量會增加,既然有增產的希望,就要方方麵麵都要做到極致。”
其實可能別的地方也發現了,但寧古塔苦寒,這種細微的發現說不定就是減罪回京的希望,所以隻有寧古塔的人注意到了,並且實驗上報,再加上培育耐寒早熟的春播黃豆的時間,才有了今年江晨的新嚐試。
弘暉心疼弟弟,“弘時若是累了,就回到田邊喝些解暑的涼茶歇一歇。”
弘皙不屑一哼,“他都這麽大了,若是連這點農活都做不了,也不用幹別的了。”
弘時本來心動歇歇這個選項,被弘皙這麽一說,也憋了一口氣,繼續收割黃豆了。弘皙見弘時手上的動作飛快,同樣不甘示弱,也繼續收割起來。江晨和弘暉好笑地對視了一眼,也低下身幹活兒了。
收割了黃豆,又種上了玉米,連最開始不願意下田的弘皙都忍不住擔憂,“如今已經七月份了,這時候種下來的玉米能豐收嗎?”
江晨望著遼闊的農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
弘皙忍不住吃驚,他本以為像江晨這樣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必定是胸有成竹才敢做事的,沒想到江晨也會說自己不知道。
江晨拍了拍弘皙的肩膀,“培養高產量的作物哪有那麽容易?靠天吃飯難啊!”
弘時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要不是跟著舅爺一同在田間耕作,我真以為舅爺跟話本裏說的一樣,有上天眷顧,隨便走走就能得到良種。”
民間對江晨的傳唱一直沒聽過,陳家推廣番薯的事跡也被人知曉,知道的多了,有眼紅的人就說,江晨不過是運氣好,他後來發現的玉米怎麽一直沒動靜?江晨也聽說過這些非議,對此他隻是一笑而過,他又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才培養良種的。
弘暉則想得更深,他歎息說,“要想玉米高產,真是一點都馬虎不得,不論是前麵種植的黃豆品種,還是後麵給玉米用的肥料,哪一個不需要有個明白人知到指導?尋常百姓哪有這樣的條件呢?”
江晨同樣拍了拍弘暉,堅定地說,“若是有效果,就把黃豆推廣天下,至於肥料,不要小瞧百姓的智慧啊。事關生計,他們比你想的會變通!再說了,朝廷設置的農務司難道是吃白飯的嗎?”
農務司的人自從得到了推廣番薯的活兒,就一改以前的萎靡不振,這種名留千史的事兒真是趕得好不如趕得巧,現在務農司郎中走路都帶風。
培育玉米的心並不動搖,可江晨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有些焦慮,不為別的,而是宜修遞過來的消息,她說,若是可以,盡量在十月之前將結果上呈皇上。
倒也不是宜修為難人,而是五十九年的十月是個關鍵節點,如今她總要一步步的加重弘暉的籌碼。
況且,江晨培育玉米到如今,已經窮盡了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道路隻能等科技進步才能繼續走,差的一點不過是運氣,而宜修恰恰能補足這一點點的運氣。
調出好久沒動用過的屏幕,填上了十八萬兩銀子,宜修不禁一陣肉疼,她所有存在空間裏的銀子都填了進去,而且還動用了手頭的不少現銀,要不是這些年宜修一直沒停下賺錢攢錢的腳步,怕是真負擔不起。
到了九月末,金黃的玉米豐收了,一向冷靜自持的弘暉都忍不住雙手顫抖。
“這是做夢嗎?”旁邊的弘時替在場的人說出了心裏話。
跟著江晨一起來收割的四阿哥更早恢複神誌,他問統計的產量的人,“平均畝產多少?”
統計的人哽咽地回答,“七百六十八斤!”
雖然比不上番薯,比不上番薯,可也遠超稻米小麥了,算上前麵配套種植黃豆收獲的兩百斤,這一年土地裏的收獲實在不少。
最重要的是,番薯因為保存問題,在康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是不納入稅收的,雖然能讓百姓吃飽肚子,可稅收的糧食依舊不能少種,但黃豆玉米的組合拳下來,隻需要用黃豆繳納稅收,玉米就能用來填飽家裏人的肚子了!
真好啊!真好啊!
在場的農戶忍不住用袖子擦眼淚,弘暉在這種氛圍中也忍不住紅了眼,他對四阿哥說,“阿瑪,如今兒子才知道農事艱難。”
四阿哥欣慰地說,“一食一飯來之不易,你如今能領悟這樣的道理,我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這件事稟告給康熙,康熙都一愣,他低低咳了好幾下,才緩過這口氣,感慨地說,“還真讓他江望軒做成了!”
玉米最初種植的幾年,康熙還時常關注,後來見沒怎麽有改善便扔在腦後了,沒想到江晨始終沒有放棄,依舊在想盡辦法改善良種。
康熙來了興致,想說自己要親自去農莊看看,可虛弱的身體阻礙了他的想法,又是一陣急咳,康熙淡淡地吩咐說,“把玉米送進宮來,讓朕也瞧瞧。”
江晨能在百忙之中插一手也是極為不易,他正領著弘暉、弘皙和弘時在田畝之間試種最新的玉米培養方法,當然三個阿哥也不過是來學習的,真正主持大局的還是江晨,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康熙兒子眾多,連受寵的十七阿哥都沒個正經差事,更別說孫輩了。
所以就不得不麻煩江晨,還要抽空帶孩子,說是孩子,最小的弘時已經十五了,比他大六歲的弘暉跟福晉都生了一子一女了,最大的弘皙今年二十五,也沒個正經差事,也隻有跟著江晨學一些幹實事的本領了。
弘時跟在江晨屁股後麵,收割著黃豆,忍不住直起腰,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問江晨,“舅爺,這在種植玉米之前種植黃豆有用嗎?”
