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當兵的,起先那種身形歪斜,吊兒郎當,甚或油滑恣意,玩世不恭的狀態,陳叫山心底是頗不屑的
而這一刻,這些人,全都站直了身子,如塔,似林,一律地右臂橫斜,齊平眉角,臉上盡為嚴肅、莊重,且充帶了誠懇、切切……
每一雙眼睛裏的光芒,皆是明澈了,若泥沙滌盡,惟餘下的一汪碧水。
陳叫山不是軍人,但懂得軍禮之意義,麵對馬團長與眾士兵的敬禮,陳叫山雙手拱起,環向眾人……
馬團長的手臂沒有放下來,保持著軍禮之姿,士兵們便也保持著這一種懇切,需要以保持敬禮的姿態,來盡情表達!
陳叫山的手也便不放,連連環向拱手,同時,也向了大門前圍聚的鄉親們。
“鄉親們,馬團長一行,遠道而來,不為他們個人之私利,是為國家之利益,民族之所需……”
“大家有銅器的,還望割愛相讓,交付馬團長他們……銅器到了重慶,是用於軍工製造,生產炮彈子彈所用的,非為某人某部的小私小利,是關乎國家的!”
“我們多交一件銅器,便能多造一發子彈,有這一發子彈,就能多殺一個鬼子,多死一個鬼子,我們就少一分威脅……”
陳叫山拱手陳詞,情緒激昂,圍聚大門前的鄉親們,心中亦被感染,但正由此,便更無言語相應,隻定定看著陳叫山……
陳叫山考慮到民眾心中之所想,便又說,“鄉親們把銅器交過來,我陳叫山按照銅匠鋪麵的市價,給大家夥付現錢。請鄉親們盡管放心……”
起先那些叫嚷的鄉親們,那些正欲擰身離去的鄉親們,見陳叫山拱手以禮,久久不放,又說著這般懇切之話語,其大義坦誠之態度,怎不令他們變改心念?
“陳先生,有你說話哩,我不要錢了!就一個銅壺嘛,不是啥大事,陳先生對咱的恩惠,遠不能報哩……”
“我也不要錢。我這把銅勺,分量沉,頂得上好多顆子彈哩!交給軍工廠,多造子彈,打狗日的小鬼子……”
“我這麵銅鏡,有些年頭了……我也不要錢,交了!”
“陳先生,我們不讓你吃虧,我們交,不要錢……”
鄉親們紛湧到大簸籃前,將一件件銅器,放入其中……
雖說是不要錢,但個別鄉親們,在放下銅器的一刹那,又以衣角將其擦拭一下,仿佛在送離一個親人遠行的時刻,心中幾多不舍……
兩個大簸籃很快放滿了銅器,鄉親們笑嗬嗬地同陳叫山打了招呼,漸次離去了……
望著鄉親們遠去的背影,陳叫山感覺心中一熱……
到了吃晌午飯的時候了,陳叫山通知毛蛋,要其做幾桌菜,馬團長立時便阻攔了,“陳先生,莫要破費,莫要破費,隨便弄些吃的就好……”
陳叫山看出來了,許多士兵經過盧家夥房時,看見屋簷上懸掛的臘肉,便喉結一陣動,想是這夥當兵的,肚裏饑餓得很了。
“那就先做點雞蛋攪團,讓兄弟們先墊墊……”陳叫山說。
兩大鍋雞蛋攪團做好了,士兵們也不顧攪團滾燙,將袖子連續地扯,襯在手掌上,端了大海碗,吸溜吸溜著吃,不停地吐舌頭,哈熱氣,喉管裏“咕嚕咕嚕”連番響……
的確是餓久了!
吃完了攪團,馬團長用袖子擦擦額上的汗水,猶然感慨著,“陳先生,此番來樂州收銅器,真是多虧遇見你了……”
士兵們也連連說著些客氣話,大家心裏都清楚:之前,如他們想的那般,僅僅是憑那所謂的收銅憑單,來到這裏,能收到幾件銅器呢?另外,遇見了陳先生,不待銅器征收有了保證,還管著吃的,不讓人餓肚子,這好事兒,別處哪兒有?
