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天朝上國統禦萬邦,威震四海,實乃我朝幸事。
殿下,臣認為既然天朝已然反擊胡虜,我等應積極響應。臣請求將全國兵馬全部調往邊境,以禦胡虜。"仍是金瑬獻策道。
"金議政所言極是,我等應盡快出兵,配合皇明以禦胡虜。"崔鳴吉拱手讚同道。
左懋第完全沒想到會如此順利,原以為要多費些唇舌,從這班朝鮮百官的態度看起來,似乎是沒有這個必要了。
“寡人擔心的是這胡虜舉族南下,憑咱們那點兵馬,如何能攔得住?哎,到時候恐怕又是生靈塗炭、百姓遭難了。”李倧歎息一聲,擔心道。
金瑬和崔鳴吉等人聞言,紛紛低頭沉思,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確實不小啊。
“殿下,此等情況陛下早已想到了,特命本使帶來了精銳兵馬,助殿下禦敵。”左懋第見狀,及時拱手道。
“噢?有多少兵馬?”李倧聞言,來了興趣,坐直了身子問道。
“精銳將士兩百人。”左懋第如實答道。
呃......李倧聽到隻有兩百人,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壓低怒火道:“胡虜豈止數萬?兩百人能做什麽?”
如果不是左懋第是天朝上使,恐怕李倧此時已經拿下了他。
就連金瑬等人都覺得上使是在拿李倧尋開心,兩百人?這不是開玩笑嗎?
“殿下息怒,這兩百人不同普通軍士,乃是裝備了大明最先進火器的最強將士,個個可以一擋百,配合朝鮮大軍絕對可以抵擋胡虜日餘,一日後,我大明大軍即可抵達。到時前後夾擊,當可消滅整個胡虜。”左懋第充滿信心的說道。
“有如此厲害的兵器?”李倧見左懋第如此推崇,頗有些驚訝的問道。
“千真萬確,我大明正是靠著這火器和將士用命方才擊敗胡虜。”
“既然如此,寡人就親率軍士五萬北上拒胡。”猶豫片刻,李倧最後斷然道。
朝鮮這個大明屬國,在1593年的時候兵力有17.24萬人,到1598年9月,中朝聯軍協同作戰反擊倭寇時,朝鮮軍不過2.5萬人。不僅軍隊數量大幅度下降,連軍糧也常常不能達到保障。“人民幾盡散亡,戰馬無一可用”。
這種情況直到光海君繼位後,才有所改變。
目前,朝鮮王國總兵力約有八萬餘,除去必要的守衛之外,能調動的兵力最多也就五萬人,李倧這次北上,可以說是將整個朝鮮的軍隊都調動了。
“殿下英明。”包括左懋第,幾人同時讚道。
......
崇禎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朝鮮王國應大明要求,正式出動大軍北上拒敵。
其中,禦營廳和守禦廳各出兵一萬五千人,其餘部隊兩萬人,合計五萬。這五萬軍隊中,朝鮮弓箭兵占了五分之一,達到一萬人,其餘皆為步軍。
朝鮮王國山多地少,森林茂密,自古就有射獵的習俗。朝鮮弓是一種複合反曲弓,不同於大明和日本弓,尺寸小,但反曲非常大,射速很大。他們獨特的片箭箭身短小,輕巧,飛得遠,導致朝鮮王國軍隊中,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弓箭兵,這一萬的弓箭手相信可以給胡虜造成不小的麻煩。
兩日後,五萬大軍正式進駐鴨綠江一線。
此時的鴨綠江正值封凍期,江水包括兩岸都結有厚厚的冰層,對於防守一方的朝鮮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金慶征雙目深沉,有些憂心的看著鴨綠江岸。
金慶征作為朝鮮領議政金瑬的兒子,此次北上被朝鮮國王任命為從二品大將,統率兵馬。
在他的傳令下,五萬軍士紛紛構築防線取出營帳,在鴨綠江南岸絡繹不絕的紮起營來,很快,連綿的營地出現在眾人眼前。
本次拒敵,金慶征還是有些擔憂,天公不作美,整個鴨綠江水封凍,致使多處都可過河,給朝鮮方防守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唯一讓金慶征安慰的是,好在有天朝皇明的兩百精銳相助,這兩百精銳金慶征已經親眼見過了,隊列整齊劃一,個個是身經百戰的老手,僅僅兩百人的隊伍,給金慶征一種千軍萬馬的壓迫感。
特別是他們手中拿著的火器,那超快的速度、超遠的射程,簡直刷新了金慶征的認知,在見識到之前,他是無論如何不會相信,普天之下竟還有如此厲害的火器?據上使所說,皇明有著數萬的這樣的火器部隊,不久的將來,還會全軍裝備。
不愧是天朝上國,金慶征從內心認為,皇明是值得朝鮮王國永遠追隨的存在。
“金大將,在想什麽呢?”就在金慶征沉思之時,左懋第緩步走到身邊,關心道。
“上使。”見是上使前來,金慶征不敢托大,連忙抱拳行禮道:“卑職在想我五萬大軍能否抵擋胡虜兵鋒。”
“金大將是對此戰沒有信心?”
