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敘苦笑,自己自詡深得明珠真傳,還不是陰溝裏翻船,輸得一點底牌都沒有了。
揆敘不好受,明珠又如何好受呢?
雖然不想承認,揆敘這孩子遠不如大兒子納蘭性德遠矣,可性德早早去了,隻得揆敘撐起門楣。明珠安排揆敘走的路本就不是大開大合的權臣之路,隻要揆敘能在朝中就好。
所以明珠並沒有安排揆敘親近大阿哥,就是想為自己家留一條後路。隻可惜,防住了大阿哥,沒防住八阿哥,這些皇子阿哥,沒一個缺心眼的。
明珠問揆敘,“推舉八阿哥的事情,是你組織的嗎?”
揆敘有些猶豫該不該說,結果又挨了明珠一巴掌。
“別想你的明主了,先想法子保住自己一家老小再說吧!”
揆敘支支吾吾地說,“佟國維大人和富察·馬齊大人很是看好八爺。”
聽到這兩個名字,明珠放下心來,揆敘不是主謀,還有救。生死大事不著急了,明珠才開始掰開了揉碎了,給揆敘講解。
“八阿哥獲得了半數朝臣的支持,皇上不立他為太子,也不鏟除他的勢力,你覺得可能嗎?
皇上是老了,心軟了許多,可他不糊塗,對底下人的算盤珠子知曉得門清。你以為鼇拜怎麽死的?三藩怎麽平定的?噶爾丹又是怎麽被剿滅的?
你真是這些年讀的書得到狗肚子裏去了。再給為父背一遍《孟子》。”
揆敘慢慢地背誦起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揆敘背不下去了,他麵色慘白,似乎明白了明珠的意思。
明珠直直地看著揆敘,說:“忍得住心中一口氣,才能更長久,你說皇上忍過多少次?每一次跟皇上為敵的人是因為他們不夠優秀才落敗的嗎?”
都不是,隻是康熙動殺心的時候從來都是平靜的,與往常無二的。所以鼇拜照常進宮的時候,沒有察覺到康熙的殺意,才落得個頭身分離的下場。
見揆敘想明白了一切,明珠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你還覺得皇上是想不再追究此事嗎?”
明珠撐著一口氣,坐了起來,他麵色恢複紅潤,還是當年那個明相,“為父估計正月就是八阿哥黨的死期。不過為首的佟國維會被略過,馬齊要頂下所有罪名了。不過他們富察家從軍者眾多,戰功顯赫,皇上不會把他怎麽樣的。”
揆敘又回到小時候,向父親求助,“那兒子該怎麽辦呢?”
明珠也是無奈,子孫平庸啊。
“等為父去世,咱們家守喪三年,閉門不出,隻要你老實了,皇上會看在我和你哥哥麵子上,從輕發落的。”
揆敘泣不成聲,是自己連累了老邁的父親。
被揆敘之事一刺激,明珠回光返照了幾日,身體迅速虛弱,沒能挺到四十八年,就去世了。
明珠的去世,傳到了康熙的耳朵裏,康熙又想起了納蘭性德,還有糟心的揆敘,還是像明珠預測的那樣,對揆敘心軟了。隻要揆敘不是主謀,以後老老實實的,康熙不會追究他犯下的糊塗事。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過年的氣氛還正熱烈著,康熙對著朝臣們問,“是誰首先提倡立八阿哥為太子的呀?”
朝臣們沒想到康熙會殺個回馬槍,全都低頭不敢回答康熙的問題。
康熙從不打沒準備的仗,他問張廷玉,“衡臣,你說說,是誰先說的?”
張廷玉便是康熙派遣調查這件事情的,康熙早就知道了結果,還是要在朝廷上殺雞儆猴。
張廷玉出列,很是為難地回答說,“臣聽說是馬齊大人。”
康熙冷笑著叫出了馬齊,“馬齊,你有什麽想說的嗎?”
馬齊知道事發了,隻能出列跪在地上,摘掉了頂戴花翎,“請皇上恕罪。”
康熙吩咐,“張廷玉,給朕查!看看朕的好臣子都背著朕幹了什麽好事?”
