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選擇了完全忠心於自己的李光地擔任文淵閣大學士,大家對此都是羨慕嫉妒恨,哪怕熬到七八十歲,能不能當宰相也還等看天時地利人和,他李光地憑什麽啊?
李光地可太明白自己為什麽上位了,康熙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偏向太子,也不偏向大阿哥,一種中立的或者說自我的態度。
但偏偏這種態度最要命。雖然刻意將太子跟其他阿哥區分開來,確實會引起其他阿哥的不滿和野心,可太子是什麽?是國家未來的繼承人,他不特殊誰特殊?
現在康熙又在幹什麽呢?他在磨平這種特殊。這絕對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如果太子跟其他阿哥們沒有一點優勢,那就是動亂將起的架勢啊。
所以,完成夙願,李光地高興嗎?高興,但也沒那麽高興,甚至有些提心吊膽,這之後還不知道要出什麽亂子。自己這把老骨頭可經不起折騰嘍。
李光地戰戰兢兢的幹了三年,但終究是紙包不住火,康熙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了。
康熙四十七年秋,康熙帶諸子巡視塞外。這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卻因為幼小的十八阿哥生病蒙上了陰霾。
十八阿哥才七歲,這樣的年紀就能被康熙帶著出巡,足可見康熙對十八阿哥的偏愛。
可這份偏愛並沒有給十八阿哥帶來好運,他到了草原的地界就開始不舒服,康熙不可能為了十八阿哥放棄自己的巡視計劃,就把他放在原地休養。
君臣繼續接下來的行程,可留守原地的士兵帶來了不好的消息。
梁九功麵色沉重地走進了康熙的營帳,康熙此時正在跟大臣們商量政務。
康熙注意到梁九功,梁九功語氣不太好地匯報,“皇上,十八阿哥怕是不大好。”
康熙驟然聽到這樣的噩耗,竟然身體都站不穩了,還管什麽行程啊,先回鑾去看十八阿哥吧。
康熙不是神醫,他的到來並沒有給十八阿哥帶來生機,十八阿哥的病情在不斷加重。
康熙心力憔瘁,他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孩子早殤的痛苦了,康熙又在十八阿哥身上投入了太多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噩耗,讓康熙怎麽受得了?
康熙心情不好,大家都在夾著尾巴做人,別管心裏怎麽想,麵上全都是焦急和擔心。阿哥們更是各種展示自己對弟弟的關心。
偏偏有一個人在這種緊張的氛圍裏格格不入,並且讓康熙抓個正著。
“愛新覺羅·胤礽,你年幼的弟弟正躺在床上生死不知,你在幹嘛?身為兄長對你弟弟漠不關心,毫無兄弟友愛之情。”
太子被康熙劈頭蓋臉罵了一頓,然後被趕回了自己的營帳反省。
太子心說,我反省什麽呢?
太子一年都見不到十八阿哥十麵,要求太子對十八阿哥有什麽親情,著實太為難太子了。別人不說,從小跟著太子,支持太子的四阿哥、十三阿哥,太子脾氣上來了,不也是說打就打,說罵就罵?
十八阿哥,十八弟?哪來的十八弟?哪來的弟弟?皇阿瑪還記得我也是你的兒子嗎?
太子喝著酒,既憤怒又嫉妒,心中還有自己都不知道的忐忑不安。
十八阿哥發病太快,什麽藥都無濟於事。康熙日日守在十八阿哥床邊,祈求上天能留下十八阿哥。
康熙心情不好,對冷漠的太子就更加看不順眼。
康熙想起了自己當年遠征噶爾丹時,身患瘧疾,太子和三阿哥連夜騎馬來看望自己,老三灰頭土臉的直奔自己身邊,太子卻渾身整潔地進來,誰更關心皇父不是一目了然?
康熙還想起,太子監國時,康熙想兒子想得不行,寫信之多都被大臣告誡了。太子呢?竟然一封家書都不曾寫給自己,還要自己催促,難道給自己阿瑪寫一封信還能累到監國的太子嗎?
