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英明睿智,末將不勝欽服。”劉文炳拱手讚了句後,朝帳外吩咐道:“來人,給太後安排上好的膳食。”
不多時,做好的飯菜再一次送到孝莊麵前,這一次,孝莊不再推諉不吃,而是當著劉文炳的麵開始用膳。
劉文炳見狀,甚為滿意,拱手一禮後道:“太後請安心用膳,末將告退。”
說罷,劉文炳便走出了軍帳。
臨走時,還不忘囑咐守衛道:“要照顧好太後,出了事唯爾等是問。”
就目前來說,這孝莊還是比較重要的,雖然劉文炳也不理解皇帝為何要召她進宮,但陛下的旨意不得違抗,照辦就是了。
處理完孝莊的事情,劉文炳順道來看了看豪格。
這貨此時終於是醒了過來,不過在得知自己正處於明軍的戰俘營時,豪格居然破口大罵起來,罵的不是別人,正是已然死去的圖賴。
在他看來,圖賴不僅辜負了自己最後的重托,還將太後和皇上置於險境,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狗奴才。不過,豪格也就是罵一罵,發泄發泄情緒。
罵完之後,這貨居然繼續睡大覺去了,這一點劉文炳屬實是沒有想到的,直看的他目瞪口呆。
“嗬嗬,大清的攝政王...”劉文炳見狀,隻得嘲笑一聲,搖搖頭走開了。
另一邊,吳三桂已於數日前拿下遼陽,由於遼陽地形複雜,重炮推進速度過慢,吳三桂思索之後,決定采用攻心戰術。
簡單來說,就是圍而不打,攻心為上。
其實真正忠心於大清的人,已然跟著朝廷南下逃亡了,對於還留守在遼陽的這些人來說,不願離開僅僅是因為遼東是故土而已。
明軍圍城的時候,遼陽殘軍就已是士氣全無,圍了許多日,在外無援軍,沒有一絲希望的情況下,沒等吳三桂放幾槍,這遼陽就開城投降了。
當然,這其中多鐸也起到了部分作用。至少他這位大清的親王投降後,大明不僅沒有為難他,還準備讓其做遼東王,這給了不少人一個希望。
畢竟連大清的宗親都能不予追究,更何況自己這些奴才呢。
攻下遼陽,大明倒是俘獲一個重量級人物多爾袞,此時多爾袞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吳三桂也沒有為難他,讓他仍居原處自生自滅。
至此,大清在遼東的最後一個城鎮被大明拿下,大清在這個世界從此成為了過去式。至於還殘留在遼東各地的那些旗人,大明就有的是時間去慢慢收拾了。
......
大明京師下屬的大興縣。
大明皇帝朱由檢這幾日正帶著王承恩和幾個護衛,進行微服私訪。
作為後世穿越的人,朱由檢深知大張旗鼓、鳴鑼開道是根本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東西,隻有悄悄的進村,才能了解到真實的民生。
通過暗訪,總體來說讓朱由檢還是非常滿意的。
別看現在遼東正打的火熱,但對大明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百姓們至少生活無憂,雖沒有達到富足程度,然吃飽飯穿暖衣還是綽綽有餘。
而且百姓們對現在的官軍,可是異常愛戴,朱由檢隨機找了十人詢問,擁護率竟然達到了百分之百,雖然這個數值說明不了太大問題,但至少可以看出軍隊在大明百姓心中的份量。
心情大好的朱由檢最後一站,決定去公辦的學堂看一看,正好這大興縣就有。
幾人兜兜轉轉來到學堂門前。
"大興書院?"看著門口幾個大字,朱由檢點頭喃喃念道。
"陛下,這大興書院奴婢知道,是黃子興任院長。"王承恩聽皇爺念叨,主動上前說道。
"哦?是這小子,走,進去看看。"朱由檢聽說是黃子興,頓時興致大增。
黃子興與唐學成一樣,是當初一百學子之一,朱由檢下派之時就來到了大興縣。
唐學成二人因蒸汽機的提出被提前調往工部,而這黃子興則繼續留在大興縣任職。其實這一百名學子,朱由檢一直在關注著,畢竟一年之期日近,需要考慮他們的新安排了。
整個大興書院占地五百畝,有五進六堂,院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讀書識字的絕佳場所,附近幾個府縣的秀才都在此處進修。
除了秀才外,大興學院其實還有不少十一二歲的孩子也在這裏讀書,根據當初朱由檢的規劃,大明要在兩年之內,識字率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孩童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小抓起”可是朱由檢的宏偉目標。
不過由於封建思想長時間的熏陶,在這裏讀書的男女孩童們,還是分了不同的班級,互不在一起上課,這一點就連身為皇帝的朱由檢暫時都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能等以後在想辦法了,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事。
朱由檢一行首先看了看孩童們的情況,正值課間,先生正在向孩童們講解大明曆史,重點介紹了自崇禎十七年以來,大明各方麵的變化,下麵的孩童們一個個伸著腦袋聽的津津有味。
“請問先生,我現在可以每天吃飽飯穿暖衣,是皇帝陛下帶來的嗎?”
