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後,她聽人說,不知道為什麽何二彪和他手下那群人再也沒出現過。
而她被交給樓裏的花魁帶,花魁對她很好。
每日跟著花魁學習伺候人的方法,她也會琢磨,何二彪這樣張揚的人,能去哪裏呢?
她日思夜想,直到成日與她一起的花魁,在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後,不經意地說:“你不用怕之前那夥人找你麻煩,這麽久都沒個蹤影,估計是死了。”
花魁以為她是害怕何二彪找誰走漏了消息,才魂不守舍的。
在這個地界兒,就沒有打聽不到的消息。花魁特意使了人情,從別的人那裏打聽到的,沒有出城的記錄,想必是死了的。
何二彪就這麽死了?她不敢相信。可花魁又不能騙她。
再後來花魁老了,接過了老鴇的位置,而她成了新的花魁。這樣也好,不然過氣的花魁怎麽活下去?這些年花魁在她身上投入不少,她總得回報一二。
然後又來了一批打聽當年江父的人,當年的花魁姐姐,現在的老鴇,漫不經心的說:“爺~,這是伺候人的地方,男人來還能是幹什麽的?還能是來尋親的不成?”
她倚在欄杆上,心裏又想起了那個尋找女兒的父親,嬌笑著搭話,“媽媽,可別說,有一年是有個來找女兒的。”
老鴇瞪了她一眼,怪她多嘴。還是跟這些人說了點情況,“不知道哪一年的事情了,有個傻子來這兒找女兒,被人盯上活活打死了,然後打死人的也消失了。”
接下來的日子,她也像當年花魁一樣,挑了個小丫頭帶在身邊調教。
有一天,小丫頭風風火火的回來了,“姐姐,姐姐,你猜我在街上聽到了什麽?”
她無聊地撥弄著琴弦,應付著小孩,“聽著什麽了?”
小丫頭繪聲繪色地說:“那個文曲星下凡的江六元,找回自己失蹤多年的姐姐!跟我說的人就住在馬蹄巷裏,跟江六元他們家就隔了幾家子,這消息準沒錯!”
馬蹄巷?還是江姓人家?她失手撥斷了琴弦,問小丫頭,“那江六元家裏可有一棵梅樹?”
小丫頭興奮地說:“姐姐怎麽知道?講故事的人說,江六元家的梅樹平日裏都是用墨澆灌的,吸收了江六元的文氣,神異得很,要是能求來這梅樹的花瓣,貼身帶著,就能讓人開竅,讀書一日千裏。”
她根本聽不進去小丫頭後麵的話,原來竟然是他們家?
她細細地問:“江六元怎麽找回的姐姐?”
見她來了興趣,小丫頭開始給她從說自己打聽的到的故事。
“這也就是江六元才能有的緣分,他跟四阿哥交好,機緣巧合之下見到了四阿哥府中的側福晉,一見麵就大驚,怎麽會有跟自己額娘如此相似的女子。
這讓江六元想起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於是詢問側福晉的身世。果不其然,側福晉的生母正是當年江家被拐走的女兒,江六元的親姐姐。他姐姐被賣到烏拉那拉府,成了烏拉那拉大人的侍妾,生下了側福晉。
聽說過幾天江家還要舉行認親宴呢!不知道得有多熱鬧。江六元的姐姐運氣真好!”
她恍惚地應和著,“是啊,運氣真好。”
思緒飄忽著,她又回到了那日烏拉那拉府來選人,跟收到驚嚇,不停哭泣的自己不同,有個女孩顫巍巍的用拐子們打來的水,把自己的臉頰、脖頸、手腳洗得幹幹淨淨,一眼就被挑走了。
她莫名的覺得那個女孩就是江家的女兒。要是自己也跟她一樣,說不定就不用過現在這種賣笑的日子了。
可她又覺得不可能,畢竟不是誰都有那個運氣,有一個連中六元的弟弟,一個皇子福晉的女兒,而且他們都沒有放棄尋找親人。
她已經記不清自己家裏的情況了,隻記得被拐走之後走了快有一個月的路程,才到了京城落腳,她是這一批裏第一個被拐來的,所以跟何二彪那些人相處了很久。
隻是說來可笑,自己這輩子都忘不了何二彪的臉,何二彪他們卻沒有一個認出自己的。
門外老鴇敲門了,“到時候了,準備迎客。”
琴弦壞了,她拿起琵琶下樓。今天的客人想聽江南小調,她試了試手裏的琵琶,“我有一段情呀,唱給啦諸公聽,諸公各位,靜呀靜靜心呀......”