第二日,張廷玉就將馬齊所有的罪狀排列整齊,遞交給了康熙。
大家就都明白了,康熙這是早早收集齊了證據,隻等著收拾馬齊呢。不然,這麽多罪狀,哪裏是一天就能整理明白的呢?
可朝中太多八阿哥的黨羽了,哪怕不是八阿哥黨的,誰沒受過八阿哥的恩惠?誰又沒為八阿哥說過好話?要是這些人都算到八阿哥黨裏,怕是三分之二的朝臣都要全軍覆沒。
人人惶恐不安,生怕康熙處置了馬齊之後,就要像對待太子黨一樣,趕盡殺絕。
或許是察覺到了這種緊張的氣氛,或許是早就有打算,康熙赦免了馬齊的罪過,把他拘禁在家中。
二月,有人為馬齊翻案,說他是被冤枉的。於是康熙順勢釋放了馬齊。
三月,康熙複立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太子接過了聖旨,走出了囚禁他五個月的鹹安宮。望著外麵的陽光,隻覺得想笑。這才多久啊,自己就又重新成為太子了?那自己被囚禁時不得安眠的日日夜夜又算什麽呢?跟著自己擔驚受怕的妻兒又算什麽呢?
太子收了聖旨,就想叫,“何玉柱...”
何玉柱已經被活活打死了,因為帶壞太子,讓太子沾染龍陽之癖。多可笑啊!何玉柱隻是忠心太子罷了。
無所謂了,太子心想,既然皇阿瑪總覺得自己會造反,那不真的造反一次,多可惜自己身上擔的罪名啊!
你說是吧,皇阿瑪?太子望著乾清宮的方向。
石氏,不,太子妃,在廢太子重新變為太子後,二福晉也收到了重新冊立為太子妃的旨意。
太子妃前來請示太子,畢竟一大家還等著太子安置。
太子妃還沒換回華麗的衣裳,看著太子妃依舊不失禮數的給自己請安,太子內心一陣煩躁,嘲諷說,“不愧是皇阿瑪千挑萬選的太子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
太子妃對此毫無反應,要是因為這些話就生氣,自己早就被太子氣死了。
太子妃隻是微笑著說,“殿下過譽了。”
太子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反而把自己氣的夠嗆。
揆敘不好受,明珠又如何好受呢?
雖然不想承認,揆敘這孩子遠不如大兒子納蘭性德遠矣,可性德早早去了,隻得揆敘撐起門楣。明珠安排揆敘走的路本就不是大開大合的權臣之路,隻要揆敘能在朝中就好。
所以明珠並沒有安排揆敘親近大阿哥,就是想為自己家留一條後路。隻可惜,防住了大阿哥,沒防住八阿哥,這些皇子阿哥,沒一個缺心眼的。
明珠問揆敘,“推舉八阿哥的事情,是你組織的嗎?”
揆敘有些猶豫該不該說,結果又挨了明珠一巴掌。
“別想你的明主了,先想法子保住自己一家老小再說吧!”
揆敘支支吾吾地說,“佟國維大人和富察·馬齊大人很是看好八爺。”
聽到這兩個名字,明珠放下心來,揆敘不是主謀,還有救。生死大事不著急了,明珠才開始掰開了揉碎了,給揆敘講解。
“八阿哥獲得了半數朝臣的支持,皇上不立他為太子,也不鏟除他的勢力,你覺得可能嗎?
皇上是老了,心軟了許多,可他不糊塗,對底下人的算盤珠子知曉得門清。你以為鼇拜怎麽死的?三藩怎麽平定的?噶爾丹又是怎麽被剿滅的?
你真是這些年讀的書得到狗肚子裏去了。再給為父背一遍《孟子》。”
揆敘慢慢地背誦起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揆敘背不下去了,他麵色慘白,似乎明白了明珠的意思。
明珠直直地看著揆敘,說:“忍得住心中一口氣,才能更長久,你說皇上忍過多少次?每一次跟皇上為敵的人是因為他們不夠優秀才落敗的嗎?”
都不是,隻是康熙動殺心的時候從來都是平靜的,與往常無二的。所以鼇拜照常進宮的時候,沒有察覺到康熙的殺意,才落得個頭身分離的下場。
見揆敘想明白了一切,明珠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你還覺得皇上是想不再追究此事嗎?”