“上使見笑了,卑職隻是覺得,這胡虜舉族南下,定是走投無路之時,為逃脫天朝的兵鋒,定會不顧一切的攻打我軍。卑職隻是有些擔憂罷了。”金慶征如實道。
“哈哈哈,將軍不必憂心,本使已然得到情報,我大明左將軍已經率領第三集團軍在馳援的路上,不日就將抵擋防線。”左懋第大笑一聲,說道。
“上使此言當真?這第三集團軍是何種軍隊?”金慶征大喜詢問道。
左懋第看著金慶征神秘地點點頭,道:“第三集團軍是陛下於一年前組建的部隊,全軍將近三分之一裝備火器,身經百戰,是我大明的大功之師。”
”太好了!!!有了天朝強軍相助,卑職以為胡虜是不足為慮了。”金慶征興奮道。
“上使,請帳內再敘!!!”
"好,將軍請。"二人攜手入賬再議,
......
翌日,鴨綠江南岸忽然出現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讓朝鮮大軍慌亂不少。
然左懋第看著對岸,卻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笑道:“將軍莫急,是大明的第三集團軍到了...”
殿下,臣認為既然天朝已然反擊胡虜,我等應積極響應。臣請求將全國兵馬全部調往邊境,以禦胡虜。"仍是金瑬獻策道。
"金議政所言極是,我等應盡快出兵,配合皇明以禦胡虜。"崔鳴吉拱手讚同道。
左懋第完全沒想到會如此順利,原以為要多費些唇舌,從這班朝鮮百官的態度看起來,似乎是沒有這個必要了。
“寡人擔心的是這胡虜舉族南下,憑咱們那點兵馬,如何能攔得住?哎,到時候恐怕又是生靈塗炭、百姓遭難了。”李倧歎息一聲,擔心道。
金瑬和崔鳴吉等人聞言,紛紛低頭沉思,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確實不小啊。
“殿下,此等情況陛下早已想到了,特命本使帶來了精銳兵馬,助殿下禦敵。”左懋第見狀,及時拱手道。
“噢?有多少兵馬?”李倧聞言,來了興趣,坐直了身子問道。
“精銳將士兩百人。”左懋第如實答道。
呃......李倧聽到隻有兩百人,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壓低怒火道:“胡虜豈止數萬?兩百人能做什麽?”
如果不是左懋第是天朝上使,恐怕李倧此時已經拿下了他。
就連金瑬等人都覺得上使是在拿李倧尋開心,兩百人?這不是開玩笑嗎?
“殿下息怒,這兩百人不同普通軍士,乃是裝備了大明最先進火器的最強將士,個個可以一擋百,配合朝鮮大軍絕對可以抵擋胡虜日餘,一日後,我大明大軍即可抵達。到時前後夾擊,當可消滅整個胡虜。”左懋第充滿信心的說道。
“有如此厲害的兵器?”李倧見左懋第如此推崇,頗有些驚訝的問道。
“千真萬確,我大明正是靠著這火器和將士用命方才擊敗胡虜。”
“既然如此,寡人就親率軍士五萬北上拒胡。”猶豫片刻,李倧最後斷然道。
朝鮮這個大明屬國,在1593年的時候兵力有17.24萬人,到1598年9月,中朝聯軍協同作戰反擊倭寇時,朝鮮軍不過2.5萬人。不僅軍隊數量大幅度下降,連軍糧也常常不能達到保障。“人民幾盡散亡,戰馬無一可用”。
這種情況直到光海君繼位後,才有所改變。
目前,朝鮮王國總兵力約有八萬餘,除去必要的守衛之外,能調動的兵力最多也就五萬人,李倧這次北上,可以說是將整個朝鮮的軍隊都調動了。
“殿下英明。”包括左懋第,幾人同時讚道。
......