江晨無奈地看著弘時臉上的泥土,將手帕遞了過去,讓弘時仔細擦臉,解釋道,“這是寧古塔罪民發現的,種過了黃豆的土地再種玉米產量會增加,既然有增產的希望,就要方方麵麵都要做到極致。”
其實可能別的地方也發現了,但寧古塔苦寒,這種細微的發現說不定就是減罪回京的希望,所以隻有寧古塔的人注意到了,並且實驗上報,再加上培育耐寒早熟的春播黃豆的時間,才有了今年江晨的新嚐試。
弘暉心疼弟弟,“弘時若是累了,就回到田邊喝些解暑的涼茶歇一歇。”
弘皙不屑一哼,“他都這麽大了,若是連這點農活都做不了,也不用幹別的了。”
弘時本來心動歇歇這個選項,被弘皙這麽一說,也憋了一口氣,繼續收割黃豆了。弘皙見弘時手上的動作飛快,同樣不甘示弱,也繼續收割起來。江晨和弘暉好笑地對視了一眼,也低下身幹活兒了。
收割了黃豆,又種上了玉米,連最開始不願意下田的弘皙都忍不住擔憂,“如今已經七月份了,這時候種下來的玉米能豐收嗎?”
江晨望著遼闊的農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
弘皙忍不住吃驚,他本以為像江晨這樣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必定是胸有成竹才敢做事的,沒想到江晨也會說自己不知道。
江晨拍了拍弘皙的肩膀,“培養高產量的作物哪有那麽容易?靠天吃飯難啊!”
弘時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要不是跟著舅爺一同在田間耕作,我真以為舅爺跟話本裏說的一樣,有上天眷顧,隨便走走就能得到良種。”
民間對江晨的傳唱一直沒聽過,陳家推廣番薯的事跡也被人知曉,知道的多了,有眼紅的人就說,江晨不過是運氣好,他後來發現的玉米怎麽一直沒動靜?江晨也聽說過這些非議,對此他隻是一笑而過,他又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才培養良種的。
弘暉則想得更深,他歎息說,“要想玉米高產,真是一點都馬虎不得,不論是前麵種植的黃豆品種,還是後麵給玉米用的肥料,哪一個不需要有個明白人知到指導?尋常百姓哪有這樣的條件呢?”
江晨同樣拍了拍弘暉,堅定地說,“若是有效果,就把黃豆推廣天下,至於肥料,不要小瞧百姓的智慧啊。事關生計,他們比你想的會變通!再說了,朝廷設置的農務司難道是吃白飯的嗎?”
農務司的人自從得到了推廣番薯的活兒,就一改以前的萎靡不振,這種名留千史的事兒真是趕得好不如趕得巧,現在務農司郎中走路都帶風。
培育玉米的心並不動搖,可江晨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有些焦慮,不為別的,而是宜修遞過來的消息,她說,若是可以,盡量在十月之前將結果上呈皇上。
倒也不是宜修為難人,而是五十九年的十月是個關鍵節點,如今她總要一步步的加重弘暉的籌碼。
況且,江晨培育玉米到如今,已經窮盡了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道路隻能等科技進步才能繼續走,差的一點不過是運氣,而宜修恰恰能補足這一點點的運氣。
調出好久沒動用過的屏幕,填上了十八萬兩銀子,宜修不禁一陣肉疼,她所有存在空間裏的銀子都填了進去,而且還動用了手頭的不少現銀,要不是這些年宜修一直沒停下賺錢攢錢的腳步,怕是真負擔不起。
到了九月末,金黃的玉米豐收了,一向冷靜自持的弘暉都忍不住雙手顫抖。
“這是做夢嗎?”旁邊的弘時替在場的人說出了心裏話。
跟著江晨一起來收割的四阿哥更早恢複神誌,他問統計的產量的人,“平均畝產多少?”
統計的人哽咽地回答,“七百六十八斤!”
雖然比不上番薯,比不上番薯,可也遠超稻米小麥了,算上前麵配套種植黃豆收獲的兩百斤,這一年土地裏的收獲實在不少。
最重要的是,番薯因為保存問題,在康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是不納入稅收的,雖然能讓百姓吃飽肚子,可稅收的糧食依舊不能少種,但黃豆玉米的組合拳下來,隻需要用黃豆繳納稅收,玉米就能用來填飽家裏人的肚子了!
真好啊!真好啊!
在場的農戶忍不住用袖子擦眼淚,弘暉在這種氛圍中也忍不住紅了眼,他對四阿哥說,“阿瑪,如今兒子才知道農事艱難。”
四阿哥欣慰地說,“一食一飯來之不易,你如今能領悟這樣的道理,我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這件事稟告給康熙,康熙都一愣,他低低咳了好幾下,才緩過這口氣,感慨地說,“還真讓他江望軒做成了!”
玉米最初種植的幾年,康熙還時常關注,後來見沒怎麽有改善便扔在腦後了,沒想到江晨始終沒有放棄,依舊在想盡辦法改善良種。
康熙來了興致,想說自己要親自去農莊看看,可虛弱的身體阻礙了他的想法,又是一陣急咳,康熙淡淡地吩咐說,“把玉米送進宮來,讓朕也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