這是在故事線之外的小人物。
回到索維的回憶中。
索維本來沒想著把何二彪他們趕盡殺絕,隻是這群人就不知道什麽叫怕,惹出了禍事,當街殺人,還想讓索維給他們擺平事情,嘴裏麵還威脅著索維,要是他有什麽事情,一定也把索維抖摟出來。
這怎麽能不讓索維起了殺心呢?不聽話的惡犬就沒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價值。
誰頭掉了不是碗大個疤?何二彪也不例外,刀輕輕在脖子上一抹,人就捂著脖子睜著眼睛死不瞑目了。
確保一切收拾幹淨了,索維的管家就來給他回話,“老爺,都處理幹淨了。”
索維無奈歎氣,“這些人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總是給老爺我添亂。”
管家恭維說:“可不是,也不想想那些賤民什麽身份,老爺什麽身份?”
索維愜意地半眯著眼睛,“不過他們這幾年自作聰明也有好處,誰還能查清背後有人指使?”
回憶到此結束,索維知道逃不過,拿起筷子,一口肉一杯酒,醉仙樓的飯菜,以後吃不到嘍。
江晨整理著思緒,問索維:“你就這麽供出來隆科多?”
索維不在乎地說,“除了你,誰關心這些?況且,我說這一切都離不開隆科多,誰信啊?拐子是我找的,拐賣來的孩子是我接手的,跟隆科多有半分關聯嗎?”
這也是索維被太子拿捏住把柄後才想明白的,誰查這件往事都隻能查到自己,哪怕有一些隆科多的身影,隆科多大可推脫說,自己隻是借人手幫嶽父一個忙,什麽都不知道。
索維大笑起來,“糊塗一世,報應啊!報應啊!”
而她被交給樓裏的花魁帶,花魁對她很好。
每日跟著花魁學習伺候人的方法,她也會琢磨,何二彪這樣張揚的人,能去哪裏呢?
她日思夜想,直到成日與她一起的花魁,在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後,不經意地說:“你不用怕之前那夥人找你麻煩,這麽久都沒個蹤影,估計是死了。”
花魁以為她是害怕何二彪找誰走漏了消息,才魂不守舍的。
在這個地界兒,就沒有打聽不到的消息。花魁特意使了人情,從別的人那裏打聽到的,沒有出城的記錄,想必是死了的。
何二彪就這麽死了?她不敢相信。可花魁又不能騙她。
再後來花魁老了,接過了老鴇的位置,而她成了新的花魁。這樣也好,不然過氣的花魁怎麽活下去?這些年花魁在她身上投入不少,她總得回報一二。
然後又來了一批打聽當年江父的人,當年的花魁姐姐,現在的老鴇,漫不經心的說:“爺~,這是伺候人的地方,男人來還能是幹什麽的?還能是來尋親的不成?”
她倚在欄杆上,心裏又想起了那個尋找女兒的父親,嬌笑著搭話,“媽媽,可別說,有一年是有個來找女兒的。”
老鴇瞪了她一眼,怪她多嘴。還是跟這些人說了點情況,“不知道哪一年的事情了,有個傻子來這兒找女兒,被人盯上活活打死了,然後打死人的也消失了。”
接下來的日子,她也像當年花魁一樣,挑了個小丫頭帶在身邊調教。
有一天,小丫頭風風火火的回來了,“姐姐,姐姐,你猜我在街上聽到了什麽?”
她無聊地撥弄著琴弦,應付著小孩,“聽著什麽了?”
小丫頭繪聲繪色地說:“那個文曲星下凡的江六元,找回自己失蹤多年的姐姐!跟我說的人就住在馬蹄巷裏,跟江六元他們家就隔了幾家子,這消息準沒錯!”