崇禎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朝鮮王國應大明要求,正式出動大軍北上拒敵。
其中,禦營廳和守禦廳各出兵一萬五千人,其餘部隊兩萬人,合計五萬。這五萬軍隊中,朝鮮弓箭兵占了五分之一,達到一萬人,其餘皆為步軍。
朝鮮王國山多地少,森林茂密,自古就有射獵的習俗。朝鮮弓是一種複合反曲弓,不同於大明和日本弓,尺寸小,但反曲非常大,射速很大。他們獨特的片箭箭身短小,輕巧,飛得遠,導致朝鮮王國軍隊中,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弓箭兵,這一萬的弓箭手相信可以給胡虜造成不小的麻煩。
兩日後,五萬大軍正式進駐鴨綠江一線。
此時的鴨綠江正值封凍期,江水包括兩岸都結有厚厚的冰層,對於防守一方的朝鮮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金慶征雙目深沉,有些憂心的看著鴨綠江岸。
金慶征作為朝鮮領議政金瑬的兒子,此次北上被朝鮮國王任命為從二品大將,統率兵馬。
在他的傳令下,五萬軍士紛紛構築防線取出營帳,在鴨綠江南岸絡繹不絕的紮起營來,很快,連綿的營地出現在眾人眼前。
本次拒敵,金慶征還是有些擔憂,天公不作美,整個鴨綠江水封凍,致使多處都可過河,給朝鮮方防守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唯一讓金慶征安慰的是,好在有天朝皇明的兩百精銳相助,這兩百精銳金慶征已經親眼見過了,隊列整齊劃一,個個是身經百戰的老手,僅僅兩百人的隊伍,給金慶征一種千軍萬馬的壓迫感。
特別是他們手中拿著的火器,那超快的速度、超遠的射程,簡直刷新了金慶征的認知,在見識到之前,他是無論如何不會相信,普天之下竟還有如此厲害的火器?據上使所說,皇明有著數萬的這樣的火器部隊,不久的將來,還會全軍裝備。
不愧是天朝上國,金慶征從內心認為,皇明是值得朝鮮王國永遠追隨的存在。
“金大將,在想什麽呢?”就在金慶征沉思之時,左懋第緩步走到身邊,關心道。
“上使。”見是上使前來,金慶征不敢托大,連忙抱拳行禮道:“卑職在想我五萬大軍能否抵擋胡虜兵鋒。”
“金大將是對此戰沒有信心?”
“上使見笑了,卑職隻是覺得,這胡虜舉族南下,定是走投無路之時,為逃脫天朝的兵鋒,定會不顧一切的攻打我軍。卑職隻是有些擔憂罷了。”金慶征如實道。
“哈哈哈,將軍不必憂心,本使已然得到情報,我大明左將軍已經率領第三集團軍在馳援的路上,不日就將抵擋防線。”左懋第大笑一聲,說道。
“上使此言當真?這第三集團軍是何種軍隊?”金慶征大喜詢問道。
左懋第看著金慶征神秘地點點頭,道:“第三集團軍是陛下於一年前組建的部隊,全軍將近三分之一裝備火器,身經百戰,是我大明的大功之師。”
”太好了!!!有了天朝強軍相助,卑職以為胡虜是不足為慮了。”金慶征興奮道。
“上使,請帳內再敘!!!”
"好,將軍請。"二人攜手入賬再議,
......
翌日,鴨綠江南岸忽然出現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讓朝鮮大軍慌亂不少。
然左懋第看著對岸,卻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笑道:“將軍莫急,是大明的第三集團軍到了...”