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這是鄭和下西洋之時,對明成祖朱棣所言。


    大明自古以來就極富冒險精神,明成祖朱棣派遣三寶太監鄭和擔任正使,率領船隊七下“西洋”的海上遠航活動,就乃最好的例證。


    鄭和七下西洋不僅促進大明海外貿易的擴大,帶動了大明與番外之間的經濟交流與發展,可謂是為大明積累了不少海事經驗。


    為了護送西班牙公使,朱由檢這次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不僅派出了一艘最先進的馬肯級戰列巡洋艦作為旗艦外,另出動了五十艘海運船。這些海運船每艘都有六百料的運載能力,除了運載的武器彈藥等補給外,還可運載一百名士兵。


    朱由檢經過再三權衡,擢升鄭芝龍為艦隊主將,主責海事;李來亨為副將,主責陸事。整個艦隊可搭載士兵五千人,加上水手等行船必備人員,約摸近萬人。


    另外,駐馬拉加部隊除了全部換裝英七七式栓動步槍外,配備十挺馬克沁重機槍、十門qf4.5英寸榴彈炮,作為火力支援使用。


    清晨,天色未明,寒霜未盡,朱由檢便帶著文武百官來到承天門親送西班牙公使及胡宇一行。


    西班牙公使本次回國首先要到達廣州,再由廣州港出海,經馬六甲西行,後一路直達西班牙,將曆時月餘。


    前擁後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文武百官中,文列左武列右,場麵雖浩大卻不奢華,大明皇帝朱由檢親自拉著胡宇的手從承天門緩緩行出。


    “胡卿,朕就送到此處,卿一路保重!!!”朱由檢看著胡宇,肅穆道。


    這一幕,讓在場的文武官員無比豔羨,此乃隆恩呐。


    昨日這胡宇被龍輦親送回府,眾人還覺得奇怪,按理說小小的員外郎應該不可能有此恩寵,直到今日,眾人這才徹底明白其中緣由。


    要知道,出使大不列顛肯定是艱險無比,皇帝陛下如此恩寵倒也說的過去。


    “謝陛下相送,臣就此拜別陛下~~~~”胡宇已是淚眼婆娑,全身微微顫抖的向朱由檢行三拜大禮。


    “好好,朕等著卿回到大明,胡卿保重~~~~”君臣二人言辭懇切,互道離別,此情此景讓在場眾臣都有些側目。


    ......


    俗話說: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朱由檢政務繁忙,送別員外郎,回到西暖閣準備稍事休息後,再行處理些朝政。


    然內閣首輔蔣德璟與禮部侍郎唐學成,在離去不到半刻,便各自揣著兩份物件再次覲見。


    “兩位卿家,何事如此匆忙?唐卿,你先說。”揉了揉有些困意的額頭,朱由檢強撐精神問道。


    近段時間,朱由檢實在感到十分疲憊,連日來的幾件大事,讓他這個皇帝每日入寢的時間甚至不足兩個時辰。後世之人都渴望成為皇帝,但朱由檢直到現在才明白,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朱由檢的困意溢於言表,唐學成自然察覺的到。見皇帝陛下似乎有些困倦,唐學成關心道:"陛下怎麽了?還請陛下保重龍體,臣過些時日再來。"


    "無妨,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沒什麽大礙,唐卿,說吧。"朱由檢揮手道。


    “遵旨。陛下,這是前些時日陛下令臣所研究之物,今日初有建樹,還請陛下禦覽~~~~”唐學成一禮後,率先捧起手中之物道。


    “噢??!!”朱由檢聽聞,瞬間來了精神,看著唐學成手中之物,興奮道:“快,唐卿,拿來給朕瞧瞧!!!”


    “根據陛下所賜圖紙,臣潛心研究,終於研製出這無限電報。此物采用赫茲的方法產生電磁波,在遠處用粉屑檢波器來檢測,經過臣的測試,目前可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9.31千米。”唐學成解釋道。


    朱由檢邊把玩著電報機邊連連點頭,激動道:“好好,此乃大功一件呐,朕記卿一功。"


    要知道,電報機在後世,要到十八世紀才會出現,至於無限電報機更是到1897年才真正的問世,大明雖是借助了係統的科技力量,但能提前兩百多年研製出無限電報機,這真是具有時代意義啊。


    "愧蒙陛下褒獎,臣微末之能不敢在陛下麵前請功。"唐學成謙虛道:"陛下,此物的可傳輸距離過短,隻能用於城內。"


    唐學成此言說的倒不錯,19千米的傳輸距離雖然也不短,但想要用在軍事或者稍遠一些的民用,顯然還是不夠。


    朱由檢垂頭沉思片刻,忽然抬頭道:"無妨,萬事開頭難,主體部分完成,後麵也就是一些填補完善了。唐卿,朕再給你調撥三十萬兩,此物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盡快完善它,一旦完成,對大明來說,可比得上百萬大軍啊。"


    "遵旨。"


    得此一物,朱由檢困意全消,心情大好,轉頭看向蔣德璟,笑道:"蔣卿,今日給朕帶來何等好消息?"


    蔣德璟聞言,踏前一步,雙手將奏疏捧高:"陛下,這是崇禎十八年,朝廷稅收詳目,請陛下過目。"


    嗯!!!


    "呈上來!!!"


    蔣德璟將稅目呈遞後,拱手說道:"陛下,崇禎十八年朝廷共進稅銀4873萬兩,其中,鹽課和水泥占比最大,達到1000萬兩,工商稅最低,隻有230萬兩。


    陛下,水泥是新出商品,現今全國各地需求量比較大,一旦各地不再需求大量後,此項稅收可能會大幅度降低。


    另外,崇禎十八年,朝廷在各項支出達到3760萬兩,最大的開銷是修路及研發項目。"


    朱由檢聽著蔣德璟陳述,腦中漸漸浮現出大明一朝的稅收製度。


    終明一朝,其稅收製度在兩百多年的期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明朝的稅收製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本人親自製定的,朱元璋所製定的這套製度參考的是唐朝時期的兩稅法以及宋朝的稅收製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助我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牛狠牛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牛狠牛氣並收藏係統助我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