“陳先生,不瞞你說,我們這一路走過來,好話說了不曉得多少,效果甚微啊!老百姓一聽說是憑單征收,沒有現錢,立馬就走了……”馬團長歎著氣,“如今連著打仗,國庫空虛,上峰給我們的錢少得可憐。沒有錢,事難辦啊……”
連著幾天,陳叫山派了衛隊的老兄弟們,陪著馬團長的手下,在樂州城裏到處收銅器……起初還好,鄉親們衝著陳叫山的麵子,都是不要錢地交銅,但大多收到的,都是一些破損的銅鍋,生鏽的銅鈴,斷了把子的銅鏟子……
幾天下來,也沒收到多少銅器……
陳叫山也理解鄉親們的心理:那一天在盧家大院門前,那是麵子抵到那裏了,話說到那份上了,很多鄉親不好意思將已經拿過來的銅器,再拿回去,等於是給了陳叫山一個麵子,硬著頭皮交了銅。
可是,類如銅壺、銅鏡、銅佛、銅觀音這一類銅器,你若上門去收,不給錢,人家怎肯拱手相交呢?
甚至,個別有年頭的銅器,便是給人家錢,人家心裏還不樂意呢!
陳叫山便抓起電話,給太極灣姚秉儒打過去,“秉儒,你那兒銅器多不多?嗯……嗯嗯,不管是啥銅,隻要是銅就成……不是買賣,是交軍工廠的,對,對對,造炮彈用……”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太極灣,儼然成了盧家產業裏的一方重要實業區域。除了起先的酒坊、紙廠、織布廠、窯場,後又增建了木器廠、醬廠、藤器廠、采石廠,並利用虛水河資源,建起磨坊,以水磨加工麵粉……
為方便聯絡買賣,太極灣也通了電話,盡管山高路遠,電話線牽引極為不便,但在龐大的盧家產業麵前,在人手眾多的兄弟們輔助之下,倒也顯得並不為難!
此際,姚秉儒抓著電話,聽著陳叫山的連番敘述,眉頭便漸漸皺了起來……
陳叫山與姚秉儒,非親生兄弟,勝過親生兄弟!兩人之間的兄弟情誼,是經過炮火槍彈,鮮血,生死洗禮考驗出來的……
姚秉儒雖遠在太極灣,但隻要他一到樂州城,一入盧家大院,每說一句話,每表一個態度,無論是老夫人,還是禾巧,或其餘客首們,皆是認真待之,對其敬重無比的!
起初裏,便有江湖上的人,形容陳、姚之間的鐵關係:陳叫山若是吃肉,絕不會讓姚秉儒喝湯;姚秉儒便是逮一隻跳蚤,也要把跳蚤腿腿數清楚,跟陳叫山一人一半地分!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二人越來越忙,陳叫山甚至一度需遠離樂州,在重慶、漢口、上海之間遊走。但隻要兩人一交流,一相見時,那種義結金蘭時的豪邁情義,猶在昨日,一刻未隨時光的流逝而淡了:未如茶,愈充愈淡,恰似酒,經年彌醇!
正因於此,二人肝膽相照,對映肺腑,無論怎樣的想法,怎樣的語言,盡可直接表達,直言告之,無須遮掩、迂回之……
姚秉儒是清楚陳叫山的為人的:其深明大義,眼光長遠,格局似海,胸襟比天!緣此,陳叫山才得當大哥,成一方豪傑,受兄弟們敬重,受百姓擁護,受江湖中人服氣欽佩!
然而現在,在麵對馬團長一行人征收銅器的事情上,姚秉儒對於陳叫山的想法,是不認同的……
如今處抗戰時期,日本人將軍艦開到了長江上,一度都駛到了淩江女兒梁一帶,航會的買賣,可以說完全出於癱瘓狀態!
太極灣生產加工的許多東西,由此便無法遠銷各地,僅僅依憑當地市場,根本無法保證工廠人力之運轉成本。由此,太極灣現在也一度消停,冷清得很……
可以說,國家是特殊時期,對於陳、姚二人的產業格局而言,亦屬特殊時期!
錢是緊的!