想起過往的種種,這讓康熙再看太子,他最喜歡的兒子,或許從來就是個不忠皇上、不孝父親、冷血無情的人。沒有了最後的親情維係,康熙眼中的太子,隻剩下一個要分他權利的敵人了。
太子在康熙連日的斥責中,患得患失,最後竟然衝昏了頭腦,做出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十三阿哥不安地想要勸阻太子。
“殿下,您這樣做,如果被皇阿瑪發現了,對您太不利了。這不是授人以話柄?”
可太子隻是有些瘋癲的地說,“十三弟,我沒辦法了,我沒辦法了,你幫幫我,幫幫二哥。”
太子確實不是一個好哥哥、好上司,可他確實在十三阿哥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了十三阿哥一把,十三阿哥最重義氣,他一咬牙,選擇了幫助太子。
就在行軍途中,太子每晚都會逼近康熙所居的布城(幃幄),扒開帷幄的縫隙,鬼頭鬼腦地向裏窺視。
這些舉動怎麽能瞞得過康熙,他日夜戒備,不得安寧。最終康熙忍無可忍。
九月初四,康熙特令隨行文武官員齊集塞外行宮,命皇太子胤礽跪下,曆數其罪狀。
太子跪在地上麻木聽著康熙的話,這結局曾數次出現在他的夢裏,如今終於變成了現實。
“胤礽不聽教誨,目無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實難承祖宗的宏業。”
太子聽著這些指責,隻覺得想發笑,多年的父子情誼,怎麽就到了這個地步?
康熙坐在上麵,麵對著自己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兒子,哭的喘不上來氣,還要訴說自己為什麽要廢太子,氣急之下竟然暈倒在地,被大臣們急忙扶起來。
隻是清醒過來的康熙沒有一點悲痛。他下令,首先懲辦了慫恿皇太子的官員,繼而又廢了皇太子,並命令直郡王胤禔與皇四子貝勒胤禛監視廢太子。
這邊的事情還沒處理完,那邊十八阿哥病重而亡。太子不孝、老來子夭折共同發生,這深深打擊了康熙,可廢太子舊部還沒處理完,他不能倒下。
李光地可太明白自己為什麽上位了,康熙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偏向太子,也不偏向大阿哥,一種中立的或者說自我的態度。
但偏偏這種態度最要命。雖然刻意將太子跟其他阿哥區分開來,確實會引起其他阿哥的不滿和野心,可太子是什麽?是國家未來的繼承人,他不特殊誰特殊?
現在康熙又在幹什麽呢?他在磨平這種特殊。這絕對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如果太子跟其他阿哥們沒有一點優勢,那就是動亂將起的架勢啊。
所以,完成夙願,李光地高興嗎?高興,但也沒那麽高興,甚至有些提心吊膽,這之後還不知道要出什麽亂子。自己這把老骨頭可經不起折騰嘍。
李光地戰戰兢兢的幹了三年,但終究是紙包不住火,康熙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了。
康熙四十七年秋,康熙帶諸子巡視塞外。這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卻因為幼小的十八阿哥生病蒙上了陰霾。
十八阿哥才七歲,這樣的年紀就能被康熙帶著出巡,足可見康熙對十八阿哥的偏愛。
可這份偏愛並沒有給十八阿哥帶來好運,他到了草原的地界就開始不舒服,康熙不可能為了十八阿哥放棄自己的巡視計劃,就把他放在原地休養。
君臣繼續接下來的行程,可留守原地的士兵帶來了不好的消息。
梁九功麵色沉重地走進了康熙的營帳,康熙此時正在跟大臣們商量政務。
康熙注意到梁九功,梁九功語氣不太好地匯報,“皇上,十八阿哥怕是不大好。”
康熙驟然聽到這樣的噩耗,竟然身體都站不穩了,還管什麽行程啊,先回鑾去看十八阿哥吧。
康熙不是神醫,他的到來並沒有給十八阿哥帶來生機,十八阿哥的病情在不斷加重。
康熙心力憔瘁,他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孩子早殤的痛苦了,康熙又在十八阿哥身上投入了太多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噩耗,讓康熙怎麽受得了?