馬蹄巷?還是江姓人家?她失手撥斷了琴弦,問小丫頭,“那江六元家裏可有一棵梅樹?”
小丫頭興奮地說:“姐姐怎麽知道?講故事的人說,江六元家的梅樹平日裏都是用墨澆灌的,吸收了江六元的文氣,神異得很,要是能求來這梅樹的花瓣,貼身帶著,就能讓人開竅,讀書一日千裏。”
她根本聽不進去小丫頭後麵的話,原來竟然是他們家?
她細細地問:“江六元怎麽找回的姐姐?”
見她來了興趣,小丫頭開始給她從說自己打聽的到的故事。
“這也就是江六元才能有的緣分,他跟四阿哥交好,機緣巧合之下見到了四阿哥府中的側福晉,一見麵就大驚,怎麽會有跟自己額娘如此相似的女子。
這讓江六元想起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於是詢問側福晉的身世。果不其然,側福晉的生母正是當年江家被拐走的女兒,江六元的親姐姐。他姐姐被賣到烏拉那拉府,成了烏拉那拉大人的侍妾,生下了側福晉。
聽說過幾天江家還要舉行認親宴呢!不知道得有多熱鬧。江六元的姐姐運氣真好!”
她恍惚地應和著,“是啊,運氣真好。”
思緒飄忽著,她又回到了那日烏拉那拉府來選人,跟收到驚嚇,不停哭泣的自己不同,有個女孩顫巍巍的用拐子們打來的水,把自己的臉頰、脖頸、手腳洗得幹幹淨淨,一眼就被挑走了。
她莫名的覺得那個女孩就是江家的女兒。要是自己也跟她一樣,說不定就不用過現在這種賣笑的日子了。
可她又覺得不可能,畢竟不是誰都有那個運氣,有一個連中六元的弟弟,一個皇子福晉的女兒,而且他們都沒有放棄尋找親人。
她已經記不清自己家裏的情況了,隻記得被拐走之後走了快有一個月的路程,才到了京城落腳,她是這一批裏第一個被拐來的,所以跟何二彪那些人相處了很久。
隻是說來可笑,自己這輩子都忘不了何二彪的臉,何二彪他們卻沒有一個認出自己的。
門外老鴇敲門了,“到時候了,準備迎客。”
琴弦壞了,她拿起琵琶下樓。今天的客人想聽江南小調,她試了試手裏的琵琶,“我有一段情呀,唱給啦諸公聽,諸公各位,靜呀靜靜心呀......”
這是在故事線之外的小人物。
回到索維的回憶中。
索維本來沒想著把何二彪他們趕盡殺絕,隻是這群人就不知道什麽叫怕,惹出了禍事,當街殺人,還想讓索維給他們擺平事情,嘴裏麵還威脅著索維,要是他有什麽事情,一定也把索維抖摟出來。
這怎麽能不讓索維起了殺心呢?不聽話的惡犬就沒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價值。
誰頭掉了不是碗大個疤?何二彪也不例外,刀輕輕在脖子上一抹,人就捂著脖子睜著眼睛死不瞑目了。
確保一切收拾幹淨了,索維的管家就來給他回話,“老爺,都處理幹淨了。”
索維無奈歎氣,“這些人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總是給老爺我添亂。”
管家恭維說:“可不是,也不想想那些賤民什麽身份,老爺什麽身份?”
索維愜意地半眯著眼睛,“不過他們這幾年自作聰明也有好處,誰還能查清背後有人指使?”
回憶到此結束,索維知道逃不過,拿起筷子,一口肉一杯酒,醉仙樓的飯菜,以後吃不到嘍。
江晨整理著思緒,問索維:“你就這麽供出來隆科多?”
索維不在乎地說,“除了你,誰關心這些?況且,我說這一切都離不開隆科多,誰信啊?拐子是我找的,拐賣來的孩子是我接手的,跟隆科多有半分關聯嗎?”
這也是索維被太子拿捏住把柄後才想明白的,誰查這件往事都隻能查到自己,哪怕有一些隆科多的身影,隆科多大可推脫說,自己隻是借人手幫嶽父一個忙,什麽都不知道。
索維大笑起來,“糊塗一世,報應啊!報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