恨不能一個子兒掰開了用……
但在電話裏,姚秉儒覺得無法一句話兩句話,也不好表達許多見解,便說,“大哥,成,那我進城一趟,我們見麵細談……”
當年的取湫之路,如今已經修建成了平整寬闊的大道,姚秉儒開了汽車,半天工夫,便到了樂州城。
“大哥,恕我直言……”姚秉儒一見到陳叫山,也不多迂回,開門見山地說,“你幫馬團長他們這事兒,本也沒錯的,但不可幫得太過……比方說,咱拿現錢來收銅,將來再不要錢地幫他們運到金安城去,這……這不大合適……”
陳叫山抓著茶壺,緩緩地朝姚秉儒的茶杯裏倒著茶水,聽了姚秉儒的話,微微笑著,倒畢茶,將茶壺放下,輕快地拍拍兩手,雙臂交錯,抱於胸前,“嗯,兄弟,你繼續說……”
姚秉儒望著陳叫山這般笑吟吟的神情,越是無奈唏噓了:此時此情形下,若是陳叫山激動了,跟姚秉儒急了起來,爭執了起來,姚秉儒倒覺得還好!
鐵兄弟之間,有爭執,有辯論,反倒是好事!
可陳叫山呢,不爭執,不辯論,笑吟吟地,倒是說“兄弟,你繼續說……”
姚秉儒搖搖頭,也便笑了,“大哥,你想過沒有,我們幫得太過,但又沒有達到馬團長他們的征收量,到頭來,是不是反倒顯得此事是我們的失責呢?”
“對,咱是要支援國家,支援前線,替民族大義考慮,這些,都沒有錯!”姚秉儒話鋒一轉,“可是,一旦達不到預期,人言可畏,人心複雜,咱還反倒擔上了消極抗日、覺悟有限,甚至是懈怠軍需供應的瀆職等罪責……”
“哈哈哈……”陳叫山大笑起來!
“直將此心付大義,何論身前身後名?”陳叫山笑過,臉上恢複了凝然,深深吸氣,“一日不將小鬼子趕走,我們一日不得安寧,買賣做不了,錢也賺不到,沒準哪一天,樂州也要被小鬼子占了呢……”
姚秉儒抿著嘴,鼻子裏連連籲了氣,他曉得:大哥的性情,向來如此,話至此,還能如何勸?
兩人正沉默著喝茶,二虎忽地急慌慌跑來了,“先生,不好了……馬團長他們,到了三合灣龍王廟,非要把龍王廟裏的銅龍弄走哩,鄉親們不答應,馬上要幹起仗了……”
...
而這一刻,這些人,全都站直了身子,如塔,似林,一律地右臂橫斜,齊平眉角,臉上盡為嚴肅、莊重,且充帶了誠懇、切切……
每一雙眼睛裏的光芒,皆是明澈了,若泥沙滌盡,惟餘下的一汪碧水。
陳叫山不是軍人,但懂得軍禮之意義,麵對馬團長與眾士兵的敬禮,陳叫山雙手拱起,環向眾人……
馬團長的手臂沒有放下來,保持著軍禮之姿,士兵們便也保持著這一種懇切,需要以保持敬禮的姿態,來盡情表達!
陳叫山的手也便不放,連連環向拱手,同時,也向了大門前圍聚的鄉親們。
“鄉親們,馬團長一行,遠道而來,不為他們個人之私利,是為國家之利益,民族之所需……”
“大家有銅器的,還望割愛相讓,交付馬團長他們……銅器到了重慶,是用於軍工製造,生產炮彈子彈所用的,非為某人某部的小私小利,是關乎國家的!”
“我們多交一件銅器,便能多造一發子彈,有這一發子彈,就能多殺一個鬼子,多死一個鬼子,我們就少一分威脅……”
陳叫山拱手陳詞,情緒激昂,圍聚大門前的鄉親們,心中亦被感染,但正由此,便更無言語相應,隻定定看著陳叫山……
陳叫山考慮到民眾心中之所想,便又說,“鄉親們把銅器交過來,我陳叫山按照銅匠鋪麵的市價,給大家夥付現錢。請鄉親們盡管放心……”
起先那些叫嚷的鄉親們,那些正欲擰身離去的鄉親們,見陳叫山拱手以禮,久久不放,又說著這般懇切之話語,其大義坦誠之態度,怎不令他們變改心念?
“陳先生,有你說話哩,我不要錢了!就一個銅壺嘛,不是啥大事,陳先生對咱的恩惠,遠不能報哩……”
“我也不要錢。我這把銅勺,分量沉,頂得上好多顆子彈哩!交給軍工廠,多造子彈,打狗日的小鬼子……”
“我這麵銅鏡,有些年頭了……我也不要錢,交了!”