聽到一半,就有孩童舉手提問,惹得全堂哄然大笑。
然孩子的話雖糙但理不糙,對於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提出問題實屬正常。
台上的先生聽到後,先是微笑著讓孩童坐下,然後一臉肅穆的答道:“問的好!!!孩子們,我大明立國近三百年,除太祖高皇帝外,唯有當今陛下最是勤政愛民。
近幾年陛下除逆賊、平紛爭,大力發展科學民生,大明的已然恢複了往日的盛世,甚至有再超越的跡象。爾等可知道,爾等能坐在這裏讀書識字,全是陛下的英明睿智。
陛下曾經說過,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讓我等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所以孩子們,咱們現在可以每天吃飽穿暖,安心讀書是誰帶來的?”
“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
數十名孩童聽後,集體高聲喊著。
“對,就是大明皇帝陛下。爾等應牢記,現在要好好讀書,長大後為大明做貢獻、為陛下效忠,明白了嗎?”
“明白...”
不多時,做好的飯菜再一次送到孝莊麵前,這一次,孝莊不再推諉不吃,而是當著劉文炳的麵開始用膳。
劉文炳見狀,甚為滿意,拱手一禮後道:“太後請安心用膳,末將告退。”
說罷,劉文炳便走出了軍帳。
臨走時,還不忘囑咐守衛道:“要照顧好太後,出了事唯爾等是問。”
就目前來說,這孝莊還是比較重要的,雖然劉文炳也不理解皇帝為何要召她進宮,但陛下的旨意不得違抗,照辦就是了。
處理完孝莊的事情,劉文炳順道來看了看豪格。
這貨此時終於是醒了過來,不過在得知自己正處於明軍的戰俘營時,豪格居然破口大罵起來,罵的不是別人,正是已然死去的圖賴。
在他看來,圖賴不僅辜負了自己最後的重托,還將太後和皇上置於險境,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狗奴才。不過,豪格也就是罵一罵,發泄發泄情緒。
罵完之後,這貨居然繼續睡大覺去了,這一點劉文炳屬實是沒有想到的,直看的他目瞪口呆。
“嗬嗬,大清的攝政王...”劉文炳見狀,隻得嘲笑一聲,搖搖頭走開了。
另一邊,吳三桂已於數日前拿下遼陽,由於遼陽地形複雜,重炮推進速度過慢,吳三桂思索之後,決定采用攻心戰術。
簡單來說,就是圍而不打,攻心為上。
其實真正忠心於大清的人,已然跟著朝廷南下逃亡了,對於還留守在遼陽的這些人來說,不願離開僅僅是因為遼東是故土而已。
明軍圍城的時候,遼陽殘軍就已是士氣全無,圍了許多日,在外無援軍,沒有一絲希望的情況下,沒等吳三桂放幾槍,這遼陽就開城投降了。
當然,這其中多鐸也起到了部分作用。至少他這位大清的親王投降後,大明不僅沒有為難他,還準備讓其做遼東王,這給了不少人一個希望。
畢竟連大清的宗親都能不予追究,更何況自己這些奴才呢。
攻下遼陽,大明倒是俘獲一個重量級人物多爾袞,此時多爾袞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吳三桂也沒有為難他,讓他仍居原處自生自滅。
至此,大清在遼東的最後一個城鎮被大明拿下,大清在這個世界從此成為了過去式。至於還殘留在遼東各地的那些旗人,大明就有的是時間去慢慢收拾了。
......