康熙心情不好,大家都在夾著尾巴做人,別管心裏怎麽想,麵上全都是焦急和擔心。阿哥們更是各種展示自己對弟弟的關心。
偏偏有一個人在這種緊張的氛圍裏格格不入,並且讓康熙抓個正著。
“愛新覺羅·胤礽,你年幼的弟弟正躺在床上生死不知,你在幹嘛?身為兄長對你弟弟漠不關心,毫無兄弟友愛之情。”
太子被康熙劈頭蓋臉罵了一頓,然後被趕回了自己的營帳反省。
太子心說,我反省什麽呢?
太子一年都見不到十八阿哥十麵,要求太子對十八阿哥有什麽親情,著實太為難太子了。別人不說,從小跟著太子,支持太子的四阿哥、十三阿哥,太子脾氣上來了,不也是說打就打,說罵就罵?
十八阿哥,十八弟?哪來的十八弟?哪來的弟弟?皇阿瑪還記得我也是你的兒子嗎?
太子喝著酒,既憤怒又嫉妒,心中還有自己都不知道的忐忑不安。
十八阿哥發病太快,什麽藥都無濟於事。康熙日日守在十八阿哥床邊,祈求上天能留下十八阿哥。
康熙心情不好,對冷漠的太子就更加看不順眼。
康熙想起了自己當年遠征噶爾丹時,身患瘧疾,太子和三阿哥連夜騎馬來看望自己,老三灰頭土臉的直奔自己身邊,太子卻渾身整潔地進來,誰更關心皇父不是一目了然?
康熙還想起,太子監國時,康熙想兒子想得不行,寫信之多都被大臣告誡了。太子呢?竟然一封家書都不曾寫給自己,還要自己催促,難道給自己阿瑪寫一封信還能累到監國的太子嗎?
想起過往的種種,這讓康熙再看太子,他最喜歡的兒子,或許從來就是個不忠皇上、不孝父親、冷血無情的人。沒有了最後的親情維係,康熙眼中的太子,隻剩下一個要分他權利的敵人了。
太子在康熙連日的斥責中,患得患失,最後竟然衝昏了頭腦,做出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十三阿哥不安地想要勸阻太子。
“殿下,您這樣做,如果被皇阿瑪發現了,對您太不利了。這不是授人以話柄?”
可太子隻是有些瘋癲的地說,“十三弟,我沒辦法了,我沒辦法了,你幫幫我,幫幫二哥。”
太子確實不是一個好哥哥、好上司,可他確實在十三阿哥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了十三阿哥一把,十三阿哥最重義氣,他一咬牙,選擇了幫助太子。
就在行軍途中,太子每晚都會逼近康熙所居的布城(幃幄),扒開帷幄的縫隙,鬼頭鬼腦地向裏窺視。
這些舉動怎麽能瞞得過康熙,他日夜戒備,不得安寧。最終康熙忍無可忍。
九月初四,康熙特令隨行文武官員齊集塞外行宮,命皇太子胤礽跪下,曆數其罪狀。
太子跪在地上麻木聽著康熙的話,這結局曾數次出現在他的夢裏,如今終於變成了現實。
“胤礽不聽教誨,目無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實難承祖宗的宏業。”
太子聽著這些指責,隻覺得想發笑,多年的父子情誼,怎麽就到了這個地步?
康熙坐在上麵,麵對著自己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兒子,哭的喘不上來氣,還要訴說自己為什麽要廢太子,氣急之下竟然暈倒在地,被大臣們急忙扶起來。
隻是清醒過來的康熙沒有一點悲痛。他下令,首先懲辦了慫恿皇太子的官員,繼而又廢了皇太子,並命令直郡王胤禔與皇四子貝勒胤禛監視廢太子。
這邊的事情還沒處理完,那邊十八阿哥病重而亡。太子不孝、老來子夭折共同發生,這深深打擊了康熙,可廢太子舊部還沒處理完,他不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