“陳先生,我們不讓你吃虧,我們交,不要錢……”
鄉親們紛湧到大簸籃前,將一件件銅器,放入其中……
雖說是不要錢,但個別鄉親們,在放下銅器的一刹那,又以衣角將其擦拭一下,仿佛在送離一個親人遠行的時刻,心中幾多不舍……
兩個大簸籃很快放滿了銅器,鄉親們笑嗬嗬地同陳叫山打了招呼,漸次離去了……
望著鄉親們遠去的背影,陳叫山感覺心中一熱……
到了吃晌午飯的時候了,陳叫山通知毛蛋,要其做幾桌菜,馬團長立時便阻攔了,“陳先生,莫要破費,莫要破費,隨便弄些吃的就好……”
陳叫山看出來了,許多士兵經過盧家夥房時,看見屋簷上懸掛的臘肉,便喉結一陣動,想是這夥當兵的,肚裏饑餓得很了。
“那就先做點雞蛋攪團,讓兄弟們先墊墊……”陳叫山說。
兩大鍋雞蛋攪團做好了,士兵們也不顧攪團滾燙,將袖子連續地扯,襯在手掌上,端了大海碗,吸溜吸溜著吃,不停地吐舌頭,哈熱氣,喉管裏“咕嚕咕嚕”連番響……
的確是餓久了!
吃完了攪團,馬團長用袖子擦擦額上的汗水,猶然感慨著,“陳先生,此番來樂州收銅器,真是多虧遇見你了……”
士兵們也連連說著些客氣話,大家心裏都清楚:之前,如他們想的那般,僅僅是憑那所謂的收銅憑單,來到這裏,能收到幾件銅器呢?另外,遇見了陳先生,不待銅器征收有了保證,還管著吃的,不讓人餓肚子,這好事兒,別處哪兒有?
“陳先生,不瞞你說,我們這一路走過來,好話說了不曉得多少,效果甚微啊!老百姓一聽說是憑單征收,沒有現錢,立馬就走了……”馬團長歎著氣,“如今連著打仗,國庫空虛,上峰給我們的錢少得可憐。沒有錢,事難辦啊……”
連著幾天,陳叫山派了衛隊的老兄弟們,陪著馬團長的手下,在樂州城裏到處收銅器……起初還好,鄉親們衝著陳叫山的麵子,都是不要錢地交銅,但大多收到的,都是一些破損的銅鍋,生鏽的銅鈴,斷了把子的銅鏟子……
幾天下來,也沒收到多少銅器……
陳叫山也理解鄉親們的心理:那一天在盧家大院門前,那是麵子抵到那裏了,話說到那份上了,很多鄉親不好意思將已經拿過來的銅器,再拿回去,等於是給了陳叫山一個麵子,硬著頭皮交了銅。
可是,類如銅壺、銅鏡、銅佛、銅觀音這一類銅器,你若上門去收,不給錢,人家怎肯拱手相交呢?
甚至,個別有年頭的銅器,便是給人家錢,人家心裏還不樂意呢!
陳叫山便抓起電話,給太極灣姚秉儒打過去,“秉儒,你那兒銅器多不多?嗯……嗯嗯,不管是啥銅,隻要是銅就成……不是買賣,是交軍工廠的,對,對對,造炮彈用……”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太極灣,儼然成了盧家產業裏的一方重要實業區域。除了起先的酒坊、紙廠、織布廠、窯場,後又增建了木器廠、醬廠、藤器廠、采石廠,並利用虛水河資源,建起磨坊,以水磨加工麵粉……
為方便聯絡買賣,太極灣也通了電話,盡管山高路遠,電話線牽引極為不便,但在龐大的盧家產業麵前,在人手眾多的兄弟們輔助之下,倒也顯得並不為難!
此際,姚秉儒抓著電話,聽著陳叫山的連番敘述,眉頭便漸漸皺了起來……
陳叫山與姚秉儒,非親生兄弟,勝過親生兄弟!兩人之間的兄弟情誼,是經過炮火槍彈,鮮血,生死洗禮考驗出來的……
姚秉儒雖遠在太極灣,但隻要他一到樂州城,一入盧家大院,每說一句話,每表一個態度,無論是老夫人,還是禾巧,或其餘客首們,皆是認真待之,對其敬重無比的!