明珠撐著一口氣,坐了起來,他麵色恢複紅潤,還是當年那個明相,“為父估計正月就是八阿哥黨的死期。不過為首的佟國維會被略過,馬齊要頂下所有罪名了。不過他們富察家從軍者眾多,戰功顯赫,皇上不會把他怎麽樣的。”
揆敘又回到小時候,向父親求助,“那兒子該怎麽辦呢?”
明珠也是無奈,子孫平庸啊。
“等為父去世,咱們家守喪三年,閉門不出,隻要你老實了,皇上會看在我和你哥哥麵子上,從輕發落的。”
揆敘泣不成聲,是自己連累了老邁的父親。
被揆敘之事一刺激,明珠回光返照了幾日,身體迅速虛弱,沒能挺到四十八年,就去世了。
明珠的去世,傳到了康熙的耳朵裏,康熙又想起了納蘭性德,還有糟心的揆敘,還是像明珠預測的那樣,對揆敘心軟了。隻要揆敘不是主謀,以後老老實實的,康熙不會追究他犯下的糊塗事。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過年的氣氛還正熱烈著,康熙對著朝臣們問,“是誰首先提倡立八阿哥為太子的呀?”
朝臣們沒想到康熙會殺個回馬槍,全都低頭不敢回答康熙的問題。
康熙從不打沒準備的仗,他問張廷玉,“衡臣,你說說,是誰先說的?”
張廷玉便是康熙派遣調查這件事情的,康熙早就知道了結果,還是要在朝廷上殺雞儆猴。
張廷玉出列,很是為難地回答說,“臣聽說是馬齊大人。”
康熙冷笑著叫出了馬齊,“馬齊,你有什麽想說的嗎?”
馬齊知道事發了,隻能出列跪在地上,摘掉了頂戴花翎,“請皇上恕罪。”
康熙吩咐,“張廷玉,給朕查!看看朕的好臣子都背著朕幹了什麽好事?”
第二日,張廷玉就將馬齊所有的罪狀排列整齊,遞交給了康熙。
大家就都明白了,康熙這是早早收集齊了證據,隻等著收拾馬齊呢。不然,這麽多罪狀,哪裏是一天就能整理明白的呢?
可朝中太多八阿哥的黨羽了,哪怕不是八阿哥黨的,誰沒受過八阿哥的恩惠?誰又沒為八阿哥說過好話?要是這些人都算到八阿哥黨裏,怕是三分之二的朝臣都要全軍覆沒。
人人惶恐不安,生怕康熙處置了馬齊之後,就要像對待太子黨一樣,趕盡殺絕。
或許是察覺到了這種緊張的氣氛,或許是早就有打算,康熙赦免了馬齊的罪過,把他拘禁在家中。
二月,有人為馬齊翻案,說他是被冤枉的。於是康熙順勢釋放了馬齊。
三月,康熙複立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太子接過了聖旨,走出了囚禁他五個月的鹹安宮。望著外麵的陽光,隻覺得想笑。這才多久啊,自己就又重新成為太子了?那自己被囚禁時不得安眠的日日夜夜又算什麽呢?跟著自己擔驚受怕的妻兒又算什麽呢?
太子收了聖旨,就想叫,“何玉柱...”
何玉柱已經被活活打死了,因為帶壞太子,讓太子沾染龍陽之癖。多可笑啊!何玉柱隻是忠心太子罷了。
無所謂了,太子心想,既然皇阿瑪總覺得自己會造反,那不真的造反一次,多可惜自己身上擔的罪名啊!
你說是吧,皇阿瑪?太子望著乾清宮的方向。
石氏,不,太子妃,在廢太子重新變為太子後,二福晉也收到了重新冊立為太子妃的旨意。
太子妃前來請示太子,畢竟一大家還等著太子安置。
太子妃還沒換回華麗的衣裳,看著太子妃依舊不失禮數的給自己請安,太子內心一陣煩躁,嘲諷說,“不愧是皇阿瑪千挑萬選的太子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
太子妃對此毫無反應,要是因為這些話就生氣,自己早就被太子氣死了。
太子妃隻是微笑著說,“殿下過譽了。”
太子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反而把自己氣的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