大明京師下屬的大興縣。
大明皇帝朱由檢這幾日正帶著王承恩和幾個護衛,進行微服私訪。
作為後世穿越的人,朱由檢深知大張旗鼓、鳴鑼開道是根本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東西,隻有悄悄的進村,才能了解到真實的民生。
通過暗訪,總體來說讓朱由檢還是非常滿意的。
別看現在遼東正打的火熱,但對大明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百姓們至少生活無憂,雖沒有達到富足程度,然吃飽飯穿暖衣還是綽綽有餘。
而且百姓們對現在的官軍,可是異常愛戴,朱由檢隨機找了十人詢問,擁護率竟然達到了百分之百,雖然這個數值說明不了太大問題,但至少可以看出軍隊在大明百姓心中的份量。
心情大好的朱由檢最後一站,決定去公辦的學堂看一看,正好這大興縣就有。
幾人兜兜轉轉來到學堂門前。
"大興書院?"看著門口幾個大字,朱由檢點頭喃喃念道。
"陛下,這大興書院奴婢知道,是黃子興任院長。"王承恩聽皇爺念叨,主動上前說道。
"哦?是這小子,走,進去看看。"朱由檢聽說是黃子興,頓時興致大增。
黃子興與唐學成一樣,是當初一百學子之一,朱由檢下派之時就來到了大興縣。
唐學成二人因蒸汽機的提出被提前調往工部,而這黃子興則繼續留在大興縣任職。其實這一百名學子,朱由檢一直在關注著,畢竟一年之期日近,需要考慮他們的新安排了。
整個大興書院占地五百畝,有五進六堂,院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讀書識字的絕佳場所,附近幾個府縣的秀才都在此處進修。
除了秀才外,大興學院其實還有不少十一二歲的孩子也在這裏讀書,根據當初朱由檢的規劃,大明要在兩年之內,識字率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孩童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小抓起”可是朱由檢的宏偉目標。
不過由於封建思想長時間的熏陶,在這裏讀書的男女孩童們,還是分了不同的班級,互不在一起上課,這一點就連身為皇帝的朱由檢暫時都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能等以後在想辦法了,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事。
朱由檢一行首先看了看孩童們的情況,正值課間,先生正在向孩童們講解大明曆史,重點介紹了自崇禎十七年以來,大明各方麵的變化,下麵的孩童們一個個伸著腦袋聽的津津有味。
“請問先生,我現在可以每天吃飽飯穿暖衣,是皇帝陛下帶來的嗎?”
聽到一半,就有孩童舉手提問,惹得全堂哄然大笑。
然孩子的話雖糙但理不糙,對於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提出問題實屬正常。
台上的先生聽到後,先是微笑著讓孩童坐下,然後一臉肅穆的答道:“問的好!!!孩子們,我大明立國近三百年,除太祖高皇帝外,唯有當今陛下最是勤政愛民。
近幾年陛下除逆賊、平紛爭,大力發展科學民生,大明的已然恢複了往日的盛世,甚至有再超越的跡象。爾等可知道,爾等能坐在這裏讀書識字,全是陛下的英明睿智。
陛下曾經說過,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讓我等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所以孩子們,咱們現在可以每天吃飽穿暖,安心讀書是誰帶來的?”
“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
數十名孩童聽後,集體高聲喊著。
“對,就是大明皇帝陛下。爾等應牢記,現在要好好讀書,長大後為大明做貢獻、為陛下效忠,明白了嗎?”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