起初裏,便有江湖上的人,形容陳、姚之間的鐵關係:陳叫山若是吃肉,絕不會讓姚秉儒喝湯;姚秉儒便是逮一隻跳蚤,也要把跳蚤腿腿數清楚,跟陳叫山一人一半地分!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二人越來越忙,陳叫山甚至一度需遠離樂州,在重慶、漢口、上海之間遊走。但隻要兩人一交流,一相見時,那種義結金蘭時的豪邁情義,猶在昨日,一刻未隨時光的流逝而淡了:未如茶,愈充愈淡,恰似酒,經年彌醇!
正因於此,二人肝膽相照,對映肺腑,無論怎樣的想法,怎樣的語言,盡可直接表達,直言告之,無須遮掩、迂回之……
姚秉儒是清楚陳叫山的為人的:其深明大義,眼光長遠,格局似海,胸襟比天!緣此,陳叫山才得當大哥,成一方豪傑,受兄弟們敬重,受百姓擁護,受江湖中人服氣欽佩!
然而現在,在麵對馬團長一行人征收銅器的事情上,姚秉儒對於陳叫山的想法,是不認同的……
如今處抗戰時期,日本人將軍艦開到了長江上,一度都駛到了淩江女兒梁一帶,航會的買賣,可以說完全出於癱瘓狀態!
太極灣生產加工的許多東西,由此便無法遠銷各地,僅僅依憑當地市場,根本無法保證工廠人力之運轉成本。由此,太極灣現在也一度消停,冷清得很……
可以說,國家是特殊時期,對於陳、姚二人的產業格局而言,亦屬特殊時期!
錢是緊的!
恨不能一個子兒掰開了用……
但在電話裏,姚秉儒覺得無法一句話兩句話,也不好表達許多見解,便說,“大哥,成,那我進城一趟,我們見麵細談……”
當年的取湫之路,如今已經修建成了平整寬闊的大道,姚秉儒開了汽車,半天工夫,便到了樂州城。
“大哥,恕我直言……”姚秉儒一見到陳叫山,也不多迂回,開門見山地說,“你幫馬團長他們這事兒,本也沒錯的,但不可幫得太過……比方說,咱拿現錢來收銅,將來再不要錢地幫他們運到金安城去,這……這不大合適……”
陳叫山抓著茶壺,緩緩地朝姚秉儒的茶杯裏倒著茶水,聽了姚秉儒的話,微微笑著,倒畢茶,將茶壺放下,輕快地拍拍兩手,雙臂交錯,抱於胸前,“嗯,兄弟,你繼續說……”
姚秉儒望著陳叫山這般笑吟吟的神情,越是無奈唏噓了:此時此情形下,若是陳叫山激動了,跟姚秉儒急了起來,爭執了起來,姚秉儒倒覺得還好!
鐵兄弟之間,有爭執,有辯論,反倒是好事!
可陳叫山呢,不爭執,不辯論,笑吟吟地,倒是說“兄弟,你繼續說……”
姚秉儒搖搖頭,也便笑了,“大哥,你想過沒有,我們幫得太過,但又沒有達到馬團長他們的征收量,到頭來,是不是反倒顯得此事是我們的失責呢?”
“對,咱是要支援國家,支援前線,替民族大義考慮,這些,都沒有錯!”姚秉儒話鋒一轉,“可是,一旦達不到預期,人言可畏,人心複雜,咱還反倒擔上了消極抗日、覺悟有限,甚至是懈怠軍需供應的瀆職等罪責……”
“哈哈哈……”陳叫山大笑起來!
“直將此心付大義,何論身前身後名?”陳叫山笑過,臉上恢複了凝然,深深吸氣,“一日不將小鬼子趕走,我們一日不得安寧,買賣做不了,錢也賺不到,沒準哪一天,樂州也要被小鬼子占了呢……”
姚秉儒抿著嘴,鼻子裏連連籲了氣,他曉得:大哥的性情,向來如此,話至此,還能如何勸?
兩人正沉默著喝茶,二虎忽地急慌慌跑來了,“先生,不好了……馬團長他們,到了三合灣龍王廟,非要把龍王廟裏的銅龍弄走哩,鄉親們不答應,馬上要幹起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